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癌症晚期患者的生命关怀

高文鸽

关键词:晚期癌症, 生命关怀,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癌症晚期患者的生命关怀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56例晚期癌症患者,对其实施临终生命关怀,分析其效果。结果56例晚期癌症患者通过生命关怀提高了生活质量,离开人世心理情绪保持较高稳定性。结论癌症晚期生命关怀由人性关怀予以有效护理,患者得到充分理解及尊重,体现了患者自身生命尊严。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4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

    目的: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急诊急救的护理措施,提升抢救成功的几率及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方法本院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4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优化护理流程及抢救过程,护理人员与抢救医生高效的配合,准确完成各项急救措施,有条理的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结果通过对本文所选的40例患者进行分析,36例患者经抢救脱离危险,成功率达到90.0%,4例患者死亡,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院前死亡和呼吸循环衰竭。结论多发伤患者在实施急诊急救的过程中,应强化急救意识,对伤情进行准确判断,科学应用各项急救程序,进而提升患者的存活率。

    作者:殷振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腹腔血与静脉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比值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腹腔血与静脉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 HCG)比值(RPHCG/VHCG)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进行急救的262例腹腔内出血者。其中异位妊娠组有156例。其余为宫内妊娠合并腹腔积血组,即hIUP组106例。在入院后立即抽取每位患者的两份血样:腹腔以及静脉血。分别测定样本的HCG。对RPHCG/VHCG的意义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的RPHCG/VHCG比值有较大的差异。其中hIUP组均低于1.0。并且检查结果显示,其腹腔积血的颜色是浅红色。而异位妊娠组的平均比值≥1.0。结合散点分析结果,异位妊娠的比值均在1.0之上。结论 RPHCG/VHCG的比值对于异位妊娠有重要的意义。当其>1时可以帮助临床的确诊。

    作者:孙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彩超诊断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剖宫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彩超诊断结果。方法选择本院从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彩超诊断之后,单纯妊娠囊型的患者有6例,占患者总数的20%,厚壁无回声区型患者有12例,占患者总数的40%,混合性回声包块型患者有12例,占患者总数的40%。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采用彩超进行诊断检查比较准确,具有诊断率高、安全性强以及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作者:陈翠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IVF/ICSI术后用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作黄体支持的临床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放置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商品名:雪诺同8%)在体外受精(IVF)和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术后黄体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138个新鲜周期的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黄体支持方法分两组:黄体酮肌内注射组(A组)60例,阴道放置雪诺同8%(B组)78例。观察两组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38个新鲜周期中,术后随访期间妊娠共81例,总临床妊娠率为58.7%(81/138), B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A组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A组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着床率、早期流产率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放置雪诺酮8%在IVF-ET术后进行黄体支持是有效的黄体支持方案,可提高临床妊娠率,且使用简便,可避免患者由于注射黄体酮产生的不良反应。

    作者:许丽华;车小群;宋丽君;邹琳;陈碧;庞小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作用,分析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的应用情况,发现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2009~2013年本省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标本细菌共100株,按照标准方法对这100株细菌进行检验,鉴定菌种,将鉴定正确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所有菌株的鉴定都按照临床标本的鉴定要求。鉴定结果与标本进行对比,分析鉴定失误的原因。结果100株细菌全部转种成功,其中鉴定正确94株,鉴定错误6株,革兰阳性杆菌与革兰阴性杆菌各3株。94株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有92例是符合的,试验结果不符合的2株细菌的抗菌素都为青霉素。结论临床微生物室间质评对于减少实验室细菌鉴定失误很有帮助,临床进行微生物检验应该在严格室内质控的基础上经常进行室间质评。

    作者:徐建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泌尿内科就诊的压力性尿失禁女性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相关健康教育,实验组接受系统的盆底肌锻炼指导,共干预8周。应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ICI-Q-SF)、尿垫试验及生活质量量表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两组女性进行尿失禁症状、漏尿量及生活质量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实验组的尿失禁症状、漏尿量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自我效能增强干预能有效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崔仁善;王智杰;王玉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深度压疮应用负压吸引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深度压疮应用负压吸引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24例深度压疮患者,实施负压吸引,在此过程中予以合理护理干预方法,分析其效果。结果经用负压吸引后,患者均愈合,16例1次贴膜完成,7例2次贴膜完成,1例3次植皮完成。结论负压吸引治疗深度压疮,且应用合理护理干预,有效提高压疮愈合几率,降低并发症发生,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便秘的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针对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09年1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8例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成针对组和常规组,各49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化疗护理,给予针对组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其便秘、食欲减退、腹痛腹胀、焦虑情绪等情况。结果针对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便秘发生率、食欲减退发生率、腹痛腹胀发生率、焦虑情绪产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化疗发生便秘的护理效果极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白云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应用三种二尖瓣前叶成形技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三种二尖瓣前叶成形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2013年期间本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二尖瓣前叶病变患者24例,根据患者病理情况不同将上述病例分A、B、C组,A组患者采用腱索转移法进行手术;B组患者采用缘对缘技术手术;C组患者实施人工腱索置入。结果三组患者二尖瓣关闭良好患者均较好,经手术后有效瓣口面积均小于手术前,术后三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均小于手术前。结论腱索转移、缘对缘技术、人工腱索置入均为治疗二尖瓣前叶病变的有效方法,在临床中具体选用的手术方式,要根据年龄和具体病变情况选择具体的手术方式。

