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预见性护理

杨文坤;杜鹃

关键词:人工肝, 重型肝炎, 预见性,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预见性护理.方法 总结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18例重症肝炎治疗进行预见性护理.结果 18例治疗均成功完成,疗效显著.结论 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严谨的工作态度、熟练的操作技巧、全程预见性的护理,才能保证治疗过程顺利进行.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目的 探讨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3~6月在门诊进行体检的60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其正常和溶血血清中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肌酸激酶(CK)、谷氨酰转肽酶(G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钙(Ca)、无机磷(IP)、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葡萄糖(GLU)含量,数据采用配对资料秩和检验的统计方法分析.结果 TBIL、DBIL、TP、ALB、CK、GT、ALT、AST、ALP、ACP、α-HBDH、UA、GLU的值溶血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TG、IP的值溶血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Cr、Ca的值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溶血对很多临床生化检验结果有显著的影响,临床上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溶血的出现.

    作者:杨振东;姚文思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61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61例患者选取合适的手术切口进入腹腔,显露胆囊,找到Calot'S三角,切除胆囊.结果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5 min,平均住院4.5 d;术后出现胆瘘2例,切口感染1例,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结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操作方便,对患者创伤小,能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其治疗费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戚发田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Orem自护理论在尿毒症患者内瘘首次穿刺前后的应用

    目的 探讨Orem自护理论在尿毒症患者内瘘首次穿刺前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血液透析室使用新内瘘的尿毒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内瘘首次穿刺前后接受常规护理程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Orem自护理论进行护理.结果 首次穿刺1w后两组相比较,试验组在内瘘使用情况、掌握内瘘保护知识及自护能力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rem自护理论在尿毒症患者内瘘首次穿刺前后的应用,能够帮助尿毒症患者积极主动学习内瘘保护及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增加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首次透析综合征的发生,尽快提高自护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李艳清;于汪伯;孙玉霞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治疗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108例老年高血压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程长,波动性较大,且预后较差,但通过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措施,血压控制较为满意.结论 要根据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建议联合用药,有效地平稳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绍甫;张艳蕾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带蒂胆囊瓣修复肝门胆管狭窄(附13例报告)

    目的 提高良性肝门胆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带血管蒂胆囊瓣肝门胆管成形术(plastics of hilar bile duct stricture,PHBDS)治疗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肝门胆管炎性狭窄,并回顾性分析我院近7年间行PHBDS治疗肝门胆管狭窄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修复13例胆道狭窄中,2例并发胆瘘,经2~3周后治愈,其余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本术式基本保持正常的肝内、外胆管结构及正常的胆道环境,具有抗胆汁返流和逆行感染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作者:王永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

    老年人有摔倒、受伤历史,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检查时发现患者出现外旋畸形,一般在45°~60°之间应,怀疑小转子外旋畸形.若外旋骨折达到90°,应怀疑有转子间骨折.65岁以上老年人的股骨头下型骨折,由于股骨头的血循环已严重破坏,坏死发生率很高,再加上患者的全身情况不允许长期卧床,应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对全身情况尚好的高龄患者的股骨头下型骨折,已合并骨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者,可选择单纯股骨头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作者:侯秀芹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在儿科的应用体会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是一种先进的输液材料,具有减少穿刺的次数,刺激少,减少患儿的痛苦,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并且大大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和家属的满意度,而且穿刺部位选择余地大,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儿科.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穿刺时患儿哭闹躁动,不配合,不易固定,通常需要两人合作,否则易导致穿刺失败.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工作效率,已成为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临床问题.我科自2009年6月份开展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以来,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工作效率.现将此操作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孙国华;王巍;倪红涛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4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接受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男:28例 女:20例,胆管癌23例,胰头癌14例,胆囊癌3例,肝门区转移癌8例,共置入胆道内48枚金属内支架.结果 48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胆道内支架均获得成功.44例先 行胆汁内外引流术后1~2周再放置金属内支架,4例因梗阻较复杂金属支架植入后仍保留引流导管3~6周后拔除引流管;44例黄疸消退满意,本组中位生存期9个月,支架植入后加局部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期18个月.结论 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治疗手术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配合动脉内灌注化疗可提高恶性阻塞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许哲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妊娠高血压的护理建议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近年来住院的多例妊娠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孕产妇全部救治成功,胎儿死亡率为40.2%.结论 妊娠高血压疾病经积极预防合理治疗可有效降低孕产妇及胎儿的死亡率.

    作者:吴文玲;郝德芬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及宫颈癌(cervical cancer)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390例为研究对象,所选病例行阴道镜下活检前均采用杂交捕获Ⅱ代(hybrid captureII,HC2)方法,定量检测宫颈HPV DNA的含量.结果 ①高危型HPV DNA在宫颈正常组中的检出率为31.83%,在CIN组中的检出率为68.06%,在宫颈癌组中的检出率为95.89%,三组间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② 高危型HPV DNA检出率在CINI组为46.96%,CINⅡ组为58.16%,CINⅢ组为96.02%,三组间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和HPV DNA 检出率呈正相关,HPV DNA 检出率越高,宫颈病变的程度越严重.

