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TNF-α),淋巴细胞黏附因子-1(ICAM-1)在婴幼儿肺炎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8例婴幼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轻型组17例,中型组18例,重型组13例;同时选择健康成人2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ICAM-1,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PCT。结果中、重型婴幼儿肺炎组血液中PCT和TNF-α、ICAM-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型婴幼儿肺炎组;轻型婴幼儿肺炎组PCT高于对照组,但ICAM-1和TNF-α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病情婴幼儿肺炎血液中PCT 和TNF-α、ICAM-1与病情呈正相关。结论联合PCT与TNF-α、ICAM-1三者测定能够更早、准确、灵敏地诊断婴幼儿肺炎。
作者:陈振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78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39例术前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39例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家庭干预护理等,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其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围手术期给予积极的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复发及干预措施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和理论依据。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通过门诊随访的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好转满1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单纯随机抽取45例满足复发标准的患者为研究组及同时期未复发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服药情况、家庭支持等多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服药情况、病程、应激因素、经济状况、家庭支持对精神分裂症复发有影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药依从性差、病程长、有应激因素、经济条件差及缺乏家庭支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容易复发。
作者:覃颖;冯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方法,观察A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观察B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消溃平汤剂,比较三组患者的HP根除率、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情况及溃疡的复发率。结果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HP根除率91.7%、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HP根除率54.2%(P<0.05);三组患者的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年回访中,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的复发率8.3%、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同时给予抗HP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提高了溃疡愈合速度,而且有效预防溃疡的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叶应春;陈伟芬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总结跗内侧游离动脉在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术后皮瓣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跗内侧游离动脉在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准确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并采取有效措施,32例术后至伤口愈合皮瓣成活期间均未出现皮瓣淤血、发紫、水泡形成、甚至坏死等动脉化静脉皮瓣常见的现象,皮瓣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皮瓣色泽、弹性好,外观良好。结论跗内侧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其血管显微结构及手术方法上存在特殊性,术后对皮瓣的严密观察及合理护理对皮瓣的成活及术后愈后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占玉兰;陈奇鸣;黄洁;车慧红;罗锦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正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的112例身体健康幼儿;给予112例幼儿全部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观察其接种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主要不良反应为局部总不良反应47.32%,全身总不良反应27.67%,发热总不良反应70.53%,过敏总不良反应9.82%。结论充分了解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后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其临床防控有效率,具有百白破(无细胞)疫苗准确接种指导意义。
作者:纪付仓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联合长期氧疗(LTOT)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效果。方法27例有长期吸氧指征的COPD稳定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匹多莫德800 mg,1次/d,共60 d;每日家庭氧疗,共1年。治疗前后行身高、体质量、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WD)检测;填写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MRC);计算BODE指数。结果治疗1年后患者BODE指数、MMRC分级均明显下降(P<0.01);FEV1占预计值%、6MWD明显增加(P<0.05);开始治疗后1年内急性加重发作次数明显少于治疗前(P<0.01);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联合LTOT治疗COPD稳定期可减轻患者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的发作次数。
作者:唐拂晓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嗜酸性胃肠炎(EG)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治措施及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嗜酸性胃肠炎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37例患者,共有27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激素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率为70.59%,中医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率为75.00%,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酸性胃肠炎临床少见,其症状和内镜检查无特异性,外周血及组织中富含嗜酸性粒细胞是诊断EG的重要指标,激素及中医药治疗EG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莫林耀;蔡任军;郭伟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江门市城区内非江门市户籍孕产妇产前检查情况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2013年1~12月在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及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3000病例,按照产前检查时围生期保健手册的记录的产检次数分组,比较产检次数的不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本研究表明,产检次数的增加会减少孕产妇及胎儿的不良妊娠结局,并且会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结论规范产前检查,对减少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减少出生缺陷、降低死胎、死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升红;覃钰纯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治疗措施,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急性脑血管病并顽固性呃逆患者24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前期就诊的急性脑血管病并顽固性呃逆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脱水利尿剂、电解质、维生素等,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 mg/d,疗程为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按照制定的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治愈7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顽固性呃逆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刘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婴幼儿、儿童声带麻痹的病因,总结治疗对策。