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河北省成年居民超重肥胖与高血压的患病率

关键词:肥胖症, 高血压, 患病率
摘要: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血压的患病率从1959年的5.11%逐年上升至2002年的18.8%,同时超重和肥胖人群也日益增多,正逐渐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国内外研究表明肥胖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和慢性病的危险因素[2],本研究旨在了解河北省成年居民超重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的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高血压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便秘患者饮食干预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饮食干预对便秘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观察受试者饮食干预前后的排便情况.结果 便秘者饮食干预15 d,自身前后比较排便次数明显增加(P<0.01),排便状况和粪便性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饮食干预具有润肠通便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卫生局项目经费对闵行区一级医院首诊测压工作的影响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局2004年起通过实行按项目拨款后对闵行区一级医院35岁以上首诊测压产生的影响.方法 每年以拦截法随机抽查部分病人进行首诊测压工作质控,并对2003-2007年全区一级医院35岁以上首诊测压工作质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07年全区共质控抽查了一级医院35岁以上首诊病人1 150人,其中测压1 005人,测压率87.39%;登记637人,登记率68.49%;规范数432人,规范率46.45%;复诊数482人,复诊测压数373人,复诊测压率77.39%;首诊测压工作中测压率、登记率、规范率纳入卫生局项目经费指标并在落实后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003-2005年测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4,P<0.01);2006-2007年规范测压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21.94,P<0.01);而复诊测压工作质量变化不大,甚至有下降趋势.结论 35岁以上首诊测压工作是提高血压知晓率,早诊断、早治疗高血压患者的重要途径,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局利用首诊测压年度工作质量下拨项目经费较大地促进和规范了该区一级医院首诊测压工作的开展,应继续扩大经费指标范围,将复诊测压纳入考核指标.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潮汕地区农村中学生自行车伤害与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潮汕农村地区中学生自行车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进行干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和自填式问卷调查,对该地区6个学校3 544名中学生进行自行车伤害发生情况、骑乘自行车时的危险行为、学生及其家庭基本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 潮汕地区农村中学自行车伤害发生率为11.0%,男生高于女生,15岁中学生高于其他年龄组中学生;不同年级、性别、是否住宿和不同学校的中学生自行车伤害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4.6%的中学生上学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选择不同交通方式上下学的中学生因自行车导致的伤害发生率有差异.有乘骑自行车危险行为者易发生自行车伤害(P<0.01),其中单手离把撑伞和骑车带人的行为多,分别为1 600人(69.7%)和973人(42.4%).结论 潮汕农村中学生骑乘自行车上学普遍,自行车伤害发生率高,与性别、年龄和家庭经济有关;在骑乘自行车时存在较多危险行为,提示预防和降低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的发生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广东省首起学生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广东省首起学生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发病特点,评估防控措施,为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面对面病例个案调查和现场调查,描述病例发病过程,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该起疫情共报告两例病例,其中的指示病例为医院发热门诊送检标本检测发现,第二例病例为追踪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时因病例出现发热症状而发现.该起疫情为广东省首起学生赴美参赛后感染的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两例病例的临床表现均较轻,发热3 d,病程分别为6 d和10 d.共涉及91名密切接触者,失访12人,其余全部追踪到并进行医学观察.经采取严格防疫措施,该起疫情未见二代病例.结论 此次疫情为赴美国参加比赛团队感染的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提倡从甲型H1N1流感流行区归国人员自行医学观察,有症状及时就诊,能及早发现可疑病例,有助于防止疫情扩散.及早对可疑发热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病例,加强密切接触者的隔离与管理,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有效措施.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HBsAg阴性献血者乙肝五项标志物及HBV-DNA检测性分析

