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江
莫沙必利作为胃肠促动力药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我们于2001年5~7月进行了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上腹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志明;张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发生于耳廓的软骨间积液,又称耳廓假性囊肿,非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等.其病因不明,治疗方法较多.我院自1996年至2001年采用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2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武生;刘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本组共观察治疗58例,根据1999年9月昆明全国小儿心肌炎学术会议修订标准确诊.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9岁;对照组28例,女15例,男13例,年龄3~9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长短、病情程度具有可比性.
作者:代晓华;侯素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9岁.因腹部肿块伴疼痛,发热2个月入院.查体:腹部膨隆似球形,局温高,可触及20 cm×20 cm-囊性肿块,边界不清,压痛.
作者:刘永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赣县位于赣江上游,江西省南部.全县辖9个镇、15个乡,315个行政村.总人口533 614,其中农业人口469 491;总面积2993.09km2,人口密度177人/km2.全县共有医疗卫生单位30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8个,乡(镇)卫生院(医院)22所;现有在职职工1 060人,其中卫技人员844人,占在职总人数的80%.1999年,该县在县人民医院实施竞争上岗、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及全员合同聘用制试点工作,自2000年起,在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中全面推行了竞争上岗制度.
作者:巫祥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本中心自1999年3月~2001年2月共收治氟乙酰胺中毒4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8例中,成人36例,儿童12例;儿童中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5.56±4.0)岁;成人中男10例,女26例,平均年龄(46.2±25.3)岁.
作者:王文莉;王天锡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已成为当今的护理模式.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病人提供了安全、经济、高质量的护理,而且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护士通过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真正地实现病人参与疾病的治疗.我院在护理程序的基础上发展了病人健康教育程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慧芳;于学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笔者长期工作于基层,耳闻目睹了许多不合理、不规范用药处方,现将不合理用药略述一二,以便引起医务界的高度重视.
作者:李雪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随着有机磷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其中毒患者逐年增多,所以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防治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王佐;胡晓峰;杨兴易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的病证.在辨证治疗中当分清热淋、石淋、血淋、膏淋、气淋、劳淋六淋,其中热淋较为多见.笔者近几年来用八正散加味治热淋5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启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 病历摘要患者男,37岁,水族,已婚.主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12年,双眼视力下降10个月.患者12年前受凉后发热,口腔灼痛,舌、龈及唇部粘膜溃烂,经治疗后缓解,诊疗经过及用药不详.此后,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有时伴发热,与季节、气候无明显关系,平均每年发作约4~5次,每次持续约1~2周,自行或治疗后缓解.
作者:高志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患者,李长英,女31岁.因心慌、胸闷半年,加重伴胸骨后疼痛4小时入院.患者于半年前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心慌、胸闷,伴有失眠、多梦、怕热、多汗、易急躁,曾多次到当地卫生院就诊,诊断为神经衰弱,给予地西泮(安定)、健脑补肾丸等药物治疗,病情时轻时重,于4小时前出现心慌、胸闷、胸痛,呈持续性胸骨后疼痛,伴有濒死感,大汗淋漓,来院就诊.
作者:任广俊;王友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高脂血症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运用自拟降脂汤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学艺;李泉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环磷酰胺葡甲胺(心先安)作为第二信使,介入机体后在细胞代谢调节中起重要作用.临床上观察发现,对于风湿病治疗中存在激素依赖及抵抗者有一定辅助疗效.本研究通过对风湿病辅助治疗前后常规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变化对比研究,探讨环磷酰胺葡甲胺辅助治疗疗效.
作者:洪秀萍;席小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咳嗽、呼吸困难8天,全身水肿3天,于2001年4月1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白色泡沫样浆液性痰,心前区疼痛,渐加重致呼吸困难,轻度活动即加剧,由晨起时下肢水肿发展致全身水肿而前来就诊.
作者:王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院1998~2000年门诊和住院病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7~65岁(50岁以上仅2例).主要症状除频繁咳嗽、少量粘液痰外,其中8例有不同程度发热,5例有痰中带血,2例支气管哮喘激发试验阳性,1例因患有高血压病正服用卡托普利片.所有病例均于发病2周左右摄前后位胸片正常,均接受过经验性治疗.
作者:向绪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2001年秋冬季节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5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霞;刘汉山;丁会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溃疡性直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非特异性疾病.由于其特殊的解剖部位,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局部灌肠又难以保留,因而临床治疗有一定困难.我院自2000年1月应用肤痔清软膏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34例,有效率达94.4%,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琦;徐宜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们于1998年9月至2000年12月将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葛根素和川芎嗪进行治疗,现将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任麦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2.4燥热咳喘(支气管哮喘)张某,女,31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178448.初诊:1988年11月7日.主诉:咳嗽、喘2月余.病史:两个月来阵发性咳嗽,喘,夜间及晨起时重,咳唾白沫不爽或黄色粘痰,不易咯出,气短.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肺功能检查提示气道通气障碍,本院耳鼻喉科诊断为过敏性哮喘.否认肝炎、肺结核史.
作者:陈庆平;徐蒙;王诗雅;马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