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观察及护理

占玉兰;陈奇鸣;黄洁;车慧红;罗锦辉

关键词:动脉化静脉皮瓣, 手外伤, 软组织缺损, 移植, 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跗内侧游离动脉在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术后皮瓣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跗内侧游离动脉在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准确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并采取有效措施,32例术后至伤口愈合皮瓣成活期间均未出现皮瓣淤血、发紫、水泡形成、甚至坏死等动脉化静脉皮瓣常见的现象,皮瓣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皮瓣色泽、弹性好,外观良好。结论跗内侧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其血管显微结构及手术方法上存在特殊性,术后对皮瓣的严密观察及合理护理对皮瓣的成活及术后愈后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1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手术11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经阴道B超检查。结果112例经病理确诊的内膜息肉患者中,宫腔镜诊断92例,诊断符合率82.14%,阴道B超诊断49例,诊断符合率43.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误诊率17.86%,且多误诊为子宫内膜增生症及子宫黏膜下肌瘤。结论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性高于阴道B超,并且能使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与相应的治疗同时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丹丹;李站清;刘爱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癌症晚期患者的生命关怀

    目的:探讨癌症晚期患者的生命关怀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56例晚期癌症患者,对其实施临终生命关怀,分析其效果。结果56例晚期癌症患者通过生命关怀提高了生活质量,离开人世心理情绪保持较高稳定性。结论癌症晚期生命关怀由人性关怀予以有效护理,患者得到充分理解及尊重,体现了患者自身生命尊严。

    作者:高文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强化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

    本文阐述了强化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主要途径。要面向地方卫生需求,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提供医药科技服务;面向社会开展医学人才培训。

    作者:王婷;王波;荆淑杰;刘海英;张晓楼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顺铂联合白介素-2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顺铂联合白介素-2(IL-2)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方法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50 ml+顺铂60~100 mg+地塞米松10 mg腹腔灌注治疗,观察组应用生理盐水50 ml+顺铂60~100 mg+IL-2100万U+地塞米松10 mg腹腔灌注治疗。结果观察组控制腹水治疗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3.3%,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1例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2例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共4例患者生活质量无改善或降低;而对照组有5例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10例患者生活质量无改善或降低。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者明显多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降低者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铂联合IL-2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疗效可靠,可明显消退腹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智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根治术后血管危象抢救的护理配合

    总结了5例行口腔癌术后修复皮瓣出现血管危象的观察和护理,认为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尽快手术探查是血管危象抢救的佳时间,熟练的手术配合和做好术中护理是抢救重建修复皮瓣的血液循环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翠月;林淑辉;陈跃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对胆结石手术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对其术前焦虑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对胆结石手术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对其术前焦虑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开展胆结石手术且术前存在焦虑的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人性化护理。结果通过临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42.9±3.7)分,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结石手术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能够改善术前焦虑情绪,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玉荣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ABL800血气分析仪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ABL800血气分析仪是丹麦雷度公司生产的血气分析仪,其性能稳定、操作简易、检测快捷、结果准确可靠、用血量少和维护方便等优点,是目前使用较普遍的血气分析仪。但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故障,本文对其常见故障、报警提示及排除方法进行总结。

    作者:史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12月~2013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14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7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而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失常发生率、卧床和住院时间、知识达标和对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失常发生率、心功能分级、知识达标、满意度以及卧床和住院时间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进行循证护理能够减少心率失常发生率,加快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胡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护士在护患矛盾中的应对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及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在就医过程中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护患矛盾也日益突出和尖锐,现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因此,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矛盾,避免护患纠纷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李曼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关于循环肿瘤细胞在乳腺癌转移及个体化治疗方面研究现状的探讨

