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庆市结核病人耐药结核杆菌katG315分子突变特征研究

林辉;刘洁;陈林;靖宽和;沈静;詹建;李亚斐;许汝福;熊鸿燕;曹佳

关键词:分支杆菌, 结核, 异烟肼, 抗药性
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结核分支杆菌的katG315突变特征,评价其作为诊断异烟肼(Isoniazide,INH)耐药结核杆菌分子标记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DNA测序方法 .分析重庆市结核病人痰中分离的97株INH耐药、敏感结核杆菌菌株间的katG基因突变特征,与传统药敏实验进行诊断学试验评价katG315突变作为INH耐药株分子标记物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49株INH耐药结核杆菌中katG315突变率为75.5%,而48株INH敏感结核杆菌中未见katG315突变;INH高度耐药菌株中katG315的突变率为88.5%,显著高于INH低度耐药株的60.9%(P<0.01);耐多药结核杆菌中katG315突变率为89.7%,显著高于单耐INH的结核杆菌的55.0%(P<0.05),耐2种药物及以上药物的结核杆菌中的katG315突变率均显著高于单耐INH菌株(P<0.05);来自复治病例的耐INH菌株中的katG315突变率为95%,显著高于来自初治病例的INH耐药菌株的62.1%(P<0.05);katG315突变诊断INH耐药菌株的诊断学试验评价主要指标为:灵敏度=75.5%;特异度=100%;准确度=87.6%;Youde指数=75.5%.结论 katG315突变是重庆地区结核杆菌产生INH耐药性的主要分子机制,且与耐药程度和耐药数量呈显著有关,其作为INH耐药菌株诊断的分子标记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巢湖市0~14岁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

    为了解巢湖市儿童哮喘的发病情况、影响因素及治疗情况,笔者于2007年2月~7月对巢湖市0~14岁儿童进行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孙礼宾;王亚亭;万文竟;任慧玲;顾安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盐城市社区人群糖尿病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综合征,其基本生化特征是持续高血糖.

    作者:卢建翔;何飞;洪素风;孙云花;裔粉娣;陈坚;郭琦;卢羽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合肥市部分事业单位职工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

    高血压是心脑务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惩危害人类生命健康[1].对高血压的预防是减少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有效的干预措施[2].

    作者:任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生物恐怖特点及应对措施

    生物恐怖是使用致病性微生物或毒素等作为恐怖袭击武器,通过一定的途径散布致病性细菌、病毒,造成烈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导致人群失能和死亡,引发社会动荡.

    作者:金大庆;何颖;廖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乙型肝炎感染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不同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现状,分析乙肝病毒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按照全国疾病监测点总体调查抽样方案的要求,进行人户个案调查乙肝感染相关行为危险因素,并采血检测HBV感染情况.调查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口腔诊疗史(OR=1.498)、输血史(OR=1.434)和创伤性美容史(OR=2.132)是本次调查所得乙肝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不同职业人群存在统计学差异(χ2=364.69,P<0.001),工人感染率高,达到74.14%,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以高中(中专)感染率(63.33%)为高(χ2=221.74,P<0.001).乙肝疫苗接种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χ2=318.93,P<0.001).结论 在重点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改变不正确的行为、掌握正确的防治方法 、实施免疫接种是预防控制乙肝的重要措施.

    作者:徐枫;鲍勇;吴寰宇;任宏;陈云华;高淑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卫生检验实验室工作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目的 探讨卫生检验实验室工作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 结合自身实验室管理和工作体会,对实验室工作及操作流程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卫生检验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受生物污染、空气污染、理化损伤、心理危害的环境中,对健康有很大影响.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改善实验室条件,树立生物安全意识,提高生物安全标准,搞好自身防范,做到劳逸结合等一系列防范措施,减少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结论 提高实验室安全标准,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防范措施的关键.

    作者:曾义虎;王禹鑫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广西私营企业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私营企业农民工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宣传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10家私营企业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资料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企业农民工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在85%以上,但是对非传播途径包括预防知识方面知晓率较低;年龄、性别、婚姻、民族和文化程度对艾滋病知识的理解有一定影响.结论 企业农民工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还不透彻,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加强他们对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

    作者:朱秋映;朱金辉;刘伟;陈怡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关注实验室生物安全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实验室在人类与传染病作斗争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等危害因素是实验室安全的主要危害来源,特别是实验室感染事件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作者:苏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国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目的 调查中国女性子宫颈上皮内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相同研究方案,在中国3个地区(山西省阳城县、广东省深圳市和辽宁省沈阳市)进行15~59岁女性人群横断面调查,收集子宫颈上皮脱落细胞,并采用GP5十/6+PCR通用引物进行HPV分型.结果 2 374例受检者中HPV总感染率为16.1%,其中病理诊断异常者中HPV感染率为65.0%.HPV阳性者中,混合感染占29.0%.HPV16感染率高(3.7%),其次分别是HPV58、52和18型.高危型HPV总感染率在城乡间没有差别,而低危型HPV总感染率城市高于农村.高危型和低危型HPV感染年龄别分布城乡差别显著.结论 中国女性HPV感染率较高,除HPV16型外,HPV52和58型仍是中国特有的优势感染型别.城乡HPV感染防治策略应针对不同的城乡人群特点有所不同.

