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徽省2006年度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网络直报监测信息分析及其对策

关键词:职业病, 流行病学, 安徽
摘要:目的 探讨2006年度安徽省职业卫生工作开展情况及其管理对策.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网络平台,在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中选取2006年安徽省17个市职业病报告信息资料进行评价及重点分析.结果 至2006年12月31日全省新发职业病347例,主要集中淮北131例(37.8%)、合肥111例(32.0%)、安庆34例(9.8%)、马鞍山20例(5.8%);尘肺病年内现患数统计共16 906例,主要集中在淮北6 605例(39.1%)、淮南3 620例(21.4%)、铜陵2 103例(12.4%)、马鞍山961例(5.7%);急性农药中毒共报告病例3 560例,死亡186例,病死率5.22%,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合肥市1 386例(38.9%)、蚌埠市368例(10.3%)、阜阳市324例(9.1%)、滁州市292例(8.2%)、宣城市285例(8.0%),其余地区905例(25.4%),其中病死率高的为六安市(17.9%),其次分别为亳州市(13.2%)、黄山市(11.9%)、宣城市(10.5%).结论 全省职业卫生工作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大监督管理工作力度,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175例头面部损伤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青岛市头面部损伤的规律、形成原因和特点.方法 随机抽取青岛市两个区检察机关1996-2003年间法医鉴定资料完整的头面部损伤案例175例进行分析.结果 175例头面部损伤中,损伤部位多的为头部,损伤程度多的为轻伤,损伤类型多的为一种损伤,致伤类型多的钝器伤,损伤多发生在5~8月,街道是事件的高发地点,损伤多为无预谋、由偶然口角而引发的.结论 头面部损伤在人体各部位损伤中发生率较高且往往较为严重,因此政府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农村居民农药接触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年来三农问题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为了保护农民的身体健康,分析农药使用中的职业卫生问题,减少农药中毒,笔者开展了本次研究.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桂林市伤寒副伤寒发生的气象及地质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桂林地区气象及地质因素对伤寒副伤寒发病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伤寒副伤寒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汇总桂林市辖区12县1991-2005年伤寒副伤寒的发病资料及气温、降雨量等气象资料,收集伤寒副伤寒年平均发病率高的2个县和低的2个县共46个乡镇地质因素资料,应用SPSS 10. 0统计软件进行气象和地质因素对伤寒副伤寒发病的影响分析.结果 桂林市伤寒副伤寒发病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平均发病率高的县达到69.0/10万,低的县为7.3/10万.伤寒副伤寒多年月平均发病率与多年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与多年月平均降雨量无统计学相关.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岩溶分布中的岩溶区、岩性条件中的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饮用水类型中的岩溶水、地下水类型中的裸露型岩溶水-裂隙溶洞水等5个地质因素与伤寒副伤寒发病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伤寒副伤寒发病影响作用大小的地质因素依次是:岩溶区分布>地下水类型>岩性条件>饮用水类型.岩溶分布为岩溶区、地下水类型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岩性条件为碳酸盐岩、饮用水类型为岩溶水的乡镇其伤寒副伤寒发病等级显著高于其对应的其他地质因素类型.结论 气温与伤寒副伤寒发病率相关;岩溶区分布是影响桂林市伤寒副伤寒发病重要的地质因素;岩溶区、碳酸盐岩岩性地质类型、裸露型岩溶水地下水类型、岩溶饮用水类型为影响伤寒副伤寒发病的地质因素.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医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制定医科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医学院2 130名在校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大一717名,大二533名,大三880名.结果 医学本科生对HIV/AIDS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对于蚊虫叮咬、与艾滋病病人共用毛巾衣物是否会传染艾滋病的正确回答率仅为36.7%和54.3%.医学生对艾滋病病人存在一定歧视,有79.9%的医学生不愿到艾滋病感染者处购物,76.4%的医学生不愿与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感染者共同进餐.与大一新生相比,高年级学生对HIV/AIDS相关知识了解较多,但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和可能采取的行为却相对较差.结论 当今医学生对 HIV/AIDS的认识与专业要求尚有较大距离,提示在医学院校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仍十分必要.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水溶性膳食纤维NUTRIOSE的特性和生理功能

    1 引言日前,世界卫生组织及粮农组织(WHO/FAO 2002)建议,控制在全球蔓延的肥胖病和预防与饮食相关的慢性疾病所需的平衡膳食应包括:热量摄入平衡(55%~70%来自碳水化合物,15%~30%来自总脂肪,10%~15%来自总蛋白);缓慢释放热量的食物,即总热量中仅10%来自快速消化的糖类(单糖和双糖),而约40%来自复糖,如膳食纤维等.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安徽省2006年度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网络直报监测信息分析及其对策

