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4年绍兴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钮隽;陈洁;方益荣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
摘要: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在幼儿园、学校和集体宿舍等人群聚集处爆发和流行,常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如何有效的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就绍兴市2004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循证实践减少机动车伤害

    机动车伤害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预防车祸,减少伤亡是全民关注的严重的社会难题之一.随着我国机动车人均拥有数量的不断上升,尤其是私家车的增多,使道路交通伤害的机会不断增加,道路交通伤害的模式在某些地区已类似于发达国家的伤害模式.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的代表,在预防车祸等机动车伤害方面研究较多,积累了相对成熟的经验,特别是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设的预防服务组织运用循证医学的思想和方法总结减少机动车乘员伤害的各种干预措施,从而制订循证社区指南,对于我们在制订减少机动车乘员伤害的策略和措施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对此加以介绍.

    作者:张金太;邵守峰;周静;詹思延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城市中老年居民血脂异常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城市社区中老年居民血脂异常状况.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年龄在35~74岁的居民进行调查.结果 男性高甘油三酯(TG)、高总胆固醇(CHO)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出率分别为44.87%、13.39%和28.13%,女性高TG、高CHO和低HDL-c检出率分别为36.94%、13.91%和30.15%,男性高TG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高TG,女性高TG、高CHO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女性低HDL-c出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体重、腰围(WC)、臀围(HC)、体质指数(BMI)、文化程度和经常饮用绿茶是男性高TG的危险因素;年龄是高CHO的危险因素,体力强度是其保护因素;经常食用豆类是低HDL-c的危险因素,年龄、文化程度和经常饮用牛奶是其保护因素.年龄、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WC、HC、BMI、吸烟是女性高TG的危险因素,体力强度是其保护因素;年龄、SBP、DBP、HC、BMI、经常食用坚果类是高CHO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体力强度是其保护因素;年龄、SBP、DBP、WC、BMI、经常饮用牛奶、绿茶和经常食用坚果类是低HDL-c的保护因素.结论 玉林市社区中老年居民血脂异常状况严重,血脂异常应综合控制.

    作者:陈理声;姚洪章;钟福华;杨成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工矿企业成人HBsAg慢性携带者生活质量评价

    目的 了解HBsAg慢性携带者生活质量的现状.方法 以某集团公司现有在岗5 a以上的职工中的HBsAg慢性携带者104人为研究组,并随机抽取与其具有可比性的正常人群105人为对照组,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等进行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慢性HBsAg携带者生活质量的现状.结果 HBsAg慢性携带者GQOL-74总分为59.88±9.82,低于正常人得分66.73±7.86;SF-36总分为73.95±10.46,亦低于正常人得分81.88±8.22.结论 慢性HBsAg携带者的生活质量因HBsAg的感染而受到了影响.

    作者:蒋德勇;刘劼;赵梦瑜;林永霞;李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东营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受全球化、人类行为方式的变化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传染病已取代来自敌对国直接的军事威胁而成为国际社会及各国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1],提示各国政府要重视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传染病疫情报告是法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面、及时、准确的疫情报告是防止疫情蔓延的信息来源,是评价预防控制措施效果及探讨流行规律的重要依据[2].为了解2004年第一年实行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管理质量,加强东营市疫情报告工作的监督管理,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及准确性,于2005年1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对医疗卫生单位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以期为卫生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报道如下.

    作者:崔向东;刘翠芝;王海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004年绍兴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在幼儿园、学校和集体宿舍等人群聚集处爆发和流行,常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如何有效的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就绍兴市2004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钮隽;陈洁;方益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麦麸中的降血脂成分

    饮食治疗是高脂血症治疗的基础.麦麸是小麦加工副产品,含有小麦中主要营养物质,其中多种营养物质如膳食纤维、烟酸、维生素E、硒、镁、植物化合物都有降血脂的功能.对麦麸的降血脂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促进人群健康.

    作者:侯绍英;吴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狂犬病疫苗细胞免疫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狂犬病暴露后接种疫苗对机体的细胞免疫作用.方法 狂犬病暴露者接种狂犬病疫苗后,检测狂犬病毒抗体的同时,运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自发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狂犬病疫苗剌激后的狂犬病毒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后者减前者计算出狂犬病毒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 狂犬病疫苗接种后,抗体效价达到大于1:5的100人中,76人同时产生细胞免疫力(即狂犬病毒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率大于5%);而抗体效价等于1:5的4人和未产生抗体的35人中,无人产生细胞免疫力.结论 狂犬病暴露者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并非都能同时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不能产生细胞免疫的这部分人,其总体细胞免疫功能亦偏低.

