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
目的:研究并分析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从而提高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医疗水平。方法小儿重症肺炎患儿122例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3 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额外静脉滴注定量免疫球蛋白,持续给药3 d。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以及各项生命体征变化。针对患儿治疗前后的各项相关数据如IgM、IgA、IgG的变化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5.2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临床观察发现,两组患儿均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萍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烧伤整形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烧伤整形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临床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康复知识理解率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73.17%;观察组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烧伤整形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康复知识的理解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郝晓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观察喉癌术后改良鼻饲置管方法的效果。方法喉癌术后需行鼻饲置管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采用氯麻滴剂、1%的丁卡因喷雾麻醉后置入,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鼻饲置管方法置入,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在置入鼻饲管时:置管舒适度、置管成功率、患者反应程度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氯麻滴剂、丁卡因喷雾麻醉后置管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增强了患者的舒适度,提高了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
作者:刘美荣 刊期: 2014年第25期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 ml。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如能早期诊断及正确处理,绝大多数孕产妇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徐正芳;潘蓉蓉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使用64排螺旋CT机进行病因诊断,观察CT影像表现,并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20例患者的CT病因诊断结果中,有113例与临床病因诊断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94.2%;CT检查对肠套叠、肠扭转、粪石或粪便引起的肠梗阻及先天性肠梗阻、肠系膜血栓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0%;对肿瘤、肠粘连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0%、95.8%;对腹部疝的诊断符合率为83.3%;对炎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也为83.3%。结论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娄俊杰 刊期: 2014年第25期
人们关注的有关女人的问题包括女性个人隐私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女性对自己生活、身体、精神独自的享有、不能与外人分享的秘密。妇产科是个特殊、尴尬、隐秘、不允许随便进入的环境。这里包括一些妇女的诸如不孕不育、未婚先孕、胎儿畸形、自身性器官暴露等多方面的隐私问题。而在对妇产科患者的身体检测、病情史采集及各项操作的规范、隐秘处理和治疗中会常常涉及患者的隐私,许多患者存在不同的心理变化和情绪反应。因此,医务工作者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应充分关注患者的心理活动、情绪变化,并且有义务遵守、保护患者隐私权,尽可能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隐私。作者就这些做出一些研究探讨,以期解决妇产科存在的问题,切实保护患者的切身利益,维护患者的声誉和荣誉,有助于医患和谐,减少纠纷。
作者:王建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渴望健康,呼唤健康。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健康体检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为有病早治,无病早防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体检中心除了为体检个人和单位提供合理有效的体检方案、科学合理的体检流程、优质快捷的医疗护理服务,还应在体检时和体检后为体检人员提供良好的健康教育。特别是作为与受检者接触密切的护理人员,更应该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体检过程当中,使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和疾病预防知识的认识有所提高,从而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作者:杜波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利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治疗组,并将同期采用常规血栓通治疗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50例,显效4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2%,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刘淑霞 刊期: 2014年第25期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到2020年全球每年新增2000万癌症患者[1]。现代医学不断进步,治疗癌症的手段越来越多,癌症患者的寿命得以延长,但随之而来的有越来越多带癌生存的患者,他们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包括机体功能、情绪或心理机能、社会职能等,均因癌症受到严重的影响,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对癌症的康复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过去,对癌症的治疗重点是对癌症本身的控制以及患者寿命的延长,但随着现代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在治疗癌症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的干预,这正是癌症康复的研究重点。康复医学作为新兴专业,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癌症康复作为康复医学的一个分支,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它贯穿于癌症治疗的始终,包括癌症的诊断期、治疗期、终末期以及患者死亡后的家庭支持,涉及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功能的各个方面。作者就癌症治疗不同阶段的康复治疗重点进行探讨。
