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制定医科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医学院2 130名在校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大一717名,大二533名,大三880名.结果 医学本科生对HIV/AIDS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对于蚊虫叮咬、与艾滋病病人共用毛巾衣物是否会传染艾滋病的正确回答率仅为36.7%和54.3%.医学生对艾滋病病人存在一定歧视,有79.9%的医学生不愿到艾滋病感染者处购物,76.4%的医学生不愿与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感染者共同进餐.与大一新生相比,高年级学生对HIV/AIDS相关知识了解较多,但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和可能采取的行为却相对较差.结论 当今医学生对 HIV/AIDS的认识与专业要求尚有较大距离,提示在医学院校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仍十分必要.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赣榆县食管癌有关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方法 对新发食管癌病例及其健康对照者开展相关因素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相关危险和保护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食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住地有污染(OR=1.94),进食快(OR=1.67)、咸(OR=1.47)、热烫(OR=2.33)、不按时(OR=1.20),常喝生水(OR=1.12),无遮盖存粮(OR=1.40)、粮食霉变(OR=1.56),经常吸烟(OR=1.86)、吸烟部位深(OR=1.70)、家庭成员吸烟(OR=1.48)、工作场所被动吸烟(OR=1.74),经常饮酒(OR=1.31),性格抑郁(OR=1.82),癌症家族史(OR=2.14);主要保护因素为常吃胡椒粉(OR=0.83)、经常生吃大蒜(OR=0.86)、粮食存放一段时间食用(OR=0.96).结论 食管癌的发病主要与不良的膳食习惯及吸烟饮酒等因素有关,性格、家族史、住地污染及粮食霉变等因素也不容忽视.在人群中倡导常吃胡椒粉、生吃大蒜及做好粮食的适当存放,有利于推动食管癌的群防群控.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年来三农问题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为了保护农民的身体健康,分析农药使用中的职业卫生问题,减少农药中毒,笔者开展了本次研究.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随着医学模式与健康观念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愈来愈迫切.而住院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直接影响患者身体的康复.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内科住院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患者做好自身的管理和控制, 提高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桐城市1998-2007年居民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描述桐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分布特点,探索10年间桐城市恶性肿瘤死因变化规律.方法 根据桐城市1998-2007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表>及其相关资料,了解桐城市居民的恶性肿瘤死亡特点及其对居民寿命的影响,资料分析采用SPSS 10.0及Excel 2003处理.结果 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依次为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直肠癌,占恶性肿瘤死亡构成的75%以上,前4位死亡率均男性高于女性,直肠癌死亡率男女接近.2007年桐城市死因中造成去死因期望寿命多的是恶性肿瘤.结论 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逐步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第一杀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前,为了阻断乙肝的传播,母亲HBsAg(+)的新生儿出生后,七师各医院产科普遍采取3种方法, 即新生儿出生后按0.1.6方案接种10-10-10 μg乙肝疫苗、30-30-30 μg乙肝疫苗、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简称高免)+10-10-10 μg乙肝疫苗(出生24 h接种高免后,再按1.2.7方案接种10-10-10 μg乙肝疫苗),其阻断乙肝传播的保护效果引起关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戊型肝炎是一种经粪-口途径传播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可经水、食物等途径传播引起散发或暴发流行,发病以青壮年为主,孕妇易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导致死亡率较高,已成为全球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本文对戊型肝炎的流行特征、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桂林地区气象及地质因素对伤寒副伤寒发病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伤寒副伤寒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汇总桂林市辖区12县1991-2005年伤寒副伤寒的发病资料及气温、降雨量等气象资料,收集伤寒副伤寒年平均发病率高的2个县和低的2个县共46个乡镇地质因素资料,应用SPSS 10. 0统计软件进行气象和地质因素对伤寒副伤寒发病的影响分析.结果 桂林市伤寒副伤寒发病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平均发病率高的县达到69.0/10万,低的县为7.3/10万.