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素霞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7月~2014年2月采集的2964例临床输血标本,分别利用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技术展开交叉配血试验,对比两组配血不合格检出情况。结果 MGT检出配血不合者72例,凝聚胺法检出配血不合者53例,漏检19例, MGT检出配血不合者例数显著高于凝聚胺法。结论在交叉配血中微柱凝胶技术操作简便,对不合格配血有较高敏感度,可为输血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刘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作为对反复发作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的一种评估手段。为临床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的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5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排除心、脑疾病)在安静环境下空腹做直立倾斜试验,持续检测心电和血压,观察血压及心电变化。结果50例不明原因晕厥的患者出现血管迷走反应者有34例(68%),其中血管抑制型9例(18%),心脏抑制型的4例(8%),混合型的21例(42%)。结论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以经典血管迷走反应者占多数,为诊断血管迷走型晕厥提供依据。
作者:程慧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为患者的早日康复提供了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尤其是确保人文关怀在功能制护理基础上的完美体现。方法责任护士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对每个患者的身心健康实施整体护理。结果责任制整体护理后患者除了获得很好的功能护理外,还获得了更多的人文关怀。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作为新的护理模式,不仅真正的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的服务,,还极大地促进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张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以骶骼关节与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风湿病范畴。IgA肾病是由IgA颗粒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以镜下血尿或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病。现将AS合并IgA肾病1例报告如下。
作者:耿冰川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寻找一种能有效减少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止血带加宫腔纱布条填塞止血。结果16例全部成功止血,成功率100%,无产后出血,且均保留了子宫。术后无并发症,子宫复旧良好,无晚期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结论止血带加宫腔纱布条填塞止血是减少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一种操作简便、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恒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婴幼儿、儿童声带麻痹的病因,总结治疗对策。方法对本院收治的声带麻痹患儿33例进行病因分析,并总结治疗对策。结果先天性心脏病10例、颅脑疾病4例,共计14例,占42.42%;左侧声带麻痹30例,占90.90%。结论小儿声带麻痹先天性病因集中在先天性心脏病、颅脑病变、声带发育异常,后天因素较复杂;先天疾病应对症治疗,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但存在一定风险,疗效差异较大,后天因素所致者多数可自愈,但自愈时间可长可短;明确诊断小儿声带麻痹应侧重于体征、症状与其它系统先天异常,治疗以积极控制根治原发病、改善症状为主要目的。
作者:储进;周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癌症晚期患者的生命关怀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56例晚期癌症患者,对其实施临终生命关怀,分析其效果。结果56例晚期癌症患者通过生命关怀提高了生活质量,离开人世心理情绪保持较高稳定性。结论癌症晚期生命关怀由人性关怀予以有效护理,患者得到充分理解及尊重,体现了患者自身生命尊严。
作者:高文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嗜酸性胃肠炎(EG)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治措施及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嗜酸性胃肠炎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37例患者,共有27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激素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率为70.59%,中医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率为75.00%,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酸性胃肠炎临床少见,其症状和内镜检查无特异性,外周血及组织中富含嗜酸性粒细胞是诊断EG的重要指标,激素及中医药治疗EG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莫林耀;蔡任军;郭伟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为促进和完善传染病医院药房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了解传染病医院药房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和探讨其原因。传染病医院不同于各大综合性医院,应该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药房管理模式。
作者:徐庆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通过观察产妇无保护会阴状态下分娩会阴裂伤情况,降低会阴切开率,减少产科创伤,提高“自然分娩”的成功率。方法将本院2013年8~12月间正常分娩的的产妇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入院后给予讲解“自然分娩”的好处,宫口开全胎头着冠后,助产士指导产妇屏气和哈气,疼痛时屏气,不疼痛时哈气,在无保护会阴状态下分娩,对照组在宫口开全、胎拨露后,传统托肛保护会阴的接生方法进行会阴分娩,观察两组“自然分娩”会阴裂伤情况。结果产妇会阴裂伤例数及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方法简单、实用,对产妇及新生儿均无不良影响,降低了产妇会阴侧切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陈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湿性愈合与干性愈合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方法将本院住院的10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溃疡灵粉+溃疡灵膏外涂,红外线烤灯照射;观察组采用“康乐保系列”湿性愈合敷料治疗压疮。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0%,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48%,有效率96%。结论湿性愈合疗法治疗压疮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干性疗法。
作者:郭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江门市城区内非江门市户籍孕产妇产前检查情况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2013年1~12月在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及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3000病例,按照产前检查时围生期保健手册的记录的产检次数分组,比较产检次数的不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本研究表明,产检次数的增加会减少孕产妇及胎儿的不良妊娠结局,并且会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结论规范产前检查,对减少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减少出生缺陷、降低死胎、死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升红;覃钰纯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腹腔血与静脉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 HCG)比值(RPHCG/VHCG)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进行急救的262例腹腔内出血者。其中异位妊娠组有156例。其余为宫内妊娠合并腹腔积血组,即hIUP组106例。在入院后立即抽取每位患者的两份血样:腹腔以及静脉血。分别测定样本的HCG。对RPHCG/VHCG的意义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的RPHCG/VHCG比值有较大的差异。其中hIUP组均低于1.0。并且检查结果显示,其腹腔积血的颜色是浅红色。而异位妊娠组的平均比值≥1.0。结合散点分析结果,异位妊娠的比值均在1.0之上。结论 RPHCG/VHCG的比值对于异位妊娠有重要的意义。当其>1时可以帮助临床的确诊。
作者:孙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总结了5例行口腔癌术后修复皮瓣出现血管危象的观察和护理,认为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尽快手术探查是血管危象抢救的佳时间,熟练的手术配合和做好术中护理是抢救重建修复皮瓣的血液循环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翠月;林淑辉;陈跃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泌尿内科就诊的压力性尿失禁女性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相关健康教育,实验组接受系统的盆底肌锻炼指导,共干预8周。应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ICI-Q-SF)、尿垫试验及生活质量量表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两组女性进行尿失禁症状、漏尿量及生活质量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实验组的尿失禁症状、漏尿量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自我效能增强干预能有效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崔仁善;王智杰;王玉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包皮过长和包茎是男性常见外科疾病,因传统术式损伤大、较繁琐、易出血、易感染等缺点,绝大多数基层卫生队(所)不愿开展此项手术。2011年3月~2012年4月,作者采用商环术式环切包皮过长和包茎28例,效果满意。现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吕中兴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举证倒置作为解决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所遵循的重要原则,护理人员要正确认识其司法解释和实质性影响,以规范自身护理行为,预防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降低风险。
作者:赵洁;陈质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急性有机磷中毒(AOIP)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46例AOI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护理措施。结果46例患者经治疗后,2例因病情较重死于呼吸衰竭,其余经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2~35 d,平均(22.6±4.3)d。结论对急性有机磷中毒实施正确优质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愈率,有利于患者恢复。
作者:桑红梅;吕翠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临床医学是一门经验与理论并重的学科,临床医学相关教学人员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传授学生医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临床思维贯穿于临床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始终,要不断提供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和机会,将临床理论知识结合实践。临床医学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注意医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率,避免填鸭式教育,让学生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独立临床思维能力。
作者:王湘军;陈颖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十二指肠溃疡治疗方法,观察A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观察B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消溃平汤剂,比较三组患者的HP根除率、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情况及溃疡的复发率。结果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HP根除率91.7%、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HP根除率54.2%(P<0.05);三组患者的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年回访中,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的复发率8.3%、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同时给予抗HP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提高了溃疡愈合速度,而且有效预防溃疡的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叶应春;陈伟芬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