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28例临床分析

林绍云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 急性肠梗阻, 外科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间28例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 行Ⅰ期手术15例,行Ⅱ期手术9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术4例;腺癌21例,黏液癌3例,未分化癌4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瘘1例,死亡1例,其余治愈,治愈率为95.8%.结论 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患者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术式,术中充分的结肠灌洗、减压,完善围术期治疗,Ⅰ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行的.既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又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压氧治疗的护理安全管理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的安全护理体会,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目前高压氧在护理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安全管理对策.结果 经加强安全护理管理,均顺利完成治疗,未发生高压氧舱治疗并发症及差错事故.结论 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护理管理者应规范护理安全流程,护士应扎实做好每个环节护理,预防并发症,保证患者治疗安全.

    作者:王献梅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健脾疏肝法治疗小儿厌食症108例疗效观察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出现较长时间的食欲减退,食量减少,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儿厌食症发病率也在逐步增多,给小儿的生长发育带来一定影响.本人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大部分厌食患儿有脾虚肝旺气血两虚表现,运用健脾疏肝,益气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丁淑兰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脂联素的关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脂联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共120例,据GFR(据MDRD方程计算)分为3组:A组(40例):GFR>30 ml/min/1.73 m2;B组(40例):GFR≤30 ml/min/1.73 m2非透析组;C组(40例):透析组,已行透析治疗的患者.另选2型糖尿病无慢性并发症患者60例作对照即D组.入选者测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纤维蛋白原、24 h尿蛋白总量、血清脂联素及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厚;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和血清脂联素有关(r=0.472).

    作者:郭铁标;白伟;刘建凤;张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口腔黏膜炎和出血性膀胱炎的防治

    目的 探讨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经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 后出现口腔黏膜炎(OM)和出血性膀胱炎(HC)的发病率及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09~2011年间进行HSCT的34例患者,对OM和HC的发病率、预防及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患者移植后有32例发生OM(94.1%),6例出现HC(17.6%).发生OM的患者均完全康复,发生HC的患者有1例死亡.结论 恰当的预防能有效降低黏膜炎的发生率,减轻黏膜炎的程度,系统治疗能促进患者较快康复.

    作者:张璞;王玉婷;刘琼;闫志凌;齐昆明;鹿群先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在儿科的应用体会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是一种先进的输液材料,具有减少穿刺的次数,刺激少,减少患儿的痛苦,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并且大大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和家属的满意度,而且穿刺部位选择余地大,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儿科.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穿刺时患儿哭闹躁动,不配合,不易固定,通常需要两人合作,否则易导致穿刺失败.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工作效率,已成为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临床问题.我科自2009年6月份开展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以来,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工作效率.现将此操作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孙国华;王巍;倪红涛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视频脑电图监测在癫痫诊断及定位中的作用初探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监测在癫痫诊断及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癫痫的390例患者行视频脑电监测,分析临床发作与异常放电的关系、痫样放电发生时相、癫痫发作类型.结果 监测到临床发作227例中,177例有临床发作伴异常放电,确诊为癫痫.痫样放电297例,于清醒时记录到131例,睡眠期记录到270例,其中Ⅰ、Ⅱ期睡眠期记录到253例.以癫痫部分性发作43例,全面性发作15例,其他发作18例.结论 VEEG监测明显优于EEG及24 h动态EEG,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拓润芳;高利;崔虹;郭树梅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40例脑膜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40例脑膜瘤患者行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对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收入院的40例脑膜瘤患者进行科学、合理、全面的术前、术中、术后综合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中36例采取手术全切除,4例采取手术次全切除,28例治愈,8例好转,4例出现并发症,通过及时、合理的治疗及综合护理,使病情缓解,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 针对围术期易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科学、有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使手术成功率提高、并发症减少,在促进患者康复中起到关键作用.

