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所致的机体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急性传染性疾病,其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也是引起儿童长期发热的重要病因。虽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属于良性自限性疾病,但严重的并发症也会导致死亡,因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淋巴细胞在病变的过程中发生形态学改变,形成异形淋巴细胞,其检验对其具有重要诊断作用。本文从异型淋巴细胞的产生机理、形态分类、检验报告等方面作了详尽的综述,以利于检验工作都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作者:郭振宇;余婷婷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分析重组人p53腺病毒(即rAd-p53)与表阿霉素(EPI)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将胃癌细胞(MGC-803)平均分为对照组、EPI组、rAd-p53组、两药联合组,通过观察胃癌细胞的增殖曲线、细胞内瑞氏染色和化学染色,对各组的细胞繁殖周期及细胞形态、p53基因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与其对照组相比,两药联合组的抑制百分率为:59.93%、67.05%、68.65%、99.40%,两药联合运用的抑制率与单药处理的抑制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的分析发现,重组人p53腺病毒主要使胃癌细胞停留于G2/M期,联合EPI对细胞G2/M期的阻滞作用,使Sub-G1峰极高。而通过瑞氏染色可得, EPI组的细胞呈现聚集状,结构和形态较为完整;rAd-p53组则只有少量聚集,并且细胞形态破坏,细胞凋亡。两药联合组的细胞数急剧减少,形态结构破坏,凋亡数目比rAd-p53组明显增多。对细胞进行免疫化学染色可得, rAd-p53组与两药联合组的细胞核以及细胞质之中均有p53蛋白的表达,两药联用组表达更明显;而对照组与EPI组中, p53蛋白只于细胞核中表达。结论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表阿霉素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十分显著,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作者:孔研;曲范杰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评估尿白细胞酯酶对尿路结石患者是否合并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308例尿路结石患者及127例非尿路结石可疑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尿液标本均为无菌采集中段尿,进行尿细菌培养、白细胞酯酶干化学法检测。比较两样本间白细胞酯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白细胞酯酶诊断尿路结石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29.5%,阳性预测值为19.8%,阴性预测值为93.8%;诊断非尿路结石尿路感染的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32.3%,阳性预测值为59.2%,阴性预测值为83.3%。白细胞酯酶诊断尿路结石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敏感性与非尿路结石尿路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9);特异性与非尿路结石尿路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7);阳性预测值明显低于非尿路结石尿路感染(P=0.000);阴性预测值与非尿路结石尿路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5)。结论与非尿路结石患者比较,尿白细胞酯酶对诊断尿路结石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阳性预测值明显降低。
作者:周凯;许恩赐;李梦强;杨旭 刊期: 2014年第25期
探究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并制定相应对策,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作者:王英兰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寻常疣的临床效果。方法336例寻常疣患者,采用针灸法进行治疗,并探讨针灸治疗寻常疣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1~3周的针灸治疗后,253例患者疣体开始干燥、固缩或跖疣患者感觉走路时疼痛消失,12例患者疣体全部脱落,有效率为78.9%。10次以上针灸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全部病例均未发生晕针、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针灸治疗寻常疣,效果满意,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云和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应用责任护理模式在改善患者围术期综合状态的效果。方法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154例子宫疾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责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眨眼自测量表(AI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AIS和WHOQOL-100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应用责任护理模式在改善患者围术期综合状态的效果明显。
作者:耿瑞丽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社区感染是一类发病率较高的感染性疾病,长期工作在社区,这类患者门诊很常见,而且急诊就诊率更高,几乎占急诊工作量的60%,需引起社区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社区感染中以呼吸道感染为常见,消化道和泌尿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次之,不同部位感染的病原体因季节、年龄、身体基本状况而不尽相同。
作者:王腊梅 刊期: 2014年第25期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 ml。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如能早期诊断及正确处理,绝大多数孕产妇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徐正芳;潘蓉蓉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影响。方法12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3例,采用米非司酮6.25 mg,1次/晚;对照组63例,采用米非司酮12.5 mg,1次/晚,两组共治疗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HGF。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 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痛经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t=6.9216,6.0614, 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18,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和HGF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t=5.9248,4.9928, P<0.01;t=3.0616,3.1734, 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和HG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18,0.2926, P>0.05)。对照组治疗期间有13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6%;观察组有8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χ2=5.72, 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可以明显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VEGF和HGF的表达,并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铁燕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对手术室接送患者环节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为手术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与分析从2013年2月~2014年2月手术室接送管理资料。