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严重不良反应2例

吴定慧;李刚;夏鹏飞

关键词: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不良反应
摘要: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的复方制剂,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杀菌作用,其作用机理是造成细菌细胞壁缺损,使细菌体内渗透压升高,水分内渗,以致菌体膨胀变形,在自溶酶影响下细菌裂解死亡[1].临床主要用于革兰阳性需氧菌、革兰阴性需氧菌、厌氧菌所引起感染,如呼吸道、泌尿道、腹膜、皮肤软组织、骨和关节、生殖系统等部位的感染,还可用于败血症和脑膜炎等.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喜炎平注射液与7种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目的 考察喜炎平注射液在7种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为临床输液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7种常用输液做配伍试验,测定其加入喜炎平注射液前后的pH值,不同时间和不同温度的紫外线吸收值,并观察有无沉淀现象.结果 喜炎平注射液加入7种输液后室温放置24 h,外观未发生变化,未见沉淀生成,pH改变不大.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在7种常用输液中无明显配伍禁忌.除说明书注明稀释于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本研究发现可稀释于10%葡萄糖、5%葡萄糖氯化钠、10%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10%葡萄糖钠钾注射液中.

    作者:冯敏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方法 为膝关节病变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良好的系统护理和正确的功能锻炼.结果 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系统的临床护理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作者:张丹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本文通过对临产妇进行心理状态分析并给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前后临产妇心理状态的变化对产程及产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减轻临产妇精神压力,调动临产妇主观能动性,提高临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 提倡改变产时服务模式,建立以人为本,以循证医学为指导人性化服务理念,从而适应社会进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及人们对健康服务的综合需求.

    作者:郭素群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3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护理干预及效果

    目的 通过了解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症状的复杂性,总结专业性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方法 对30例患儿皮肤观察、关节、腹痛、紫癜性肾炎、出血的观察护理过程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关怀疗法在患儿康复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结论 患儿通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可如期康复出院,并通过住院的过程自身可对疾病有客观的认识.

    作者:刘雪松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微螺钉种植支抗植入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微螺钉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方法 选择68例应用微螺钉种植支抗的正畸患者.植入共计120枚微螺钉,观察微螺钉种植体植入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120枚微螺钉完成正畸支抗,13枚松动,9枚发生周围炎.结论 微螺钉种植植入手术属有创操作,其术中的规范操作及术后的积极护理是减少种植体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忠佐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眼眶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眼眶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眼眶骨折病例进行MSCT检查,并通过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成像(SSD)、容积再现成像(VR)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眼眶骨折的细节及全貌.结果 65例中右眼眶骨折38例,左眼眶骨折27例.单纯眶壁骨折39例,复合骨折26例.其中单纯眶内侧壁骨折22例,单纯眶下壁骨折8例,单纯眶外侧壁骨折6例,单纯眶上壁骨折3例;眶内壁合并眶下壁骨折14例,眶内壁合并眶外壁骨折6例,眶上壁合并眶内壁骨折4例,眶内壁合并视神经管骨折2例.44例筛窦积液,41例眼内直肌增粗,22例上颌窦积液,20例眼下直肌增粗,眼球周围积气28例.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在眼眶骨折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贵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5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机制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就诊的52例BPPV患者,根据其患病类型选择改良Epley手法和改良semont手法给予治疗.结果 52例患者中46例PC-BPPV使用改良Epley手法复位,治愈43例(92.6%),有效2例(4.3%),无效l例(2.2%);6例HC-BPPV使用改良Semont法,治愈4例(66.7%),有效例2(33.3%).结论 手法复位治疗BPPV效果显著,安全经济,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张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市第三医院儿科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符合EBV感染IM诊断标准的118例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 118例患儿,其中男66例(55.93%),女52例(44.07%).发热、咽炎、扁桃体炎、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是IM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中发热102例(86.44%),咽炎、扁桃体炎98例(83.05%),颈部淋巴结肿大93例(78.81%),肝脏肿大35例(29.66%),脾脏肿大29例(24.58%),皮疹42例(35.59%),双眼睑水肿12例(10.17%),外周血白细胞>10×109 97例(82.20%),其中>20×109 29例(24.58%),异形淋巴细胞10%~20%96例(81.36%),异形淋巴细胞>20%22例(18.64%),肝功能异常51例(43.22%),心肌酶谱异常36例(30.51%),血沉增快35例(29.66%).结论 IM的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全身多器官、多系统.对于急性起病、有发热、咽痛、淋巴结或肝脾肿大、皮疹、双眼睑水肿等症状者,须高度考虑IM,需进一步行相关检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吴凡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小骨窗直视下清除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小骨窗直视下超早期手术清除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小骨窗直视下清除高血压脑出血27例的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6个月ADL评分I级7例,Ⅱ级4例,Ⅲ级5例,Ⅳ级4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其中超早期手术恢复良好占75%,7 h以后手术恢复良好占36.4%.结论 小骨窗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创伤小,直视下较彻底地清除血肿,迅速降低脑内压,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好方法.

