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移植的临床实践(七)

翁渝国

关键词:心脏, 器官移植, 心脏移植
摘要:3.3.3可植入型的左心辅助装置 可植入型的左心辅助装置又称部分人工心脏.目前临床上只有二种,即Novacor(Baxter)和Heart Mate,又称TCI(Thermo Cardiosystems Inc).几年以前Heart Mate的装置还用气动的,现在和Novacor一样均用电动作为驱动方式.顾名思义,此装置只能作左心辅助用.由于在左心衰竭的终末期右心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所以只有在无禁忌证时才可使用左心辅助装置.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心房颤动患者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研究显示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s state,PTS),PTS的存在与房颤的高栓塞并发症密切相关[1].关于冠心病房颤患者的纤溶功能研究较少.有研究认为房颤也存在低纤溶状态[2],反映纤溶系统状态的指标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g)等.由于脂蛋白(a)[LP(a)]与纤溶系统密切有关,亦是反映PTS的敏感指标[3].本组对冠心病房颤患者血浆中t-PA、PAI-l、DD、Fg和LP(a)水平的变化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冠心病房颤中纤溶指标的意义.

    作者:李华;李婧;孙荣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681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本组男402例,女279例.年龄39h~36个月,平均(14.58±10.42)个月.体重2.3~18.0kg,平均(8.50±2.75)kg.病种包括非发绀型和发绀型二大类20余种.常温全麻64例,浅低温和中度低温体外循环468例,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149例.根治性手术677例.姑息性手术4例.结果术后30d内死亡39例(5.73%).并发症99例(14.5%).远期死亡1例(0.17%),远期并发症5例(0.89%).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手术,手术效果满意.

    作者:沈宗林;姬尚义;计乐群;陈长春;谭敏;王志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Angioseal缝合器血管穿刺法的探讨

    介入治疗后传统的压迫动脉止血法,要求患者长时间卧床,还常常发生出血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介入医生一直在探讨新的止血方法[1-8],但均有一定的不足.Angioseal缝合法临床应用后确实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也有一定的不足,主要是特殊的穿刺要求,常常限制了它的运用.本文总结80例Angioseal缝合器的运用经验,凡是穿刺符合要求者均获成功.故对其穿刺法进行探讨.

    作者:罗林杰;董少红;陈科奇;杨鹏生;麦爱欢;梁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初步研究报告

    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并发症.近几年来,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使心力衰竭的预后有明显改善,但病死率仍很高,约20%[1,2].心肌细胞没有再生能力,心肌梗死一旦发生,心肌内可收缩细胞将永久性地减少.近来把骨髓干细胞或骨骼肌源细胞植入到心肌内的研究触发了人们对心肌再生的兴趣.这种方法称为细胞心肌成形术(Celluar Cardiomyoplasty,CCM).我们完成1例并已经随访5个月,初步的结果另人振奋,现报如下.

    作者:高传玉;牛振民;高恩民;黄克钧;李炜;朱中玉;李牧蔚;翟亚平;张茵;许文凯;徐予;张静;周晗;张嘉莹;沈玉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受损程度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5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二尖瓣及肺静脉口血流频谱来评价其舒张功能,探讨左室肥厚程度、左室流出道梗阻等因素对舒张功能损害程度有无影响.结果95%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存在左室舒张功能受损,其中轻、中、重度损害分别占59%、27%、9%,舒张功能损害程度同左室肥厚程度等因素均无关.结论绝大多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左室舒张功能受损,经胸超声联合检测二尖瓣及肺静脉口血流频谱可准确有效地评价舒张功能,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受损同心肌肥厚程度等因素无关.

    作者:张超群;安丰双;夏勇;李东野;张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低龄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处理

    低龄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由于重要器官发育不成熟,导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增高.从而限制了该类手术的开展.近年来,随着外科、麻醉、体外循环及围术期护理水平的提高,低龄低体重婴幼儿先心病心脏直视手术也得到很大发展.我院1996年3月-2003年9月对年龄<3岁同时体重<10kg的先心病婴幼儿进行心内直视手术292例,现将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作者:陈海林;邓劲松;韦华;车龙通;张日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心房颤动围术期治疗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并发心房纤维性颤动(房颤)的围术期治疗原则和手术时机选择.方法本组共治疗128例,按病情情况采用他巴唑、普萘洛尔控制甲亢毒性症状及减慢心率,使用能量合剂、10%KCl、VB1改善心脏功能,在症状得到控制后及时施行手术根治甲亢.结果经过19~45d治疗,有17例手术前房颤消失,手术后2周内消失23例,6个月内消失43例,6个月后消失16例,其余患者心律虽然不能恢复正常,但心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甲亢并发房颤病死率高,手术危险性大,完善的围术期治疗和手术时机的选择,不但能根治甲亢的原发病因,并能大大地减少手术的危险,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陈勃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薯蓣皂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2000年3月-2003年5月我院住院患者,诊断符合1979年WHO标准[1].随机选择1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中男42例,女38例,平均年龄59.3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53例,稳定型心绞痛2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心电图均有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降≥1rmV或T波改变.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王新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贝那普利对快速心房起搏家兔心房电重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8h心房快速起搏家兔心房电重构(AER)的影响.方法取12只家兔,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生理盐水15ml/d),贝那普利组[5mg/(kg·d)溶于15ml生理盐水中],灌胃2周.①分别于起搏前、中、后测刺激频率为200ms、150ms时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2000、AERP150).②取未起搏家兔及每组起搏8h后家兔右心耳组织观察超微结构.结果①8h心房快速起搏使对照组家兔AERP缩短,AERP频率自适应性出现了下降-消失-逆转,心房肌超微结构可见线粒体肿胀、嵴溶解,糖原聚集;停止起搏后30minAERP及AERP频率自适应性基本恢复.②贝那普利组家兔心房快速起搏8h过程中各观测点AERP较起搏前无明显变化,家兔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结论①心房快速起搏8h可致AER和心房肌细胞发生超微结构改变.②贝那普利可以阻止心房快速起搏8h所致AER及心房肌超微结构改变.