    目的 通过HBsAg阴性献血者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和HBV-DNA的相关性分析,论证HBsAg阴性血液的安全性.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检测HBV-DNA.结果 3 398例HBsAg阴性献血样本,HBV-DNA检测总阳性率为2.73%,其中HBsAb(+)、HBcAb(+)模式组占6.59%,HBV-DNA阳性率为5.80%;HBsAb(+)、HBeAb(+)、HBcAb(+)模式组占4.74%,HBV-DNA阳性率为6.83%;HBcAb(+)组占6.24%,HBV-DNA阳性率为5.19%;HBeAb(+)、HBcAb(+)模式组占5.86%,HBV-DNA阳性率为4.52%;HBsAb(+)模式组占31.99%,HBV-DNA阳性率为1.56%;全阴模式组占44.59%,HBV-DNA阳性率为2.11%.结论 HBsAg阴性的献血者仍然存在HBV感染的危险,特别当单独HBcAb检测阳性或合并HBsAb、HBeAb等阳性标志物时,输血潜在感染的风险增加,应同时检测乙肝其他标志物,推行灵敏度高的核酸扩增技术筛查血液,可以进一步减少输血感染率.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天津市成人睡眠时间状况的分析

    目的 分析天津市成人睡眠时间的现状,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使用2006年天津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居民基线调查数据,对2 844名天津市成人的睡眠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天津市成人每天的睡眠时间为7.4 h,其中18~岁、45~岁、60岁及以上年龄组居民每天的睡眠时间分别为7.6 h、7.4 h、7.2 h,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越来越少;男性为7.5 h,女性7.3 h,男性高于女性;每天的睡眠时间在城乡之间有差异,城市为7.4 h,农村7.5 h.18~岁、45~岁、60岁及以上年龄组居民睡眠时间不足的比例分别为13.5%、19.1%、27.7%,18~岁睡眠时间不足比例低;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18~岁、45~岁、60岁及以上年龄组睡眠时间过多的比例分别为3.2%、3.2%、4.4%;性别及城乡间睡眠时间过多的比例无差异.结论 天津市成人中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过多的情况同时存在,尤其是睡眠时间不足的情况较严重,需要进一步开展睡眠时间与健康关系的研究.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1998-2006年淮北市肺结核病流行状况分析

    目的 分析淮北市肺结核病的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淮北市1998-2006年结核病疫情报表中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回顾性分析9年间结核病人的发现情况及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的构成和转归.结果 1998-2006年累计登记报告肺结核病人10 325例,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3 502例.年平均报告肺结核发病率为59.17/10万,新发涂阳发病率为20.07/10万.新发涂阳病人男女之比为2.36∶1(P<0.01),62.73%的病人在15~54岁组内.治愈率平均为91.46%.结论 病例发现率和治愈率不断提高.将继续利用结核病控制项目,采用现代结核病控制技术,控制肺结核病疫情.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四川南坝镇灾民身体与心理症状分析

    目的 通过对灾民身体与心理症状调查分析,掌握南坝镇(集镇)救灾安置点灾民们的身体与心理状况.方法 按照机械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全部21个帐篷群落中的11个,再从每个帐篷群落中随机抽取1/6户中的全部6岁以上人口,即96户中的486人作为调查评估样本,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调查.结果 在6项身体症状调查中,阳性率依次是咳嗽1.85%,咽痛0.82%,皮疹0.62%,发热(≥38 ℃)和腹泻(≥3 d/次)均为0.21%,未发现呕吐者.其中仅22.22%的咳嗽者及时就医.在8项心理症状调查中,阳性率依次是睡眠不好4.94%,紧张不安2.88%,心慌心跳加快2.06%,胸闷胸前不适1.65%,头痛头闷1.44%,发抖发麻0.41%,有时出现对自己失去信心的0.21%,未发现觉得生活毫无希望的灾民.结论 南坝镇(集镇)灾民地震后近一周身体状况尚好,心理状况尚可,与地震后及时实施抗震救灾综合防制措施(包括卫生防疫)有关.有77.78%的咳嗽者未及时就医需要引起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疾病症状出现的机会可能会多一些,值得警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贵池区农村人群乙型肝炎KAP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农村人群乙型肝炎的相关知识、行为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贵池区的地形特点进行分层整群抽样,利用自编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AP)调查表对抽取的446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居民对乙型肝炎的知识得分总体偏低,平均(4.57±4.88)分(总分为19分),对乙型肝炎的三大传播途径认识不清楚,血液传播途径、性传播途径以及母婴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31.17%、24.44%、28.92%.大多数居民对乙肝疫苗(HepB)接种认识不足,只有27.80%的居民表示接种过HepB,23.09%的居民希望接种HepB.多元Logisi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过肝炎、亲人中有乙肝患者、检测过乙肝抗原是得分高的主要因素.结论 农村居民对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偏低,应在居民中加强开展关于乙型肝炎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及HepB的接种.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安徽省2006年度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网络直报监测信息分析及其对策

