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CU患者行CRRT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应秀红

关键词:ICU患者, CRRT, 依从性,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 通过对 ICU患者行CRRT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为临床实施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自行编制量表和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67例首次在本院重症医学科行CRRT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治疗依从性、病情认知(5个条目)、治疗方式认知(5个条目)、舒适度(数字法)、社会支持6个方面,问卷当场完成并收回,运用SPSS 10.0对资料进行t检验.结果 患者治疗依从性只有43.28%,不同年龄、学历、性别在治疗依从性上存在差异;患者病情认知、治疗方式认知、舒适度、社会支持均对治疗依从性产生影响.结论 ICU患者行CRRT治疗依从性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临床积极干预.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康复护理对恢复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疗效.方法 将75例符合标准的患分为2组,观察组(积极康复护理)39人,对照组(随访观察)36人.分别在刚入组、3个月末、6个月末的时候利用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对两组入选患者进行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在入选患者刚入组时通过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评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6个月末观察组的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在6个月末时较3个月末时也有所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的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敏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两种术式在闭角型青光眼中的疗效比较及应用意义

    目的 探讨两种术式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中的疗效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150例(155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眼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75例(采用超声乳化治疗).对照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视力、视野水平变化及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前眼压、视力、视野水平比较(t=3.12、3.45、4.01,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手术后眼压、视力、视野水平比较(t=5.62、4.85、4.98、5.02,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χ2=5.01、5.32、4.32、4.21,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超声乳化治疗青光眼较眼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好具有眼压、视力、视野水平变化良好的特点.

    作者:孙鹏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本文主要是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对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28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滴注湿化液,以保证呼吸道分泌物容易咳出或被吸出.结果 28例气管切开患者通过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后,患者无任何不适,无1例痰痂和痰栓形成,无1例肺部并发症发生.结论 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的方法,可有效降低气道内分泌物的粘稠度,有利于痰液排出,预防肺部并发症.

    作者:牛月春;梁凤珍;袁秀梅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特殊人群B超引导下无痛人流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针对特殊早孕人群采用B超引导下无痛人流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出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16~50岁孕40~60 d,子宫发育不良(包括畸形)、多年带环后受孕、无阴道分娩史(包括未育及有子宫手术史)等,在本院门诊行无痛人流手术的妇女200名,采用B超引导下无痛人流术者100名作为观察组,直接行无痛人流术者100名作为对照组,(n=100),观察组妇女行无痛人流时手术医师与B超医师配合,直吸孕囊,孕囊消失宫腔线规则且术者感觉吸干净即术毕.对照组则按传统方法进行无痛人工流产.结果 观察组操作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麻醉醒后患者痛苦明显减轻.结论 B超引导下进行无痛人工流产具有直观性,能动态观察手术器械进出宫腔情况,孕囊的具体位置,及时了解宫腔情况及吸刮是否干净,大限度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术后并发症,更人性化.

    作者:刘爱民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选择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乳腺癌组,4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乳腺良性疾病组,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妇女作为正常对照组.方法 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其血清CA153,CEA和CYFRA21-1含量.结果 乳腺癌患者的血清CA153,CA1125和CEA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女性对照组及乳腺良性疾病组(P<0.05).三项标志物进行串联检测的敏感度和诊断准确度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中的CA153,CA1125和CEA水平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辉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护理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3 例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案例.结果 13例行封堵术患儿12例成功,仅一例改为修补术,术后五天后均顺利出院.结论 规范的术后护理能有效防止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

    作者:张兰香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住院患者26例,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入院时、治疗14 d分别测动脉血气及呼吸频率、心率.结果 入院时与治疗14 d患者的PaO2、PaCO2、pH、呼吸频率、心率均比入院时有明显改善,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IPPV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确切,是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有效方法之一,可酌情选用.

    作者:王国栋;苏钦峰;张红伟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羟苯磺酸钙胶囊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性肾病81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1例D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1例,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前列地尔治疗,疗程均为l2周.观察并比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总体疗效,FPG(空腹血糖),TC(血清总胆固醇),TG(血清甘油三酯),2 hPG(餐后两小时血糖),以及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UPE(24 h尿蛋白定量)变化.结果 ①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FPG,TC,TG,2 hPG均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FPG,TC,TG,2 hPG下降更明显,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③治疗前、治疗后4周,两组UP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12周,两组UPE水平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DN,疗效确切,延缓DN进展,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孙丽君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YAG激光行后囊膜切开术后术眼屈光状态的改变

    目的 探讨YAG激光行人工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对术眼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73例(86眼)行YAG激光人工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患者,比较术前术后屈光状态的改变.结果 术后术眼屈光状态无改变者5眼;术后较术前增加+0.25 d至+0.50 d者13眼;较术前增加+0.75 d至+1.00 d者22眼;较术前增加+1.25 d至+1.50 d者27眼;较术前增加+1.75 d至+2.00 d者12眼;较术前增加+2.00 d以上者7眼.结论 YAG激光行人工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后术眼有发生远视性漂移倾向.

    作者:李春贺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开展药学监护工作的方法和意义

    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PC)于1988年在国际药学会议上由Hepler首次提出,是国外药学实践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医院药学监护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监护与医院药学结合起来,认为医院的药学工作应以监护患者为中心,药学人员应以负责的态度给患者提供药物治疗,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在我国,随着临床药学的逐步开展,医院药学工作也应从单纯的保障供给体制向面向临床、面向患者的药学监护模式转变.药学监护是未来药学在医院的发展方向,是药学人员今后业务上努力的目标.