方法对本院收治的声带麻痹患儿33例进行病因分析,并总结治疗对策。结果先天性心脏病10例、颅脑疾病4例,共计14例,占42.42%;左侧声带麻痹30例,占90.90%。结论小儿声带麻痹先天性病因集中在先天性心脏病、颅脑病变、声带发育异常,后天因素较复杂;先天疾病应对症治疗,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但存在一定风险,疗效差异较大,后天因素所致者多数可自愈,但自愈时间可长可短;明确诊断小儿声带麻痹应侧重于体征、症状与其它系统先天异常,治疗以积极控制根治原发病、改善症状为主要目的。
作者:储进;周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临床医学是一门经验与理论并重的学科,临床医学相关教学人员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传授学生医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临床思维贯穿于临床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始终,要不断提供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和机会,将临床理论知识结合实践。临床医学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注意医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率,避免填鸭式教育,让学生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独立临床思维能力。
作者:王湘军;陈颖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共计54例临床资料,分别治疗后按照文中疗效标准进行指标统计,后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后,显效者16例(59.3%),有效者9例(33.3%),无效2例(7.4%),总有效率(包括显效者与有效者之和)为92.6%,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数据结果(8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彭水先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比较针对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09年1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8例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成针对组和常规组,各49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化疗护理,给予针对组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其便秘、食欲减退、腹痛腹胀、焦虑情绪等情况。结果针对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便秘发生率、食欲减退发生率、腹痛腹胀发生率、焦虑情绪产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化疗发生便秘的护理效果极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白云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联合经颅多普勒(TCD)对鼻咽癌放射性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出现颈动脉狭窄5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颈动脉DSA造影确诊为颈动脉狭窄。采用CDFI、TCD及CDFI联合TCD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案进行诊断,比较三种方案诊断的正确率。结果联合检查组诊断颈总动脉狭窄29例,颈内动脉狭窄21例,颈外动脉3例,查因3例,诊断正确率为94.64%, CDFI与TCD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5.00%、66.07%,联合检查组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可对鼻咽癌放疗后颈动脉狭窄进行较准确评价,对动脉损伤情况敏感性较高,可在早期对颈动脉损伤做出提示,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罗燕娜;陈文志;黄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2例患者静脉滴注米力农注射液发生低血压休克,经及时救治休克得到纠正。考虑因米力农注射液引起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可能与药物药理作用、给药方案以及与其他药物协同降压作用有关。建议临床使用米力农时应密切监测血压,采用小剂量静脉微量泵输注给药,进一步控制药物输注时的速度、浓度并注意药物的协同作用。
作者:苏广珠;贺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治疗与护理,探讨其早期诊断和佳护理方法。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降低子宫切除率。对于有剖宫产史的早孕患者,早期应行彩色B超检查,排除切口瘢痕处妊娠,防止盲目清宫引起大出血。
作者:付卫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住院患者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护理满意度的改善。方法取本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的普外科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实验组,另取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估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有显著提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护理服务意识得到有效强化,有利于普外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进而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理纠纷事件,应予以推广和使用。
作者:杨丽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作用,分析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的应用情况,发现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2009~2013年本省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标本细菌共100株,按照标准方法对这100株细菌进行检验,鉴定菌种,将鉴定正确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所有菌株的鉴定都按照临床标本的鉴定要求。鉴定结果与标本进行对比,分析鉴定失误的原因。结果100株细菌全部转种成功,其中鉴定正确94株,鉴定错误6株,革兰阳性杆菌与革兰阴性杆菌各3株。94株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有92例是符合的,试验结果不符合的2株细菌的抗菌素都为青霉素。结论临床微生物室间质评对于减少实验室细菌鉴定失误很有帮助,临床进行微生物检验应该在严格室内质控的基础上经常进行室间质评。
作者:徐建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手术11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经阴道B超检查。结果112例经病理确诊的内膜息肉患者中,宫腔镜诊断92例,诊断符合率82.14%,阴道B超诊断49例,诊断符合率43.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误诊率17.86%,且多误诊为子宫内膜增生症及子宫黏膜下肌瘤。结论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性高于阴道B超,并且能使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与相应的治疗同时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丹丹;李站清;刘爱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