    目的 探讨2006年度安徽省职业卫生工作开展情况及其管理对策.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网络平台,在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中选取2006年安徽省17个市职业病报告信息资料进行评价及重点分析.结果 至2006年12月31日全省新发职业病347例,主要集中淮北131例(37.8%)、合肥111例(32.0%)、安庆34例(9.8%)、马鞍山20例(5.8%);尘肺病年内现患数统计共16 906例,主要集中在淮北6 605例(39.1%)、淮南3 620例(21.4%)、铜陵2 103例(12.4%)、马鞍山961例(5.7%);急性农药中毒共报告病例3 560例,死亡186例,病死率5.22%,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合肥市1 386例(38.9%)、蚌埠市368例(10.3%)、阜阳市324例(9.1%)、滁州市292例(8.2%)、宣城市285例(8.0%),其余地区905例(25.4%),其中病死率高的为六安市(17.9%),其次分别为亳州市(13.2%)、黄山市(11.9%)、宣城市(10.5%).结论 全省职业卫生工作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大监督管理工作力度,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胃癌高、低发区饮用水中化学元素、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调查

    目的 分析比较胃癌高、低死亡区饮用水中化学元素、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探讨其与胃癌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收集胃癌高死亡区(长乐市)和低死亡区(福安市)饮用水水样各45份和30份,按<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分析化学元素、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长乐市饮用水硝酸盐和Mn均值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上限值,长乐市饮用水中亚硝酸盐、硝酸盐、Mn、Mg、Cl显著高于福安市(P<0.05),As、F、Fe、Hg 显著低于福安市(P<0.05).结论 长乐市胃癌高死亡率可能与饮用水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偏高存在联系,饮用水中化学元素与胃癌死亡率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心理矫正对冠心病人经皮冠脉介入术后A型行为模式、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系统的心理矫正模式对冠心病病人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A型行为模式(TABP)或合并有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将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入选的2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心理干预组(B)进行研究,对心理干预组施行系统规范化心理矫正后,对两组进行心理学评估.并同时随访观察6个月至2.5年,观察两组临床上的差异影响.随访阶段B组心理辅导不间断,以维持巩固B组的心理健康状态.结果 系统心理矫正前后两个月的心理评估分数B组均低于A组(P<0.05),术后随访临床出现情况B组低于A组(P<0.05).结论 心理矫正能有效的纠正A型行为和负性情绪,使反复就诊和支架再介入例数明显降低.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乳果糖辅以适度活动治疗妊娠期便秘的初步研究

    目的 对比观察乳果糖辅以适度活动治疗妊娠期妇女便秘的疗效,对其治疗效果做出评价.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共观察90例妊娠期便秘妇女.采用ABC编号的方式,将受试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用乳果糖+适度活动治疗;B组单纯用乳果糖治疗,C组仅用适度活动保守治疗,不用药物治疗,比较3组不同治疗方法有效率的差异.结果 调查受试者A、B、C 3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0%(24/30),70%(21/30),50%(15/30),调查研究人员A、B、C 3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0%(27/30),66.7%(20/30),56.7%(15/30).A组患者症状改善好于B组,B组好于C组.受试者调查资料中χ2检验P值为0.043,认为3组不同治疗组的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研究人员调查资料中,P值为0.014,认为3组之间有效率的统计学差异更为显著.结论 研究表明乳果糖辅以适度活动为治疗妊娠期便秘的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莱芜市5 213名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分析

