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溧鸿
随着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药械管理的保障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向管理要效益、向科技要效益,管理与科技并举的理论足以说明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是一门科学,而药械管理是管理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着独特的理论知识和客观规律,我们必须掌握其理论知识,认识其客观规律性,充分发挥管理的职能,才能更好地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服务.作为一名药械管理工作者,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对药械管理有以下之管见.
作者:连玉田 刊期: 2007年第36期
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hathy,PHG)常见于肝硬化伴有门静脉高压者,该病的发生发展与门静脉高压相关,并随着门脉压力的升高,胃黏膜病变逐渐加重.
作者:黄蔚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 对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根据.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220例剖宫产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剖宫产患者100%应用抗菌药物,用药品种13种.术后给药213例(96.82%);应用频率高是林可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单用2例(0.91%),二种联合212例(96.36%),三种联合6例(2.73%).平均用药时间5.31d.结论 剖宫产患者在抗菌药物用药时间、疗程、方案选择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有待进一步干预.
作者:陈蓉;陈萍 刊期: 2007年第36期
药品作为医疗业务运转过程中的必备重要物资,在医院全部资金中所占比重很大,药品收入在医院的医疗收入中平均占50%以上,这部分资金管理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对药品的核算与管理,对于保证医院资产的安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1].现就近年来我院日常药品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及文献复习体会作一探讨,报告如下.
作者:王殿成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小涎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本院1998~2003年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60例小涎腺肿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口腔小涎腺肿瘤中,良性肿瘤26例占43.33%,恶性肿瘤34例占56.67%,良性肿瘤中的混合瘤多见,占良性肿瘤的69.23%,恶性肿瘤中以黏液表皮样癌为多,共14例,占恶性肿瘤的41.18%,手术+放疗者占恶性肿瘤的38.24%,5年生存率为34.48%.结论 小涎腺肿瘤中恶性肿瘤多于良性肿瘤;术前X线检查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对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首次手术彻底性是防止复发的关键,术后辅助性放疗可降低恶性肿瘤复发率.
作者:廖劲松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 通过对安Ⅱ1错以不同方法 矫治;观察患者的X线头影测量值的变化,寻求佳的矫治方法 .方法 第一组选择10例患者在替牙期用Bionator矫形矫治,之后在恒牙初期以快速扩弓联合Tip-Edge进行双期矫治;第二组10例患者仅恒牙初期以快速扩弓联合Tip-Edge矫治.结果 矫治后,20例患者均下颌前移,面形得到改善,上下前牙的倾斜度和后牙关系良好.第一组Go-Pg、Co-Go增加量大于第二组.结论 安Ⅱ1患者,双期矫治疗效更好.
作者:杨鹴;姚霜;刘晓君;杨苹;周治 刊期: 2007年第36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医学教育领域,许多研究者对医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展开广泛的研究.本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以了解目前我国医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原因及对策的研究方向.
作者:陈瑶 刊期: 2007年第36期
近两年来,本人通过参加全省各项卫生监督工作的督导、调查、稽查,在工作中对接触到的一些卫生监督执法个案分析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当前卫生监督执法中应预防的几个主要问题和建议.
作者:薛峰 刊期: 2007年第36期
宫颈癌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的治疗目前以手术和放疗为主.根治性手术或放疗可以治愈大多数早期宫颈癌,尽管手术技巧和放疗技术不断改进,但近30年来临床各期宫颈癌的5年生存率未见明显提高[1,2],这表明传统的治疗策略已受到挑战.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对化疗在宫颈癌中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的进展,已确定了化学治疗在宫颈癌中的治疗地位,并提出了新辅助化疗的概念.我们通过对28例宫颈局部巨块肿瘤患者术前采用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探讨新辅助化疗的作用.
作者:罗小琼;雷志英;黄爱民 刊期: 2007年第36期
腋臭,俗称狐臭,医学上称之为臭汗症,是一种常见的多发于青壮年的疾病.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主要有外涂药法、手术法和注射法.祛狐是由湖南省人民医院自行研究的一种效果良好而且成本低廉的外用制剂,其主要成分为氯化铝.
作者:何廷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结构重塑的病理特征和气道慢性炎症的特点,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COPD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将3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盐水对照组和COPD组,通过气管内注射脂多糖和被动吸烟的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及病理形态学等指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TGF-β1和CTGF的表达.结果 ①BALF细胞总数:COPD组为(10.24±0.28)×108/L,正常对照组为(5.55±0.22)×108/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肺泡腔直径COPD组为(91.71±1.56)μm正常对照组为(48.08±3.32)μ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免疫组化指数:COPD组的TGF-β1和CTGF表达分别为(3.65±0.58)分、(3.99±0.16)分,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80±0.19)分、(1.23±0.22)分,COPD组的TGF-β1和CTGF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多种炎性细胞参与COPD的发病;COPD气道重构的病理特征主要为小气道平滑肌不规则增生和细胞外基质沉积;TGF-β1和CTGF在COP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二者有高度相关性(r=0.938,P<0.01).
