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
目的 分析探讨儿科临床带教质量的提升方式.方法 收集2015年3月—2016年6月期间的64名儿科实习生,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研究组,每组32名.对照组,传统带教模式,研究组,融合多种带教模式,开展临床带教工作,比较带教质量.结果 出科时,比较考核成绩,研究组理论成绩及实践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经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比较实习生对带教的满意程度,研究组为96.9%,对照组为84.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科临床带教中,在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优化改进带教模式及方法,可提高带教质量.
作者:吴红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门诊采血室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预防交叉感染与服务质量提高的意义.方法 该研究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到门诊采血室服务流程中,并与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前作对比,了解PDCA管理法对预防交叉感染以及提高服务质量的效果.结果 PDCA循环应用后,穿刺成功率与满意度明显提高,采血等候时间与采血人员手表面菌落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门诊采血室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对提高服务质量亦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丹;孙季;张娜;赵彦红;赵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精细化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选择急诊科120例患者,随机分组(60例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精细化管理和常规管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总时间(35.41±2.86)min、接诊时间(1.58±0.43)min、服务态度评分(95.36±2.44)分、护理操作评分(96.82±1.16)分、死亡率(0.00%)、意外事件发生率(1.67%)、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6.67%)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诊科人员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够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高永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改良抛锚式教学法的建立及在规培护士急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9月转轮至该院急救中心的规培护士50名为对照组,另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9月转轮至该院急救中心的规培护士50名为观察组.两组护士均参与日常护理操作,对照组采用一对一培训带教,观察组则根据专家咨询法所建立的改良抛锚式规培护士带教模式进行培训.分别比较两组出科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临床适应状况,问题解决能力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科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82.54±4.59)分、(96.75±2.1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78±5.32)分、(92.85±2.45)分.观察组护士临床适应良好人数占比为82.00%(41/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0%(32/50),而中重度适应不良人数占比为0.00%(0/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0%(4/50).观察组护士正性问题、理性问题评分分别为(4.15±0.44)分、(4.09±0.4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4±0.41)分、(3.28±0.43)分,而负性问题、冲动/疏忽分隔、回避分隔评分分别为(1.33±0.24)分、(1.27±0.25)分、(1.14±0.2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0.27)分、(1.86±0.29)分、(1.90±0.33)分.结论 改良抛锚式教学法在规培护士急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护士临床适应状况,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作者:蔡新妤;林春梅;曹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揭示南京市福利机构失依儿童营养现状,制定干预措施.福利机构发育轨迹疾病,部门,养育方式和时间的儿童的体格发育状况.方法 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整群抽样得554人,评价参照2006年WHO《儿童生长标准》,统计分析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结果 失依儿童营养不良率高.不同疾病种类对失依儿童的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有影响.集中供养的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均高于家庭寄养.在院时长24~60个月的低体重率低于3~6个月.结论 南京市福利机构失依儿童营养现状差,且不同疾病,养育方式和在院时长存在差异,需联合政府社会进一步完善养、治、教、康一体化的服务模式.
作者:强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随着公立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该院在停车场社会化管理过程中通过探索和实践,面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制定了相应对策.从停车场社会化管理入手,探讨公立医院停车场外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从而促进公立医院停车场社会化管理的完善.
作者:肖中付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医疗行业的发展往往体现在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而随着时代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建设在医疗行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医疗行业的日程工作中,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如医疗信息数据的快速传输,患者信息的统一管理等一些问题,这样一来有利于医疗机构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服务效果.医院的输液中心作为医疗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做好输液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整个医院的信息化正常运转意义非凡,也对整个行业的将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就信息化建设在输液中心的实践应用方面入手,将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作者:孔维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为了观察细节管理在小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该院在护理工作中施行细节管理后的工作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该科主要是治疗14周岁以下的患者,患者普遍存在着好动行强,逆反心理严重、行为不够成熟等特征.这加大了该院的护理工作操作的难度,而且患者由于病情普遍对医院怀有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该院决定在小儿安全管理中施行细节管理后,患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纠纷事件有明显降低.据目前来看细节管理在小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明显,可以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推广.
