学术投稿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在儿童期的调查研究分析

陈彦明

关键词:急性粒细胞, 白血病, 儿童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儿童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做回顾式分析。结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为肾功能损坏、肝功能损坏以及转氨酶升高。结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其毒副作用需要进一步攻克。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供应室采用追踪法对包装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供应室采用追踪法对供应室包装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供应室随机抽取待灭菌包2000个作为对照组,供应室未采用追踪法进行管理,同时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供应室随机抽取待灭菌包2000个作为观察组,供应室采用追踪法进行管理,比较两组包装质量。结果观察组包装缺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应室采用追踪法可提高包装质量,有效减少包装缺陷率的发生。

    作者:潘燕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临床实践与思考

    目的:为患者的早日康复提供了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尤其是确保人文关怀在功能制护理基础上的完美体现。方法责任护士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对每个患者的身心健康实施整体护理。结果责任制整体护理后患者除了获得很好的功能护理外,还获得了更多的人文关怀。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作为新的护理模式,不仅真正的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的服务,,还极大地促进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张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IVF/ICSI术后用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作黄体支持的临床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放置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商品名:雪诺同8%)在体外受精(IVF)和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术后黄体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138个新鲜周期的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黄体支持方法分两组:黄体酮肌内注射组(A组)60例,阴道放置雪诺同8%(B组)78例。观察两组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38个新鲜周期中,术后随访期间妊娠共81例,总临床妊娠率为58.7%(81/138), B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A组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A组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着床率、早期流产率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放置雪诺酮8%在IVF-ET术后进行黄体支持是有效的黄体支持方案,可提高临床妊娠率,且使用简便,可避免患者由于注射黄体酮产生的不良反应。

    作者:许丽华;车小群;宋丽君;邹琳;陈碧;庞小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12月~2013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14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7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而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失常发生率、卧床和住院时间、知识达标和对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失常发生率、心功能分级、知识达标、满意度以及卧床和住院时间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进行循证护理能够减少心率失常发生率,加快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胡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传染病医院药房管理初探

    为促进和完善传染病医院药房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了解传染病医院药房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和探讨其原因。传染病医院不同于各大综合性医院,应该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药房管理模式。

    作者:徐庆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关注不发达地区基层医院坼零药品质量

    目的:重视不发达地区基层医院坼零药品调剂对药品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坼零对药品质量的影响,论述关注并解决不发达地区基层医院坼零调剂环节对药品质量影响的问题。结果医院药品坼零调剂可造成药品质量下降,不发达地区基层医院因患者承受药品支出能力较低使得坼零小处方量较大,而医院又缺乏购置药品坼零设备的能力,以纸质药袋浸蜡、换用塑料药袋等仅能降低对坼零药品质量影响。结论关注并解决不发达地区基层医院坼零调剂环节对药品质量影响,对保证和提高药品的使用安全有效极其重要。

    作者:刘淑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胎儿主动脉缩窄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主动脉缩窄的价值和预后评估。方法回顾分析了本院19例主动脉缩窄胎儿的CDFI声像图特点及随访跟踪检查CDFI声像图变化情况。结果19例主动脉缩窄胎儿中,12例合并心内畸形,其中3例伴室间隔缺损,2例合并右心室双出口,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动脉导管瘤样扩张,1例大动脉完全转位,1例单心室,1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1例合并复杂心内畸形;2例合并心外畸形,其中1例合并胸腹水,1例伴足内翻;5例为单纯性主动脉缩窄,其中1例误诊为主动脉弓离断,2例随诊狭窄程度加重,2例漏诊胎儿出生后检出,后经手术矫治,预后良好。结论产前超声诊断对胎儿主动脉缩窄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蒋学文;李小燕;赵旺好;老群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举证倒置对解决护理行为中存在法律问题的影响及对策

    举证倒置作为解决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所遵循的重要原则,护理人员要正确认识其司法解释和实质性影响,以规范自身护理行为,预防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降低风险。

    作者:赵洁;陈质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多普勒超声对缩窄性心包炎的舒张期室间隔组织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室间隔组织多普勒舒张期的多相波对缩窄性心包炎(C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完成的45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45例同期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完成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脏MRI检查及室间隔的组织多普勒显像。对两组在舒张期的室间隔组织多普勒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比较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的组织多普勒结果显示,45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室间隔组织多普勒频谱显示含有更多波形的多相波,对照组均无此波形出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室间隔组织多普勒舒张期有特征性的多相波,可用于准确诊断缩窄性心包炎。

    作者:杨智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ABL800血气分析仪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ABL800血气分析仪是丹麦雷度公司生产的血气分析仪,其性能稳定、操作简易、检测快捷、结果准确可靠、用血量少和维护方便等优点,是目前使用较普遍的血气分析仪。但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故障,本文对其常见故障、报警提示及排除方法进行总结。