    目的 探讨2006年度安徽省职业卫生工作开展情况及其管理对策.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网络平台,在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中选取2006年安徽省17个市职业病报告信息资料进行评价及重点分析.结果 至2006年12月31日全省新发职业病347例,主要集中淮北131例(37.8%)、合肥111例(32.0%)、安庆34例(9.8%)、马鞍山20例(5.8%);尘肺病年内现患数统计共16 906例,主要集中在淮北6 605例(39.1%)、淮南3 620例(21.4%)、铜陵2 103例(12.4%)、马鞍山961例(5.7%);急性农药中毒共报告病例3 560例,死亡186例,病死率5.22%,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合肥市1 386例(38.9%)、蚌埠市368例(10.3%)、阜阳市324例(9.1%)、滁州市292例(8.2%)、宣城市285例(8.0%),其余地区905例(25.4%),其中病死率高的为六安市(17.9%),其次分别为亳州市(13.2%)、黄山市(11.9%)、宣城市(10.5%).结论 全省职业卫生工作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大监督管理工作力度,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育龄妇女增补叶酸是预防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s)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综述了叶酸现场干预试验、人群推广叶酸增补剂以及叶酸食品强化等叶酸增补方式预防NTDs的效果,分析了预防效果差异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可为叶酸干预NTDs的策略与措施及其效果的科学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推行创新性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通过院校创新教育,弘扬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使医学生的素质提高,能力增强,更要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创新教育包括更新教育理念、构建创新性教师队伍、整合综合性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和改革教育管理机制等方面.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为在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开辟道路.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分析

    目的 探讨农村地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SF-36量表和生命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两份问卷对451名山东省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日常生活能力、慢性病患病情况、经济收入、居住环境、生活满意度和家庭关系等是影响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 维护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重视慢性病患者、低收入、居住条件差等情况下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改善家庭关系,提高生活满意度等有利于提高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1998-2006年淮北市肺结核病流行状况分析

    目的 分析淮北市肺结核病的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淮北市1998-2006年结核病疫情报表中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回顾性分析9年间结核病人的发现情况及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的构成和转归.结果 1998-2006年累计登记报告肺结核病人10 325例,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3 502例.年平均报告肺结核发病率为59.17/10万,新发涂阳发病率为20.07/10万.新发涂阳病人男女之比为2.36∶1(P<0.01),62.73%的病人在15~54岁组内.治愈率平均为91.46%.结论 病例发现率和治愈率不断提高.将继续利用结核病控制项目,采用现代结核病控制技术,控制肺结核病疫情.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赣榆县食管癌流行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赣榆县食管癌有关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方法 对新发食管癌病例及其健康对照者开展相关因素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相关危险和保护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食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住地有污染(OR=1.94),进食快(OR=1.67)、咸(OR=1.47)、热烫(OR=2.33)、不按时(OR=1.20),常喝生水(OR=1.12),无遮盖存粮(OR=1.40)、粮食霉变(OR=1.56),经常吸烟(OR=1.86)、吸烟部位深(OR=1.70)、家庭成员吸烟(OR=1.48)、工作场所被动吸烟(OR=1.74),经常饮酒(OR=1.31),性格抑郁(OR=1.82),癌症家族史(OR=2.14);主要保护因素为常吃胡椒粉(OR=0.83)、经常生吃大蒜(OR=0.86)、粮食存放一段时间食用(OR=0.96).结论 食管癌的发病主要与不良的膳食习惯及吸烟饮酒等因素有关,性格、家族史、住地污染及粮食霉变等因素也不容忽视.在人群中倡导常吃胡椒粉、生吃大蒜及做好粮食的适当存放,有利于推动食管癌的群防群控.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广西2004-2006年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狂犬病的流行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数据,分析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广西2004-2006年累计报告狂犬病病例1 59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08/10万;死亡1 598例,死亡率为1.08/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夏秋季.防城港(5.40/10万)、来宾(2.11/10万)、贺州(1.81/10万)、河池(1.51/10万)、钦州(1.43/10万)和桂林(1.27/10万)六市发病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9岁及40~74岁的儿童及中老年发病较多,共发病1 231例,占病例总数的77.03%;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46∶1;发病职业以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居多,分别占发病总数的65.33%、15.39%和9.14%.累计实验室确诊13例,仅占病例总数的0.81%.结论 农村养犬数增加,犬的免疫接种率低,疫苗质量及管理把关不严,伤后处理不及时、不规范,各部门之间缺乏协作,卫生宣教不到位等是狂犬病发病率回升的主要原因.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戊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戊型肝炎是一种经粪-口途径传播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可经水、食物等途径传播引起散发或暴发流行,发病以青壮年为主,孕妇易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导致死亡率较高,已成为全球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本文对戊型肝炎的流行特征、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安徽省戊型肝炎基因分型及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 研究安徽省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基因型及其分布特点,为预防和控制戊型病毒性肝炎和疫苗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7011-1997)于2006年12月~2007年12月从安徽省的4家综合性三甲医院收集戊型病毒性肝炎132例,分析临床特征,其中采集血清50份,用RT-nPCR法检测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结果 HEV RNA阳性率为22%(11/50),经测序证实为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的基因序列;用DNA STAR软件分析,11例的病毒株中2例为HEVⅠ型,9例为HEV Ⅳ型.Ⅳ型中又有ⅣA型3例和ⅣD型6例.结论 安徽省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的病毒基因型以HEV Ⅳ型为主,Ⅰ型次之,而Ⅳ型又有不同的亚型,主要为ⅣA和ⅣD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6例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α-硫辛酸(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测定HCY、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浆内皮素-1(ET-1)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HCY、UAER及ET-1均显著降低(P<0.01),NO明显升高(P<0.01).结论 α-硫辛酸能降低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DN)患者血浆HCY水平,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并能拮抗ET-1,升高NO水平,一定程度上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对农村居民不同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远期效果的评价

