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黄汝金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症, 心理干预治疗, 认知治疗, 匹维溴铵
摘要:目的 探讨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新的罗马Ⅲ诊断标准为肠易激综合症(IBS)患者90例,随机性分成3组:药物组(匹维溴铵),心理组(心理干预治疗),研究组(匹维溴铵+心理治疗),所有患者疗程均为12周,记录治疗前后各例患者的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及症状学评分,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症状均为改善,且研究组较药组及心理组效果更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能更有效地治疗肠易激综合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善宁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善宁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48例则给予垂体后叶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5d,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9.2%,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善宁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结合在组织学与胚胎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CBL)与传统教学法(LBL)结合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个护理专业专科班,将其分成两组.实验组为CBL与LBL结合,对照组进行LBL,比较两组学生期未考试成绩.结果 实验组在期末考试中的学习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显示:94.82%的同学对该教学法持赞成态度.结论 CBS与LBL教学法相结合可以提高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质量,值得继续探索和研究.

    作者:潘学兵;林小珊;冼敏清;叶坤棠;钟翠芬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疗效的比较研究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强松激素及对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芩桂术甘汤加减治疗.两组疗效均为6个月.主要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胆固醇等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和63.6%,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肌酐、尿素氮及24h尿蛋白的变化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苏中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MTX)联合环磷酰胺(CTX)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甲氨喋呤(MTX)+环磷酰胺(CTX);对照组给予甲氨喋呤(MTX)+来氟米特(LEF).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在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时间、ESR及CRP等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X联合CTX治疗RA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作者:王妤;李军霞;郝慧玲;李小峰;王彩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暖宫贴在妇产科中的应用现状

    暧宫贴的主要成分是铁粉、水、木粉、活性炭、食盐等,可在氧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放热反应,产生红外线辐射,高温度65℃,平均53℃,维持时间不少于12h.本文就近年来暖宫贴用于妇产科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赖春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B超检查膀胱癌血流图像与肿瘤中血管生成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检测膀胱癌血流及其与CD105标记的血管密度的关系,以积累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112例膀胱癌患者,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计算阻力指数(RI),术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探讨RI及MVD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意义及RI与MVD表达的关系.结果 RI与MVD值均与肿瘤的浸润程度及肿瘤的分级有关;RI与MVD值在膀胱癌中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手术前检测RI值可以反应膀胱癌的血管形成情况,且与肿瘤的浸润及分级相关,手术前检测RI对于判断肿瘤的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可能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董海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诊断试验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准确性.方法 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检索1994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等文献数据库,纳入经颅多普勒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试验.由2名评价者共同评价所纳入研究的质量,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 Man5.0软件和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数据处理.结果 共纳入11个符合要求的研究,共包括病例1172例.Meta分析显示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灵敏度为87.04%,特异度为86.32%.ROC曲线远离中间的对角线,并十分接近左上角,曲线下面积为0.94,接近大值1.阳性似然比(PLPR)为6.20,阴性似然比(NLR)为0.16,诊断性的比数比(DOR)值为52.44.结论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方面具有良好的诊断准确性和较强的诊断效力,拥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均.加上其无创、方便、床旁的特点,使其成为诊断SAH后CVS的优秀诊断方法.

    作者:李晋川;王宏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非寄生虫性肝囊肿腹腔镜与开腹术的对比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与开腹术两种术式治疗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63例肝囊肿患者行开窗引流术,其中腹腔镜组35例,开腹组2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开窗术治疗肝囊肿较开腹治疗创伤小、患者恢复快、花费小,且更安全可靠,疗效相当.

    作者:钟志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TNF-α在脊髓背角参与慢性疼痛机制的研究

    目的 外周伤害性信息传入时,神经胶质细胞会释放以TNF-α为代表的一些致炎因子,并在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NR1是构成NMDA受体的一个重要亚基,一般认为NR1磷酸化(p-NR1)表达上调是突触传递发生可塑性变化的基础.在脊髓TNF-α是否通过上调p-NR1的表达导致慢性疼痛的发生和维持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本研究的目的 是观察TNF-α释放与大鼠热痛反应以及脊髓背角p-NR1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PWL检测对大鼠热痛反应变化进行检测,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对大鼠腰膨大处脊髓背角的p-NR1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脚掌注射CFA诱导的炎性痛可以上调脊髓背角p-NR1的表达,缩短热痛反应潜伏期,而鞘内给予TNF-α抗体anti-rTNF-α可以缓解痛觉过敏并下调脊髓背角p-NR1的表达.结论 炎性痛时,脊髓中的TNF-α通过上调背角p-NR1的表达,介导了慢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高峰;赵欣;史瑞红;杨小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自制去腐生肌膏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我院自制去腐生肌膏治疗压疮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46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实验组23例患者进行去腐生肌膏治疗,对照组23例患者进行常规方法治疗,治疗过程中进行观察对比,判断疗效.结果 去腐生肌膏治疗各期压疮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去腐生肌膏治疗各期压疮在治愈率及缩短疗程上,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卢立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4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硬腰联合组(n=20)和硬膜外组(n=20),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硬腰联合组患者的麻醉用药量及胎儿娩出时间显著低于硬膜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腰联合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减少胎儿宫内窘迫时间,术后便于硬膜外镇痛,是目前剖宫产首选的麻醉方式.

