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92例美沙酮维持治疗过程中脱失原因分析

沈琳;杜晓娟;方海棠

关键词:美沙酮维持治疗, 脱失, 依从性
摘要:目的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服药过程中脱失人员的综合分析,了解脱失的原因.方法 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自愿来美沙酮参加维持治疗病员1525例,脱失992例,占服药人数的65.05%.结果 ①因吸食海洛因或违法犯罪被公安强制戒毒或劳教者105例,占脱失人员的10.58%;②不明原因终止服药(包括未服或死亡)866例,占脱失人员的87.30%.因其他原因被门诊剔除者21例,占脱失人员的2.12%.结论 美沙酮维持治疗中;不明原因的脱失者占脱失人员的87.30%,在入组治疗的过程中存在着多方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有利于提高服药人员的依从性.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50例水痘患儿的护理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小儿为主的传染病.临床体征为全身粘膜或成批出现的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的疾病,皮疹呈向心性分布.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在集体儿童机构内易流行,以冬春季多见,本病为飞沫传播,任何年龄的小儿均可多传染.

    作者:张霭霞;卢丽金;徐秋玲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干扰素联合病毒唑、喜炎平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27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干扰素(INF)对婴幼儿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婴幼儿HFMD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干扰素肌内注射和病毒唑、喜炎平静脉滴注,观察临床有效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经济实用,值得推广.

    作者:高勤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浅谈NICU中早产儿的喂养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质量2500 g以下之新生儿[1].此类婴儿消化器官发育不健全,吞咽能力弱,胃容量小,贲门松,幽门紧,容易呕吐而致呼吸道梗阻、窒息.又因消化酶不足,消化能力差,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易引起腹泻、腹胀.因此早产儿喂养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邱少锋;郑丽芬;曾艾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浅谈如何培养儿科护士的素质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深入发展,儿科护理已由单纯的疾病、保健护理发展为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和包括生长发育在内的疾病预防、保健等方面的护理.因此,儿科护理要达到保障和促进小儿健康的目的,作为一名优秀的儿科护士除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健康的体魄.

    作者:张燕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基因G+1688A多态性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基因G+1688A(Ser563Asn)多态性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对10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和120例非冠心病对照人群PECAM-1基因的第8号外显子区单碱基突变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进行分析,即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与CHD的关系.结果 AA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42%:24%,P<0.01),等位基因间亦存在同样的趋势(A/G:68%:54%,P<0.01).而且在高胆固醇或收缩压过高的人群中,基因型为AA者患CHD的危险度增高.结论 在CHD患者中,PECAM-1基因G+1688A点突变多态性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杨颖;张建武;程龙献;何美安;邬堂春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992例美沙酮维持治疗过程中脱失原因分析

    目的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服药过程中脱失人员的综合分析,了解脱失的原因.方法 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自愿来美沙酮参加维持治疗病员1525例,脱失992例,占服药人数的65.05%.结果 ①因吸食海洛因或违法犯罪被公安强制戒毒或劳教者105例,占脱失人员的10.58%;②不明原因终止服药(包括未服或死亡)866例,占脱失人员的87.30%.因其他原因被门诊剔除者21例,占脱失人员的2.12%.结论 美沙酮维持治疗中;不明原因的脱失者占脱失人员的87.30%,在入组治疗的过程中存在着多方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有利于提高服药人员的依从性.

    作者:沈琳;杜晓娟;方海棠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糖尿病辨治规律初探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文根据糖尿病临床分期从病因、病机、治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根据糖尿病分期辨证论治,可起到防治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目的 .

    作者:陈丽斌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配合技巧.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2007年4月至2008年12月,57例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配合体会.结果 57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5~60 min,术中出血120~400 ml,未发生由于器械故障或手术配合不良,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或改变术式.平均住院10 d,经3~18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结论 PFNA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是一种很好的内固定植入物.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熟练的配合技巧,是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作者:何敏;王凌志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经皮肾输尿管镜治疗复杂肾结石85例

    目的 探讨经皮肾输尿管镜治疗复杂肾结石的方法.方法经皮肾穿刺造瘘,输尿管镜通过造瘘通道,气压弹道碎石取石.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Ⅰ期取石63例,Ⅱ期取石22例,结石取尽率87%(74/85).结论 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方法.

    作者:陈文新;汪清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的观察

    目的 比较等效剂量苏芬太尼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和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用于开胸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全麻下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镇痛组(F组,n=30)和苏芬太尼镇痛组(SF组,n=30).检测术后24 h和48 h患者血浆中的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记录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并判定疼痛,镇静,恶心和呕吐评分.结果 S组术后24 h,48 h血浆NE水平及疼痛评分均低于F组(P<0.05),术后24 h镇静评分和术后48 h恶心呕吐评分均优于F组(P<0.05). 与S组相比,F组术后24 h恶心呕吐评分,48 h镇静评分,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等效剂量芬太尼相比,苏芬太尼复合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开胸术后PCEA的镇痛镇静效果好,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且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降低,是开胸术后更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金建涛;刘红梅;李艳菊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产后的大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产后大出血,尤其在基层较多见,也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几年的临床经验应用米索前列醇(米索)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是一种比较建议、安全、高效的防治方法.米索前列醇(米索),对产妇第三产程早期服用,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谈丽秀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病原菌的菌种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病原菌菌种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85例患者的前列腺液标本中,培养出革兰阳性菌55株,占73.3%,其中又以溶血葡萄球菌为主,检测出34株,占45.3%;在检测出的45株葡萄球菌中,MRS36株,占80%.革兰阴性菌20株,占26.7%,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检测出9株,占12%;在15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检测出产ESBLs株3株,大肠埃希菌产酶率为22.2%.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达到90%以上,对万古霉素敏感,未发现耐药株;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85%以上,对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耐药率低于10%.结论 对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关键是在正确的病原学诊断和药物敏感试验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素.