伤寒副伤寒多年月平均发病率与多年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与多年月平均降雨量无统计学相关.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岩溶分布中的岩溶区、岩性条件中的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饮用水类型中的岩溶水、地下水类型中的裸露型岩溶水-裂隙溶洞水等5个地质因素与伤寒副伤寒发病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伤寒副伤寒发病影响作用大小的地质因素依次是:岩溶区分布>地下水类型>岩性条件>饮用水类型.岩溶分布为岩溶区、地下水类型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岩性条件为碳酸盐岩、饮用水类型为岩溶水的乡镇其伤寒副伤寒发病等级显著高于其对应的其他地质因素类型.结论 气温与伤寒副伤寒发病率相关;岩溶区分布是影响桂林市伤寒副伤寒发病重要的地质因素;岩溶区、碳酸盐岩岩性地质类型、裸露型岩溶水地下水类型、岩溶饮用水类型为影响伤寒副伤寒发病的地质因素.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为了解厦门市思明区性传播疾病(以下简称性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防制工作,现将思明区2004-2007年性病报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饮食干预对便秘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观察受试者饮食干预前后的排便情况.结果 便秘者饮食干预15 d,自身前后比较排便次数明显增加(P<0.01),排便状况和粪便性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饮食干预具有润肠通便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局2004年起通过实行按项目拨款后对闵行区一级医院35岁以上首诊测压产生的影响.方法 每年以拦截法随机抽查部分病人进行首诊测压工作质控,并对2003-2007年全区一级医院35岁以上首诊测压工作质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07年全区共质控抽查了一级医院35岁以上首诊病人1 150人,其中测压1 005人,测压率87.39%;登记637人,登记率68.49%;规范数432人,规范率46.45%;复诊数482人,复诊测压数373人,复诊测压率77.39%;首诊测压工作中测压率、登记率、规范率纳入卫生局项目经费指标并在落实后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003-2005年测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4,P<0.01);2006-2007年规范测压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21.94,P<0.01);而复诊测压工作质量变化不大,甚至有下降趋势.结论 35岁以上首诊测压工作是提高血压知晓率,早诊断、早治疗高血压患者的重要途径,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局利用首诊测压年度工作质量下拨项目经费较大地促进和规范了该区一级医院首诊测压工作的开展,应继续扩大经费指标范围,将复诊测压纳入考核指标.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系统的心理矫正模式对冠心病病人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A型行为模式(TABP)或合并有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将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入选的2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心理干预组(B)进行研究,对心理干预组施行系统规范化心理矫正后,对两组进行心理学评估.并同时随访观察6个月至2.5年,观察两组临床上的差异影响.随访阶段B组心理辅导不间断,以维持巩固B组的心理健康状态.结果 系统心理矫正前后两个月的心理评估分数B组均低于A组(P<0.05),术后随访临床出现情况B组低于A组(P<0.05).结论 心理矫正能有效的纠正A型行为和负性情绪,使反复就诊和支架再介入例数明显降低.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青岛市头面部损伤的规律、形成原因和特点.方法 随机抽取青岛市两个区检察机关1996-2003年间法医鉴定资料完整的头面部损伤案例175例进行分析.结果 175例头面部损伤中,损伤部位多的为头部,损伤程度多的为轻伤,损伤类型多的为一种损伤,致伤类型多的钝器伤,损伤多发生在5~8月,街道是事件的高发地点,损伤多为无预谋、由偶然口角而引发的.结论 头面部损伤在人体各部位损伤中发生率较高且往往较为严重,因此政府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潮汕农村地区中学生自行车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进行干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和自填式问卷调查,对该地区6个学校3 544名中学生进行自行车伤害发生情况、骑乘自行车时的危险行为、学生及其家庭基本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 潮汕地区农村中学自行车伤害发生率为11.0%,男生高于女生,15岁中学生高于其他年龄组中学生;不同年级、性别、是否住宿和不同学校的中学生自行车伤害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4.6%的中学生上学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选择不同交通方式上下学的中学生因自行车导致的伤害发生率有差异.有乘骑自行车危险行为者易发生自行车伤害(P<0.01),其中单手离把撑伞和骑车带人的行为多,分别为1 600人(69.7%)和973人(42.4%).结论 潮汕农村中学生骑乘自行车上学普遍,自行车伤害发生率高,与性别、年龄和家庭经济有关;在骑乘自行车时存在较多危险行为,提示预防和降低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的发生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为了更加准确的制定预防策略和更加有效地实施干预,深入了解儿童伤害的外因和后果.