    作者:刘美虹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盐酸帕洛诺司琼在含顺铂化疗中所致呕吐的防治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盐酸帕洛诺司琼在含顺铂化疗中所致呕吐中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采用含顺铂方案化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含顺铂化疗方案.对照组患者同时给予盐酸格拉司琼.观察组给予盐酸帕洛诺司琼.评定两组急性呕吐和延迟呕吐防治效果.结果 对照组防治急性呕吐有效率为68.0%,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防治延迟性呕吐有效率为70.0%,对照组防治延迟性呕吐有效率为50.0%,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帕洛诺司琼在含顺铂化疗中所致呕吐中的防治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李松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ICU患者行CRRT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 ICU患者行CRRT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为临床实施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自行编制量表和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67例首次在本院重症医学科行CRRT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治疗依从性、病情认知(5个条目)、治疗方式认知(5个条目)、舒适度(数字法)、社会支持6个方面,问卷当场完成并收回,运用SPSS 10.0对资料进行t检验.结果 患者治疗依从性只有43.28%,不同年龄、学历、性别在治疗依从性上存在差异;患者病情认知、治疗方式认知、舒适度、社会支持均对治疗依从性产生影响.结论 ICU患者行CRRT治疗依从性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临床积极干预.

    作者:应秀红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紫草油治疗三伏贴后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紫草油治疗冬病夏治三伏贴后起泡的效果.方法 32例冬病夏治三伏贴后起水泡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给予紫草油外涂,对照组则使用碘伏涂擦.结果 观察组局部治疗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紫草油有去腐生肌、消炎止痛及加速上皮生长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三伏贴破损皮肤的愈合并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雷晓霞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PACS与RIS和HIS的整合应用

    目的 根据PACS与RIS和HIS的整合应用来分析数字化建设在放射科及医院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以某病员入院挂号开始至影像学检查结束为例说明.结果 PACS与RIS和HIS的整合应用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结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PACS与RIS和HIS的整合应用技术会变得更加成熟.

    作者:张芬芬;李云华;周建华;陈丽花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线粒体ND4基因12026A→G变异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延边地区T2DM患者线粒体ND4基因变异情况,探讨线粒体基因变异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orphism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和直接测序法对延边地区人群108例正常健康体检者、328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80例有家族史),进行线粒体DNA呼吸链复合物NADH脱氢酶第四亚单位(ND4)区域基因突变筛查及分析所有受试者的临床生化指标.结果①在32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线粒体DNA 12026 A→G变异20例(其中16例变异个体合并糖尿病肾损伤),其变异率为6.1%;在108例对照组中检出线粒体DNA 12026 A→G变异1例,其变异率为0.9%(χ2=3.740,P<0.05).②2型糖尿病患者中线粒体基因12026 A→G变异组与非变异组的FBG,HbA1c和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线粒体DNA 12026 A→G变异与延边地区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加重糖尿病的病情.②线粒体DNA 12026 A→G变异与FBG,HbA1c和Cr有关.

    作者:郑寿焕;李兰;车惠英;王敬衔;杨秀丽;姚庆春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建立基础检测程序,查找生化分析仪结果异常时的故障来源

    目的 怀疑生化分析仪存在故障,原因不明时,利用基础检测程序,寻找生化分析仪故障来源,探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故障原因的查找方法.方法 建立基础检测,利用基础检测程序分析的结果,举例分析查找生化分析仪故障原因结果利用基础检测程序,能更快找出生化分析仪结果异常时的故障来源.结论 建立基础检测程序,利用基础检测程序的检测分析结果,能够更快速准确的找出生化分析仪结果异常时的故障来源,是一种查找生化分析仪结果异常时故障来源的有效方法.

    作者:林广民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0月至2011年12月我院61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资料.结果 61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出现并发症27例,其中胆管损伤2例,出血3例;胆漏1例,术后胆囊床积液8例;腹腔感染1例;Trocar口感染12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手术开展早期,热损伤,急性炎症期,胆囊管结石嵌顿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严格把握适应证,适当放置引流,及时中转开腹,妥善止血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胡智群;刘春如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超低密度聚乙烯输液器对静脉滴注甘露醇致静脉炎的预防

    目的 超低密度输液器聚乙烯输液器对静脉滴注甘露醇致静脉炎的预防.方法 试验组102例使用超低密度输液器聚乙烯输液器,对照组102例使用普通输液器.结果 试验组发生静脉炎6例,对照组发生静脉炎34例.结论 使用超低密度输液器聚乙烯输液器是预防静脉炎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文华;王玉红;魏锦春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口腔综合防治措施在正畸防脱矿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口腔综合防治措施在正畸防脱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固定正畸患者,均实施MBT直丝弓技术治疗,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处理)和观察组(综合预防处理),每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牙面釉质脱矿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牙釉质脱矿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牙釉质脱矿好发于上颌侧切牙的托槽龈方.结论 在矫治前和矫治过程中,针对危害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酸蚀时间,牙面氟化,卫生宣教,以及定期清洁牙面等综合防治措施,减少固定矫治器对牙齿的脱矿损害.

    作者:李万顺 刊期: 2012年第35期

  • 静脉输液引起发热反应的原因及预防

    目的 对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对22例住院患者发生的静脉输液发热反应进行回顾性归纳和总结.结果 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与患者体质、环境因素、输液器材和药品质量、无菌技术操作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只有把好物品采购关,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患者营养和环境的清洁消毒,合理药物配伍、密切临床巡视,才能减少或杜绝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景坤;刘艳辉;邹丽艳 刊期: 2012年第35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