    作者:史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高危药品在我院的科学管理与安全使用

    目的:通过对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管理与使用的分析,提供用药安全管理模式。方法分析影响高危药品安全使用的常见原因,结合医院实际,提出一系列规避风险的措施。结果通过管理有效降低高危药品的使用风险。结论加强对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与使用,能有效防范用药差错的发生,切实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赵丽杰;贾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有机磷中毒(AOIP)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46例AOI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护理措施。结果46例患者经治疗后,2例因病情较重死于呼吸衰竭,其余经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2~35 d,平均(22.6±4.3)d。结论对急性有机磷中毒实施正确优质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愈率,有利于患者恢复。

    作者:桑红梅;吕翠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护士在护患矛盾中的应对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及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在就医过程中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护患矛盾也日益突出和尖锐,现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因此,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矛盾,避免护患纠纷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李曼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急性脑血管病并顽固性呃逆24例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和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治疗措施,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急性脑血管病并顽固性呃逆患者24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前期就诊的急性脑血管病并顽固性呃逆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脱水利尿剂、电解质、维生素等,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 mg/d,疗程为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按照制定的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治愈7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顽固性呃逆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刘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微创拔牙技术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微创拔牙技术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治疗中的应用,探讨微创拔牙技术相较于传统拔牙方式的优势。方法选取来本院口腔科就诊的46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创拔牙技术拔除下颌阻生的第三磨牙,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牙方式拔除下颌阻生的第三磨牙。对照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判定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平均为(20.7±5.5)min,对照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平均为(32.7±5.8)min。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3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有1例,占4.3%,对照组23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有4例,占17.4%,实验组拔牙后并发症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拔牙技术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治疗中手术时间及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都优于对照组患者,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巨汉;涂春梅;张兴辉;刘月娇;罗锦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复发及干预措施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和理论依据。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通过门诊随访的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好转满1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单纯随机抽取45例满足复发标准的患者为研究组及同时期未复发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服药情况、家庭支持等多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服药情况、病程、应激因素、经济状况、家庭支持对精神分裂症复发有影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药依从性差、病程长、有应激因素、经济条件差及缺乏家庭支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容易复发。

    作者:覃颖;冯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50例直立倾斜试验结果的分析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作为对反复发作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的一种评估手段。为临床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的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5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排除心、脑疾病)在安静环境下空腹做直立倾斜试验,持续检测心电和血压,观察血压及心电变化。结果50例不明原因晕厥的患者出现血管迷走反应者有34例(68%),其中血管抑制型9例(18%),心脏抑制型的4例(8%),混合型的21例(42%)。结论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以经典血管迷走反应者占多数,为诊断血管迷走型晕厥提供依据。

    作者:程慧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创与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创与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从2010年2月~2013年2月的80例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这80例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各40例。这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观察组采用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有创序贯通气治疗方法。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在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后,有着不同的结果。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在住院时间、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撤机失败情况上观察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创与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效果比较明显,能够显著的减少住院的时间,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几率也比较的低,相对而言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些。

    作者:安亚东;张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腹腔血与静脉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比值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腹腔血与静脉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 HCG)比值(RPHCG/VHCG)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进行急救的262例腹腔内出血者。其中异位妊娠组有156例。其余为宫内妊娠合并腹腔积血组,即hIUP组106例。在入院后立即抽取每位患者的两份血样:腹腔以及静脉血。分别测定样本的HCG。对RPHCG/VHCG的意义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的RPHCG/VHCG比值有较大的差异。其中hIUP组均低于1.0。并且检查结果显示,其腹腔积血的颜色是浅红色。而异位妊娠组的平均比值≥1.0。结合散点分析结果,异位妊娠的比值均在1.0之上。结论 RPHCG/VHCG的比值对于异位妊娠有重要的意义。当其>1时可以帮助临床的确诊。

    作者:孙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超声诊断颈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

    1病历资料患者:男,51岁,因头晕、头痛半月就诊。患者体重正常,无吸烟史,少量饮酒,无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半月前曾进行过颈部按摩。使用HITACHI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线阵探头频率7 MHz,超声所见: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光滑,厚度正常。右侧颈内动脉起始处前壁见偏低回声,厚约4.8 mm,长度边界显示不清,致局部管腔狭窄,残余管径1.8 mm,原始管径7.9 mm,血流速度60 cm/s,血流阻力增高,见图1。使用5 MHz凸阵探头探查,远段近入颅段血流速度增高达317/178 cm/s,见图2。超声诊断:右侧颈内动脉狭窄(起始处:50%~69%;远段:70%~99%),考虑颈动脉夹层并血栓形成可能。于北京武警总医院,行全脑血管造影术证实,右侧颈内动脉C2段夹层动脉瘤,颈段、岩骨段线样狭窄。见图3,4。

    作者:王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