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铷;辛宇晴
安徽医科大学卫生化学教研室多年来一直尝试进行学生实验改革[1,2],并以公共卫生学院预防、检验两专业本科生实验教学为平台.经过细致的调研和实践,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实验考核改革思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海燕;储成顶;陈文军;李伟斌;何婷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感染人数逐年上升.由于目前艾滋病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方法,病死率极高,不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据2004年全国艾滋病疫情估计,我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实际感染人数可能已超过84万,局部地区面临艾滋病集中发病和死亡高峰,疫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1].为适应新形势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需要,许多部门开始有计划、系统地开展艾滋病防治的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妇联是净化社会环境、建立社会道德体系的主体,对妇女干部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势必会带动妇女、家庭,共同营造一个充满高尚品德和爱心的社会环境,大力推进我国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进程.笔者与市妇联于2005年4月~10月共同对全市689名妇女干部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国家有关政策等方面的培训,现将培训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孙东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高血压是当前常见的心血管病,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1亿多人,同时每年新增病例300多万.此外,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防治高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通过对江苏田湾核电站周围居民健康状况的调查,了解连云港市城区居民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对其流行现状进行分析并适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作者:许雷;费新军;曹源;姚志扬;庄家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化学品中毒事故是一种或数种物质释放的意外事件,它能在短时间或较长时间内损害人体健康或危害环境,使机体引起中毒病变,常导致群体发病,造成环境公害,给国家和民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作者:张庆枝;汪百鸣;吴昕;赵晓燕;鲁晓虹;方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为了解菏泽市中学生不良行为发生状况,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笔者于2005年3月对2所中学2 358人进行了调查分析,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在菏泽市区2所中学(高、初中各1所)每个年级抽取6个班级,共36个班2 358人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答卷2 317份,其中男1 336名、女981名,初中生1 274名、高中生1 043名.
作者:张万清;陈玉起;康玉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广州市荔湾区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起建立居民死因登记报告制度,本次研究利用1980~2004年荔湾区死因登记和肿瘤死亡登记资料,对恶性肿瘤死亡的变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建模,为制定区域性肿瘤防治规划、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何庭辉;柳青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食管癌(carcinoma of esophagus)是原发于食管的恶性肿瘤,以鳞状上皮癌多见,进行性吞咽困难为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中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部分城市1990年统计资料显示,食管癌已列为恶性肿瘤死亡率第4位[1],仅次于肺癌、胃癌和肝癌,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其中,青年人食管癌有其特殊性,相关报道较少.本文对庐江县人民医院30例青年人食管癌的内镜资料进行分析,为青年人食管癌的预防、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吴义家;聂绍发;叶冬青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合肥市自2000年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阶段目标,为及时了解该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每年笔者按照安徽省有关规定,及时开展IDD的防治、监测工作.现将该市2005年IDD防治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子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一种由乙脑病毒引起,媒介昆虫传播的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幸存病例中30%~50%将留有严重的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1].福建在历史上曾是乙脑疫情的高发省份,20世纪80年代全面使用乙脑疫苗后,疫情得到控制.为了解该省近10 a来乙脑发病情况,为制定该省乙脑监测及控制策略提供依据,现将1995~2004年福建省乙脑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作者:张冬娟;周勇;吴瑞红;郭齐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苏州市居民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现况以及对乙肝认知、态度情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苏州市4个城区的3 361名16岁以上的常住人口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结果 有乙肝疫苗接种史者所占百分比为39.0%,全程接种率为33.1%,两者均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可能影响人群乙肝疫苗的接种率水平.居民对乙肝病毒可以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的知晓率仅为37.3%,有31.4%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回避与乙肝病人或携带者交往.结论 苏州市16岁以上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率水平不高,对乙肝的认知不足,加强对乙肝相关知识的宣传将有助于提高居民的乙肝疫苗接种率水平.
作者:查日胜;施素洁;张宏;朱轶姮;何志强;须勤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暴力性伤害研究进展、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推动和加强我国暴力性伤害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吕永富;胡麟;宗瑞锦;方俊邦;石峻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实验1,乙醇处理组小鼠经口给予6 g/kg的乙醇.小鼠分别于乙醇处理后3、6、9、12 h处死,取血和肝脏组织.实验2,乙醇处理组小鼠经口给予6 g/kg的乙醇,NAC预处理组小鼠于乙醇处理前30 min经腹腔给予NAC(150 mg/kg, ip),NAC后处理组小鼠于乙醇处理后4 h给予NAC(150 mg/kg, ip),2个对照组均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或NAC.小鼠于乙醇处理后6 h处死,取血和肝脏组织.结果 小鼠给予乙醇后,血清ALT活力显著升高,且呈明显时间-效应关系;NAC预处理显著抑制乙醇引起血清ALT活力升高,NAC后处理加重乙醇引起的肝损伤;NAC预处理组肝脏组织MDA水平显著低于单纯乙醇处理组,而NAC后处理组肝脏组织MDA水平显著高于单纯乙醇处理组;NAC预处理组肝脏组织GSH含量显著高于单纯乙醇处理组,NAC后处理组肝脏组织GSH含量与单纯乙醇处理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小鼠经口给予乙醇显著上调肝脏组织TNF-α mRNA表达.结论 NAC预处理通过抑制乙醇引起的氧化应激和肝TNF-α mRNA表达,预防急性酒精性肝损伤;NAC后处理加重乙醇引起的急性肝损伤.
