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高血压心理干预的疗效分析

杨淑琴;张泽萍

关键词:高血压, 心理干预, 血压控制
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辅以心理干预,观察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法将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组40例给予药物治疗及生物心理干预,对照组40例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经过8周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比对照组症状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干预,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疾病恢复.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院28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9个月至18个月,26例病例得到随访,按Mayo评分评价疗效,优21例,良2例,差2例,优良率88.46%.结论 手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范正良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小板采集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措施

    目的 对采集血小板反应不良者的简析与护理初探.方法 从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进行体检的人员中随机抽取550例受检者,其中男374例,女176例;年龄25~50岁,中位年龄(31.5±15.6)岁.采血方法、年龄以及性别通过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具可比性.结果 发生不良反应共5人次,发生率为0.9%(5/550).结论 在采血小板之前、过程中及采集以后,进行行之有效的护理或采用相应措施,能减少被采血者的不良反应,且效果良好.

    作者:邸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108例儿童频繁瞬目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频繁瞬目的 可能原因.方法 对108例患儿详细询问病史及不良生活习惯等,检查视力、眼睑、结膜、角膜、眼底、屈光状态等.结果 结膜、角膜炎症占54例,38例电视电脑观看时间过长,屈光不正16例.结论 儿童频繁瞬目是一个病因较为复杂的眼科常见病,受眼部疾病、环境、生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作者:张鑫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急性胰腺炎与CT肝脏密度减低及胰腺炎复发的相关影像学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引起肝脏密度减低的CT表现,探讨其发生机制及胰腺炎复发.方法 回顾161例住院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腺和肝脏CT表现.结果 161例患者中,血尿淀粉酶、甘油三酯、血糖1周内普遍增高,57例CT显示肝脏密度普遍减低;27例肝脏密度普遍减低患者在5 d-1个月复查CT,21例脂肪肝完全恢复正常肝实质密度,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值,甘油三酯降至正常值上限两倍以下,6例肝脏密度无变化,其中有7例3月至2年内复发1次,2例2年内复发两次,1例4年内复发3次.4例患者增强扫描显示典型急性胰腺炎增强表现,肝脏强化较均匀,肝门静脉血管壁毛糙.结论 急性胰腺炎时胰腺细胞和间质水肿、脂肪组织坏死及出血、血清淀粉酶和甘油三酯增高是引起肝密度减低的基础,急性胰腺炎肝密度减低短期恢复的患者有一定几率胰腺炎复发,对临床的预后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薛惠群;高兴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7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PS制剂气管内给药.观察两组患儿肺氧合功能改变.对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天数、用氧天数、住院天数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经PS治疗后,PaO2、PaO2/FiO2、PH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aCO2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氧天数、机械通气天数和住院天数、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替代治疗能明显改善NRDS患儿的氧合功能,缩短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冬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患者基层医院行麻醉术临床分析

    目的 对老年患者基层医院的麻醉方法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的疾病情况及手术方式分别采用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并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除3例采取上腹部椎管内麻醉的研究对象出现血压和心率变化较大,在给予麻黄碱和阿托品等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其余研究对象术后各生命指征平稳,无死亡病例;结论 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在老年患者基层医院麻醉中各具优势,根据患者病情,手术方式等综合资料选取适当的麻醉方法可以确保麻醉的效果.

    作者:刘曙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的预防(附50例报告)

    目的 探讨预防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 单独封闭腹膜,切口局部用药的办法预防感染.结果 50例只1例切口感染,均3~5 d内出院.结论 阑尾切除过程中,阑尾与切口密切接触,致切口感染的几率增大,用此法可有效预防感染.

    作者:高廷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颅骨固定体治疗颅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附30例报告)

    目的 总结颅骨固定体治疗颅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的治疗经验,评价疗效.方法 30例患者均在一期手术的同时采用颅骨固定体进行碎骨片原位复位颅骨成形术.结果 全部病例骨瓣成形效果良好,无并发症.结论 颅骨固定体治疗颅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永庠;邓元央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急性肺栓塞22例病因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病因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2011年22例临床确诊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病因分析.结果 急性肺栓塞发病率1.3‰,病死率13.6%,其病因中创伤/骨折占首位,其次为外科术后(包括妇产科手术),心肺等慢性内科疾病亦是临床常见危险因素.结论 关注急性肺栓塞高危人群,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尽早预防、早期诊治是改善预后及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李晓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14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护理措施体会.方法 选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手术患者140例,给予健康教育路径等护理措施,体会总结回顾.结果 14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经过恰当的术前术后护理,均痊愈出院,患者无中转开腹,无合并症加重、大出血、尿路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恰当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是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及合并症加重的关键.健康教育路径为整体护理提供了更有效的指导,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付秀璐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肺损害5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合并肺损害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收集自2005年3月至2010年2月共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69例.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合并肺损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HFRS患者中,合并肺损害者52例(75.36%),其中轻型HFRS患者合并肺损害3例(14.28%);中型合并肺损害30例(90.90%);重型合并肺损害15例(100.00%).轻型HFRS患者肺损害较中、重型为轻,中、重型间无明显差别.轻型HFRS患者肺功能恢复时间较中型及重型者短,中型及重型患者肺功能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全部69例合并肺损害的HFRS患者,除4例死亡外,其余65例均在21 d内痊愈出院,无慢性病例发生.结论 HFRS患者合并肺损害较常见,是HFRS特点之一,本组病例达75.36%(52/69),早期注意肺功能的保护,注意医源性肺损害,减少疾病的疗程,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晓慧;隋芳;王淑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妊娠期糖尿病不同治疗时机对母婴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不同治疗时机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的不同时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患者在孕中期确诊为糖尿病,对照组66例患者在孕34周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均给予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终止方式、新生儿结局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孕产妇做好孕期检查,及时发现、尽早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和改善新生儿结局.