    作者:王昊;曹德文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护理质量控制对眼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目的 观察质量控制在眼科患者院内感染方面的影响.方法 从对患者的评估、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对患者宣教、利用人利资源及保持病室环境方面采取护理质量控制措施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 240例患者中有仅有l例发生轻微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0.4%.结论 采取护理质量控制能降低眼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皇书花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CT与 MRI在颈椎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T与MRI在颈椎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颈椎损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颈椎CT及MRI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 CT与MRI在颈椎损伤中各有优势,cT在椎弓骨折的显示方面有明显优势(P<0.05);MRI在脊髓损伤、椎旁软组织损伤、椎间盘损伤显示中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CT与MRI的应用,对颈椎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作者:陈志明;张雄彪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与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为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60例,52例接受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108例行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术后从鼻塞近期及远期疗效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近期疗效观察组有效率为92.6%,对照组为9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观察组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远期疗效明显优于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临床效果好,手术符合临床生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德利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小儿难治性肺炎的病因及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难治性肺炎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 2010年05月至2011年05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小儿难治性肺炎患者,总结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分析小儿难治性肺炎的病因,积极进行相关治疗措施.结果 在明确患儿病原菌后,根据药物敏感性检查结果,选取敏感性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并辅以雾化吸痰和微波治疗,积极处理相关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60例小儿难治性肺炎中,有49例治愈,有11例好转,有效率为100.O%.结论 对于小儿难治性肺炎,应尽早明确致病原因,积极进行相应治疗处理.

    作者:申改青;高岭;王书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68例葡萄胎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葡萄胎的病理特点,提高病理正确诊断率.方法 收集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病理诊断的葡萄胎的患者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侵袭性葡萄胎镜下观察:肌层内查见水肿变性的胎盘绒毛组织;部分绒毛水肿变性镜下观察:部分绒毛间质水肿变性,滋养细胞轻度增生;葡萄胎可疑镜下观察:部分绒毛间质水肿变性,灶状滋养细胞增生;完全性葡萄胎镜下观察弥漫性绒毛间质水肿,间质血管减少或消失,滋养细胞轻、中、重不同程度的增生,常伴有异型性;部分性葡萄胎镜下观察:部分绒毛间质高度水肿,间质血管减少或消失,滋养细胞轻、中不同程度的增生.结论 掌握葡萄胎的肉眼观察和镜下观察特点,结合临床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正确诊断率.

    作者:周竞奇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高龄孕妇围生期护理研究

    目的 明确高龄孕妇围生期护理的注意事项,以提高生育质量.方法 从分娩前的减压与护理、分娩监护以及新生儿的保健与护理三个方面对高龄孕妇围生期的护理进行研究.结果 分娩前、中和后的三个阶段均对孕妇的健康造成影响,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对其围生期进行有效护理.结论 在高龄孕妇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的今天,其围生期的护理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作者:张莉;王引妮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6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

    目的 分析6年来我院剖宫产率及剖官产指征变化的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结果 我院6年间剖宫产率未见显著变化,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的作用显著增强.结论 剖宫产不单纯是一个医疗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医学人文问题,控制并降低剖宫产率,不但需要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作者:蒋炳新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有机磷中毒抢救治疗护理体会

    目的 通过对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抢救治疗及护理,提高其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本院2007至2009年收住的11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抢救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经过有效地抢救及护理,使患者康复.结论 在抢救过程中护理技术的精炼,医护配合密切,细心的观察病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周艳;赫敬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乳腺增生的病因及临床干预

    目的 探讨乳腺增生病的病因及临床干预措施.方法 对1486例已婚妇女采用乳房视诊、触诊法进行检查结合红外线扫描、B超或X光钼靶片,进行临床诊断.结果 1486例调查对象中查出乳腺增生病率为43.88%,乳腺增生病与月经周期、哺乳、滥用保健品及性激素类药物、饮食、心理压力等有关.结论 应针对重点人群采取干预措施,做到早防、早治,加大生殖健康宣传力度,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作者:徐开云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胃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与全肠外营养应用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on,TPN)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1年5月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75例,并将其分为肠内营养组和全肠外营养组,分别于术前第1天及术后第1天、7 d对血清白蛋白(g/L)、血总淋巴细胞计数(109/L)及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 肠内营养组与全肠外营养组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肠功能恢复较后者快、住院费用较后者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支持同肠外营养一样安全有效,但能促进肠功能恢复、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李长春;王子云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21世纪肝病领域的新挑战

    自从50年代从病理学的角度提出脂肪肝以来,对脂肪肝的研究产生许多新的观点.60年代以前,脂肪肝的病因主要是以恶性营养不良为代表的营养缺乏.80年代以后,营养过剩型肥胖、酗酒、糖尿病和药物性肝损害成为脂肪肝的重要病因,但仍有20%的脂肪肝病因不明.近年来发现,脂肪肝成为许多胃肠疾病和慢性肝病的一过性改变.大多数脂肪肝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特别是伴有炎症的脂肪肝可能继续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其原因不明.

    作者:唐旻;蔡雨含;邹士辉 刊期: 2011年第28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