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龙;温尚煜;黎辉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8h心房快速起搏家兔心房电重构(AER)的影响.方法取12只家兔,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生理盐水15ml/d),贝那普利组[5mg/(kg·d)溶于15ml生理盐水中],灌胃2周.①分别于起搏前、中、后测刺激频率为200ms、150ms时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2000、AERP150).②取未起搏家兔及每组起搏8h后家兔右心耳组织观察超微结构.结果①8h心房快速起搏使对照组家兔AERP缩短,AERP频率自适应性出现了下降-消失-逆转,心房肌超微结构可见线粒体肿胀、嵴溶解,糖原聚集;停止起搏后30minAERP及AERP频率自适应性基本恢复.②贝那普利组家兔心房快速起搏8h过程中各观测点AERP较起搏前无明显变化,家兔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结论①心房快速起搏8h可致AER和心房肌细胞发生超微结构改变.②贝那普利可以阻止心房快速起搏8h所致AER及心房肌超微结构改变.
作者:陈琪;刘仁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和评价卡托普利与吲达帕胺或氢氯噻嗪合用的降压疗效及对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20例.卡托普利组:单用卡托普利12.5~50mg,3次/d;卡托普利与吲达帕胺合用组:卡托普利12.5~25mg,3次/d,加吲达帕胺2.5mg,1次/d;卡托普利与氢氯噻嗪合用组:卡托普利12.5~25mg,3次/d,加氢氯噻嗪12.5mg,2次/d.三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的随测血压和24h动态血压及生化指标.结果卡托普利加吲达帕胺或加氢氯噻嗪组降压总有效率及随测血压、24h动态血压的变化均明显优于卡托普利单用组,且治疗前后心率和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卡托普利与吲达帕胺或氢氯噻嗪联合应用降压效果较单用卡托普利更有效,且对代谢无影响.
作者:孟颖辉;袁耀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病历报告患者,女,63岁,因阵发性左上胸闷痛15d,加重伴心悸6h于2003年3月18日入院.胸痛发作与劳累及活动有关,持续约10min,无放射痛,休息后可缓解,发作时无心电图记录,未治疗.既往无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查体:BP 140/90mmHg,心界不大,心率72次/min,律不齐,可闻期前收缩,无杂音,肺腹部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3月18日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作者:赖碁;雷芸;尹翠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温、低氧条件对正常家兔与心肌缺血家兔内皮素(ET)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家兔置于低温[(-10±2)℃]和低氧(混合气体中91.5%为氮,8.5%为氧)的冰柜中30min,然后测定血浆中ET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低温低氧刺激组ET高于非低温低氧刺激组;心肌缺血组ET高于非低温低氧刺激组,也高于非心肌缺血组.同时,在低温低氧刺激下,正常家兔血液流变学发生异常改变,心肌缺血家兔在低温低氧异常基础上出现加重的趋势.结论低温低氧可使ET升高、血液流变学异常.提示:对于心肌缺血的患者,在低温低氧的环境中应加强保护.
作者:赵善民;何显教;黄丽娟;黄俊杰;晋玲;梁祚仁;罗显克;覃志坚;罗章伟;黄彦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前对短P-R综合征的机制还在进一步探讨中.食管心房调搏是一种操作简便、无创伤的心脏电生理检测方法.
作者:张爱莉;杜天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讨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房颤动(AF)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998-2003年102例CABG术后患者(其中21例发生AF)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射血分数(EF)、左心房大小、心电图、心肌梗死情况、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搭桥支数、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前术后用药情况、AF患者的药物复律及电复律情况.结果CABG术后AF发生率20.6%.应用胺碘酮后转复窦性心律10例,直流电复律3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后自动转复窦性心律3例,持续心房颤动3例,术后早期死于低心排血量2例.结论CABG术后AF的发生与多因素相关.围术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以及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可降低术后心室率,减少AF的发生.术后应积极控制心室率,应用胺碘酮转律对CABG术后AF患者是较好的安全的手段.
作者:王玺胜;何学志;智永超;梁永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6只.钳夹升主动脉后自主动脉根部注入自身血栓微粒0.2ml/只,24h后取心脏标本,染色计数被栓塞的小冠脉数量;28d后染色计算胶原纤维占心肌组织面积的百分比.结果①HE染色显示,模型组被栓塞的小冠脉数量明显多于假手术组,分别为(31.88±3.80)%、(1.50±0.93)%(P<0.01);而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artius-Sarlet-Blue染色显示,模型组被栓塞的小冠状动脉数量明显多于假手术组,分别为(32.38±3.81)%、(1.38±0.92)%(P<0.01);而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irius-Red染色显示模型组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明显大于假手术组,分别为(6.51±1.22)%、(1.08±0.19)%(P<0.01);而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血栓微粒能稳定的造成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该模型可作为冠状动脉微栓塞病理生理学研究较理想的实验平台.
作者:傅发源;陈良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急性结肠假性梗阻(ACPO)又称Ogilvie综合征,是指临床上有急性结肠梗阻症状和体征,但无结肠病理改变的一组症候群,病因不清.冠状动脉移植术后并发急性结肠假性梗阻国内还未见报道,现报道如下,并进一步探讨其起因,为医生更好认识该病提供参考.
