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患者的心理状况研究和护理对策

熊晓华;周霞

关键词:肿瘤患者, 心理状况, 护理
摘要:肿瘤通常给患者以巨大的精神压力,容易使患者产生恐惧、疑虑、忧郁、绝望等情绪反应,使患者表现为衰弱、疼痛、厌食等,不利于疾病的治疗,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更大的痛苦.本文通过对患者各个阶段的心理状况进行研究,提出相对应的心理治疗方法,可以用来指导护士给各个阶段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心力衰竭患者抗生素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在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抗生素治疗的疗效.方法 124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和抗生素治疗组(62例).对照组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抗生素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头孢噻肟钠4~6 g/d及左氧氟沙星针剂200 ml/d静脉应用.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显效率、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心衰患者抗生素治疗不是其必须措施,应用抗生素与否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作者:寇民生;耿丽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正交试验优选复方JTL胶囊的煎煮提取工艺

    目的 优选复方JTL胶囊煎煮提取工艺的佳工艺条件.方法 以浸膏中葛根素的含量为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煎煮工艺.结果 正交试验所得的佳工艺条件为A3B3C3,选取符合生产实际的A2B2C2组合,两组同时进行工艺验证,比较结果表明A2B2C2组合与A3B3C3组合提取率相当.结论 选取符合生产实际的A2B2C2组合作为加热回流的工艺条件,即分别用10倍量和8倍量水煎煮药材2次,每次2 h.

    作者:姚椹婷;张丽;李媛;丁安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结合增强CT扫描对胰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 评价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结合增强CT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68例,其中33例行ERCP检查, 68例行增强CT扫描检查,并与68例体表B超(B-US)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ERCP的诊断准确率为87.88%(29/33), 增强CT扫描为 88.24%(60/68),B-US为47.06%(32/68), ERCP结合增强CT扫描为96.97% (32/33).ERCP诊断胰腺癌的准确率显著高于B-US,ERCP结合增强CT扫描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ERCP、增强CT扫描及B-US(均P<0.05).结论 ERCP在胰腺癌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必要时结合增强CT扫描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卫金歧;边壮;周小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82例弱视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 分析临床上影响弱视治疗结果的可能因素.方法 采用以戴镜、遮盖等经典疗法为主,精细作业、仪器或光盘训练等衍生方法为辅的综合疗法治疗82例弱视患者,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2例弱视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总疗程约18~24个月,总有效率为87.2%,进步率为6.8%,无效为6.1%.结论 经典疗法治疗弱视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治疗中要重视患者的依从性;对低年龄非正常视力患者,如屈光度较低应密切观察,可避免过度治疗;弱视伴全身情况如脑瘫患儿治疗效果较差.

    作者:辛奕菁;吴丽芬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乡镇社区健康指导对高血压病的干预效果观察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仍呈增高趋势,而由其造成的致死、致残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如何加强高血压的防治,已成为各级医务人员的课题和责任.作为一名社区医师如何对辖区内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和治疗,努力将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已经成为问题的关键.

    作者:鹿启民;刘红芝;付燕燕;张芳;宋远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检测30例血清Lp(a)浓度升高的冠心病患者和32例正常血清Lp(a)浓度的对照者连续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00 mg/d)1个月及3个月后的血清Lp(a)浓度.结果 高血清Lp(a)浓度和正常血清Lp(a)浓度冠心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前浓度分别为(511±51.7)和(125.9±15.1),服药后高血清Lp(a)组患者1个月及3个月的血清Lp(a)浓度分别为(475.2±23.5)和(437.4±21.8)平均浓度大约下降了7%(P<0.05).正常血清Lp(a)浓度变化不明显,分别为(118.6±13.4)和(119.8±13.7).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100 mg/d)能有效的降低高血清Lp(a)浓度冠心病患者血清Lp(a)水平,而对正常血清Lp(a)的冠心病患者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涌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警惕阿奇霉素致过敏性休克的不良反应

    目的 总结近年来日常工作中阿奇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的不良反应.方法 参阅相关文献,综合分析和归纳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结果 阿奇霉素已广泛用于临床,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其中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较高.结论 随着阿奇霉素临床应用增加和用药范围不断扩大,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不断增多,并出现了过敏性休克的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陆淑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16例临床分析

    周期性麻痹是甲亢患者较常见的神经肌肉并发症.文献报道其约50%继发于甲亢.甲亢并周期性麻痹的特点多见于东方国家,年轻男性多见[1].本院于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甲亢患者88例,其中16例为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长森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的效果,探讨其护理体会.方法 将60例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作为观察组,行硬膜外阻滞镇痛;无要求分娩镇痛的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不用任何镇痛药.结果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分娩活跃期时间较对照组短,助产发生率也降低(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效果明显,积极的护理则有助于缩短产程、降低痛苦,确保分娩质量的提高.

