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模式效果观察

安内新

关键词:农村, 人工流产, 计划生育服务
摘要:目的:探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人工流产(人流)后计划生育服务模式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在本院行人流术的95例非意愿妊娠妇女按就诊单、双号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7例。观察组人流术前予避孕知识宣教、人流后计划生育服务,并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及随访服务;对照组仅给术前避孕知识宣教、术后注意事项宣教、自取避孕工具,告知使用方法。随访6个月,观察随访结果。结果术前两组妇女避孕知识知晓率均偏低,情况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除对“正确使用避孕套”知晓率接近外,观察组妇女对其他各项避孕知识知晓率、避孕措施坚持使用率及正确使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宫内节育环和口服避孕药应用者较多。结论人流后行计划生育宣教服务可提高人流妇女避孕知识知晓率、正确应用高效避孕措施,减少非意愿妊娠。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损伤球筋膜与角膜的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30例效果

    目的:观察不损伤球筋膜与角膜的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30例(38眼)青光眼施行不损伤球筋膜、角膜的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28例35眼眼压恢复正常,仅2例3眼仍需药物控制眼压;10例10眼视力增加>0.1,11例11眼下降0.1~0.3,其余无变化;前房均在手术结束时形成,滤过泡低平、弥散,未发现浅前房现象及局限性囊状滤泡。结论不损伤球筋膜、角膜的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效果满意。

    作者:施长春;蒋美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医系列--临床疼痛培训班专家传授岐轩脉法、神轩刃针思路决定出路,信誉引领未来

    1.全国第45、46期岐轩脉法暨刃针公益班:脉诊今已成为病人衡量医生中医水平之尺,但脉诊学习自古让人望而却步。岐轩脉法一改“心中易了,指下难明”现状,无论有无基础,经系统学习均可快速绘出脉图,脉之形状跃然纸上,清晰分析成因,是真正开启中医之门的金钥匙。为印证岐轩脉法同时传授刃针治疗疼痛技术。时间:45期7月9日报到,10-13日授课;46期9月9日报到,10-13日授课。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醋酸奥曲肽辅助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出血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醋酸奥曲肽辅助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出血的效果。方法肝硬化门脉高压出血患者90例按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均予吸氧、止血、禁食、补液、输血、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传统降门脉压药物(垂体后叶素、硝酸甘油和盐酸普萘洛尔),观察组加用醋酸奥曲肽。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71.1%;平均止血时间、再出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醋酸奥曲肽辅助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出血,止血快,止血成功率高,再出血及不良反应少。

    作者:缪石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第二十三讲整脊保健的方法--小儿整脊保健法、健脑法、青少年非病理性矮小症导引整脊增高法

    小儿整脊保健法主要是通过捏脊起到健脾和胃、增进食欲、强壮身体的作用,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小儿生长发育的目的。操作方法:①捏脊3~5遍;②补脾经300~500次;③摩腹3~5分钟;④揉脐3~5分钟;⑤揉按足三里50~100次。疗程:一般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休息3天可继续进行第2疗程。注意事项:过饥过饱时、急性病期间不宜施术;施术时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作者:吕选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车前番泻颗粒治疗功能性便秘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车前番泻颗粒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方法功能性便秘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对照A 组、对照B 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车前番泻颗粒每日1次,每次5g;对照A 组给予生大黄粉6g,每日1次;对照B 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液,每日1次,每次15ml。三组均连续用药14天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整体疗效与对照A组接近,优于对照B组;三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均较轻微。结论车前番泻颗粒及大黄粉口服治疗功能性便秘效果好于乳果糖口服液,车前番泻颗粒对患者的刺激性较小。

    作者:陈劲柏;周忠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紫草黄芩软膏护理失禁性皮炎效果观察

    失禁相关性皮炎(IAD)是由于皮肤持续暴露于大小便中而引起的刺激性皮肤炎性病变,是临床危急重症患者大小便失禁的并发症之一。传统护理方法是先温水行皮肤常规清洁,然后单用或联用炉甘石洗剂、鞣酸软膏、3M皮肤保护膜及造口护肤粉,然而效果并不理想。我院采用自制紫草黄芩软膏对IAD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蔡薇薇;项飞;潘璇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透皮排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透皮排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方法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观察组采用透皮排针刺法,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后麻木评分:观察组(2.8±1.9)分,对照组(4.7±1.8)分,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基本恢复率25.0%,总显著率70.0%,均高于对照组的10.0%和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皮下透刺排针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效果满意。

    作者:吴赞杨;马振宇;徐金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华法林致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的护理

    华法林为双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服用过量容易引起口腔黏膜、鼻腔、皮下、消化道等部位出血,但因重视用药护理,且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临床上很难见到严重的不良药物事件。2014年4月,本病区救治1例华法林致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徐碧姬;魏丽芳;何艳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三种不同检测方法在女性淋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的淋球菌检测方法在女性泌尿生殖道淋球菌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妇科门诊女性疑似淋病患者153例的标本采用直接涂片法,用分离培养法,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进行淋球菌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以培养法为金标准,直接涂片法的检测灵敏度为63.0%(46/73),特异度为97.5%(78/80);SAT 检测灵敏度为95.9%(70/73),特异度为88.8%(71/80)。结论疑似女性淋病患者淋球菌检测中直接涂片法具有简便、快捷、直观的特点,但灵敏度低。培养法耗时较长,不利于急诊病人的快速诊断,且对取样,运送要求较高,但可同时检测药敏结果。SAT法灵敏度及特异度高,能有效提高检出率,对女性疑似病例具有很好的补充作用,为实验室检测淋球菌提供了新方法。