    作者:李霓;代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2003~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

    目的 了解福永街道麻疹发病规律,预测麻疹发病趋势,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降低麻疹的发病率.方法 对2003~2007年福永街道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福永街道麻疹发病以外来散居儿童和工人为主,发病年龄段呈双峰波形,小月龄婴儿和成人发病有上升趋势,发病时间有明显的季节性,4~9月份高发.流行模式以散发为主.2003年以来麻疹基础免疫年平均接种率87.95%.结论 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仍然是以麻疹疫苗接种为主导措施.加强麻疹基础免疫,完善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减少免疫空白,保护易感人群.加强麻疹疫情监测管理和分析,及时了解辖区麻疹发病动态,以便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

    作者:张克春;林达云;肖永;周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在校本科大学生自杀倾向问题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在校本科大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为自杀行为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分层按比例随机抽样的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3.0(WHO-CIDI-3.0)对在校本科生进行访谈.结果 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分别为5.3%、0.5%和0.4%;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来的与自杀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女性、医学和理学专业、单亲家庭、成长过程中在家所受的体罚多、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关系不好、父母亲曾有过自杀行为及有过自杀计划.结论 在校大学生的自杀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关注特殊群体,有效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作者:陈燕芬;寇长贵;张迪;谢冰;于雅琴;常琳;宋宏宇;左振鹏;黄悦勤;卢瑾;刘肇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单采浆人群中HIV、HCV感染的历史性队列研究

    目的 了解既往单采浆人群中HIV/HCV共感染的流行特征;HCV合并感染对HIV感染者的影响;评估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既往单采浆献血员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检测HIV抗体、HCV抗体.并用χ2检验比较病死率和生存率.结果 HIV/HCV共感染与单独HIV感染者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病毒治疗前后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IV/HCV共感染与HIV单独感染者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HCV共感染町能增加HIV感染者发病的危险.对HIV/HCV共感染者给予更多关注.实施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应对艾滋病患者积极开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作者:曹瑞华;郑媛;程国金;魏熹;叶冬青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安全防护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在卫生防病、卫生监督执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以及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质量检测和评价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文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大米蛋白调控生长期幼鼠及成熟期大鼠肝脏脂类水平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大米蛋白对生长期幼鼠及成熟期大鼠肝脏脂类水平的调控效果及年龄对调控效果的影响作用.方法 分别给雄性Wistar 7周龄幼鼠及20周龄大鼠投喂CP为20%及14%的大米蛋白、大豆蛋白、酪蛋白2 w后,检测各组幼鼠、大鼠肝脏总脂质、肝脏总胆固醇及肝脏甘油三酯含量.结果 各实验组间幼鼠及大鼠生长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酪蛋白组相比,大米蛋白组、大豆蛋白组幼鼠及大鼠的肝脏总脂质水平、肝脏总胆固醇含量、肝脏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相对于酪蛋白组,大米蛋白降低幼鼠及大鼠肝脏总脂质、肝脏总胆固醇、肝脏甘油三酯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米蛋白组与大豆蛋白组间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正常的膳食条件下,大米蛋白能够显著降低生长期幼鼠及成熟期大鼠肝脏脂类含量,显示与大豆蛋白一致的降低肝脏脂类水平的作用效果,并不受年龄的影响与制约.

    作者:杨林;陈家厚;张兰威;渡辺令子;門脇基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检验科工作人员手的细菌监测及洗手方法的探讨

    检验科集中了医院送检的人体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标本,这些标本大多带有病原微生物.在标本的采集、检测、处理等过程中极易引起工作人员双手的污染.

    作者:陈同庆;马筱玲;陶勇;江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重庆市结核病人耐药结核杆菌katG315分子突变特征研究

    目的 了解重庆结核分支杆菌的katG315突变特征,评价其作为诊断异烟肼(Isoniazide,INH)耐药结核杆菌分子标记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DNA测序方法 .分析重庆市结核病人痰中分离的97株INH耐药、敏感结核杆菌菌株间的katG基因突变特征,与传统药敏实验进行诊断学试验评价katG315突变作为INH耐药株分子标记物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49株INH耐药结核杆菌中katG315突变率为75.5%,而48株INH敏感结核杆菌中未见katG315突变;INH高度耐药菌株中katG315的突变率为88.5%,显著高于INH低度耐药株的60.9%(P<0.01);耐多药结核杆菌中katG315突变率为89.7%,显著高于单耐INH的结核杆菌的55.0%(P<0.05),耐2种药物及以上药物的结核杆菌中的katG315突变率均显著高于单耐INH菌株(P<0.05);来自复治病例的耐INH菌株中的katG315突变率为95%,显著高于来自初治病例的INH耐药菌株的62.1%(P<0.05);katG315突变诊断INH耐药菌株的诊断学试验评价主要指标为:灵敏度=75.5%;特异度=100%;准确度=87.6%;Youde指数=75.5%.结论 katG315突变是重庆地区结核杆菌产生INH耐药性的主要分子机制,且与耐药程度和耐药数量呈显著有关,其作为INH耐药菌株诊断的分子标记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辉;刘洁;陈林;靖宽和;沈静;詹建;李亚斐;许汝福;熊鸿燕;曹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饮食和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研究

    2型糖尿病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

    作者:张立松;唐根富;张春林;程威;陈霞;张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泰州市2006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

    泰州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是历史上血吸虫病较严重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防治,现已属传播阻断地区.

    作者:周红卫;郭加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高职高专医学实验室建设的思考

    我国高职高专近年来医学实验室的建设已取得明显成绩,但部分实验室重复投入、建设设备共享性差造成的浪费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是目前医学实验室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人手,对医学实验室的建设提出几点建议,包括实验室建设的目标,新形势下如何创建适合医学高职院校的实验教学平台,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等.

    作者:张立;余元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与对策分析

    目的 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方法 系统研究了广西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分析报告信息基本情况,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对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事件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报告365起,发病18 174例,无死亡,波及人数877 361人,以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为主,分别占85.21%和7.67%;12个月均有事件报告,3~5月是高发季节,12月为一个高峰.结论 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事件主要发生在乡村中、小学生,学校是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

    作者:雷芝樱;董柏青;陈娜萦;龚键;付志智;汤小赟;邓革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