    作者:温兰娇;陈雁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HIV-相关性淋巴上皮囊肿护理体会及职业防护分析

    目的 研究HIV-相关性淋巴上皮囊肿患者的护理方法和职业防护.方法 回顾分析和总结HIV-相关性淋巴上皮囊肿患者的护理经过和正确的职业防护.结果 患者手术治疗后心态乐观,康复出院,职业防护流程顺畅,措施到位.结论 正确合理的护理方法有助于患者恢复信心,有助于术前配合和术后康复,也有利于职业防护.

    作者:郑燕珩;吴振婵;梁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门冬氨酸钾镁片加小剂量乙胺碘呋酮片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胺碘酮片与门冬氨酸钾镁片联用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78例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男41例,女37例,平均年龄(57.8±11.2)岁.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前者同时应用胺碘酮片和门冬氨酸钾镁片,后者仅服用胺碘酮片.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 研究组治疗1年的总有效率为77.5% (31/4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1年的总有效率52.6% (20/38),P<0.05.结论 和单纯应用胺碘酮片比较,胺碘酮片和门冬氨酸钾镁片联用能够显著提高预防阵发性房颤发作的效果,同时并未增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杨涛;黄斌;赵桂叶;魏静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上较为常见,本院自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对26例(29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三联术),随访观察6个月~1年以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管清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研发和生产特色专科制剂是我院制剂独特的发展优势

    目的 为医院制剂的存在与发展提供启示之路.方法 从药学基础研究,制剂剂型种类,2002~2008销售数据,全面分析本院制剂系列产品存在的必要性和发展的必然性.结果 医院制剂与医院特色临床诊疗密切配合,医院制剂年销售额逐年增长,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论 医院制剂应依托医院特色与特长,显示其独特发展优势和存在的必然性.

    作者:林琼芳;袁华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多巴胺呋噻米硝酸甘油合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通过对3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评价分析多巴胺、呋噻米、硝酸甘油合剂的治疗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34例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多巴胺、速尿、硝酸甘油合剂治疗.结果 34 例中有明显疗效的有30例,总有效率占88%.结论 多巴胺、速尿、硝酸甘油合剂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症状.

    作者:贾寸叶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早期功能锻炼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疗效指标影响

    目的 观察早期功能锻炼对骨质疏松(OP)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疗效指标影响.方法 选择近期在本院骨科住院的OP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3例,根据入院时间和随机数字表分为锻炼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早期功能锻炼包括肌力练习和有氧运动,3~5 次/周,6~8 周为 1个疗程,疗效指标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CVRS疼痛评分和骨密度值.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CVRS疼痛评分、骨密度值和ADL总分无明显区别,(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VRS疼痛评分、ADL总分以及锻炼组骨密度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同时锻炼组上述各指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结果(P均<0.01~0.05).结论 早期功能锻炼能显著改善骨质疏松(OP)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疗效指标.

    作者:黄雪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18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院2002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8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184例患者,首次手术治愈153例, 19例患者术后症状无改善或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 手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首选方法是钻孔引流术.

    作者:倪伟民;郭闻师;衣服新;刘兴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和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在腺样囊性癌(ACC)中的表达和相关性,并探讨它们在腺样囊性癌侵袭和转移生物学行为的机理.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腺样囊性癌、13例多形性腺瘤和1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和MVD计数. 结果 HIF-1α、VEGF、MVD计数在正常唾液腺组织、多形性腺瘤、ACC中依次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C中MVD计数随着HIF-1α、VEGF表达的增强而升高(P<0.05);ACC中HIF-1α、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69,(P<0.001).结论 HIF-1α、VEGF、MVD在ACC中的表达有相关性,HIF-1α通过影响肿瘤血管的生成, 使ACC具有相应的侵袭和转移的生物学行为,HIF-1α、VEGF 、 MVD 可以作为判断ACC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游云华;梁军;黄志权;欧阳可雄;汪跃平;张华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巧用负压配置化疗药物

    目前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化疗药物)多为细胞毒性药物,对肿瘤组织杀死的同时对正常组织也有抑制作用.护士在接触抗肿瘤药物时,如不注意防护,对正常人体易产生伤害,如配置药液过程中输液瓶压力过大,在更换过程中药液易外渗,滴在手上,床上,会造成对护士,患者的伤害和环境的污染.为此,笔者摸索出一种非常简单而又能有效地减少配置化疗药物时药剂弥散,外渗,滴漏的方法.

    作者:黄丽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股骨中下段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目的 探讨股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方法.方法 选择60例股骨中下段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对照组(30例);康复组患者以手法关节松动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不进行手法关节松动技术,余治疗同治疗组.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膝关节活动度评价标准.结果 60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康复组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以手法关节松动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可明显促进膝关节活动度及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冯祥勇;田景亮;任蕾蕾;邹友琼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分析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年龄与弱视程度及疗效的关系. 方法对101例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进行综合疗法治疗,观察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初诊年龄越大,弱视程度越重;3~6岁组疗效优于7~9岁组, 7~9岁组优于10~12岁组;3~6岁组与7~9岁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12岁组与3~6岁组、7~9岁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年龄越小,程度越轻,疗效越好.

    作者:李庆雨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