作者:潘黎明;吴信;赵宏;刘志刚;刘平;郭少先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冠心病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临床危害性日渐突出.近年研究表明,微量蛋白尿作为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子,正备受关注.我们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67例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旨在探讨尿微量蛋白在冠心病发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丁丁;袁有才;饶绍琴;杨洋;杜琼;赖德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并发心房纤维性颤动(房颤)的围术期治疗原则和手术时机选择.方法本组共治疗128例,按病情情况采用他巴唑、普萘洛尔控制甲亢毒性症状及减慢心率,使用能量合剂、10%KCl、VB1改善心脏功能,在症状得到控制后及时施行手术根治甲亢.结果经过19~45d治疗,有17例手术前房颤消失,手术后2周内消失23例,6个月内消失43例,6个月后消失16例,其余患者心律虽然不能恢复正常,但心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甲亢并发房颤病死率高,手术危险性大,完善的围术期治疗和手术时机的选择,不但能根治甲亢的原发病因,并能大大地减少手术的危险,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陈勃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DCG)中停搏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DCG监测的心脏停搏患者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分为二组,行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TEAP)及阿托品试验,并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HRV).结果器质性心脏病组TEAP各心电生理参数异常,阻断迷走神经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V中度降低.无器质性心脏病组阻断迷走神经前后各心电生理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HRV正常.结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可致心脏停搏,正确认识迷走神经介导性心脏停搏对评价其预后及患者的正确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曾春芳;杨威;施思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3.3.3可植入型的左心辅助装置 可植入型的左心辅助装置又称部分人工心脏.目前临床上只有二种,即Novacor(Baxter)和Heart Mate,又称TCI(Thermo Cardiosystems Inc).几年以前Heart Mate的装置还用气动的,现在和Novacor一样均用电动作为驱动方式.顾名思义,此装置只能作左心辅助用.由于在左心衰竭的终末期右心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所以只有在无禁忌证时才可使用左心辅助装置.
作者:翁渝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研究显示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s state,PTS),PTS的存在与房颤的高栓塞并发症密切相关[1].关于冠心病房颤患者的纤溶功能研究较少.有研究认为房颤也存在低纤溶状态[2],反映纤溶系统状态的指标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g)等.由于脂蛋白(a)[LP(a)]与纤溶系统密切有关,亦是反映PTS的敏感指标[3].本组对冠心病房颤患者血浆中t-PA、PAI-l、DD、Fg和LP(a)水平的变化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冠心病房颤中纤溶指标的意义.
作者:李华;李婧;孙荣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自1987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应用率已达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70%以上.以前,球囊预扩张是支架术必不可少的步骤,但随着器材的改进和技术的提高,可为部分患者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而不用球囊预扩张,以降低手术费用,减少操作及X线曝光时间,减少并发症[1].我院1999年5月-2003年10月共完成121例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玉龙;温尚煜;黎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主动脉夹层在临床中并非罕见,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在基层医院,由于对其认识不足,误诊率较高.本病发展迅速,病情凶险,病死率极高.现将我院近十年收治的32例分析如下.
作者:刘志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介入治疗后传统的压迫动脉止血法,要求患者长时间卧床,还常常发生出血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介入医生一直在探讨新的止血方法[1-8],但均有一定的不足.Angioseal缝合法临床应用后确实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也有一定的不足,主要是特殊的穿刺要求,常常限制了它的运用.本文总结80例Angioseal缝合器的运用经验,凡是穿刺符合要求者均获成功.故对其穿刺法进行探讨.
作者:罗林杰;董少红;陈科奇;杨鹏生;麦爱欢;梁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法洛四联症(TOF)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目前手术根治是治疗该病的唯一有效方法[1],但术后早期容易出现并发症,我院1986年6月-2002年6月共为92例TOF患者进行了根治手术,术后共发生各种并发症34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建;陈锁成;孙斌;王康荣;丁国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低龄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由于重要器官发育不成熟,导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增高.从而限制了该类手术的开展.近年来,随着外科、麻醉、体外循环及围术期护理水平的提高,低龄低体重婴幼儿先心病心脏直视手术也得到很大发展.我院1996年3月-2003年9月对年龄<3岁同时体重<10kg的先心病婴幼儿进行心内直视手术292例,现将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作者:陈海林;邓劲松;韦华;车龙通;张日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探讨STV1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关系,我们对8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志云;李敬红;麻新梅;汪志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早期,应用强化降脂治疗能否改善患者近期预后.方法将112例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无论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与否,在入院24h内随机分为对照组(n=56)和辛伐他汀组(n=56),后者开始口服辛伐他汀治疗,发病当日和3个月后分别测定血脂,并随访3个月内所有不良反应和心血管事件.结果入选时二组一般情况及血脂水平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比较,3个月时辛伐他汀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明显降低(P<0.05),同时总心血管事件明显减少,将入选时血总胆固醇水平正常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辛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后总心血管事件亦显著降低.结论辛伐他汀在ACS的早期应用能显著降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彭赟;杨丹鹰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