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圳市龙岗区1993-2008年职业中毒情况分析

吴子俊;林凯平;朱志峰

关键词:职业病, 发病率, 流行病学方法
摘要:目的 掌握深圳市龙岗区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发病规律,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2008年龙岗区职业病报告卡和事故调查资料.结果 16年间该区共发生职业病94宗,确诊职业病人数430例,死亡10例,病死率2.33%,职业中毒的行业系统分布主要以金属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为主,分别占26.60%、13.83%和12.77%;引起职业中毒的化学及物理因素以有机溶剂为主,共发生58起,占总中毒宗数的61.71%,发病人数246人,占职业病总例数的57.21%;而有机溶剂中又以三氯乙烯的危害为严重,共发生23起,中毒27例,死亡7例,占死亡人数70%.结论 深圳龙岗区职业中毒危害严重,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在高危行业和重点毒物有明显的集中趋势,不同行业的职业中毒呈现不同的特点,强化管理是预防控制职业中毒的重要环节.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戒毒所和妇教所收容人员对艾滋病检测咨询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戒毒所和妇教所收容人员艾滋病检测咨询经历、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戒毒所和妇教所分别调查了185名吸毒者和159名暗娼,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性行为、吸毒史、艾滋病检测相关知识及态度等,分析两组人群对所内进行艾滋病检测咨询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所有收容人员在入所时都做过HIV检测,但只有26.2%的人表示自己做过检测,其中81.1%知道检测结果.分别有83.1%的吸毒者和84.6%的暗娼愿意在戒毒所和妇教所咨询艾滋病知识;有80.9%的吸毒者和78.9%的暗娼愿意在戒毒所和妇教所做艾滋病检测.结论 戒毒所和妇教所收容人员在入所时已做HIV检测,但多数没有被告知.收容人员对所内开展艾滋病检测咨询表示接受.戒毒所和妇教所应注意改善检测服务,加强检测结果告知.

    作者:柔克明;王常合;马伟;苏成豪;姚冠华;管纪惠;曹晓斌;李蓬;殷文武;Kaveh Khoshnood;吴尊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构建输入性登革热风险预警量化指标体系的研究

    目的 结合有关文献,筛选输入性登革热风险预警量化评价的指标,构建科学、合理、准确和量化的输入性登革热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Delphi) 设计,就指标体系的每一项指标选定专家进行征询,选定的专家按重要性分值1、3、5 分对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剔除了59项三级指标要求中的9 项,保留了50项(占84.7%);专家对整体<评价表>的重要性评价均值为3.50,一级指标要求为3.85,二级指标要求为3.56,三级指标要求为3.44,显示<评价表>的重要性较高,专家的意见集中程度较好;专家对总体指标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33(P<0.05),对一级指标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56(P<0.05),对二级指标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48(P<0.05),对三级指标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31(P<0.05),本次研究的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结论 该评价表的构建可为输入性登革热的监测提供科学、合理、准确和量化的评价工具.

    作者:廖如燕;陈胤瑜;毛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死因推断及其准确性评价

    死因统计资料是重要的流行病学资料之一,同时也是卫生政策制订的信息支持,但目前死因登记资料也存在覆盖面小和准确性低等不足,死因推断是一种经济便捷的死因获取工具,本文从方法学角度详细介绍了死因推断的方法要求、具体程序和诊断方法,并分析了其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为死因资料的收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作者:郭勇;王法艳;马颖;秦侠;陈若陵;胡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研究

    2009年3月底,墨西哥流感样疾病(ILI)病例异常增加,2009年4月17~28日期间,共报道1 551例严重肺炎流感疑似病例(其中7例确诊死亡病例)[1],随后与之毗邻的美国也相继出现类似病例.2009年4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本次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2],并于4月30日将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从4级提高到5级[3],此举意味着该疾病随时可能以人-人之间的传播方式大规模流行[4].

