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毕伟平;苘辉斌;谭新颖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泮托拉唑, 生长抑素, 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将2008年6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在常规禁食、胃肠减压等治疗的基础上,生长抑素首次静脉注射250 μg,然后改用5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3000 μg生长抑素经微量静脉泵持续静脉泵注,泵速250 μg/h,轻度患者连续5~7 d,重度患者连续7~14 d.NS 100 ml+泮托拉唑40 mg,静脉滴注,2次/d.对照组除不用泮托拉唑外其余均与治疗组相同.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37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7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生长抑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持续质量改进在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

    重症医学科学的发展为治疗和监护危重患者提供了较好的床边救治技术,但仍有些检查和操作如CT、MRI、介入治疗等需到专门的地点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将危重患者进行院内转运.而危重患者离开ICU的环境做转运的过程中不管时间的长短都是高风险的,院内转运可增加转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而持续质量改进在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刘清珠;吴碧瑜;陈兰兰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将2008年6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在常规禁食、胃肠减压等治疗的基础上,生长抑素首次静脉注射250 μg,然后改用5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3000 μg生长抑素经微量静脉泵持续静脉泵注,泵速250 μg/h,轻度患者连续5~7 d,重度患者连续7~14 d.NS 100 ml+泮托拉唑40 mg,静脉滴注,2次/d.对照组除不用泮托拉唑外其余均与治疗组相同.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37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7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生长抑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毕伟平;苘辉斌;谭新颖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新辅助化疗用于晚期卵巢癌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用于晚期卵巢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Ⅲ、Ⅳ期卵巢癌98例,分为先期手术组50例,新辅助化疗组48例,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病例平均腹水量、平均总瘤灶直径、平均转移灶数、满意减瘤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1 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明显减小患者的原发肿瘤体积,减少转移瘤灶数量,明显减少患者的腹水量,降低手术难度及减少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对晚期卵巢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梁红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诺氟沙星胶囊中诺氟沙星的含量

    目的 试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诺氟沙星胶囊中诺氟沙星的含量.方法 在确定测定波长、线性关系、回收率试验的基础上,取诺氟沙星胶囊三批,每批各20粒,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诺氟沙星含量.结果 分别对照三批诺氟沙星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简便、快速、准确,有进一步推广的意义.

    作者:杨荣兵;李春雨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老年人心力衰竭175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人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和用药的特点,为今后及早诊断、有效用药控制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入住我院的175例老年人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老年人心力衰竭常有多种诱因及多种病因存在,临床诊治工作难度大,误诊率高、病死率高.本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早期误诊9例,误诊率5.1%;死亡19例,病死率10.9%,死因依次为泵衰竭7例,恶性心律失常4例,猝死3例,多器官衰竭3例,代谢紊乱2例.结论 老年人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多病因并存,治疗矛盾多,须多学科协作,调控各系统间的相互影响.

    作者:潘鑫辉;朱肖群;黎奇才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时剔除与未剔除肌瘤临床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实施剖宫产术的同时行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6 年1 月至2011 年4月在剖宫产术中作子宫肌瘤剔除的78例患者为A组与同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单纯行剖宫产术42例为B组,观察两组术中平均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产褥病率、住院天数、新生儿窒息率等.结果 两组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新生儿窒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指征宜适当放宽,剖宫产术中剔除子宫肌瘤是可行的.

    作者:郭靖;李瑛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和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306例脑出血患者予以同样的内科治疗,分为两组:A组为早期康复治疗组,在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且神经功能障碍停止进展48 h开始康复训练;B组为普通康复治疗组,在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障碍停止进展7 d且头颅CT提示脑出血处于吸收期开始康复训练.观察在康复过程中再次脑出血、心脏功能恶化、窒息、骨折发生率,评价康复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30天和3月后的Barthel指数.结果 两组患者再出血、心功能恶化、窒息、骨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康复前、第7天和第14天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0天和3月后Barthel指数比较,A组优于B组.结论 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安全,而且能改善30 d后的Barthel指数.

    作者:张立志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浅谈医院薪酬管理新模式

    随着医院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薪酬系统也在发生渐变,也在萌生规律,也在向世界性难题冲击.医院薪酬在任何医院都是非常基础的,又是非常重要的,一家医院需要有一定竞争力的薪酬吸引人才,还需要有一定保证力的薪酬留住人才,鼓励成才.探究医院薪酬系统考核模式,目的是直面和接受薪酬变革的艰辛,思索和研究薪酬系统的优越,以吸引和留住具创意的、效率高的、精力充沛的、绩效佳的、医疗人才市场抢手的优秀医务人员.