    作者:史芳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顺铂联合白介素-2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顺铂联合白介素-2(IL-2)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方法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50 ml+顺铂60~100 mg+地塞米松10 mg腹腔灌注治疗,观察组应用生理盐水50 ml+顺铂60~100 mg+IL-2100万U+地塞米松10 mg腹腔灌注治疗。结果观察组控制腹水治疗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3.3%,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1例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2例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共4例患者生活质量无改善或降低;而对照组有5例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10例患者生活质量无改善或降低。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者明显多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降低者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铂联合IL-2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疗效可靠,可明显消退腹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智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病毒感染致儿童病毒诱导性喘息的分析

    喘息为各种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症状,是婴幼儿期呼吸道疾病常见临床症状。喘息性疾病占儿童急慢性疾病发病率的5%~10%[1]。

    作者:丁雪梅;周艳;陈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压疮的湿性愈合与干性愈合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湿性愈合与干性愈合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方法将本院住院的10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溃疡灵粉+溃疡灵膏外涂,红外线烤灯照射;观察组采用“康乐保系列”湿性愈合敷料治疗压疮。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0%,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48%,有效率96%。结论湿性愈合疗法治疗压疮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干性疗法。

    作者:郭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微柱凝胶技术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7月~2014年2月采集的2964例临床输血标本,分别利用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技术展开交叉配血试验,对比两组配血不合格检出情况。结果 MGT检出配血不合者72例,凝聚胺法检出配血不合者53例,漏检19例, MGT检出配血不合者例数显著高于凝聚胺法。结论在交叉配血中微柱凝胶技术操作简便,对不合格配血有较高敏感度,可为输血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刘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围生期心理护理干预减少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围生期心理护理干预减少产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选取了2012年2月~2013年8月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122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其中对照组产妇在产后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后对两组产妇进行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并观察统计其抑郁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在EPDS评分上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抑郁症产妇4例,发生率为6.6%,低于对照组的14.8%(9/61),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产妇围生期的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韩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根治术后血管危象抢救的护理配合

    总结了5例行口腔癌术后修复皮瓣出现血管危象的观察和护理,认为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尽快手术探查是血管危象抢救的佳时间,熟练的手术配合和做好术中护理是抢救重建修复皮瓣的血液循环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翠月;林淑辉;陈跃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母婴结局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护理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196例和对照组196例,观察组由专职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用药护理四个方面)。对照组为同期未进行系统产前检查,在入院时才明确诊断的GDM产妇。对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母婴结局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①观察组血糖护理干预后较护理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羊水过多、早产、剖宫产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张凤梅;赵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微创拔牙技术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微创拔牙技术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治疗中的应用,探讨微创拔牙技术相较于传统拔牙方式的优势。方法选取来本院口腔科就诊的46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创拔牙技术拔除下颌阻生的第三磨牙,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牙方式拔除下颌阻生的第三磨牙。对照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判定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平均为(20.7±5.5)min,对照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平均为(32.7±5.8)min。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3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有1例,占4.3%,对照组23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有4例,占17.4%,实验组拔牙后并发症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拔牙技术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治疗中手术时间及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都优于对照组患者,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巨汉;涂春梅;张兴辉;刘月娇;罗锦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新生儿、婴幼儿、儿童声带麻痹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讨新生儿、婴幼儿、儿童声带麻痹的病因,总结治疗对策。方法对本院收治的声带麻痹患儿33例进行病因分析,并总结治疗对策。结果先天性心脏病10例、颅脑疾病4例,共计14例,占42.42%;左侧声带麻痹30例,占90.90%。结论小儿声带麻痹先天性病因集中在先天性心脏病、颅脑病变、声带发育异常,后天因素较复杂;先天疾病应对症治疗,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但存在一定风险,疗效差异较大,后天因素所致者多数可自愈,但自愈时间可长可短;明确诊断小儿声带麻痹应侧重于体征、症状与其它系统先天异常,治疗以积极控制根治原发病、改善症状为主要目的。

    作者:储进;周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百草枯中毒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催吐、洗胃、导泻,清洁灌肠,大量补液,利尿,维生素C、E,保护脏器功能及血液灌流治疗,实验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发生肺纤维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及病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发生肺纤维化、MODS的人数少,病死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在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重要脏器功能,降低肺纤维化及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下降,是临床上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赵燕;程文伟;郝玉贵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关注不发达地区基层医院坼零药品质量

    目的:重视不发达地区基层医院坼零药品调剂对药品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坼零对药品质量的影响,论述关注并解决不发达地区基层医院坼零调剂环节对药品质量影响的问题。结果医院药品坼零调剂可造成药品质量下降,不发达地区基层医院因患者承受药品支出能力较低使得坼零小处方量较大,而医院又缺乏购置药品坼零设备的能力,以纸质药袋浸蜡、换用塑料药袋等仅能降低对坼零药品质量影响。结论关注并解决不发达地区基层医院坼零调剂环节对药品质量影响,对保证和提高药品的使用安全有效极其重要。

    作者:刘淑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