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林耀;蔡任军;郭伟仪
2012年7月23日,接到上级转发内参报道,反映洛阳市宜阳县G村有村民反映村内井水受到附近化工厂污染,年内村中癌症患者增多的情况。市疾控中心立即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成立调查组前往现场进行调查,采集水样进行检测,并对村民健康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孙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内观认知疗法对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以及认知偏差的影响,来探究其对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的作用。方法将山西省太原精神卫生中心2013年住院的符合试验标准的70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结果治疗后两个组的患者CGI-S评分经样本t检验后表现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观认知疗法是抑郁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其关键作用是可以在抑郁症复发时,辨认出某些消极的心理状态,并且可以帮助患者从这样的心理状态中进行解脱。
作者:王海渊;康慧敏;王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临床医学是一门经验与理论并重的学科,临床医学相关教学人员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传授学生医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临床思维贯穿于临床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始终,要不断提供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和机会,将临床理论知识结合实践。临床医学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注意医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率,避免填鸭式教育,让学生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独立临床思维能力。
作者:王湘军;陈颖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婴幼儿、儿童声带麻痹的病因,总结治疗对策。方法对本院收治的声带麻痹患儿33例进行病因分析,并总结治疗对策。结果先天性心脏病10例、颅脑疾病4例,共计14例,占42.42%;左侧声带麻痹30例,占90.90%。结论小儿声带麻痹先天性病因集中在先天性心脏病、颅脑病变、声带发育异常,后天因素较复杂;先天疾病应对症治疗,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但存在一定风险,疗效差异较大,后天因素所致者多数可自愈,但自愈时间可长可短;明确诊断小儿声带麻痹应侧重于体征、症状与其它系统先天异常,治疗以积极控制根治原发病、改善症状为主要目的。
作者:储进;周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联合长期氧疗(LTOT)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效果。方法27例有长期吸氧指征的COPD稳定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匹多莫德800 mg,1次/d,共60 d;每日家庭氧疗,共1年。治疗前后行身高、体质量、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WD)检测;填写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MRC);计算BODE指数。结果治疗1年后患者BODE指数、MMRC分级均明显下降(P<0.01);FEV1占预计值%、6MWD明显增加(P<0.05);开始治疗后1年内急性加重发作次数明显少于治疗前(P<0.01);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联合LTOT治疗COPD稳定期可减轻患者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的发作次数。
作者:唐拂晓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78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39例术前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39例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家庭干预护理等,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其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围手术期给予积极的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百草枯中毒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催吐、洗胃、导泻,清洁灌肠,大量补液,利尿,维生素C、E,保护脏器功能及血液灌流治疗,实验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发生肺纤维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及病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发生肺纤维化、MODS的人数少,病死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在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重要脏器功能,降低肺纤维化及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下降,是临床上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赵燕;程文伟;郝玉贵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以骶骼关节与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风湿病范畴。IgA肾病是由IgA颗粒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以镜下血尿或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病。现将AS合并IgA肾病1例报告如下。
作者:耿冰川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本院2013年度作为研究区间,以上半年为对照组,以下半年为观察组,对比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作者:郑美琴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癌症晚期患者的生命关怀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56例晚期癌症患者,对其实施临终生命关怀,分析其效果。结果56例晚期癌症患者通过生命关怀提高了生活质量,离开人世心理情绪保持较高稳定性。结论癌症晚期生命关怀由人性关怀予以有效护理,患者得到充分理解及尊重,体现了患者自身生命尊严。
作者:高文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肝胆手术后患者应用静脉镇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肝胆手术患者6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1例。A组患者在手术后静脉注射曲马多100 mg治疗镇痛, 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给予地佐辛2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镇痛泵做静脉镇痛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肝胆手术后的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治疗均有效果,B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A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手术后给予患者静脉镇痛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疼痛应急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黄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通过了解育龄期乙肝病毒携带妇女心理问题,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本院咨询就诊的30例育龄期乙肝病毒携带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心理问题、孕前基本常识进行问卷调查,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宣教护理后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明显降低,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患者生育健康宝宝成功率为86.67%。结论孕龄期乙肝病毒携带妇女易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加强护理宣教(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孕前准备等)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理,提高健康生育成功率。
作者:赵翠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为患者的早日康复提供了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尤其是确保人文关怀在功能制护理基础上的完美体现。方法责任护士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对每个患者的身心健康实施整体护理。结果责任制整体护理后患者除了获得很好的功能护理外,还获得了更多的人文关怀。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作为新的护理模式,不仅真正的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的服务,,还极大地促进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张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2例患者静脉滴注米力农注射液发生低血压休克,经及时救治休克得到纠正。考虑因米力农注射液引起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可能与药物药理作用、给药方案以及与其他药物协同降压作用有关。建议临床使用米力农时应密切监测血压,采用小剂量静脉微量泵输注给药,进一步控制药物输注时的速度、浓度并注意药物的协同作用。
作者:苏广珠;贺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围生期心理护理干预减少产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选取了2012年2月~2013年8月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122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其中对照组产妇在产后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后对两组产妇进行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并观察统计其抑郁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在EPDS评分上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抑郁症产妇4例,发生率为6.6%,低于对照组的14.8%(9/61),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产妇围生期的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韩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理性情绪疗法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理性情绪疗法。治疗前后采用生活质量测定表(EORTC QLQ-C30)评定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性情绪疗法可以提高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林玉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究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院收治的临近社区确诊的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60例,进行常规的综合健康教育;观察组60例,在常规的综合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健康指导。实行时间均为6个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效果、防治知识、控制行为危险因素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适用于社区高血压患者,有着明显的效果,优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周萍;杨堂河;梁倩雯;徐军妮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基层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本院2013年1~11月全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个案上报统计数据,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2013年1~11月共报告职业暴露52例,其中锐器伤41例,占82.2%,血液或体液暴露9例,占18.%;其他2例。发生职业暴露以实习护士(42.3%)、护士(28.8%)和医师(12.5%)为主,工人(17.3%);暴露源病种以乙型肝炎、梅毒、HIV为多,占44.8%,锐器伤暴露源的81.00%;暴露地点主要发生在急诊科输液室和病房;各暴露环节中以各种穿刺和处理医疗废物占比例高;全年共支出职业暴露检测治疗费用12190.2元,平均每人234.43元。结论职业暴露是医务人员面临的高危职业风险,实施标准顶防,规范操作规程,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强化免疫接种、建立完整监测报告制度及暴露后实施干预措施,是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有效措施,可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作者:徐瑞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降低医院存放环节对药品质量的影响。方法依据相关管理法规内容,结合医院药品存放管理存在的问题,论述重视药品存放管理对促进药品质量提高的意义。结果医院中存备药品,有药品库房及众多临床科室,然而,除药品库房外,其他药品存放点均未纳入药品存放管理考核体系中,为保证药品存放期间质量稳定,需进行专业性管理,医院目前疏于管理及考核的状态,忽视了不合理存放对药品质量的影响。结论重视存放对药品质量的影响,降低存放环节对药品质量的影响,以提高医院安全有效用药水平。
作者:林璐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室间隔组织多普勒舒张期的多相波对缩窄性心包炎(C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完成的45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45例同期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完成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脏MRI检查及室间隔的组织多普勒显像。对两组在舒张期的室间隔组织多普勒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比较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的组织多普勒结果显示,45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室间隔组织多普勒频谱显示含有更多波形的多相波,对照组均无此波形出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室间隔组织多普勒舒张期有特征性的多相波,可用于准确诊断缩窄性心包炎。
作者:杨智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