    作者:张宇红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Ⅰ期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双髋关节强直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Ⅰ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双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11例髋关节强直患者行Ⅰ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11例术后恢复顺利,平均随访28个月,髋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Ⅰ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双髋关节强直可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赫明堂;杨泽晋;张卫红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去除牙垫降低经口气管插管清醒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去除牙垫对降低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清醒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以探讨去除牙垫的可行性.方法 将10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清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去除牙垫固定气管插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置牙垫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口腔异味溃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结果 观察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置管期间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6例,观察组无故意拔管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期间口腔异味及溃疡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清醒患者采用去除牙垫固定方法能增加舒适度、降低口腔异味及溃疡发生、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因此,去除牙垫在经口气管插管清醒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陈红;徐红宇;张铮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复方丹参滴丸与普罗布考联用溶解颈动脉斑块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复方丹参滴丸联用普罗布考、阿司匹林溶解软斑块,以达到对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及脑梗死发生的临床观察.方法 将10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3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10丸,3次/d,口服;普罗布考500 mg,2次/d,口服;阿司匹林300 mg,1次/d,口服,2周后改为100 mg,1次/d,口服,共28 d.对照组437例,给予普罗布考及阿司匹林口服(用法、用量同治疗组),并对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中有231例在28 d的治疗中斑块完全溶解,249例斑块缩小,有效率85.3%;对照组中105例斑块消退,99例块缩小,有效率46.7%.治疗组在用药期间未发生肝、肾功能异常变化.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对颈动脉斑块溶解疗效确切,联合用药比单一西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朱荣根;王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实习护士针刺伤及防护对策

    为了提高广大实习护士对针刺伤危害的认识,增强防护意识,从人力资源的配备、学校教育、护理操作行为等方面综述了针刺伤的原因和防护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与措施.重点提出了护生的防护教育应从学校开始,并重视临床实习阶段的培训,明确了针刺伤的处理流程,强调了改变不良操作习惯规范护理行为的重要性,以便对实习护士针刺伤的防护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易敏春;白树美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目的 探讨TACE联合3-DCRT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TACE联合3-DCRT和单纯的TACE治疗,观察其有效率及生存期.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的诊疗.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远期疗效中治疗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生存时间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TACE联合3-DCRT是治疗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我们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辉;王素英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3例皮肤结核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皮肤结核.方法 3例皮肤结核分为口服方案加口服方案和局部封闭和处置进行比较.结果 口服化疗同时局部封闭和处置疗效满意.结论 皮肤结核,单纯口服抗结核药治疗慢,有必要局部封闭和处置加快疗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孟今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开放式TEP修补腹股沟疝(附80例报告)

    目的 探讨开放式TEP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80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开放式TEP术式行无张力修补方法,统计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平均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以及近、远期并发症和术后不适等指标,以评价开放式TEP术式修补腹股沟疝的疗效.结果 8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手术耗时平均42 min,平均住院时间4.1 d,恢复正常活动时间6.2 d,尿潴留1例(1.25%),术后腹股沟区痛1例(1.25%),术后血清肿2 例(2.5%),2个月后自行吸收,术后无阴囊水肿、切口感染、神经感觉异常、缺血性睾丸炎,术后随访2~3年无复发.结论 开放TEP修补腹股沟疝可明显减少各种并发症和术后不适的发生率,手术简单,疗效肯定,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严命熔;林琛;熊克辉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显微外科患者术后失眠的原因及护理

    高质量的睡眠是显微外科术后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促进患肢(指)顺利康复的保证之一.据临床资料发现[1],显微外科手术后(尤其在1周内)血管危象主要发生在凌晨1~6点之间,绝大多数是由于疼痛、体位不适、对预后心存焦虑失眠所导致[2].针对这些因素自2009~2011年我们选择了100例显微外科术后失眠患者根据病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韩艳军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诱导痰ECP在CVA咳嗽敏感性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 protein,ECP)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患者咳嗽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将84例CVA患者分为咳嗽敏感性增高(n=29)和正常 (n=55) 两个组,并以26例典型哮喘和26个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受试者接受肺功能、辣椒素咳嗽敏感试验和诱导痰等检查,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诱导痰上清液中ECP、组胺、PGD2、MCT、SP和NE等炎性介质的浓度.结果 发现咳嗽敏感性增高CVA组诱导痰E%和ECP高于咳嗽敏感性正常组,两个CVA组诱导痰中组胺、PGD2、MCT和SP也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CVA患者咳嗽阈值LogC5与诱导痰ECP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诱导ECP的差异可能是导致CVA咳嗽敏感性不同的主要炎性介质基础.

    作者:邱志宏;余莉;梁四维;徐镶怀;吕寒静;邱忠民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医院全成本核算系统应用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卫生事业的福利性质,医疗卫生行业忽视经济管理,对医院的成本研究实在是太少.全成本核算是医院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成本计量、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能提供完整的成本信息[1],在此基础上进行成本分析,找出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可以制定出相应的经营策略,有效地控制成本和改善服务质量,达到医院的优质高效低耗.

    作者:朱丽明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对4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家庭护理、保健护理等社区护理干预,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4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经过健康教育、家庭护理、保健护理等社区护理干预,患者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大幅的改善,而且自护能力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为100.0%.结论 社区护理明显维护了老年患者的健康,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慢性疾病患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魏红丽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1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临床特点并讨论诊治及预后,减少误诊及漏诊.方法 对确诊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患儿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患儿随诊.结果 12例患儿年龄10月至8岁之间.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10例(83%),面色苍白8例(67%),咯血或痰中带血5例(42%),发热3例(25%);主要体征为呼吸音增粗2例(16%),肺部湿啰音5例(42%).免疫功能呈现不同程度的异常.随访12例中2例(17%)死亡(死亡原因为肺内大出血),10例(83%)存活.死亡组与存活组患儿在发病年龄、血红蛋白、用药疗程、性别分布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好发于1~7岁儿童,误诊时间较长,可出现免疫功能紊乱,临床表现多样,部分患儿经长疗程激素治疗后可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作者:卞蓉;王加朋 刊期: 2011年第33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