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嘉;李娜娜
目的:探究在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运用效果。方法145例急诊科患者,随机分为73例观察组和72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8.6%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缺陷率4.1%显著低于对照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能够降低护理风险投诉率和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春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提高口腔科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意识,加强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从而杜绝在口腔科诊疗过程中的交叉感染。完善并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环境布局合理,规范操作,注重器械清洗及消毒的各个环节,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责任心。口腔科医务人员的防控感染意识、健全的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和控制口腔科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峰华 刊期: 2014年第25期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 ml。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如能早期诊断及正确处理,绝大多数孕产妇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徐正芳;潘蓉蓉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复位联合穿针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实验组则给予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微创穿针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有效率和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能缩短愈合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何思君;宋迎红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观察喉癌术后改良鼻饲置管方法的效果。方法喉癌术后需行鼻饲置管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采用氯麻滴剂、1%的丁卡因喷雾麻醉后置入,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鼻饲置管方法置入,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在置入鼻饲管时:置管舒适度、置管成功率、患者反应程度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氯麻滴剂、丁卡因喷雾麻醉后置管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增强了患者的舒适度,提高了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
作者:刘美荣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63例胃镜检查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模式服务。结果本组患者胃镜检查平均时间(11.2±2.3)min;检查后患者满意度100%;耐受度98.4%,患者对胃镜检查的耐受程度较高。结论在胃镜检查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检查的耐受度,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晓凤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在原发性痛经中的治疗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11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实验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月经前5 d开始治疗,每个月经周期治疗1次,对照组患者口服田七痛经胶囊治疗,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两组患者进行疼痛积分评分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积分评分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患者疼痛积分评分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55例)98.21%明显多于对照组(39例)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方法应用于原发性痛经效果较好,且简便实用,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董少梅;张婧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建立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灭菌前已灌封样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薄膜过滤法(细菌、霉菌及酵母菌不需冲洗)。结果验证试验中所有试验菌的回收率均>70%。结论该方法有效可行,可用于该品种配制液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王林;黄加秀;谢春娟;石晶萍;朱佳丽;周海强;范彪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分析现代医院中药管理理论与模式在药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中药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现代中药管理学前后的处方各1000张,其中开展现代中药管理学前为对照组,开展现代中药管理学后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不合理处方数量、高危药品配置错误情况及用药安全情况。结果观察组在不合理处方数量、高危药品配置错误情况及用药安全情况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医院中药管理理论与模式在中药发展方面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浩福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为了了解红霉素以及克林霉素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中的不同耐药表型,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在进行耐药性的分析上,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纸片扩散法是作者的首选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凝固酶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以及红霉素的耐药性进行分析和判读,采用D-试验检测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表型,并采用酶链反应法对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在选取的340株葡萄菌属中,172株(50.59%)对红霉素以及克林霉素同时耐药;在对红霉素耐药的菌株中,89株(26.18%)对于克林霉素表示敏感,但菌株的D-试验为阳性;在对红霉素耐药的菌株中,有46株(13.53%)对于克林霉素敏感,但D-试验为阴性。在所选出的对红霉素耐药,但对克林霉素敏感的葡萄菌属中,了解到了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在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SCNS)、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RCNS)中的比例分别为57.02%、39.65%、68.79%和64.25%,而除此之外的其他各种均显示为阴性。结论在这组实验中,得出的是耐红霉素葡萄菌属中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几率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耐药性的判断有利于医生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合理的使用药物,减少耐药类型的增加,使治疗效果达到佳,做好防护,减少院内的菌株感染。
作者:路永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烧伤整形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烧伤整形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临床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康复知识理解率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73.17%;观察组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烧伤整形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康复知识的理解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郝晓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社区感染是一类发病率较高的感染性疾病,长期工作在社区,这类患者门诊很常见,而且急诊就诊率更高,几乎占急诊工作量的60%,需引起社区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社区感染中以呼吸道感染为常见,消化道和泌尿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次之,不同部位感染的病原体因季节、年龄、身体基本状况而不尽相同。
作者:王腊梅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应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建立本地企业逍遥丸一致性检验模型。方法以厂家留样和其他厂家的样品为研究样本,通过采集样本光谱,考察各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的影响,选择佳条件建立模型。结论该方法建立的模型操作简单、快速有效,检测结果可靠,适用于药品检测车对特定厂家指定品种的快速筛查。
作者:权勤波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从而提高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医疗水平。方法小儿重症肺炎患儿122例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3 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额外静脉滴注定量免疫球蛋白,持续给药3 d。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以及各项生命体征变化。针对患儿治疗前后的各项相关数据如IgM、IgA、IgG的变化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5.2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临床观察发现,两组患儿均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萍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多发于45岁以上中老年女性患者,尤其伴有糖尿病、缺铁性贫血以及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结肠镜下以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为主要表现,病变主要见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病变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中老年人(尤其合并有心脑血管、缺铁性贫血及糖尿病等疾病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便血者应考虑缺血性结肠炎可能,应尽早行结肠镜检查,必要时行血管造影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此外,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有诱发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
作者:陈萍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1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即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加新生儿黄疸预防的综合护理干预相结合。比较新生儿黄疸指数、排出时间、胎便转黄时间。结果干预组的新生儿初次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新生儿黄疸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效降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程度。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房林;李艳萍;王春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建立异丙肾上腺素(IPR)腹腔注射的SD大鼠模型,观察IPR腹腔注射后腺体的组织学变化。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分成IPR注射组和对照组。IPR注射组按20 mg/kg剂量腹腔内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2次/d,连续注射5 d。对照组则以无菌生理盐水代替盐酸异丙肾上腺素。5 d后处死动物,取出腺体。通过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组织化学变化。结果 IPR注射5 d后,腺泡及腺泡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大部分腺泡细胞及少量导管细胞胞Ki-67阳性表达。导管细胞及导管附近细胞胞浆内可见Amylase阳性的分泌颗粒。结论闰管细胞中存在能够转化为腺泡细胞的成体干细胞。IPR注射能促使下颌下腺干/祖细胞开始表达这些潜在特性并分化为腺泡细胞。
作者:唐岳鹏;胡洁;黄桂林 刊期: 2014年第25期
严格执行留样管理制度,确保检验报告准确有效。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按本所检品留样制度、样品处置与管理程序,对检品按程序进行接收、流转、检验、贮存,留样销毁过程的管理,保证检验报告准确有效。
作者:王卓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100例腹腔镜下结肠癌或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吸入全身麻醉组(I组)和硬膜外复合吸入全身麻醉组(C组),每组5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0 min、术后3 h采用运动活动评分(MAAS)评估镇静程度,并在相应时间点采静脉血样检测血糖(Glu)、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结果 C组患者术后30 min MAAS评分明显低于I组(P<0.05), I组术后30 min、术后3 h Cor、Glu、NE、E明显高于术前及C组(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有助于提高患者苏醒质量并减轻应激反应,适用于老年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
作者:李加宾;林建;林玉霜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方法对9例锁骨骨折内固定失效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失败原因。结果总结失败原因有:①随意扩大手术适应证。②骨折复位后存在小的骨缺损或骨折间隙较大。③术中骨膜剥离较多。④内固定不牢靠。⑤术后早期负重活动。⑥再次遭受暴力。结论只要能很好的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化操作,合理选择内固定材料,加强宣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就可以有效预防内固定失效的发生。
作者:何雅鸿;胡波;刘奇锋;侯军其 刊期: 2014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