    作者:沈进进;邵荣标;王海燕;王荣堂;王晓君;黄连章;王志伟;王瑶;吴巨飞;殷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国南方地区鼻咽癌家族史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目的 综合评价鼻咽癌家族史在中国南方地区鼻咽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Meta分析对国内9篇鼻咽癌家族史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 家族史危险因素单因素合并OR值为5.05,95% CI为3.49~7.32;多因素合并OR值为7.20,95% CI为4.52~11.46.结论 遗传是中国南方地区人群鼻咽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加权计算合并家族史OR值可以综合评价遗传因素的作用.

    作者:肖婷婷;林汉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南昌市娱乐场所服务小姐艾滋病的KAP干预研究

    目的 调查南昌市娱乐场所服务小姐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性行为的变化情况,为制定和评估AIDS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统一调查问卷,于干预前对娱乐场所内的145名服务小姐进行基线调查,并对她们进行以健康教育、安全套推广、改善求医行为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干预,干预结束后再次对106名服务小姐进行调查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服务小姐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提高.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明显上升,在与非固定性伴性行为中,近1次安全套的使用率由干预前的86.90%上升到干预后的 97.17%(P<0.05);近1 w和近1个月每次都用安全套的使用率分别由86.21%、84.83%上升为94.34%(P<0.05)、92.45%(P<0.05).在个人求医态度方面,自己购药比例和去私人诊所就诊比例下降,去公立医院就诊比例上升.结论 通过对娱乐场所内服务小姐开展预防艾滋病的综合干预,能有效地降低这些高危人群的艾滋病感染率,取得良好的防制效果.

    作者:熊志伟;黎健;徐丹;梅军;赖小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卫生检验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目的 遵循ISO/IEC17025质量体系要求,针对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新型的卫生检验网络化管理系统.方法 使用SQL Server 2000和Power Builder 9.0软件,设计和开发网络化的管理系统.结果 系统实现了检验科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业务科室的联网,主要用于检测信息、防病信息、管理信息的网络化管理.结论 系统流程标准,管理规范,操作简单,应用广泛.

    作者:柯文鸿;吴英;胡荣贵;汤黎明;侯解玉;钱玉春;李莉;胡中旺;李家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广义相对危险度模型法在探索人类流行性疾病发病危险性因素中的应用

    目的 为人类流行性疾病病因学研究提供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方法 建立涵盖相加、相乘等一系列模型通用的相对危险度模型--广义相对危险度模型,用偏差度统计量来衡量模型拟合效果并以χ2检验对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分析,通过尺度参数λ的改变及相应偏差度的变化来选择佳模型.结果 以对舟山某流行性疾病发病资料的广义相对危险度模型分析验证该方法的科学性.当尺度参数λ等于1时,偏差度D值低,即logistic回归模型为优模型,并分析得出与该病发生相关的3大类14种危险性因素.结论 应采用正确的分析方法来研究具有复杂病因的人类流行性疾病,才可以得出科学、正确、可靠的结论.

    作者:裘炯良;郑剑宁;陈坤;王建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娱乐场所性服务人员HIV感染状况及行为学调查

    全球约有75%的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是通过性途径,中国目前虽仍以静脉注射毒品感染为主,但自1997年以来,经性传播途径感染的报告病例数及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1].

    作者:薛芳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穗、深两地眼科医务人员生存质量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广州和深圳两地的眼科医务工作者的生存质量现况.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对广州和深圳的311名眼科医务工作者进行调查.结果 35岁以下者在生理领域(F=5.265,P《0.01)和心理领域(F=3.191,P《0.01)的得分高于36岁以上者;工龄10 a以下者在生理领域的得分高于11 a以上工龄者(F=4.093,P《0.01).高级职称和具有博士学历者在环境领域的得分较高.结论 年龄、工龄、职称和学历都与眼科医务工作者的生存质量有关.

    作者:荆春霞;王声湧;杨光;廖汝良;冯雅;张小冠;陈建良;何健波;关泽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流动人口家属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家属艾滋病知识水平,探索有效的干预模式.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家中有流动人口的村民进行调查.结果 总体上流动人口家属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缺乏了解,知识水平普遍较低,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比较薄弱,对HIV感染者态度总体上比较消极,但接受艾滋病和性病知识宣传教育的意愿较高.结论 流动人口家属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必须加强综合宣传教育.