结果2014年离职意向以及工作怠倦护理人员逐渐减少,操作优秀护理人员增多,与2013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013年相比较,2014年医务人员在无菌操作合格几率、手术物品灭菌情况以及手术室环境方面有明显提高,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2013年相比较,2014年在患者感染人数、护理人员手菌落数以及手术前后空气菌落数方面降低较为明显,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手术室接送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朱爱满;陆春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通过对本院门诊西药房退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应对策略,减少和规范退药。方法对门诊退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应对策略。结果退药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处方错误、患者拒用、不良反应,共110人次,占全部退药的61.7%。结论退药现象不可避免,应针对原因,完善制度,减少和规范退药。
作者:陈峰恩;杨萍文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旨在观察万珂对炎症反应、自由基、脑梗死体积的影响,研究其是否有脑保护作用。方法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万珂组各15只,三组大鼠在体重、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万珂组给予万珂0.2 mg/kg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组仅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免疫组化法测NF-κB p65、IL-1β,化学比色法测MDA、SOD, TTC染色测梗死体积。结果假手术组偶见NF-κB p65、IL-1β免疫反应阳性细胞, MDA、SOD无明显增高,无脑梗死病灶。万珂组与生理盐水组均可见大量免疫反应阳性细胞, MDA、SOD均明显增高,均有脑梗死病灶,但万珂组上述指标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万珂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清除自由基,减少脑梗死体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薛晶;李丽;李淞;戈亚平;牛晓立;付铁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每组50例,分别实施传统护理和康复护理,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康复护理组总有效率98.0%高于传统护理组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程霞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内固定失效原因。方法对9例锁骨骨折内固定失效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失败原因。结果总结失败原因有:①随意扩大手术适应证。②骨折复位后存在小的骨缺损或骨折间隙较大。③术中骨膜剥离较多。④内固定不牢靠。⑤术后早期负重活动。⑥再次遭受暴力。结论只要能很好的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化操作,合理选择内固定材料,加强宣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就可以有效预防内固定失效的发生。
作者:何雅鸿;胡波;刘奇锋;侯军其 刊期: 2014年第25期
严格执行留样管理制度,确保检验报告准确有效。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按本所检品留样制度、样品处置与管理程序,对检品按程序进行接收、流转、检验、贮存,留样销毁过程的管理,保证检验报告准确有效。
作者:王卓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索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左西孟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34例,按用药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压和呼吸困难程度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临床射血分数和钾离子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加用左西孟旦治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明确了用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为室性过早博动和低血钾。
作者:王赛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1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即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加新生儿黄疸预防的综合护理干预相结合。比较新生儿黄疸指数、排出时间、胎便转黄时间。结果干预组的新生儿初次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新生儿黄疸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效降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程度。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房林;李艳萍;王春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观察认知疗法对高血压患者在牙髓炎治疗中血压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因牙髓炎就诊的5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认知疗法结合根管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根管治疗),每组25例。两组的临床疗效通过血压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评量表(SAS)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后血压值的比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BP:t=13.4;DBP:t=14.6;P<0.01);而实验组血压值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BP:t=1.6;DBP:t=1.3;P>0.05)。两组治疗前后SAS、SDS 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5.77;P<0.01),而实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1.03;P>0.05)。结论认知疗法对高血压患者在牙髓炎治疗中具有稳定血压及改善负性情绪的作用。
作者:苗燕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disc nucleoplasty)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等离子体髓核成形术进行治疗,并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全部患者经1~3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2个月。30例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前VAS评分平均为(8.21±0.52)分,术后随访1~3个月的VAS评分平均为(2.31±0.32)分。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具有安全、微创、近期疗效好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介入手术。
作者:袁一;孙振杰 刊期: 2014年第25期
总结温针灸临床治疗应用体会,临床多种疾病采用温针灸均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宫嘉;李娜娜 刊期: 2014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