    作者:陈琪;刘仁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早期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3例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是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非介入治疗中有效的手段.对早期AMI患者进行及时的溶栓治疗,才能有效的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心室功能,大限度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梗死4h内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是4h后溶栓的2倍,因此溶栓治疗越早越好.早期不典型心肌梗死往往因为心电图衍变不典型、症状不典型和心肌酶值不高而延误确诊及溶栓时机,影响患者预后.我们在吸取以往教训的基础上对近期遇到的3例早期不典型AMI进行及时溶栓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劳金龙;许海云;崔玉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外伤致急性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35岁.因胸部外伤、胸痛4d于1999年4月9日入院.患者人院前4d被钝性重物撞击前胸,当时有短暂意识丧失,醒后自觉左侧胸痛.X线胸片示左第8肋骨裂缝骨折.心电图Tv1~V4高尖.在当地治疗无效,左侧仍胸痛,来诊.患者吸烟史10余年,其父60岁时患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故.查体:T、P、R、BP均正常,神志清,呼吸平稳,左胸第8肋骨局部压痛.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4~5肋间可闻及3/6级柔和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向心尖部传导.

    作者:王文燕;李敦恒;马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T细胞活化期间细胞内钙信息传递的调节与其在T细胞活化中的意义(一)

    细胞内钙浓度的增加可以调节众多细胞的许多包括粘附、迁移、基因表达及增殖等在内的细胞生理过程和机能.同样,在人体T细胞中,钙的信息传导在T细胞激活、增殖和分化等过程中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3].

    作者:谌玉珍;赖仲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瑞芬太尼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短效μ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镇痛作用强、恢复迅速、无蓄积等优点,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血压和心率,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和手术应激时的高血压反应,在临床已开始广泛应用.

    作者:高秀江;周长浩;杨艳超;毛瑞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卡托普利与吲达帕胺或氢氯噻嗪合用的降压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和评价卡托普利与吲达帕胺或氢氯噻嗪合用的降压疗效及对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20例.卡托普利组:单用卡托普利12.5~50mg,3次/d;卡托普利与吲达帕胺合用组:卡托普利12.5~25mg,3次/d,加吲达帕胺2.5mg,1次/d;卡托普利与氢氯噻嗪合用组:卡托普利12.5~25mg,3次/d,加氢氯噻嗪12.5mg,2次/d.三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的随测血压和24h动态血压及生化指标.结果卡托普利加吲达帕胺或加氢氯噻嗪组降压总有效率及随测血压、24h动态血压的变化均明显优于卡托普利单用组,且治疗前后心率和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卡托普利与吲达帕胺或氢氯噻嗪联合应用降压效果较单用卡托普利更有效,且对代谢无影响.

    作者:孟颖辉;袁耀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螺内酯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多普利(商品名:雅思达)及螺内酯逆转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肌纤维化及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24例正常对照者及原发性DCM应用培多普利及螺内酯治疗前后心肌纤维化指标: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同时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浓度,采用超声方法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原发生DCM PCⅢ、LN、HA明显升高,血浆AngⅡ、ALD活性增强,使用培多普利和螺内酯治疗6个月后PCⅢ、LN、HA显著下降,AngⅡ、ALD活性减低,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原发性DCM存在不同程度心肌纤维化.血管紧张素换酶抑制剂及螺内脂通过抑制AngⅡ、ALD逆转心肌纤维化,明显改善心功能.

    作者:邓昌明;黄晶;刘东;刘地川;高大中;罗开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高血压病患者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的结果和多种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将97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结果同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患高血压病的时间、有无抗高血压治疗,有无高血压家族史,患者的血清葡萄糖、肌酐、尿素氮、甘油三酯、胆固醇、脉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平均动脉压、患者是否吸烟、饮酒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高血压病的时间(βi=0.4914,P=0.0017)、吸烟(βi=3.5022,P=0.0176)、高胆固醇血症(βi=1.6147,P=0.0194)是高血压病患者并发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痛患者戒烟、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可降低其并发心肌缺血的风险.

    作者:陈江林;方明;彭澍;唐淑萍;林兆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移植术后并发急性结肠假性梗阻

    急性结肠假性梗阻(ACPO)又称Ogilvie综合征,是指临床上有急性结肠梗阻症状和体征,但无结肠病理改变的一组症候群,病因不清.冠状动脉移植术后并发急性结肠假性梗阻国内还未见报道,现报道如下,并进一步探讨其起因,为医生更好认识该病提供参考.

    作者:潘黎明;吴信;赵宏;刘志刚;刘平;郭少先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法洛四联症(TOF)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目前手术根治是治疗该病的唯一有效方法[1],但术后早期容易出现并发症,我院1986年6月-2002年6月共为92例TOF患者进行了根治手术,术后共发生各种并发症34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建;陈锁成;孙斌;王康荣;丁国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主动脉夹层32例临床分析

    主动脉夹层在临床中并非罕见,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在基层医院,由于对其认识不足,误诊率较高.本病发展迅速,病情凶险,病死率极高.现将我院近十年收治的32例分析如下.

    作者:刘志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尿微量蛋白的临床意义

    冠心病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临床危害性日渐突出.近年研究表明,微量蛋白尿作为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子,正备受关注.我们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67例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旨在探讨尿微量蛋白在冠心病发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丁丁;袁有才;饶绍琴;杨洋;杜琼;赖德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