    作者:李端;闫永平;徐德忠;卢娟;陆松鹤;王安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农民工艾滋病流行现状及防制策略

    农民工是伴随着城市建设的需要,农民在比较利益的驱动下,采取自发外出的方式到城市寻找生存和劳作机会而形成的.农民工自发的频繁流动性和自身所处社会弱势地位的特点等决定了他们有可能成为艾滋病传播中的高危人群.需要在政策层面上,提高对农民工艾滋病易感性和现实威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并根据农民工的特点,探索以农民工城市社区为单位的艾滋病防制工作,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和蔓延.

    作者:俸卫东;翁毓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嗜水气单胞菌及其对人的致病性

    嗜水气单胞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是一种典型的人-畜-鱼共患病病原菌,人类可因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而发生腹泻、食物中毒、继发感染.由于嗜水气单胞菌菌落易与肠杆菌科细菌特别是大肠杆菌混淆,氧化酶试验阳性是其特征,常规检测非常必要.蛋白酶阳性可确定该菌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另外还可用PCR检测Aer基因来区别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和非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目前,国外已将嗜水气单胞菌纳入腹泻病原菌的检测范围,是食品卫生检测的对象.因此,建议在食品、饮用水检测指标中增加嗜水气单胞菌作为细菌学指标,并将其纳入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中.

    作者:杨守明;王民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广州市2001~2004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广州市自进入麻疹的疫苗时代以来,在人群中逐渐形成牢固的免疫抵御屏障,麻疹的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1989~1999年广州市发病率波动在0.45~1.22/10万间.但2000年来麻疹每年的发病率都在2.0/10万以上,局部地区疫情有所回升.本文利用广州市2001~2004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的监测数据,从人群抗体水平的角度进行分析,试图发现近年来广州市麻疹抗体的变化规律,为麻疹的控制乃至消除提供依据.

    作者:傅传喜;梁建华;张伟;李志群;王大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广州市居民糖尿病流行特征及防治评价

    目的 分析广州市居民糖尿病流行特征及防治情况,为预防控制糖尿病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以入户询问、医学体检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抽中家庭中≥20岁的常住户口居民.结果 6 505个被调查居民中糖尿病患病率为7.4%,标化患病率为5.5%,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以≥70岁组高(17.0%);居民糖尿病知晓率为58.5%,采取控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或药物治疗的比例分别为49.3%、37.9%和46.9%,血糖控制率(<6.1 mmol/L)为28.2%.结论 广州市糖尿病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但居民自我防治意识薄弱,建议加强居民健康教育,通过提高糖尿病的自我防治意识,改善行为生活方式,预防控制糖尿病.

    作者:潘冰莹;刘伟佳;罗不凡;杜琳;王建华;陈健;魏跃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静脉吸毒人群HIV自愿咨询检测对其高危行为影响的研究

    目的 了解静脉吸毒人群接受HIV自愿咨询检测前后其高危行为的变化情况.方法 以社区为基础招募HIV血清抗体阴性的静脉吸毒人群,调查其社会人口学、近3个月吸毒相关行为和近6个月性行为情况,比较VCT前后12个月研究对象的高危行为变化情况.结果 静脉吸毒人群212人接受VCT前后12个月高危行为变化为:近3个月静脉吸毒、注射海洛因、海洛因混合其他毒品使用频率≥7次/w的比例分别从79.3%、40.6%、52.4%分别下降至64.6%、25.9%、41.5%;近3个月新的共用注射器具吸毒伙伴、共用针头或注射器、共用洗针头或注射器的水、共用吸毒器皿、共用棉球和共用注射器前或后装入毒品的比例分别从14.2%、38.7%、28.3%、27.4%、7.55%、5.7%分别下降至4.3%、11.32%、11.3%、17.0%、1.9%、0.9%;近6个月以性交为条件给性伴提供钱物和有新性伴的比例分别从18.4%、27.8%下降到11.3%、18.9%.结论 VCT可减少静脉吸毒人群HIV相关高危行为.

    作者:陈康林;尹潞;阮玉华;王云霞;秦光明;张莉;陈显煌;姜正清;宋本莉;刘石柱;郝春;邵一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NAH系统治疗管理方案对高血压人群社区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NAH系统治疗管理方案对社区高血压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 从泰州市4个社区人群中用随机抽样法选取500名NAH方案治疗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干预组,并从同一社区选取500名未采用NAH方案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两组人群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和行为.结果 干预组经NAH治疗方案干预1 a后,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健康生活行为形成率较对照组都得到了显著地提高;治疗率86.2%,控制率达62.4%,每月主动测血压率达86.8%.对照组1 a后知晓率无显著改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NAH治疗管理方案是可行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社区人群开展高血压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小兰;叶东进;杨建国;张德坤;沈洪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