作者:王安莲;王剑萍;陈远华;徐德祥;石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各类不明原因的公共卫生事件威胁着群体健康[1],困扰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机构,给疾病预防和控制带来许多困难.审证求因是在病因不明的情况下对事件进行哲学思维[2]、审证所求之因.当发生不明原因公共卫生事件时,应用审证求因方法,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尽快确定事件的原因,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对控制疾病的蔓延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钱俊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高速高能量损伤的增多,髋部骨折及手术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sis,LDVT)这一并发症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1,2].笔者于1993年7月至2004年12月对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髋部损伤患者进行中医药防治的前瞻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培增;苏寅;李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大量研究证实吸烟是肺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了解山东省农村成人吸烟现状,为制定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4年10月在烟台蓬莱、淄博市沂源县、枣庄市薛城区进行了吸烟现状调查.
作者:鹿子龙;李维卡;张吉玉;苏军英;付振涛;郭晓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然性、紧迫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其预警机制则遵循了主动性等五大原则.在高校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机制,就应该建立统一的应急机构,进行有效的宣传教育,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档案,同时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作者:崔箭;唐丽;陈浩林;朱叶娜;金露;金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香港淘大花园住宅区隔离措施对SARS流行的影响.方法 采用构筑式多元逐步回归和logistic逐步回归法评估各种因素对淘大花园SARS流行的影响.因素包括气象、时间、各类SARS病例、隔离防护措施和医院感染等.结果 在消除其他因素的可能影响后,日平均气温每上升1 ℃,淘大花园SARS每日病例数可能下降1.2个.实施隔离措施之后,淘大花园SARS每日病例数平均可能减少9.2个.隔离措施实施之前,淘大花园SARS爆发的估计危险度是隔离措施实施后的13.7倍.结论 隔离措施可能阻断淘大花园SARS的流行.
作者:朱碧柳;林昆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山西省太原市SARS临床确诊病例半年后的血清抗体水平、胸部和股骨头影像学的变化.方法 对132例太原市2003年3月11日~7月5日临床确诊的SARS病例进行随访问卷调查、血清学抗体检测及肺部和股骨头影像学检查,并分析比较.结果 SARS临床确诊病例半年后的主要症状为气短、关节肌肉痛、心悸和烦躁;女性患者各种症状的发生率均高于男性;血清抗体与心悸、烦躁和肌肉关节痛的发生情况有统计学关联;血清抗体阳性率与入院时间有关联.结论 太原市SARS病例存在过度诊断现象,血清抗体阳性率随着入院时间的推移逐步下降;部分确诊病例出院后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改变.
作者:陈蓉;赵根明;刘力;邓晓为;何进凯;赵宝新;姜庆五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准确地标识患者所在的地理位置,为流行疾病的控制和预防提供病例的空间分析.方法 使用数据库二维表结构来分析数据,寻求地名字符串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数据项字符串的大匹配.结果 本算法解决了在地理信息数据库中存在大量冗余记录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实现指定地理目标的搜索定位问题.结论 准确标识患者的地理位置,为流行疾病的控制和预防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和手段.
作者:张恒;屈景辉;张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线粒体DNA原发性突变特征.方法 利用Pyrosequencing和测序技术对11个LHON家系的13例典型患者及其30位家系成员11778G>A等12余种线粒体DNA突变位点进行分析.结果 本地区LHON患者均为线粒体DNA同质性突变(homoplasmy).11个LHON家系中有7个分别含有11778G>A,14484T>C和3460G>A原发性突变位点,占63.6%(7/11例).13例患者线粒体DNA突变以11778G>A为主(53.8%,7/13例).13708G>A和3552T>A突变单独存在于2个LHON家系中.3460G>A与3394T>C合并存在.未发病家系成员中可见11778G>A,14484T>C,13708G>A纯合性或杂合性突变体.结论 继发性突变位点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原发性突变位点合共同导致LHON的发病.11719 G>A可能成为人线粒体有用的生物标签.
作者:杜卫东;吕永梅;汤华阳;黄叔仁;陈大本;何祥成;王永清;孙松;张学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