    作者:任守凤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目的 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分娩的临床效果、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116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分为观察组58例实行活跃期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对照组58例实行自然分娩,不用任何镇痛措施.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疼痛、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程明显缩短(P<0.01).两组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出血和新生儿出生时评分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效果好,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对母婴无不良影响,是一种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技术.

    作者:封维恭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小脑延髓池穿刺治疗继发性脑室出血60例分析

    目的 评估小脑延髓池穿刺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经CT证实的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行小脑延髓池穿刺术,部分配合侧脑室引流术.其中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37例,小脑出血破入脑室14例,桥脑出血破入脑室9例,超早期、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手术各4、36和20例.结果 8例死亡;存活者中随访3月以上,ADL评分Ⅰ、Ⅱ、Ⅲ、IV和V级者分别为28、18、4、1和1例.结论 该手术可有效降低继发性脑室出血病的死亡率.

    作者:曲川珍;张海军;王孝升;吴世新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我院333例住院患者清洁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清洁手术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随机抽查对我院333例住院患者清洁手术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333例住院患者的清洁手术切口均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其中使用一联抗菌药物者326例(占97.90%),使用二联抗菌药物者7例(占2.10%),均静脉给药,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为5.86 d;术前用药9例(占2.70%);术前30 min用药189例(占56.76%); 术后用药135例(占40.54%);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做为预防用药的患者占50.59%(头孢米诺钠占25.59%+头孢地秦占25.00%).结论 我院在清洁手术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应加大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力度,加强对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水平.

    作者:吴振华;姚坚贞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同质化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用洼田俊夫饮水试验[1,2]评定吞咽功能.结果 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吞咽治疗仪可促进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

    作者:罗秀忠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患者腕带标识的应用

    为加强医院、科室对患者的安全管理,避免医疗风险、医疗纠纷的发生.我院自今年初建立并使用了患者腕带标识,确保了在临床各项治疗和护理活动中对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保障了医疗护理安全.现将其应用体会报道如下:1 标识腕带的制作与佩戴我院使用的标识腕带是一次性材料,质地柔软,韧性好,且防水.佩戴时可根据患者手腕的粗细调节,特殊设计的锁扣不易打开,确保标识对象的唯一性和正确性.

    作者:宋春华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高压氧治疗的护理安全管理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的安全护理体会,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目前高压氧在护理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安全管理对策.结果 经加强安全护理管理,均顺利完成治疗,未发生高压氧舱治疗并发症及差错事故.结论 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护理管理者应规范护理安全流程,护士应扎实做好每个环节护理,预防并发症,保证患者治疗安全.

    作者:王献梅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耳廓假性囊肿73例治疗体会

    耳廓假性囊肿是耳鼻喉科常见病, 2007年9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采用穿刺抽液地塞米松及庆大霉素注射液腔内冲洗后石膏固定压迫治疗耳廓假性囊肿73例,随诊6个月~1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73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56例,女17例;年龄8~6 9岁,平均35.7岁.病变部位:囊肿位于三角窝17例,耳甲腔35例,耳甲艇9例,其余12例均位于舟状窝,累及两个部位18例,囊肿直径0.7~3.0 cm,均为单耳发病,左耳42例,右耳31例,病程3 d~3个月.

    作者:代宝龙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术后冰敷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术后冰敷的效果.方法 将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术后患者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患者回房后使用冰袋持续冰敷隧道管通过的皮肤部位6 h,对照组不冰敷.结果 两组的出血情况及疼痛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术后冰敷可降低出血,减轻疼痛.

    作者:黎芳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胎盘早剥的诊断和处理

    1 定义胎盘早剥是指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2 发生率国内报道为0.46%~2.1%,国外为0.5%.胎盘早剥系死产的首要原因,占15%.3 发生趋势和危险因素文献报道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与胎盘早剥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孕妇高龄,血栓性疾病,胎盘部位子宫肌瘤,羊水过多,脐带过短,宫腔压力骤减如胎膜早破(有报道危险性升高3倍),胎盘后穿刺部位出血,宫内死胎史,和孕前低体质指数,胎儿生长受限,腹部外伤,慢性高血压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常见的相关因素,前次妊娠的胎盘早剥史是重要的预测因子,家族史和早孕期子宫动脉血流的测量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

    作者:金日 刊期: 2011年第26期

  • 浅谈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方法

    医院是一个特殊行业,不同于事业、企业会计核算.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服务等各项工作基本的要素,是不断提高医学科技水平的基本条件,也是医院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准确、完整反映固定资产核算的全过程,清晰掌握固定资产净值,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依据新医改的相关规定,改进和完善医院固定资产核算,以真实的资产状况反映医院经营成果是医院现行会计改革的关键环节.

    作者:高丽娟 刊期: 2011年第26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