    作者:熊成龙;居丽雯;施强;蒋露芳;姜庆五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受治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受治者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3省9个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对所有符合研究条件的1 301名受治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分别采用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SDS,SAS)对调查对象的抑郁和焦虑状况进行评分.以不同人口学特征、药物滥用和美沙酮维持治疗情况等作为分组变量,对不同组间的抑郁和焦虑评分进行方差分析,分别以抑郁和焦虑得分为应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美沙酮维持治疗受治者中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38.3%(498/1 301)和18.4%(239/1 301).多因素分析显示,在α=0.05水平时,影响抑郁评分的变量是性别和有无职业;影响焦虑评分的变量是性别、有无职业、文化程度、近期药物滥用(偷吸)和美沙酮维持治疗剂量.多因素与单因素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受治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抑郁和焦虑患者,门诊医务人员应高度关注受治者的心理问题、情感障碍和毒品偷吸间关系,加强对受治者的心理咨询干预和社会心理支持.

    作者:殷文渊;庞琳;曹晓斌;张从斌;李志军;肖永康;徐金水;王常合;张波;罗巍;柔克明;吴尊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研究

    目的 通过对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目标性监测研究,探讨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目标研究的方法,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对普通外科所有手术患者切口情况进行观察,并于手术后1个月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1 589例次手术患者中,155例次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感染率为9.75%;不同手术类别相同危险指数的手术以剖腹探查手术和结肠手术感染发生高;有56例患者在出院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随访感染占总感染例数的36.13%,随访感染以Ⅰ、Ⅱ类手术为主;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值异常、急诊手术、失血、切口类型、引流为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危险指数越高,切口污染越严重,SSI发生率就越高;加强手术患者出院后的追踪随访,有助于了解SSI的真实情况;普外科SSI存在着多种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目标性监测,才能有效降低SSI的发生率.

    作者:茅一萍;徐耀初;尹忠诚;韩方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沙粒病毒的研究进展

    沙粒病毒是一科由啮齿动物为宿主、能够以多种方式感染并引起人类不同程度病死率疾病的RNA病毒,近来在非洲及南美出现局部流行,本文从病原学、生态学、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及预防控制等方面回顾了该病毒的研究进展.

    作者:熊成龙;姜庆五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传染病异方差性时序数据的建模与拟合

    目的 探讨异方差性时间序列模型在传染病疫情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采用ARIMA和AR-GARCH模型对某市淋病发病率月报数据进行建模和拟合.结果 本资料构成的时间序列经检验具有明显异方差性,经模型比较和筛选,AR(1)-GARCH(0,1)模型能够较好的拟合本研究中传染病疫情时序数据.结论 AR-GARCH模型适用于传染病疫情数据构成的异方差性时序数据分析.

    作者:张子武;李晓松;全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2006年甘肃省哨点医院伤害监测资料的初步分析

    当前,伤害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据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报告,全球每年因伤害死亡人数500万以上,全球每年每3~4个人中就有1人发生伤害[2].1990-1997年中国城乡人群伤害死亡分析结果显示,伤害死亡率分别居城、乡人群全死因的第4、5位[3].为及时了解甘肃省不同人群伤害发生特点、原因及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程度,为政府预防控制和决策立法提供流行病学依据,笔者选择甘肃省两市6家不同规模医院的2006年首诊病例进行整理分析.

    作者:陈瑞;廖永建;杨海霞;王文龙;蔡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误行鞘内注射长春新碱事件病例报告的系统评价

    目的 评价误行鞘内注射长春新碱事件的发生原因、患者神经损害的特点、抢救措施和预后.方法 使用电子文献数据库、中英文纸质文献数据库和网络引擎三种方法检索误行鞘内注射长春新碱的病例报告,使用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终纳入32例病例报告,分析显示鞘内注射长春新碱后患者结局不良,多数患者(25/32)结局为死亡,存活病例伴随下肢瘫痪或四肢瘫痪后遗症.患者临床进展过程表现为上行性脑脊髓病.早期识别错误并及时实施脑脊液脑室-腰椎脑脊液灌注引流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概率.不同外科治疗措施组间、是否使用叶酸治疗组间、是否使用谷氨酸治疗组间和是否使用维生素B6组间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及时进行脑室-腰椎脑脊液灌注引流术、使用叶酸、谷氨酸对抢救患者生命十分重要,但难获得满意的临床转归,因此关键在于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刘慧慧;徐昌;马会来;曾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11 142例伤害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研究安徽省肥西县伤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开展伤害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肥西县县级综合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乡镇普通卫生院各一所,研究这3所医院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就诊的所有初诊伤害患者.结果 共报告有效数据11 142例,其中男性7 174名,女性3 968名,男女性别比1.81∶1,平均年龄为(34.56±16.00)岁,职业以农民(40.04%)和学生(20.62%)为主,伤害多发生于家中(33.48%)和公路街道(32.14%),时间多集中在上午9~10时(19.22%)和下午15~16时(17.62%),伤害发生的原因主要为跌落(32.12%)、机动车车祸(20.33%)、钝器伤(16.60%)和动物伤(11.67%),以意外伤害为主(87.70%).结论 农民职业伤害、交通事故和青少年伤害是危害本地区青壮年农民、中小学学生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政府部门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王佐;陶贤洲;陈金玉;吴雷;汪自周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洛阳市人群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现况分析