作者:唐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传染病预防工作中公共卫生管理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地区的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流行病发生情况.2017年2月,在城市A城区开展一次针对流动人口艾滋病宣传教育策略,分别在2016年10—11月,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5份,在2017年5月再次调查,同法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81份,对比调查结果.结果 2010—2016年整体上甲类、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艾滋病认知评分(9.4±1.1)分,高于活动前(6.0±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调查481例,其中关注过艾滋病宣传微信平台176例(36.6%),看到过相关宣传资料(包括短信)276例(57.4%).2017年上半年,进行HIV监测143次,高于2016年上半年35次,人数显著上升.结论 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提升社会大众对疾病的认识,从而提升预防能力,提高主动检测意愿.
作者:蒋伟;徐畅;陈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管理在肛肠科病房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4例行手术治疗的肛肠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管理,采用面部表情评分法与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5.26±1.1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94±1.55)分(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 在术后对肛肠疾病患者展开疼痛护理管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症状,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少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以PACS平台为基础的CBL多元化教学模式在留学生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选择2012—2013届的留学生44名给予以PACS平台为基础的CBL多元化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学生的考核综合成绩、学生自评分析以及教师自评分析等.结果 两组学生理论成绩、临床阅片成绩、学习兴趣、阅片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课程设置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老师实验组教学模式的课堂纪律、备课效率、授课进度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的评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教学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PACS平台为基础的CBL多元化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留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作者:孟鑫;蔡庆斌;周健;金淼;赵文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共场所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人们的主要活动区域.公共场所是为人们的生活和活动提供更多空间的重要区域,由于我国的人口比较多,所以公共场所的人群相对比较密集,密集的人群在其中进行活动和娱乐,这种情况下如果某些工作做的不到位就会产生严重的问题.在公共场所的管理中,公共卫生的监管工作是十分重要也十分困难的.公共场所中人群的密集度使得在公共场所中进行卫生监督十分困难,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该文就针对公共场所中的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张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卫生监督档案是卫生监督机构职能履行及管理活动开展的全面记录,对这一档案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能够促进卫生监督机构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卫生监督档案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特点,其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使得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该文对卫生监督档案管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管理改进的策略,希望能够帮助提升卫生监督档案管理的水平.
作者:陈董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在对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及监督工作的整体水平为目的,提出了对应的固定资产管理策略和建议,为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和质量,保证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作者:林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探讨新医改环境下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查阅了新医改制度中对精神病患者的管理目标,以及关于精神科方面不安全相关因素以及管理发展的相关文献,对引发精神科患者安全护理的影响因素以及管理措施进行了梳理.要想给予精神科患者良好的安全护理就需要从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以及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等方面开展,进而通过这些有效管理措施大化保障精神科患者的护理安全性.
作者:黄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晨间护理质量评分管理模式对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实际影响.方法 以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给予晨间护理,观察组在晨间护理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评分细则,收集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由患者、护士长、护士自身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晨间护理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3%,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6.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晨间护理合格率为96.7%,对照组的晨间护理合格率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晨间护理质量评分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护理的满意度,保障晨间护理的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和使用.
作者:陈于湘;岳春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药剂科管理在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意义.方法 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该院未行药剂科管理的226例患者抗菌药物处方作为参照组,并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行药剂科管理后234例(患者)抗菌药物处方作为实验组.对两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抗菌药物费用和门诊费用情况展开分析对比.结果 实验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优于参照组,各项费用均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药剂科管理应用在医院抗菌药物使用中有利于保障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作者:单庆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采用综合防控措施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P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体会.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社区的300例P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50例给予社区综合防控措施,对照组150例给予一般社区管理措施;观察和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分析防控体会.结果 两组在治疗依从性、血压控制率、药物不良反应率、住院频率和心血管事件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PH患者采用综合性防控措施,能显著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疾病预后,是一种较好的社区慢性病管理措施.
作者:王兆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经过建立具有极强的专业技能的档案信息组织,将医院员工的数据信息资料进行科学规范的监管,相关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就包括医务护理、人事招聘调动、科研药品采购、干部履历收集等内容,具有极强的模块维护及集成调阅两种功能,高效从本质上将档案数据资料使用效率低下、管理不集中、工作重复性强等现象规避,真正将档案信息的协同共享管理方法落实到位,能够为今后医院领导决策和员工考核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
作者:张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外科收治的患者一般病情严重且相对较急,导致外科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与复杂性.该文分析了外科护理的主要风险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完善术后护理工作流程,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等策略.
作者:张爱芳;洪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