    目的 了解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农村居民艾滋病认知状况远期效果影响,为今后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随机抽取3个项目县农村居民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并通过灰色优聚类对不同方式前后两次调查项目知晓率改变情况进行归类.结果 3个项目县两次调查结果表明各调查项目知晓率有升有降,前后比较部分项目有统计学意义;未进行干预的县和采用发放宣传材料干预的县远期影响效果较差,专家集中讲座的方式远期效果为一般,优劣顺序为:专家集中讲座、发放宣传材料、未进行干预.结论 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居民的知晓水平,集中讲座优于发放宣传材料,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远期效果较差,需要经常反复才能获得较好效果.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新生儿乙肝疫苗不同接种剂量方法阻断父母-婴传播回顾性研究

    目前,为了阻断乙肝的传播,母亲HBsAg(+)的新生儿出生后,七师各医院产科普遍采取3种方法, 即新生儿出生后按0.1.6方案接种10-10-10 μg乙肝疫苗、30-30-30 μg乙肝疫苗、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简称高免)+10-10-10 μg乙肝疫苗(出生24 h接种高免后,再按1.2.7方案接种10-10-10 μg乙肝疫苗),其阻断乙肝传播的保护效果引起关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上海市延吉街道40岁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调查

    目的 了解上海市延吉街道MS的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现场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市延吉街道40~90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的1 819人中,具有MS 4个组分中的1种所占比例大,为31%,超重、肥胖和高血压的标化率分别为35.78%,9.47%和38.19%.结论 调查人群的健康情况不容乐观,政府应大力宣传MS知识.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内科住院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

    随着医学模式与健康观念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愈来愈迫切.而住院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直接影响患者身体的康复.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内科住院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患者做好自身的管理和控制, 提高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四川南坝镇灾民身体与心理症状分析

    目的 通过对灾民身体与心理症状调查分析,掌握南坝镇(集镇)救灾安置点灾民们的身体与心理状况.方法 按照机械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全部21个帐篷群落中的11个,再从每个帐篷群落中随机抽取1/6户中的全部6岁以上人口,即96户中的486人作为调查评估样本,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调查.结果 在6项身体症状调查中,阳性率依次是咳嗽1.85%,咽痛0.82%,皮疹0.62%,发热(≥38 ℃)和腹泻(≥3 d/次)均为0.21%,未发现呕吐者.其中仅22.22%的咳嗽者及时就医.在8项心理症状调查中,阳性率依次是睡眠不好4.94%,紧张不安2.88%,心慌心跳加快2.06%,胸闷胸前不适1.65%,头痛头闷1.44%,发抖发麻0.41%,有时出现对自己失去信心的0.21%,未发现觉得生活毫无希望的灾民.结论 南坝镇(集镇)灾民地震后近一周身体状况尚好,心理状况尚可,与地震后及时实施抗震救灾综合防制措施(包括卫生防疫)有关.有77.78%的咳嗽者未及时就医需要引起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疾病症状出现的机会可能会多一些,值得警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