    作者:余小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肝癌患者血清中AFP、CEA和VEGF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关注其检测的价值,旨在为临床观察肝癌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帮助.方法 收集120例肝癌患者血清标本作为观察组,选择80例良性肝病、80例正常体检的成人血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中AFP、CEA和VEGF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AFP、CEA和VEGF在肝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三者的表达与肿物体积、肿瘤数量及是否伴有肝硬化有关.结论 肝癌患者血清中AFP、CEA和VEGF高表达,三者可能在肝癌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对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均有意义.

    作者:谭劲赟;孟蔚(韦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360度培训体系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是医院人力资源培训合理化和科学化的前提,本文在原360度培训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医疗行业的特点和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我院的360度培训体系,并探讨了9个培训项目的 具体内涵和运用,以及在培训项目的 制定、实施、控制和运行中的障碍等问题.

    作者:黄庆军;朱诗锡;蔡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神经节苷酯辅助治疗3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7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6)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n=36)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酯静脉滴注,对比两者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21例患儿治疗显效,13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治疗显效15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77.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显效、有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平均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神经节苷酯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可缩短患儿症状改善的时间,缩短疗程同时提高治愈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苏晓谦;蒋晓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俯卧位手术接触面顶点减压的研究

    目的 探讨俯卧位行脊柱手术接触面顶点减压的研究.方法 为84例患者行脊柱手术,患者取俯卧位,采用PVP(Periphery Vein Pressure)方法测量,指导手术体位摆放.结果 本组有2例发生皮肤压红,经处理后症状消失.手术顺利完成.结论 护士认真做好用物准备,熟悉体位摆置的关键支撑点,做好常见体位受压部位皮肤压疮的防护,保证手术接触面顶点有效减压是预防皮肤压疮的保证.

    作者:尹鹏英;王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动脉栓塞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弹簧钢圈及明胶海绵联合应用于动脉栓塞治疗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消化道出血及22例盆腔大出血患者行动脉栓塞治疗,并对单一物质与多种物质栓塞进行比对观察结果34例多种物质联合应用栓塞止血后无1例发现再次出血,单一物质检塞有7例发生再次出血.结论 弹簧钢圈及明胶海绵联合应用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出血性疾病,方法简单,疗效确切,比单一一种物质(明胶海绵或弹簧钢圈)栓塞效果好,再次出血发生率低.

    作者:刘晓天;刘水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8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28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组),27例行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钛板内固定术(B组),25例行前路减压加PEEK-cage内植骨融合术(C组).按JOA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分析不同术式的融合率.结果 三组神经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2.14%,88.89%,88.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融合率分别为75.00%,77.78%,96.00%,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方式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满意效果,但是PEEK-cage内植骨融合术早期具有明显优势,可明显提高融合率.

    作者:杜志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高频超声诊断子宫圆韧带囊肿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子宫圆韧带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子宫圆韧带囊肿患者进行临床症状及超声声像图特征性回顾及分析.结果 7例诊断正确,2例合并斜疝未被检出,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腹股沟区梭形无回声包块,边界清晰,内可透声良好,亦可见光带分隔或光点分布,探头加压及改变体位,病灶不能回纳或大小形态未有明显改变,CDFI未能探及明显血流信号.结论 高频超声无痛,检查方便,对该病能作出较明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黄嘉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

    目的 探讨前路一期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1月手术治疗腰骶椎结核17例,均采用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单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前术后规范抗痨治疗,并定期随访,复查血沉,X线片.结果 随访1年至3年,平均18个月,结核病灶区无复发、植骨块融合满意、内固定无松动及无并发其他症状.结论 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单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是治疗腰骶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作者:罗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宫腔填塞纱条在剖宫产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宫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6例剖宫产产后因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剥离面渗血,止血困难者,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止血,结合注射缩宫素、手法按摩,观察止血效果.结果 填纱条塞后,36例患者宫腔出血均迅速减少,12-24h后取出纱条后均无活动性出血,血压、脉搏平稳,患者预后良好,无近远期并发症,无1例切除子宫,成功率为100%.结论 宫腔纱条填塞术,方法简便、止血迅速,无创伤,无需特殊设备,对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减少创伤及痛苦有积极意义,适合在基层卫生单位推广应用.

    作者:宋月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