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程文伟;郝玉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以骶骼关节与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风湿病范畴。IgA肾病是由IgA颗粒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以镜下血尿或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病。现将AS合并IgA肾病1例报告如下。
作者:耿冰川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治疗与护理,探讨其早期诊断和佳护理方法。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降低子宫切除率。对于有剖宫产史的早孕患者,早期应行彩色B超检查,排除切口瘢痕处妊娠,防止盲目清宫引起大出血。
作者:付卫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究分析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儿童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做回顾式分析。结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为肾功能损坏、肝功能损坏以及转氨酶升高。结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其毒副作用需要进一步攻克。
作者:陈彦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急诊急救的护理措施,提升抢救成功的几率及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方法本院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4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优化护理流程及抢救过程,护理人员与抢救医生高效的配合,准确完成各项急救措施,有条理的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结果通过对本文所选的40例患者进行分析,36例患者经抢救脱离危险,成功率达到90.0%,4例患者死亡,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院前死亡和呼吸循环衰竭。结论多发伤患者在实施急诊急救的过程中,应强化急救意识,对伤情进行准确判断,科学应用各项急救程序,进而提升患者的存活率。
作者:殷振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治疗措施,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急性脑血管病并顽固性呃逆患者24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前期就诊的急性脑血管病并顽固性呃逆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脱水利尿剂、电解质、维生素等,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 mg/d,疗程为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按照制定的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治愈7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顽固性呃逆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刘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住院患者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护理满意度的改善。方法取本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的普外科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实验组,另取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估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有显著提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护理服务意识得到有效强化,有利于普外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进而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理纠纷事件,应予以推广和使用。
作者:杨丽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作用,分析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的应用情况,发现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2009~2013年本省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标本细菌共100株,按照标准方法对这100株细菌进行检验,鉴定菌种,将鉴定正确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所有菌株的鉴定都按照临床标本的鉴定要求。鉴定结果与标本进行对比,分析鉴定失误的原因。结果100株细菌全部转种成功,其中鉴定正确94株,鉴定错误6株,革兰阳性杆菌与革兰阴性杆菌各3株。94株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有92例是符合的,试验结果不符合的2株细菌的抗菌素都为青霉素。结论临床微生物室间质评对于减少实验室细菌鉴定失误很有帮助,临床进行微生物检验应该在严格室内质控的基础上经常进行室间质评。
作者:徐建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复发及干预措施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和理论依据。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通过门诊随访的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好转满1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单纯随机抽取45例满足复发标准的患者为研究组及同时期未复发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服药情况、家庭支持等多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服药情况、病程、应激因素、经济状况、家庭支持对精神分裂症复发有影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药依从性差、病程长、有应激因素、经济条件差及缺乏家庭支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容易复发。
作者:覃颖;冯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围生期心理护理干预减少产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选取了2012年2月~2013年8月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122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其中对照组产妇在产后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后对两组产妇进行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并观察统计其抑郁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在EPDS评分上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抑郁症产妇4例,发生率为6.6%,低于对照组的14.8%(9/61),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产妇围生期的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韩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ABL800血气分析仪是丹麦雷度公司生产的血气分析仪,其性能稳定、操作简易、检测快捷、结果准确可靠、用血量少和维护方便等优点,是目前使用较普遍的血气分析仪。但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故障,本文对其常见故障、报警提示及排除方法进行总结。
作者:史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湿性愈合与干性愈合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方法将本院住院的10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溃疡灵粉+溃疡灵膏外涂,红外线烤灯照射;观察组采用“康乐保系列”湿性愈合敷料治疗压疮。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0%,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48%,有效率96%。结论湿性愈合疗法治疗压疮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干性疗法。
