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亮珠;刘艳芳;赵国湘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病因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2011年22例临床确诊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病因分析.结果 急性肺栓塞发病率1.3‰,病死率13.6%,其病因中创伤/骨折占首位,其次为外科术后(包括妇产科手术),心肺等慢性内科疾病亦是临床常见危险因素.结论 关注急性肺栓塞高危人群,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尽早预防、早期诊治是改善预后及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李晓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知识、观念、模式的不断更新,当代护士被赋予了多样化的觉色.领检护士的角色就是我们吉林市人民医院护理专业发展和进步的结果.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其中所有的辅助检查都是由领检护士陪同到相应的科室,检查后安全送回病房.护士与患者的沟通将贯穿于领检护士护理工作的始终,掌握沟通技巧尤为重要.
作者:史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对耳鼻咽喉及颈淋巴结结核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40例耳鼻咽喉及颈淋巴结结核病患者,给予全身治疗及局部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40例患者经全身基础化疗+免疫疗法及相应的局部治疗1~3月后,所有患者的全身及局部结核症状均消失或减轻,肿大的淋巴结已缩小或消除,并且术后伤口愈合,无发生并发症,且均治愈无复发.结论 对于耳鼻咽喉及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尽早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积极采用正规抗结核治疗及局部手术治疗,是取得治疗耳鼻咽喉及颈部淋巴结结核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廖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硫酸镁应用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并加以总结.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75名,分成A、B组,A组43名对象为治疗组,给予硫酸镁注射液医治;B组32名对象为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注射液医治.结果 A组对象发热、喘憋以及喘鸣音消失等病症改善时间低于相比于B组较少,有效率相比于B组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对象.结论 硫酸镁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较高.
作者:金德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在心病科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的效果及作用.方法 将我院从2010年2月至2012年7月接待的160例心血管内科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例.对观察组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调查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在心功能、心绞痛、心理状态、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中医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方法,在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过程中辅以中医护理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1].
作者:张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手术后切口感染是外科领域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控制手术后感染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据20世纪90年代的数字显示外科系统伤口感染延长患者7.3 d的住院时间,导致额外的医疗经费支出,同时增加患者痛苦,严重者致身体残疾,甚至丧失生命[1].为了有效地降低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率,我院于2010~2012年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作为目标性监测项目,在外科各科室的协助下进行两年连续的监测,并根据监测情况,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郑雨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在我院感染四科住院的443例患儿的护理措施.结果 所有患儿均临床治愈.结论 通过密切观察病情,给予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提高了治愈率,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樊玉环;焦月琴;闫彩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焦作地区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其临床意义,为预防HPV感染和临床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用荧光定量技术检测妇女宫颈分泌物中乳头瘤病毒的分型及含量.结果 883例患者中总阳性率为19.53%,多重感染率2.71%.结论 焦作地区乳头瘤病毒以16、6、58、68型为主,年龄分布在21~30岁和51岁以上组,混合感染以HPV39/68、HPV6/16、HPV 6/18为主.
作者:王建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防止医务人员和患者口腔治疗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方法 加强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同时要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严格执行无菌原则,以减少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结果 通过对口腔科感染控制的管理与监控,没有引起护理人员自身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重点,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总结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方法 结合患者的病情细心做患者的治疗期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卫生保健宣传.结果 17例患者从发病到治愈都得到人性化服务,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论 正确的治疗方法及人话护理可减少患者的痛苦,预防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研究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ACS患者根据治疗适应证和家属意见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接受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42例)患者接受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在X线曝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穿刺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术,患者痛苦小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张景轩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对开展药物咨询服务进行探讨,以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对门诊药房开展药物咨询的必要性、措施及意义进行分析与总结,探索更有效地开展药物咨询的模式.结果 开展药物咨询为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有效保障,并有利于提高药师业务水平,从而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药学工作的满意度.结论 在新形势下,只有坚持开展药物咨询服务并将之规范化、体系化,才能使医院药学服务与时俱进.