作者:喻东;夏熙郑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对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7例利用16层螺旋CT行肺动脉造影,并经临床确诊为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利用原始数据行层厚为0.625 mm和1.250 mm的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比较不同重建层厚和重建方式的敏感度.结果 病变累及467条各级肺动脉,0.625 mm和1.250 mm重建层厚对各级肺动脉及栓子的敏感度无差异,MPR对亚肺段动脉栓子的敏感度高于MIP,对肺叶、肺段肺动脉栓子的敏感度无差异.结论 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可做为诊断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首选.
作者:赵艳珍;韩耀华;刘良成;孙晓云;叶明 刊期: 2007年第36期
大黄质重味强,善行血中之气,其力峻猛,有攻积导滞,泻火解毒,活血化瘀作用.笔者认为大黄的功用远不同于西药中的泻药,它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抗肿瘤、抗寄生虫、解痉止痛、降压、降胆固醇、健胃止泻、利尿、收敛止血等多种功能,现将本人运用大黄的临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许继艳;张丽娟 刊期: 2007年第36期
无机砷是已知人类的致癌物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1973年首次评估了砷及其化合物的可能致癌作用,认为大量暴露于含无机砷的药物、饮用高砷水及职业性接触,可能与皮肤癌高发有关.
作者:张春华;佟建冬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宁夏地区回汉族人群冠心病与血浆中凝血因子Ⅶ的相关性,为冠心病新危险因子的发现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比较宁夏地区回族人群冠心病患者(120例)和健康对照组(80例)间血浆凝血因子活性的差别,FⅧa:采用重组可溶组织因子法,FⅦAg:用ELISA法,FⅦc:用一阶段凝固法.结果 回族冠心病凝血因子FⅦa活性2.6±0.5,高于正常对照组2.2±0.7(P<0.005).汉族冠心病凝血因子FⅦa活性2.5±0.8,高于正常对照组2.2±0.7(P<0.005).回族冠心病凝血因子FⅦc活性103.04±16.70,高于正常对照组86±22.0(P<0.005).汉族冠心病凝血因子FⅦc活性102.66±17.33,高于正常对照组87.5±22.0(P<0 005).FⅦ:Ag较稳定,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检测FⅦa、FⅦAg与FⅦc 3项凝血因子可以为评估冠心病及其危险事件的发生提供实验室依据,FⅦ活性的增高与冠心病患者动脉血栓形成发病可能有直接相关性.
作者:杨文;于欣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 评价成人髁突骨折闭合性治疗的治疗效果,为髁突骨折选择治疗方法 的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研究48例(55侧)经闭合性治疗的成人髁突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及临床随访资料,包括咬合关系、面部对称性、大开张口度、开口型、关节功能紊乱症状及影像学资料.随访时间为6个月~5年,平均32个月.其中,囊内骨折9侧,髁颈部骨折21侧,髁颈下骨折19侧,矢状骨折6侧;6侧无移位,29侧轻度移位,20侧严重移位.43例患者颌间固定,5例弹性颅颌绷带固定.结果 48例(55侧)患者中,17例患者(35%)张口受限、开张口型偏斜或牙合关系不佳;仅5例患者(10%)需进一步治疗.影像学显示约30%患者髁突改建,其余患者髁突骨折错位愈合,出现髁突畸形、关节面变平或吸收、下颌支高度降低等表现.结论 髁突骨折闭合性治疗预后临床效果总体良好,但难以恢复髁突正常形态;对髁突骨折伴脱位、双侧髁突骨折及骨折后下颌支高度降低超过5 mm者建议首选手术治疗.
作者:王玉良;王旭;任杰;刘光萍;杨佑成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周围血管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 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多支大血管,以头臂动脉多,受累血管声像图表现为对称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弥漫性增厚,回声偏低,管腔狭窄或闭塞,彩色多普勒显示相应血流动力学改变.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较准确、直观地显示多发性大动脉炎血管受累的性质和范围,能准确地判定动脉狭窄程度,是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郑敏;李春梅 刊期: 2007年第36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81岁.患者于2002年因全身乏力、纳差,多次查白细胞异常增高,经骨髓穿刺检查确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先后给予羟基脲、干扰素、阿糖胞苷等药物化疗,化疗后白细胞可降至正常、症状缓解.但病情时有反复.2006年7月因复查血常规提示WBC 13.5×109/L,N 72.2%,LT150×109 /L,再次以CML入院治疗.
作者:操淮芳;吕孙成 刊期: 2007年第36期
腰麻-膜外联合麻醉(CSEA)现以广泛应用临新型麻醉方法,本文章研究CSEA和EA在新式剖宫产(横切口)患者应用的比较.
作者:杨东桥;徐衍斌;张生 刊期: 200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使用方丝弓托槽片段弓技术固定牙外伤及牙槽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方丝弓矫治原理和矫治方法 对外伤性牙松动,牙脱落及牙槽骨骨折共10例,22颗患牙进行固定结扎.结果 方丝弓托槽片段弓技术治疗牙外伤及牙槽外伤,牙齿复位精确,咬合关系恢复佳,有利于牙周健康.结论 方丝弓托槽片段弓技术是外伤性牙及牙槽损伤可靠的治疗方法 .
作者:张鹏;张亚平;樊华 刊期: 2007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