    作者:刘疆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扩张型心肌病53例诊疗体会

    收集我院2008年4月至2011年7月住院期间扩张型心肌病53例患者.现将其诊断和治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3例,其中:男42例,占79%,女11例,占21%.20~29岁3例,30~39岁4例,40~49岁3例,50~59岁10例,60~69岁18例,70~79岁12例,80岁以上3例.20~59岁占38%,60岁以上占62%.病程短半月,长4年多.全部病例均符合1999年修订的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NYHA):Ⅰ度心衰15例(28%);Ⅱ度心力衰竭31例(59%);Ⅲ度心力衰竭7例(13%).

    作者:吴春云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妊娠期高血压的防治及影响

    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HDCP)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及探讨其有效的治疗办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以来收治的123例患有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和同期120例正常孕妇的临床基础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孕妇分娩方式、并发症(孕妇和围生儿)、预后及死亡率等.根据分析结果探讨其有效、可靠的防治方法.结果 观察组的孕妇剖宫产率和围生儿病死率分别为73.2%(90/123)、1.62%(2/123),明显高出对照组25.0%(30/120)、0%(0/1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和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59.3%(73/123)、73.2%(90/123),相比对照组的5%(6/120)、12.5%(1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常见疾病,基本治疗原则是绝对休息、解痉、扩容、利尿、降压、可适时终止妊娠,适时选择剖宫产.可导致母体发生心衰、肝衰、肾衰、急性肺水肿、胎盘早剥、DIC或产后出血等,还可影响胎儿生长、导致胎儿宫内受压发生早产,甚至围产儿死亡.合理治疗可有效提高母婴存活率.

    作者:李彦娥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新招聘护士基础护理技术培训存在问题分析及管理对策

    目的 分析新招聘护士基础护理技术培训存在问题,制定管理对策.方法 通过对影响新招聘1年内护士基础护理技术效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管理对策,改革基础护理技术培训教育模式及管理方式,开展系统、全面、规范的基础护理技术培训.结果 规范培训过程,完善培训管理体系,进行系统、规范、全面的培训后,新招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熟练应用基础护理技术来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结论 认为改革培训教育模式和管理办法,可有效提高新招聘护士培训的效果,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谢稚梅;唐素琼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71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患者术后CT或MRI复查示全脑系统或脑室缩小,走路不稳、行为异常智力障碍及记忆力改变均有改善,死亡2例.结论 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能显著改善脑积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丹峰;孙阳;朱晓波;聂晓飞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兰索拉唑治疗Hp阳性上消化性溃疡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以兰索拉唑为核心的三联疗法对上消化道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5例患者随机分为兰索拉唑组、奥美拉唑组、法莫替丁组.兰索拉唑组口服兰索拉唑30 mg、克拉霉素0.5 g、左氧氟沙星0.2 g,奥美拉唑组口服奥美拉唑30 mg、克拉霉素0.5 g、左氧氟沙星0.2 g,法莫替丁组口服法莫替丁30 mg、克拉霉素0.5 g、左氧氟沙星0.2 g.结果 兰索拉唑组总有效率94.3%,Hp根治率分90.5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2%,疗效高于奥美拉唑及兰索拉唑对照组而不良反应低于这两组(P<0.05).结论 是目前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之消化性溃疡的理想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坚炳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预见性护理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预见性护理.方法 总结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18例重症肝炎治疗进行预见性护理.结果 18例治疗均成功完成,疗效显著.结论 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严谨的工作态度、熟练的操作技巧、全程预见性的护理,才能保证治疗过程顺利进行.

