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泰素帝联合顺铂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的对比分析

赵元鹏;任志芳;赵红梅

关键词:泰素帝, 长春瑞滨, 顺铂,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摘要:目的 观察泰素帝联合联合顺铂(DP方案)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方法 7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组,DP组34例,NP组36例,化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DP组41.2%,NP组36.1%,1年生存率DP组47.1%,NP组44.4%,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度白细胞下降率DP组11.8%,NP组36.1%,有显著差异(P<0.01);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DP组11.8%,NP组33.3%,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DP方案和DP方案治疗晚期NSCLC近期疗效肯定且相似,1年生存率相似,但DP组严重的骨髓抑制及严重的胃肠反应发生率均低于NP组,患者更易耐受DP化疗方案.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鞍山女性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合的颅面结构特征

    目的 研究鞍山女性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合的颅面结构特征.方法 选择年龄从18岁~25岁的女性成年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合患者37例,通过对她们矫治前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得出6项线距和19项角度的均值与中国成年女性正常合的上述均值进行比较.结果: 鞍山女性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合的SNB角显著小于正常组(P<0.001),下颌支短(P<0.05-0.001),并且下颌平面角较大(P<0.05-0.001).结论 鞍山女性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合常常伴随高角畸形和较短的下颌支.

    作者:谢江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α-酮酸加低蛋白饮食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甲状旁腺素的作用

    目的 对低蛋白饮食加α-酮酸(开同)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3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患者,肌酐200~700 μmol/L,用低蛋白饮食加α-酮酸治疗3个月,每天蛋白质摄入量0.6g/kg,开同4~8 片/d,观察生化指标:肌酐、尿素氮、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HCO-3等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治疗第1个月患者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血磷等有所下降,治疗3个月对下降更显著.结论 低蛋白饮食加α-酮酸能有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作者:徐玉霞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对卫生资源分配问题的思考

    当前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与社会公众所期待的需求仍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其核心是医疗卫生服务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之一是卫生资源分配上的不合理,一方面是面临着卫生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又存在卫生资源的浪费.

    作者:徐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复方肿节风颗粒剂药效学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对复方肿节风颗粒动物实验研究,探讨其止咳、祛痰、抗炎的作用.方法 设复方肿节风颗粒大(10.0g·kg-1)、小(5.0g·kg-1)剂量组,对照组(0.9%氯化钠针25 ml·kg-1)、阳性药物对照组[喷托维林组(0.1g·kg-1)氯化铵组(0.5g·kg-1)阿司匹林组(0.1g·kg-1)].①小鼠二氧化硫引咳模型上进行止咳实验.②小鼠酚红气管分泌实验.③小鼠和大鼠非特异性炎症模型上进行抗炎实验(小鼠二甲苯耳廓肿胀和大鼠卵蛋白后足肿胀抗炎实验).结果 ①止咳实验:复方肿节风颗粒大、小剂量组,喷托维林组能明显延长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差异极显著性(P<0.01),或差异显著性(P<0.05).②分泌实验:复方肿节风颗粒大、小剂量组,氯化铵组均明显增加酚红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③抗炎实验: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廊肿胀率和卵蛋白所致大鼠后足肿胀率,复方肿节风颗粒大、小剂量组,阿司匹林组有明显减少肿胀率,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差异极显著性(P<0.01).结论 复方肿节风颗粒具有止咳、祛痰、抗炎作用.

    作者:王晓芝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婴儿闷热综合征临床分析(附4例报告)

    婴儿闷热综合征于寒冷季节发生较多,多见于农村和1岁以内婴儿,常以腹泻或呼吸道感染为首发症状.本病发病急,症状重、预后差,死亡率高.现将我院于1995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4例分析如下.

    作者:牛爱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胆源性胰腺炎患者ERCP及相关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胆源性胰腺炎患者ERCP术及相关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与手术顺利完成和术后顺利恢复的关系.方法 总结分析2003年1月~2006年7月入住本院的2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术前术后护理经验,找出其护理特点.结果 26例患者均行ERCP,其中行鼻胆管引流(ENBD)11例,行乳头切开取石(EST)15例.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前心理护理,可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术后护理是患者顺利恢复的保证.结论 胆源性胰腺炎患者ERCP术及相关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顺利完成和术后顺利恢复的保证.