    作者:黄丽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鹅管石药材的质量探讨

    目的 探讨鹅管石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我们选用10批鹅管石药材样品,采用严格的操作方法,进行性状比较和理化鉴别,每批做3遍.结果 用稀盐酸、氢氧化钙、草酸铵和醋酸试剂对钙盐的鉴别为明确.结论 腔肠动物树珊瑚科栎珊瑚Balanophyllia SP.或笛珊瑚Sysingora SP.的石灰质骨骼为鹅管石药材的正品.

    作者:陈世平;陈倩;林静;赵化玉;李华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四肢关节疾病后处理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分析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关节疾病后处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我科经DR平片检查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存在四肢关节疾病的患者98例,给予螺旋CT薄层扫描和进行多平面重建,观察四肢关节是否存在病变.结果本组患者98例,经检查后发现骨折86例、未发生骨折12例,阳性率为87.8%,所有患者均发现关节腔不同程度积液和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结论 通过螺旋CT薄层扫描和多平面重建技术,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关节的解剖结构进行立体的观察,能够及时的发现隐匿存在的关节病变、有效的防止漏诊的发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保证和依据.是一种应用价值较高的无创检查方法.

    作者:许允发;王琦;崔铁昆;孙雪莲;初照成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的应用及常见护理问题与对策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吸引(VSD)技术在治疗创伤骨折伴有严重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常见护理问题与对策.方法 使用封闭负压引流材料和生物透性薄膜对21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创伤部位行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结果① 21例患者均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疗程5~7 d.其中18例术后5~7 d拆除引流装置后见创面肉芽组织新鲜;2例出现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术后10 d创面感染.② 9例发生引流管路堵塞;4例出现薄膜下积液;2例出现负压吸引器电源插头脱落现象.结论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具有引流通畅、不易堵塞管腔,能及时清除引流区渗出物和坏死组织,缩短病程,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的优点.透明的半透性粘贴膜利于对创面的观察.

    作者:戚凤萍;古丽巴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循证护理在鼾症术后的应用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鼾症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46例手术治疗的鼾症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循证护理与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95.7%,对照组为82.6%;观察组鼾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3%,对照组为17.4%;观察组整体效果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鼾症术后应用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淑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8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支原体(MP)肺炎常出现的肺外临床表现.方法 对86例确诊为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例中27例肺外脏器受损占31.4%.其中以消化、心血管、皮肤、神经系统受损多见,分别为 40.74%,25.92%,18.52%,14.81%.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预后好、无后遗症.结论 MP感染所引起肺外并发症,应高度重视,避免误诊.

    作者:宋宝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呼吸机湿化罐在面罩给氧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呼吸机湿化罐加温加湿后用于面罩给氧.方法 改进呼吸机湿化罐连接氧气及呼吸机管道回路端堵塞后连接面罩给氧.结果 湿润呼吸道和适度稀释分泌物,以维持呼吸道粘液-纤毛系统的生理功能和防御能力.结论 比以往直接面罩给氧减少冷空气刺激,提高吸入气体的湿度,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

    作者:陈元健;王靖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辨证治疗内耳性眩晕的临证体会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辨证治疗内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之间收录的32例内耳性眩晕患者采取临床辨证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其中,痊愈22例(68.8%),显效8例(25.0%),有效2例(6.3%).结论 临床中对于内耳性眩晕患者采取临床辨证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中应用.

    作者:吴向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分析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目的 研究并分析引起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进入我院进行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5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在手术后是否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两组,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关联性.结果 引发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冠心病、年龄、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合并感染、手术后的卧床时间、休克.且这些因素在有无DVT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这些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出下列终危险因素:卧床时间(CI:1.000-1.001,OR=1.001,95%),休克(CI:1.248-10.889,OR=4.251,95%),年龄(CI:0.235-0.780,OR=0.459,95%),合并感染(CL:1.326-8.429,OR=3.586,95%).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肝胆外科手术中有非常高的发生率.因此,外科医生应该高度注意有高危因素的患者.

    作者:吕华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