    作者:杨文坤;杜鹃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4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接受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男:28例 女:20例,胆管癌23例,胰头癌14例,胆囊癌3例,肝门区转移癌8例,共置入胆道内48枚金属内支架.结果 48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胆道内支架均获得成功.44例先 行胆汁内外引流术后1~2周再放置金属内支架,4例因梗阻较复杂金属支架植入后仍保留引流导管3~6周后拔除引流管;44例黄疸消退满意,本组中位生存期9个月,支架植入后加局部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期18个月.结论 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治疗手术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配合动脉内灌注化疗可提高恶性阻塞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许哲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沙棘体外抗阴道毛滴虫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沙棘果粉体外抗阴道毛滴虫的效果.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沙棘果粉作用于体外培养的阴道毛滴虫,在光镜下观察药物作用前后阴道毛滴虫的形态变化,并记录药物作用后不同时间阴道毛滴虫死亡率.结果 沙棘果粉作用后,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阴道毛滴虫体内充满大量颗粒和空泡,部分虫体裂解、内容物外溢.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阴道毛滴虫死亡率增高.沙棘果粉杀灭阴道毛滴虫的低有效浓度为50 mg/ml.结论 沙棘果粉具有抗阴道毛滴虫作用.

    作者:陈建芳;闫艳;刘金燕;李文慧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儿科护理中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目的 总结儿科护理中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科2007~2010年度发生的护患纠纷,从护理工作人员、家属及患儿、其他三个方面分析其纠纷发生的原因,并针对产生的原因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结果 儿科护理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和困难性,应注意护患纠纷的预防,并采取相应措施.结论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加强理论及操作技能培训,加强护患沟通,可有效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确保护理质量与安全,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李栋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小脑延髓池穿刺治疗继发性脑室出血60例分析

    目的 评估小脑延髓池穿刺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经CT证实的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行小脑延髓池穿刺术,部分配合侧脑室引流术.其中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37例,小脑出血破入脑室14例,桥脑出血破入脑室9例,超早期、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手术各4、36和20例.结果 8例死亡;存活者中随访3月以上,ADL评分Ⅰ、Ⅱ、Ⅲ、IV和V级者分别为28、18、4、1和1例.结论 该手术可有效降低继发性脑室出血病的死亡率.

    作者:曲川珍;张海军;王孝升;吴世新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疗效.方法 对27例直肠黏膜脱垂患者采用消痔灵和2%利多卡因混液(1:1)20 ml直肠黏膜下注射治疗,术后控制排便3 d,第3天起予长松散口服,1包/d,保持大便通畅两周,通过复诊和电话随访半年.结果 27例直肠黏膜脱垂患者全部治愈,随访期内均无复发.结论 消痔灵注射治疗直肠黏膜脱垂操作简单、疗效理想,可为临床医生借鉴使用.

    作者:李强;房洁渝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微波治疗子宫颈息肉的临床观察

    我科于2008~2010年间共收治子宫颈息肉16例,均用微波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6例患者年龄22~49岁,以月经量过多,经后阴道流血淋漓不尽或腰骶部疼痛就诊,收住院治疗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均排除其他妇科疾病及脊柱疾病.16例患者中已婚14例,未婚2例,但已有性生活史.息肉蒂直径约0.8~1.5 cm,息肉体大约6.5×4.0×5.0 cm3,小约3.0×3.0×2.0 cm3,均脱出于阴道内.

    作者:董玉雄;奚瑞义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儿4例临床救治经验总结分析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5至2010年1月5日我院儿科病房诊治的4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用咽拭子取呼吸道标本,冰壶保存立即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室,以实时逆转录核酸扩增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 RT-PCR)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4例患儿发病早期均表现为流感样症状,无特异性表现.4例均有发热,轻微咳嗽,肺部炎症体征不明显.2例有咽痛.所有病例均无呕吐腹泻症状.从起病到临床症状加重的时间为2~4 d,表现为呼吸困难.4例均有Ⅰ型呼吸衰竭,采用CPAP面罩无创通气.血常规起病时3例白细胞计数减少,仅1例明显增高.3例起病3~4 d,胸片示一侧肺部片状阴影,2 d后片状阴影大面积融合;1例起病第2天,胸片和肺部CT示左肺上叶肺不张、左中下肺炎、左侧胸腔积液.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 肥胖是容易发展成重症病例的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5~9岁的患儿容易成为重症病例.提高认识,早期发现、早期诊治是降低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儿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曲新栋;梁冬梅;郭志丽;许培斌 刊期: 2011年第26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