    为全面了解莱芜市学龄前儿童的健康状况,2007年莱芜市莱城区妇幼保健所积极争取卫生、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学龄前儿童健康查体活动.通过对查体结果的分析,笔者发现学龄前儿童的牙齿患龋率非常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城市农村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得引起各方注意,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现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农村居民农药接触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年来三农问题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为了保护农民的身体健康,分析农药使用中的职业卫生问题,减少农药中毒,笔者开展了本次研究.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基于ICD-10编码的0~14岁儿童伤害外因和后果的研究

    目的 为了更加准确的制定预防策略和更加有效地实施干预,深入了解儿童伤害的外因和后果.方法 根据ICD-10编码对广东南澳县和浙江常山县2006年4月~2008年3月两年的伤害监测报告卡进行外因编码和后果编码,然后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广东南澳县不同性别儿童的伤害外因编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而后果编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9),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的伤害外因编码和伤害后果编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1).浙江常山县不同性别儿童的伤害外因编码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1);后果编码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的伤害外因编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68),而后果编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跌倒仍是儿童伤害的重要原因,但不同地域呈现不同的特点.而容易受到伤害的部位主要是头部.因此应针对不同地域,性别,年龄制定和实施不同的伤害预防措施,更加有效地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175例头面部损伤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青岛市头面部损伤的规律、形成原因和特点.方法 随机抽取青岛市两个区检察机关1996-2003年间法医鉴定资料完整的头面部损伤案例175例进行分析.结果 175例头面部损伤中,损伤部位多的为头部,损伤程度多的为轻伤,损伤类型多的为一种损伤,致伤类型多的钝器伤,损伤多发生在5~8月,街道是事件的高发地点,损伤多为无预谋、由偶然口角而引发的.结论 头面部损伤在人体各部位损伤中发生率较高且往往较为严重,因此政府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自然灾害的医学救援与应急管理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损失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自然灾害属于一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今天的人类社会还不能规避所有的自然灾害,因此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和消除其影响是世界各国一直在努力的目标.本文从中国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谈起,建立一个由政府牵头、统一、协调的医学救援组织管理体系;构建自然灾害的预警和应急管理体系,不仅有利于对事件的防控,也可避免恐慌,降低灾害的损失.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赣榆县食管癌流行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赣榆县食管癌有关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方法 对新发食管癌病例及其健康对照者开展相关因素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相关危险和保护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食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住地有污染(OR=1.94),进食快(OR=1.67)、咸(OR=1.47)、热烫(OR=2.33)、不按时(OR=1.20),常喝生水(OR=1.12),无遮盖存粮(OR=1.40)、粮食霉变(OR=1.56),经常吸烟(OR=1.86)、吸烟部位深(OR=1.70)、家庭成员吸烟(OR=1.48)、工作场所被动吸烟(OR=1.74),经常饮酒(OR=1.31),性格抑郁(OR=1.82),癌症家族史(OR=2.14);主要保护因素为常吃胡椒粉(OR=0.83)、经常生吃大蒜(OR=0.86)、粮食存放一段时间食用(OR=0.96).结论 食管癌的发病主要与不良的膳食习惯及吸烟饮酒等因素有关,性格、家族史、住地污染及粮食霉变等因素也不容忽视.在人群中倡导常吃胡椒粉、生吃大蒜及做好粮食的适当存放,有利于推动食管癌的群防群控.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对农村居民不同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远期效果的评价

    目的 了解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农村居民艾滋病认知状况远期效果影响,为今后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随机抽取3个项目县农村居民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并通过灰色优聚类对不同方式前后两次调查项目知晓率改变情况进行归类.结果 3个项目县两次调查结果表明各调查项目知晓率有升有降,前后比较部分项目有统计学意义;未进行干预的县和采用发放宣传材料干预的县远期影响效果较差,专家集中讲座的方式远期效果为一般,优劣顺序为:专家集中讲座、发放宣传材料、未进行干预.结论 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居民的知晓水平,集中讲座优于发放宣传材料,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远期效果较差,需要经常反复才能获得较好效果.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