    肠道寄生虫病曾经是严重危害洛阳市人群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1989年根据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计划,抽样调查了6 678人,检出感染者3 849人,总感染为57.64%,1 601个家庭中,户感染率为94.13%,共检出15种肠道寄生虫[1].1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实施全民肠道寄生虫病驱治等,洛阳市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了解该市人群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的效果,2004年9~10月,笔者进行了肠道寄生虫病分布的现况调查.

    作者:杜明杰;游传新;朱鑫;叶临湘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闵行区40~74岁无糖尿病史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特征及影响因素

    目的 旨在了解闵行区40~74岁无糖尿病史人群代谢综合征(MS)患病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闵行区2007年糖尿病筛查资料,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闵行区2个街道,共3 947位40~74岁居民,全部进行75g无水葡萄糖耐量(OGTT)、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测定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MS的标化患病率为8.52%,超重或肥胖、糖尿病、糖调节异常、高血压、高TG、低HDL-C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5.67%、2.45%、5.60%、17.72%、16.47%、2.00%.男性的MS、超重或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MS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50岁以上年龄段上升明显,45岁以上年龄段MS的患病率显示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BMI、血压、血糖、TG与HDL-C异常人群的MS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有BMI、血压、血糖、TG、HDL-C异常因素人群患MS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人群的15.71、28.21、10.09、30.31、3.14倍,而MS人群的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MS人群,MS人群患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风险是非MS人群的10.09、9.94、2.40倍.MS相关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高龄、有糖尿病家族史、无体力活动是MS的危险因素.结论 MS和相关疾病严重威胁着闵行区40岁以上人群的健康.

    作者:黄俊;方红;刘奕男;赵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蒙古族中血清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蒙古族人群中血清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某地14个行政村的蒙古族居民1 430人,分别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检测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血脂各项、C-反应蛋白、血清尿酸、肌苷等指标.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该人群中MS的患病率为17%;MS人群组中血清UA水平为147.22 mmol/L,显著高于非MS人群的121.77 mmol/L;在蒙古族女性居民中,MS随着血清UA水平的增高而增高.在调整年龄、性别、肌苷、TG、HDL和LDL后,血清UA水平与CRP之间没有显著性相关.结论 在蒙古族女性人群中,血清尿酸水平与MS显著相关,但未见其与CRP存在关联.

    作者:姚昆;刘丽娟;曹务春;张永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常州市30~59岁农村人群高脂血症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常州市30~59岁农村人群高脂血症的现患率,评价该地区高脂血症的流行现况.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常州市农村地区10 018名常住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根据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现患率进行年龄标化.结果 该人群高脂血症的现患率为32.3%,标化率为31.3%,男性现患率高于女性(χ2=35.76,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高TC、高TG现患率逐渐上升(χ2趋势=70.98,P<0.01及χ2趋势=15.44,P<0.01).且高脂血症现患率随着体力劳动程度的加重而逐渐降低(χ2趋势=80.70,P<0.01).体质指数(BMI)与TC、TG值呈正相关(r=0.19,P<0.01;r=0.28,P<0.01),但与HDL-C值呈负相关(r=-0.22,P<0.01);腰围值(WC)与TC、TG值之间也呈正相关(r=0.19,P<0.01;r=0.32,P<0.01),但与HDL-C值也呈负相关(r=-0.26,P<0.01).结论 常州市30~59岁农村人群高脂血症现患率较高,并且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肥胖与TC、TG值均呈正相关,与HDL-C值呈负相关,证实肥胖可导致血脂升高,需要在该地区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合理的膳食结构,从而控制和预防高脂血症的发生.