    作者:何杜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血糖的护理干预措施

    重度颅脑损伤急性期因强烈应急反应或下丘脑、脑干损伤等因素引起血糖升高,严重影响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血糖在伤后即升高,12~24 h左右达高峰,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后降至正常范围.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是由于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激活,引起许多相关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变化而表现血糖升高,创伤后应激血胰岛素显著降低,组织细胞上皮的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导致高血糖.另外应激反应也使血中儿茶酚胺和胰岛素比值增加,内原性糖的生成也增加,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控制应激性高血糖简单而有效的手段.可以防止高血糖对中枢神经的进一步损害,胰岛素作为体内促进合成激素还能纠正创伤后的高分解代谢状态和负氮平衡,增加骨髓肌重量,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发生,改善机体的能量代谢,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春秀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PICU呼吸机的日常维护与消毒

    呼吸机是PICU急救复苏及危重患儿抢救的必备设备之一,它属于一类特殊的设备,为保证患儿使用安全,要注重呼吸机的日常维护与消毒工作,提高呼吸机的完好率、使用率,减少故障率、降低使用与维修成本.

    作者:郭洁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思他宁联合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目的 探讨应用思他宁联合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GP)的疗效.方法应用思他宁联合早期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及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AGP30例,其中轻症胰腺炎25例,重症胰腺炎5例.结果 治愈30例,1例重症胰腺炎内镜治疗后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思他宁联合内镜治疗AGP是安全和有效的,对明确诊断AGP者应及早用思他宁及内镜介入治疗.

    作者:谢萍;范惠珍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柴白妇乐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 对柴白妇乐颗粒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白芍、柴胡、败酱草、水蛭进行定性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0.1%磷酸溶液(14:8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 nm,采用Phenomenex C18分析柱(4.6 mm×250 mm,5μm),测定方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空白对照无干扰.芍药苷260~1300 ng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52%,RSD为1.17%.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有效地控制柴白妇乐颗粒的质量.

    作者:罗文汇;胥爱丽;毕晓黎;孙冬梅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胱抑素C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胱抑素C(Cys C)与血清尿素(Urea)、肌酐(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评价胱抑素C(Cys C)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对预防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价值.方法 65例2型糖尿病无肾损害患者(单纯糖尿病组)、65例2型糖尿病肾损害患者(糖尿病肾损害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 C)、尿素(Urea)、肌酐(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肾损害患者Cys C、Urea、Cr、hs-CRP水平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肾损害患者血清Cys C阳性率显著高于Urea、Cr(P<0.05),Cys C水平且与Urea、Cr水平呈正相关;2型糖尿病肾损害患者联合检测Cys C、hs-CRP阳性率与各单项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Cys C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胱抑素C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是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对及时准确地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红涛;伍绍东;刘道利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72株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阴沟肠杆菌在临床的感染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从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2株阴沟肠杆菌标本主要源于痰液(32株,44.4%)和尿液(16株,22.2%);菌株分布于多个病区;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酶烯类、头孢吡肟、派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较高.结论 阴沟肠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尿路感染,其耐药率较高,亚胺培南仍为治疗阴沟肠杆菌严重感染的首选用药.

    作者:王亨莉;朱颖娴;陈红涛;杨冬铭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全子宫切除术后对卵巢血流及卵巢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对卵巢血流及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年龄≤46岁的未绝经子宫肌瘤患者69例,分成2组:A组,共38例,<40岁;B组,共31例≥40岁.分别在术前、术后3月、术后6月观察卵巢血流的变化,测定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观察卵巢功能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3月、6月的卵巢血流RI及PI值明显较术前增高(P<0.05).两组患者术前FSH、LH、E2、P均在同一水平(P>0.05);术后6月B组的E2水平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 全子宫切除术可影响术后患者血流及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在临床中应加强术后随访.

    作者:胡卫红 刊期: 2009年第30期

  •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21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确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121例,采用131I治疗,对其疗效及其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12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经131I治疗后,83例治愈,甲亢症状、体征消失,T3,FT4,TSH正常;14例好转,甲亢症状、体征部分消失,FT3,FT4,TSH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总有效率80.2%;3例无效,行手术治疗;暂发性甲低13例,经过3~6个月观察甲低症状消失;永久性甲低8例,采用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症状消失.结论 采用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任吉勇 刊期: 2009年第30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