    目的:对循环肿瘤细胞(CTC)在乳腺癌转移及个体化治疗方面的现状进行整理,并提出建议及展望。方法对近几年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相关文献以及其对个体化治疗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总结。结果循环肿瘤细胞在乳腺癌患者体内的数量可作为判断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之一,为治疗提供重要的特征靶点,检测可以扩大临床使用,来指导乳腺癌患者治疗。结论进一步细化研究循环肿瘤细胞特性,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乳腺癌患者肿瘤转移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后续疗法,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作者:俞泓波;刘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指导在高血压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访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指导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122例高血压出院患者中的资料登记入册,于出院后第7天、1个月通过电话随访进行健康教育。结果122例中116例获防,其中59例存在健康问题。经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存在的健康问题均得到不同程度解决。结论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是一种简洁、高效的医疗服务举措。不仅促进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的身心独立能力,还有利于完善出院指导,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玉玲;张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复发及干预措施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和理论依据。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通过门诊随访的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好转满1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单纯随机抽取45例满足复发标准的患者为研究组及同时期未复发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服药情况、家庭支持等多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服药情况、病程、应激因素、经济状况、家庭支持对精神分裂症复发有影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药依从性差、病程长、有应激因素、经济条件差及缺乏家庭支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容易复发。

    作者:覃颖;冯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黄芪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黄芪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凋亡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无创伤动脉夹夹闭双侧肾动脉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方法,将大鼠分为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黄芪治疗组)和C组(正常对照组),观察三组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肌酐(Cr)、尿素氮(BUN)、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的表达及肾脏细胞凋亡指数(AI)的变化。结果黄芪治疗组SOD水平显著性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 MDA、BUN和Cr指标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正常对照组Bcl-2、Bax表达极少,缺血再灌注组Bcl-2、Bax表达均明显增强(Bcl-2:P<0.05、Bax:P<0.01);黄芪治疗组较缺血再灌注组Bax表达明显下降(P<0.05), Bcl-2表达显著增强(P<0.01)。黄芪治疗组凋亡指数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黄芪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的表达以降低肾脏细胞凋亡指数实现的。

    作者:郭保伟;付刚;刘艳梅;邱道显;马志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蛛网膜下腔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联合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1月来本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80例,随机将18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90例,治疗组90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硬膜外麻醉,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效果明显,麻醉速度快,手术时间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素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腹腔血与静脉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比值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腹腔血与静脉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 HCG)比值(RPHCG/VHCG)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进行急救的262例腹腔内出血者。其中异位妊娠组有156例。其余为宫内妊娠合并腹腔积血组,即hIUP组106例。在入院后立即抽取每位患者的两份血样:腹腔以及静脉血。分别测定样本的HCG。对RPHCG/VHCG的意义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的RPHCG/VHCG比值有较大的差异。其中hIUP组均低于1.0。并且检查结果显示,其腹腔积血的颜色是浅红色。而异位妊娠组的平均比值≥1.0。结合散点分析结果,异位妊娠的比值均在1.0之上。结论 RPHCG/VHCG的比值对于异位妊娠有重要的意义。当其>1时可以帮助临床的确诊。

    作者:孙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理性情绪疗法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理性情绪疗法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理性情绪疗法。治疗前后采用生活质量测定表(EORTC QLQ-C30)评定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性情绪疗法可以提高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林玉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供应室采用追踪法对包装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供应室采用追踪法对供应室包装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供应室随机抽取待灭菌包2000个作为对照组,供应室未采用追踪法进行管理,同时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供应室随机抽取待灭菌包2000个作为观察组,供应室采用追踪法进行管理,比较两组包装质量。结果观察组包装缺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应室采用追踪法可提高包装质量,有效减少包装缺陷率的发生。

    作者:潘燕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院收治的临近社区确诊的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60例,进行常规的综合健康教育;观察组60例,在常规的综合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健康指导。实行时间均为6个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效果、防治知识、控制行为危险因素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适用于社区高血压患者,有着明显的效果,优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周萍;杨堂河;梁倩雯;徐军妮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江门市城区内非江门市户籍孕产妇产前检查情况与妊娠结局的分析

    目的:探讨江门市城区内非江门市户籍孕产妇产前检查情况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2013年1~12月在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及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3000病例,按照产前检查时围生期保健手册的记录的产检次数分组,比较产检次数的不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本研究表明,产检次数的增加会减少孕产妇及胎儿的不良妊娠结局,并且会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结论规范产前检查,对减少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减少出生缺陷、降低死胎、死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升红;覃钰纯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彩超诊断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剖宫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彩超诊断结果。方法选择本院从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彩超诊断之后,单纯妊娠囊型的患者有6例,占患者总数的20%,厚壁无回声区型患者有12例,占患者总数的40%,混合性回声包块型患者有12例,占患者总数的40%。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采用彩超进行诊断检查比较准确,具有诊断率高、安全性强以及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作者:陈翠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