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物恐怖特点及应对措施

金大庆;何颖;廖文

关键词:生物恐怖
摘要:生物恐怖是使用致病性微生物或毒素等作为恐怖袭击武器,通过一定的途径散布致病性细菌、病毒,造成烈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导致人群失能和死亡,引发社会动荡.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与对策分析

    目的 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方法 系统研究了广西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分析报告信息基本情况,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对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事件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报告365起,发病18 174例,无死亡,波及人数877 361人,以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为主,分别占85.21%和7.67%;12个月均有事件报告,3~5月是高发季节,12月为一个高峰.结论 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事件主要发生在乡村中、小学生,学校是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

    作者:雷芝樱;董柏青;陈娜萦;龚键;付志智;汤小赟;邓革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2003~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

    目的 了解福永街道麻疹发病规律,预测麻疹发病趋势,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降低麻疹的发病率.方法 对2003~2007年福永街道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福永街道麻疹发病以外来散居儿童和工人为主,发病年龄段呈双峰波形,小月龄婴儿和成人发病有上升趋势,发病时间有明显的季节性,4~9月份高发.流行模式以散发为主.2003年以来麻疹基础免疫年平均接种率87.95%.结论 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仍然是以麻疹疫苗接种为主导措施.加强麻疹基础免疫,完善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减少免疫空白,保护易感人群.加强麻疹疫情监测管理和分析,及时了解辖区麻疹发病动态,以便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

    作者:张克春;林达云;肖永;周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单采浆人群中HIV、HCV感染的历史性队列研究

    目的 了解既往单采浆人群中HIV/HCV共感染的流行特征;HCV合并感染对HIV感染者的影响;评估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既往单采浆献血员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检测HIV抗体、HCV抗体.并用χ2检验比较病死率和生存率.结果 HIV/HCV共感染与单独HIV感染者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病毒治疗前后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IV/HCV共感染与HIV单独感染者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HCV共感染町能增加HIV感染者发病的危险.对HIV/HCV共感染者给予更多关注.实施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应对艾滋病患者积极开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作者:曹瑞华;郑媛;程国金;魏熹;叶冬青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国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目的 调查中国女性子宫颈上皮内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相同研究方案,在中国3个地区(山西省阳城县、广东省深圳市和辽宁省沈阳市)进行15~59岁女性人群横断面调查,收集子宫颈上皮脱落细胞,并采用GP5十/6+PCR通用引物进行HPV分型.结果 2 374例受检者中HPV总感染率为16.1%,其中病理诊断异常者中HPV感染率为65.0%.HPV阳性者中,混合感染占29.0%.HPV16感染率高(3.7%),其次分别是HPV58、52和18型.高危型HPV总感染率在城乡间没有差别,而低危型HPV总感染率城市高于农村.高危型和低危型HPV感染年龄别分布城乡差别显著.结论 中国女性HPV感染率较高,除HPV16型外,HPV52和58型仍是中国特有的优势感染型别.城乡HPV感染防治策略应针对不同的城乡人群特点有所不同.

    作者:李霓;代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病原微生物样本的采集与处理

    用作分离的标本应尽量在开始治疗前采集,采样时严格无菌操作,标本置于无菌容器,不能接触抗菌药物和消毒剂[1].

    作者:潘爱清;钮博;王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深圳市2000~2005年人群恶性肿瘤特征分析

    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居民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之一,我国恶性肿瘤流行趋势呈明显上升,其癌谱变化正处于由发展中国家高发癌谱向发达国家高发癌谱的过渡[1].

    作者:刘国红;程锦泉;黄广文;刘宁;余淑苑;吴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624例巨大儿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应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 ,探讨巨大儿的危险冈素,为避免巨大儿的发生和为临床提前干预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符合标准的624例产妇确立为分析和研究的对象,分为观察组(体重≥4 000 g)和对照组(体重<4 000 g).结果 观察组产妇平均年龄、身高、体重、孕周明显高于对照组;经产妇、产妇空腹血糖大于6.16 mmol/L发生巨大儿的几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男性出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对3种预测巨大儿的方法 进行了评价,发现宫高、腹围预测巨大儿的灵敏度高.结论 孕妇的年龄、身高、体重、产次、孕周、空腹血糖、新生儿性别与巨大儿发生有关.

    作者:朱凤琴;余俊峰;王小艳;胡向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泰州市2006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

    泰州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是历史上血吸虫病较严重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防治,现已属传播阻断地区.

    作者:周红卫;郭加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牡丹江市2000~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从2000年我国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以来,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为研究牡丹江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继续维持我国无脊髓灰质炎时期,并为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邢力莉;郑仁淑;蒋欣;于世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巢湖市0~14岁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

    为了解巢湖市儿童哮喘的发病情况、影响因素及治疗情况,笔者于2007年2月~7月对巢湖市0~14岁儿童进行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孙礼宾;王亚亭;万文竟;任慧玲;顾安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卫生检验实验室工作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目的 探讨卫生检验实验室工作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 结合自身实验室管理和工作体会,对实验室工作及操作流程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卫生检验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受生物污染、空气污染、理化损伤、心理危害的环境中,对健康有很大影响.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改善实验室条件,树立生物安全意识,提高生物安全标准,搞好自身防范,做到劳逸结合等一系列防范措施,减少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结论 提高实验室安全标准,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防范措施的关键.