作者:郭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作为对反复发作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的一种评估手段。为临床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的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5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排除心、脑疾病)在安静环境下空腹做直立倾斜试验,持续检测心电和血压,观察血压及心电变化。结果50例不明原因晕厥的患者出现血管迷走反应者有34例(68%),其中血管抑制型9例(18%),心脏抑制型的4例(8%),混合型的21例(42%)。结论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以经典血管迷走反应者占多数,为诊断血管迷走型晕厥提供依据。
作者:程慧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剖宫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彩超诊断结果。方法选择本院从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彩超诊断之后,单纯妊娠囊型的患者有6例,占患者总数的20%,厚壁无回声区型患者有12例,占患者总数的40%,混合性回声包块型患者有12例,占患者总数的40%。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采用彩超进行诊断检查比较准确,具有诊断率高、安全性强以及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作者:陈翠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黄芪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凋亡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无创伤动脉夹夹闭双侧肾动脉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方法,将大鼠分为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黄芪治疗组)和C组(正常对照组),观察三组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肌酐(Cr)、尿素氮(BUN)、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的表达及肾脏细胞凋亡指数(AI)的变化。结果黄芪治疗组SOD水平显著性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 MDA、BUN和Cr指标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正常对照组Bcl-2、Bax表达极少,缺血再灌注组Bcl-2、Bax表达均明显增强(Bcl-2:P<0.05、Bax:P<0.01);黄芪治疗组较缺血再灌注组Bax表达明显下降(P<0.05), Bcl-2表达显著增强(P<0.01)。黄芪治疗组凋亡指数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黄芪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的表达以降低肾脏细胞凋亡指数实现的。
作者:郭保伟;付刚;刘艳梅;邱道显;马志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及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在就医过程中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护患矛盾也日益突出和尖锐,现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因此,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矛盾,避免护患纠纷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李曼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通过观察产妇无保护会阴状态下分娩会阴裂伤情况,降低会阴切开率,减少产科创伤,提高“自然分娩”的成功率。方法将本院2013年8~12月间正常分娩的的产妇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入院后给予讲解“自然分娩”的好处,宫口开全胎头着冠后,助产士指导产妇屏气和哈气,疼痛时屏气,不疼痛时哈气,在无保护会阴状态下分娩,对照组在宫口开全、胎拨露后,传统托肛保护会阴的接生方法进行会阴分娩,观察两组“自然分娩”会阴裂伤情况。结果产妇会阴裂伤例数及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方法简单、实用,对产妇及新生儿均无不良影响,降低了产妇会阴侧切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陈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至分娩的时间干预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足月妊娠胎膜早破产妇3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妇妊娠胎膜早破至分娩的时间间隔将其分为三组, A组146例,时间间隔为<12 h;B组95例,时间间隔为12~24 h;C组65例,时间间隔为>24 h。统计分析比较各组产妇的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结果研究结果显示, C组产妇剖宫产率、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0.05),且C组产妇的产后住院时间较A、B组显著延长(P<0.05)。C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住院率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对于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产妇应给予适时的干预治疗,缩短破膜至分娩的时间,从而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黄旭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索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护理干预要点。方法分析总结3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术前正确宣教、术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术后加强肺部功能锻炼和有效的背部护理,加强手卫生,做好水电解质的监测、呼吸道的护理、饮食的护理、心理护理等,能有效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有效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晓存;吕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三种二尖瓣前叶成形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2013年期间本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二尖瓣前叶病变患者24例,根据患者病理情况不同将上述病例分A、B、C组,A组患者采用腱索转移法进行手术;B组患者采用缘对缘技术手术;C组患者实施人工腱索置入。结果三组患者二尖瓣关闭良好患者均较好,经手术后有效瓣口面积均小于手术前,术后三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均小于手术前。结论腱索转移、缘对缘技术、人工腱索置入均为治疗二尖瓣前叶病变的有效方法,在临床中具体选用的手术方式,要根据年龄和具体病变情况选择具体的手术方式。
作者:史芳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为患者的早日康复提供了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尤其是确保人文关怀在功能制护理基础上的完美体现。方法责任护士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对每个患者的身心健康实施整体护理。结果责任制整体护理后患者除了获得很好的功能护理外,还获得了更多的人文关怀。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作为新的护理模式,不仅真正的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的服务,,还极大地促进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张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