方法 根据ICD-10编码对广东南澳县和浙江常山县2006年4月~2008年3月两年的伤害监测报告卡进行外因编码和后果编码,然后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广东南澳县不同性别儿童的伤害外因编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而后果编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9),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的伤害外因编码和伤害后果编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1).浙江常山县不同性别儿童的伤害外因编码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1);后果编码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的伤害外因编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68),而后果编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跌倒仍是儿童伤害的重要原因,但不同地域呈现不同的特点.而容易受到伤害的部位主要是头部.因此应针对不同地域,性别,年龄制定和实施不同的伤害预防措施,更加有效地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分析广东省首起学生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发病特点,评估防控措施,为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面对面病例个案调查和现场调查,描述病例发病过程,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该起疫情共报告两例病例,其中的指示病例为医院发热门诊送检标本检测发现,第二例病例为追踪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时因病例出现发热症状而发现.该起疫情为广东省首起学生赴美参赛后感染的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两例病例的临床表现均较轻,发热3 d,病程分别为6 d和10 d.共涉及91名密切接触者,失访12人,其余全部追踪到并进行医学观察.经采取严格防疫措施,该起疫情未见二代病例.结论 此次疫情为赴美国参加比赛团队感染的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提倡从甲型H1N1流感流行区归国人员自行医学观察,有症状及时就诊,能及早发现可疑病例,有助于防止疫情扩散.及早对可疑发热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病例,加强密切接触者的隔离与管理,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有效措施.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比较胃癌高、低死亡区饮用水中化学元素、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探讨其与胃癌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收集胃癌高死亡区(长乐市)和低死亡区(福安市)饮用水水样各45份和30份,按<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分析化学元素、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长乐市饮用水硝酸盐和Mn均值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上限值,长乐市饮用水中亚硝酸盐、硝酸盐、Mn、Mg、Cl显著高于福安市(P<0.05),As、F、Fe、Hg 显著低于福安市(P<0.05).结论 长乐市胃癌高死亡率可能与饮用水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偏高存在联系,饮用水中化学元素与胃癌死亡率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血压的患病率从1959年的5.11%逐年上升至2002年的18.8%,同时超重和肥胖人群也日益增多,正逐渐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国内外研究表明肥胖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和慢性病的危险因素[2],本研究旨在了解河北省成年居民超重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的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高血压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饮食运动全程指导对糖尿病人自我管理技能的影响.方法 集中组织病人进行5天封闭食宿管理的饮食运动全程指导.用餐实行分餐制,主食个体化定量.每日安排运动实习和健康教育;指导前后各监测1次血糖和血压,指导后进行问卷效果调查.结果 病友在指导前后血糖、血压平均水平都有所下降,收缩压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程指导前分别有92.1%和86.8%的病友进行了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但是正确率不足40%;指导后饮食控制正确率提高了63.16%,体育锻炼正确率提高了65.79%.结论 本次活动达到了培养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建立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的目的 .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农村居民艾滋病认知状况远期效果影响,为今后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随机抽取3个项目县农村居民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并通过灰色优聚类对不同方式前后两次调查项目知晓率改变情况进行归类.结果 3个项目县两次调查结果表明各调查项目知晓率有升有降,前后比较部分项目有统计学意义;未进行干预的县和采用发放宣传材料干预的县远期影响效果较差,专家集中讲座的方式远期效果为一般,优劣顺序为:专家集中讲座、发放宣传材料、未进行干预.结论 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居民的知晓水平,集中讲座优于发放宣传材料,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远期效果较差,需要经常反复才能获得较好效果.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