    作者:曾义虎;王禹鑫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高职高专医学实验室建设的思考

    我国高职高专近年来医学实验室的建设已取得明显成绩,但部分实验室重复投入、建设设备共享性差造成的浪费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是目前医学实验室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人手,对医学实验室的建设提出几点建议,包括实验室建设的目标,新形势下如何创建适合医学高职院校的实验教学平台,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等.

    作者:张立;余元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生物恐怖特点及应对措施

    生物恐怖是使用致病性微生物或毒素等作为恐怖袭击武器,通过一定的途径散布致病性细菌、病毒,造成烈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导致人群失能和死亡,引发社会动荡.

    作者:金大庆;何颖;廖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关注实验室生物安全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实验室在人类与传染病作斗争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等危害因素是实验室安全的主要危害来源,特别是实验室感染事件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作者:苏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IgG型抗dsDNA抗体及其亚型与狼疮肾炎临床和病理关系探讨

    目的 比较狼疮肾炎(LN)患者和非LN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gG抗dsD-NA抗体及其亚型的分布,探讨抗dsDNA抗体与LN病理间的关系,为LN的早期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以健康个体为正常对照组,病例组选自两所三甲医院住院的SLE患者,病例组又分为LN和非LN两组,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研究对象外周血IgG型抗ds-DNA抗体及其亚型,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LE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血清IgG型抗dsDNA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χ2=31.16,P<0.001),但是SLE非LN患者与LN患者相比,血清IgG型抗dsDNA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021,P=0.885).血清IgGl(χ2=5.35,P=0.021)和IgG2(χ2=5.24,P=0.022)在非LN的SLE患者与LN患者两组中的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而血清IgG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755),两组19均未检测到血清IgG4亚型.血清总IgG抗dsDNA抗体与狼疮肾炎活动性指标和慢性指标有关,在其亚型中,仅见IgG2亚型与狼疮肾炎活动性指标有关,而未见各亚型与慢性指标有关.结论 IgG1和IgG2升高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且IgG2与其活动性呈正相关,可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在临床诊断上具有一定的价值.血清抗dsDNA抗体与LN临床活动性指数相关,可以作为LN活动的指标.

    作者:王茜;潘海峰;李文先;叶冬青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广西私营企业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私营企业农民工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宣传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10家私营企业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资料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企业农民工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在85%以上,但是对非传播途径包括预防知识方面知晓率较低;年龄、性别、婚姻、民族和文化程度对艾滋病知识的理解有一定影响.结论 企业农民工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还不透彻,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加强他们对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

    作者:朱秋映;朱金辉;刘伟;陈怡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重庆市结核病人耐药结核杆菌katG315分子突变特征研究

    目的 了解重庆结核分支杆菌的katG315突变特征,评价其作为诊断异烟肼(Isoniazide,INH)耐药结核杆菌分子标记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DNA测序方法 .分析重庆市结核病人痰中分离的97株INH耐药、敏感结核杆菌菌株间的katG基因突变特征,与传统药敏实验进行诊断学试验评价katG315突变作为INH耐药株分子标记物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49株INH耐药结核杆菌中katG315突变率为75.5%,而48株INH敏感结核杆菌中未见katG315突变;INH高度耐药菌株中katG315的突变率为88.5%,显著高于INH低度耐药株的60.9%(P<0.01);耐多药结核杆菌中katG315突变率为89.7%,显著高于单耐INH的结核杆菌的55.0%(P<0.05),耐2种药物及以上药物的结核杆菌中的katG315突变率均显著高于单耐INH菌株(P<0.05);来自复治病例的耐INH菌株中的katG315突变率为95%,显著高于来自初治病例的INH耐药菌株的62.1%(P<0.05);katG315突变诊断INH耐药菌株的诊断学试验评价主要指标为:灵敏度=75.5%;特异度=100%;准确度=87.6%;Youde指数=75.5%.结论 katG315突变是重庆地区结核杆菌产生INH耐药性的主要分子机制,且与耐药程度和耐药数量呈显著有关,其作为INH耐药菌株诊断的分子标记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辉;刘洁;陈林;靖宽和;沈静;詹建;李亚斐;许汝福;熊鸿燕;曹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合肥市部分事业单位职工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

    高血压是心脑务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惩危害人类生命健康[1].对高血压的预防是减少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有效的干预措施[2].

    作者:任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上海市长宁区重点传染性疾病症状监测系统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当前,全球面临着生物恐怖袭击和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威胁,如何在早期及时发现和识别可能的生物恐怖袭击和传染病暴发,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

    作者:章洁;徐蕾;张渊;孙晨光;张泽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江苏南北中地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及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目的 掌握江苏省农村饮水状况,为改进制水工艺,提高饮水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7年1~10月,调查检测江苏省苏南、苏北、苏中地区的13个省辖市、53个县(市)农村饮用水集中供水单位和分散式供水.结果 农村饮水综合评价合格率为41.34%,余氯、浑浊度、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氟化物合格率分别为49.64%、85.75%、79.69%、88.78%、92.63%,其余指标合格率均在95%以上.由南至北地表水占比重,苏南>苏中>苏北.水氟化物含量主要在浅表层地下水,淮河水系>长江水系.总大肠菌群、浑浊度长江水系>淮河水系.细菌总数两水系无显著差异.水锰含量主要在地表水、浅表层地下水,长江水系>淮河水系.镇江、盐城、淮安、徐州水砷高于其他地区.结论 江苏省农村饮用水总合格率低,部分地区水氟、砷含量高.

    作者:韩方岸;胡云;陈连生;陆荣柱;将兆峰;杨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