作者:张素侠;钟宝权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一期结肠癌根治性切除吻合口近端造口术在治疗左半结肠癌伴梗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75例左半结肠癌伴急性梗阻患者的临床处理过程,分析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肺部感染、盆腔感染发生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75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2例,心功能衰竭1例,所有患者术后造瘘口还纳成功,平均住院12.5 d。结论左半结肠癌伴急性梗阻的患者行一期根治性切除吻合口近端造口术降低了单纯一期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郑新闻;毛天敏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对照研究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同期放化疗与单纯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42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同期放化疗组(RCT组)和化疗组(CT组),每组21例。评价其不良反应,并统计1、2、3年局控率及生存率。结果 RCT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均明显比CT组高(P<0.05),平均生存时间明显比CT组长(P<0.05),局部淋巴结转移率、腹腔内淋巴结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明显比CT组低(P<0.05),术后用药的Ⅲ、Ⅳ级白细胞数减少、粒细胞数减少发生率均明显比CT组低(P<0.05)。结论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同期放化疗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单纯化疗好。
作者:吴隆秋;施华球;王祥财;叶建明;鄢俊;谢瑞莲 刊期: 2014年第25期
严格执行留样管理制度,确保检验报告准确有效。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按本所检品留样制度、样品处置与管理程序,对检品按程序进行接收、流转、检验、贮存,留样销毁过程的管理,保证检验报告准确有效。
作者:王卓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药物治疗方案及药学监护要点。方法对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对治疗方案中药物的选择、用法用量、滴注速度及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监护,为医师和护士提供药学意见与建议,并对不良反应的处理提出相应的参考建议。结果治疗后患者病情得以控制,且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患者实施药学监护,为临床医师提供药学相关知识与建议,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同时提高了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工作能力。
作者:李艳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分析心源性脑梗死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心源性脑梗死患者2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5.19%(23/27),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出血及凝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3/27)。结论心源性脑梗死临床主要表现为失语、肢体偏瘫、感觉障碍及意识障碍等,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疗效较好,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左懿 刊期: 2014年第25期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所致的机体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急性传染性疾病,其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也是引起儿童长期发热的重要病因。虽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属于良性自限性疾病,但严重的并发症也会导致死亡,因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淋巴细胞在病变的过程中发生形态学改变,形成异形淋巴细胞,其检验对其具有重要诊断作用。本文从异型淋巴细胞的产生机理、形态分类、检验报告等方面作了详尽的综述,以利于检验工作都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作者:郭振宇;余婷婷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63例胃镜检查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模式服务。结果本组患者胃镜检查平均时间(11.2±2.3)min;检查后患者满意度100%;耐受度98.4%,患者对胃镜检查的耐受程度较高。结论在胃镜检查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检查的耐受度,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晓凤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可塑重建钢板在锁骨中远端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0例患者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实验组采用可塑重建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71.9±12.6)min,与对照组手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20.6±5.2)ml、住院时间(2.6±0.4)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可塑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远端骨折患者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欣欣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对比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和人工关节置换两种术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转子间骨折情况分别采用PFNA固定(PFNA组)及人工关节置换(关节置换组)。均按要求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0~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年内的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疗效。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髓内固定PFNA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少。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8.6%(PFNA组),13.9%(关节置换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关节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PFNA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确切。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后者在随访期间并发症是明显少于前者的。
作者:贺毅;王宇光;卢正楷;沙宇 刊期: 2014年第25期
总结温针灸临床治疗应用体会,临床多种疾病采用温针灸均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宫嘉;李娜娜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对手术室接送患者环节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为手术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与分析从2013年2月~2014年2月手术室接送管理资料。结果2014年离职意向以及工作怠倦护理人员逐渐减少,操作优秀护理人员增多,与2013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013年相比较,2014年医务人员在无菌操作合格几率、手术物品灭菌情况以及手术室环境方面有明显提高,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2013年相比较,2014年在患者感染人数、护理人员手菌落数以及手术前后空气菌落数方面降低较为明显,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手术室接送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朱爱满;陆春 刊期: 2014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