作者:吕敏儿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本文讨论的是重型颅脑受伤患者的急诊手术中的麻醉处理办法.共有4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了全身麻醉处理,在迅速的诱导插管以后,对静脉注射异丙酚3~7 mg/(kg·h)或者芬太尼2~5 μg/(kg·h)即可保持患者在麻醉状态,间断把维库溴铵注入到静脉,从而让患者的呼吸得到有效控制并使呼吸系统保持正常.所有40例患者在诱导期都较为平稳,没有出现严重低血压、躁动等情况,接入插管呼吸机以后,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均在97﹪以上,手术期间没有死亡病例出现.全部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时都带有气管导管,手术后有11例气管切开,术后有6例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作者认为,选择适合的麻醉方法、麻醉药物和强化麻醉检测等,是控制患者颅内高压、预防脑水肿和减小手术麻醉风险的有力措施.
作者:金光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复发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lUC)和克隆病(CD).IBD我国近十年来发病呈增加趋势[1].随着对本病发病机制和病因学的深入研究,IBD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对其在临床上复杂的肠外病变表现及并发症有了深刻的认识[2].IBD肠外病变在发病学上具有病变累及范围广泛、变化不一、危害后果严重等特点,需要临床医师在接诊IBD患者时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给予正确的诊断和治疗[2].
作者:罗泽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胃全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术对胃癌患者预后影响.方法 选择在本院行胃癌手术患者共90例,上述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上述患者中行近端胃切除术患者共49例,作为对照组,另外41例患者患者实施胃全切除术,作为观察组.查阅所选90例患者相关住院病例,总结分析每例患者胃癌病理分期、手术方式,对上述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1年生存情况、3年生存情况和5年生存情况,对两组患者的生存率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生存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82.9%,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81.6%,观察组1年生存率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为78.0%,对照组3年生存率为71.4%,观察组3年生存率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年生存率为65.8%,对照组5年生存率为59.1%,观察组5年生存率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全切除术治疗胃癌患者远期生存率高于近端胃切除术,疗效显著.
作者:丁海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口服胺碘酮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厄贝沙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律的疗效及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4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单纯口服胺碘酮组(对照组,72例)和胺碘酮加厄贝沙坦组(治疗组,74例,厄贝沙坦150 mg/d),疗效观察12个月.结果 共146例患者完成治疗,随访12个月,治疗1、3个月后两组左心房内径大小无明显变化,6个月后治疗组左房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6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扩大.
作者:范宇鸣;李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全麻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CA组)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CGEA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术后12 h阿片类镇痛药使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CGEA组术后1 h、4 h、8 h、12 h及 24 h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CA组疼痛程度评分(均P<0.05).术后12 h,CGEA组重度疼痛发生率、吗啡用量明显低于GA组(P<0.01,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可显著降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小吗啡等镇痛药用量,效果安全可靠,是胃癌根治手术患者较为一种理想的复合麻醉方式.
作者:蒋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CyclinD1、Cdk6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及3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45例子宫内膜腺癌中的CyclinD1与Cdk 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yclinD1与Cdk 6在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率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关系 (P<0.05).结论 CyclinD1与Cdk 6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浸润中起重要作用,对判断子宫内膜腺癌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廖秀芳;林宇静;曹婉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对喉癌患者气管切开后使呼吸道保持通畅的有效方法的探讨,使患者早日康复,尽早顺利地出院.方法 通过对我院耳鼻喉科13例喉癌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后进行护理加以观察,总结气管切开患者术后常见的问题,查找其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临床实践发现气管切开术后常见问题的主要是:切口处容易感染、气管内有出血现象、气管套管有脱管现象、气管内套管容易出现阻塞、呼吸困难等.经止血、重新插管、加强局部换药、抗感染、吸痰等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除 1 例喉癌患者因为拔管困难将管携带出院外,其余 12例并发症都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 一名合格的护士应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不但要对患者出现各种常见护理问题及时发现,做到有效处理,还必须对术后常见问题的原因有所了解,能够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通过护理确保患者在术后能更好的康复,早日出院.
作者:余文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代谢因素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2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代谢因素的临床特征.结果 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差及餐后2 h血糖较老年非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宜注意预防、监测、控制并存的代谢综合征,靶器官损害及其他并发症.尤其是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宜早期观察糖脂代谢情况,并尽量选用有益与糖脂代谢或对糖脂代谢无影响的药物.
作者:唐遇春;张涛;杜从云;徐栩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