    作者:郑雅萍;陈伟;应华永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从粪便潜血假阴性1例谈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粪便潜血的假性结果及应对措施

    粪便潜血试验(FOBT)是测定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检验肉眼不可见的少量出血,是临床诊断和检测多种疾病引起消化道出血的一项重要常规检查,也是普查和筛选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手段。对于胃癌、大肠癌等消化道肿瘤来说,持续的消化道出血可能是其早期出现的唯一特征[1]。FOBT是消化道出血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常用方法有荧光法、化学法和免疫法3种。其中胶体金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检测法(免疫法),因特异性强,只针对人血红蛋白,与动物血红蛋白没有交叉,且不受饮食、药物等因素的干扰,成为FOBT首选方法。

    作者:尚雪松;张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本院门诊2012、2013年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门诊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方法分析2012、2013年门诊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相关数据,比较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平均日费用(DDC)及药品总销售金额排序与DDDs排序的比值等指标。结果2012年销售金额排名前三的是喜炎平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2013年的是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2013年较2012年同步性保持较好的是注射用葛根素、银杏达莫注射液和舒血宁注射液。结论门诊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呈上升趋势,但其安全性问题仍不容忽视。

    作者:杨益峰;杨立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自拟乳结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效果观察

    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病之一,多发生于20~45岁女性。临床上以乳房肿块和乳房胀痛为主要症状,随着月经周期或情绪波动呈现周期性变化。笔者自2006年4月用自拟乳结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性疾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明;刘丽华;刘彦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品管圈式的健康教育在透析患者控制体重增长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品管圈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在患者透析间期控制体重增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士和透析间期体重控制不合格的患者共同组成品管圈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小组,开展以利用品管圈活动工具对透析间期体重控制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结果品管圈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后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控制不合格率由原来的70.1%下降到32.1%,因体重增长过多导致的并发症,急诊透析数量减少至0。结论品管圈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增进了护患关系,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增强了患者的自信心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使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

    作者:李灵丽;詹纯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对抑郁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的影响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对抑郁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的影响。方法将3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15例,两组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与喹硫平治疗,疗程2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TH与皮质醇水平两组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ACTH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皮质醇水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可能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改善抑郁症。

    作者:王玉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与颈椎间孔挤压试验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的阳性率比较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与颈椎间孔挤压试验对颈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确诊的10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分别应用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与颈椎间孔挤压试验进行诊断,观察其阳性率。结果颈椎间孔挤压试验患者全部呈阳性,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11例(11.0%);两种方法检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鉴于颈椎间孔挤压试验在颈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高阳性率,临床上可以将其作为初步筛选是否患有颈椎间盘突出的一种有效物理学体检方法,以避免盲目检查。

    作者:俞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敬告

    一、为满足破季订阅的读者的需求,我刊常年办理期刊补订、续订手续,凡在当地邮局漏订的读者均可联系本刊发行部续订。

    作者:《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发行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效果。方法69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3例。观察组予舒利迭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对照组仅予舒利迭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结果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血气情况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利迭联合噻托溴铵治疗COPD改善肺功能效果优于单用舒利迭。

    作者:夏剑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全科医生社区督导在控制哮喘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全科医生长期、个性化社区督导在哮喘患者病情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将哮喘病情稳定后出院自行就医的40例哮喘患者设为对照组,出院后由全科医生进行社区督导治疗的42例哮喘患者设为观察组。1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均无失访病例。观察组静脉滴注激素次数、急诊次数、误工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病情控制状况及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因哮喘再次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患者出院后由全科医生社区督导治疗有益于哮喘的长期防控。

    作者:宋嫣瑾;程东英;徐红华;俞万钧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员工援助计划对精神科护士焦虑抑郁及应付方式的影响

    目的:观察员工援助计划(EAP)对精神科护士焦虑抑郁及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对本院86位精神科护士实施EAP,观察实施EAP前和半年后护士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应付方式问卷(CSQ)的结果并比较。结果引入EAP后SAS为(32.6±7.2)分、SDS(44.1±7.1)分,分别低于EAP前的(39.6±8.1)分和(49.4±7.9)分;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3因子评分均较前升高,引入EAP 后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3因子评分较前升高,自责有所下降;成熟型应付方式由EAP 引入前的44.2%升高到6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AP能改善精神科护士的焦虑、抑郁状态,促进健康、积极、成熟的应付方式形成。

    作者:王建芳;万月芬;夏频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血清a-L-岩藻糖苷酶和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观察血清甲胎蛋白(AFP)和 a-L-岩藻糖苷酶(AFU)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速率法和免疫发光法检测原发性肝癌42例及慢性肝炎54例的血清AFP、AFU,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肝癌组AFU、AFP水平高于肝炎组,AFU、AFP、AFU联合AFP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癌组患者的AFU、AFP阳性率分别为83.3%、69.0%,其中小细胞肝癌18例中AFU、AFP阳性率分别为13例、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病灶直径≥5cm者AFP水平明显高于病灶直径<5c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AFU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AFP和AFU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对了解病情进展和疗效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