    作者:张迅;王福平;吴建方;周义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2008年广东省儿童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

    目的 监测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为预防和控制肠道病毒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手足口病患儿的粪便、肛拭子、咽拭子、疱疹液进行RT-PCR定性,肠道病毒通用引物阳性的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分离株用EV71和CA16的VP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鉴定.结果 共收集患儿标本443份,肠道病毒通用引物阳性259份;做病毒分离256份,阳性150份,其中粪便158份,病毒分离阳性112份,阳性率为70.89%;肛拭子21份,病毒分离阳性10份,阳性率为47.62%;咽拭子65份,病毒分离阳性26份,阳性率为40.00%;疱疹液10份,病毒分离阳性2份,阳性率为20.00%.结论 粪便、肛拭子、咽拭子、疱疹液的分离率有显著差异,粪便分离率高;EV71和CA16是引起小儿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死亡病例全部是由EV71病毒引起.

    作者:郭雪;郑焕英;莫艳玲;周惠琼;刘冷;柯昌文;邓小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院前急救479例自杀病人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为卫生部门在阜阳市居民中开展自杀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阜阳市2007年3月~2008年2月间的院前急救自杀患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在479例自杀患者中,女性占64.1%,农民占62.4%,自杀者的年龄集中在20~40岁,自杀者被发现的时间大部分在白天,自杀行为发生的高峰在6~9月份,有90.40%的人采取服毒的自杀方式.结论 自杀预防主要在于社会预防,充分利用社区卫生的力量进行自杀预防.

    作者:马莉;侯桂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皖北地区农民工艾滋病知识需求与认知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皖北艾滋病高发地区农民工这一特殊人群艾滋病的相关知识需求和认知水平,为制定该人群防治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安徽省临泉县2个乡镇中以村为单位整群抽取了距离较远的4个村庄,共552名农民工,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552名调查对象中,男性457人,女性95人,在受教育程度上女性低于男性(P<0.001),有84.78%的农民工希望能获得更多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艾滋病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7.19%,艾滋病知识得分主要受年龄、文化程度、人均收入影响,年龄越大艾滋病知识得分越低,而文化程度和人均收入越高,艾滋病知识得分越高.结论 农民工对艾滋病知识需求较高,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非传播途径的掌握程度较低,提示在今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作者:陈然;叶冬青;秦其荣;储晓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军队伤害住院病例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目的 描述某地区军队伤害住院病例的特点及规律,探索军队伤害监测模式.方法 对3所军队医院2003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所有军队伤害病例信息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5年内共出院1 622例伤害病例,占住院病例总数的8.31%.83.23%的伤害病例年龄在11~30岁,身份以战士(75.59%)和在职干部(17.01%)为主.入院时间月份构成高的依次是12月(13.07%)、6月(10.63%)和7月(9.13%).伤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跌倒/坠落(31.18%)、军训作业中意外损伤(23.94%)、钝器伤(16.38%)和锐器伤(9.84%);伤害性质前3位依次是骨折(31.02%)、扭伤/拉伤(15.67%)、挫伤/擦伤(13.54%);伤害部位以上肢居首(25.67%),其后依次为头部(24.80%)、下肢(22.99%)和躯干(11.26%).结论 青壮年官兵的军事训练伤是干预重点,需要通过建立监测体系,为伤害的预防与控制提供重要支撑.

    作者:李顺飞;李申龙;孙海龙;徐元勇;邹文;范国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护士工作倦怠与大五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大五人格特质与护士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 采用工作倦怠问卷(MBI-GS)与大五人格问卷调查了483名护士.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大五人格因素对工作倦怠的预测作用显著.具体而言,适应性是情感衰竭的有效预测因子(β=-0.21,P<0.01);适应性、社交性、利他性和道德感均是去人格化有效的预测因子(β系数分别为-0.16、-0.22、-0.27、-0.26,P值均小于0.01);适应性、社交性、道德感人格特质是个人成就感的有效预测因子(β系数分别为0.19、-0.32、-0.18,P值均小于0.01).结论 大五人格因素能够有效预测护士的工作倦怠.在对护士的管理工作中,人格特征应得到重视.

    作者:马晓东;王兆良;张枭;张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