    作者:付延玉;刘丽玉;涂陶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60例

    目的 探讨中西结合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肝功能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永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建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泰素帝联合顺铂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的对比分析

    目的 观察泰素帝联合联合顺铂(DP方案)与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方法 7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组,DP组34例,NP组36例,化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DP组41.2%,NP组36.1%,1年生存率DP组47.1%,NP组44.4%,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度白细胞下降率DP组11.8%,NP组36.1%,有显著差异(P<0.01);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DP组11.8%,NP组33.3%,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DP方案和DP方案治疗晚期NSCLC近期疗效肯定且相似,1年生存率相似,但DP组严重的骨髓抑制及严重的胃肠反应发生率均低于NP组,患者更易耐受DP化疗方案.

    作者:赵元鹏;任志芳;赵红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普林格尔治疗仪联合中药用于治疗乳汁淤积方面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普林格尔治疗仪联合中药用于治疗乳汁淤积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309例乳汁淤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95例),单纯用中药治疗,口服通乳化瘀汤;B组(对照组84例)单纯用普林格尔治仪理疗;C组(研究组130例)普林格尔治疗仪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三种方法治疗时间的长短及预防急性乳腺炎发生的效果.结果 用普林格尔治疗仪联合中药用于治疗乳汁淤积在缩短治愈时间及预防发生急性乳腺炎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普林格尔治疗仪联合中药治疗乳汁淤积效果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桂兰;姚汝菊;郝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收集1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资料,对其超声心动图左室重量指标的测定,与其静息同步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有无相关性.结果 左心室肥厚组平均左室重量指标水平为(152.6±15.8)g/m2,和左心室正常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左心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87.18%和44.87%,明显高于左心室正常组(29.80%和8.65%),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相关性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的程度有明显的关系.

    作者:韩铁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建立心衰门诊与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心衰门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随机分成心衰门诊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所有心力衰竭患者均按常规治疗.干预组随访医生和护士对每一个患者进行督导和干预,包括药物调整、健康教育、改良生活方式等.观察所有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遵医服药情况、住院次数、再住院率、住院总日数、病死率及医疗费用.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生活方式改良、遵医行为、住院次数、再住院率、住院总日数及医疗费用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1);由于观察时间短,是否能降低死亡率有待进一步观察.结论 通过心衰门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加强干预,能提高病人对治疗及康复方案的依从性,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总日数,降低再住院率及医疗费用.

    作者:刘英圣;修明文;张东文;刘德权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顽固性高血压4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顽固性高血压降压失败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02~2006年收治顽固性高血压患者42例降压失败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引导健康生活方式,停用使血压升高的药物,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合理治疗合并症,制定合理降压方案.结果 降压失败原因分析:①继发性高血压2例;②不健康生活方式16例;③同时服用使血压升高药物2例;④合并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2例;⑤治疗方案不当20例.结论 42例患者血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

    作者:田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本研究将入选的102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对照组30例,给予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抗心衰治疗.ACEI组36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给予卡托普利75mg/d.ARB组36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给予缬沙坦80mg/d.用药前及用药后2个月彩色多普勒仪检测EF值及抽取患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结果 各组治疗前后血钾、血肌酐变化无统计学意义.ACEI组与ARB组治疗前后CRP下降,ARB组更明显(P<0.05)、ACEI组与ARB组治疗前后EF升高,ARB组明显(P<0.05).结论 缬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过度激活,改善心功能.

    作者:邱雅慧;王艳;刘春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五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方法,石油醚为提取液测定水果蔬菜中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甲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残留量.色谱柱为3%OV101 Chomosorb W(AW-DMCS)80-100目,检测器为电子捕获检测器.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测得甲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的回收率分别为96.1%,98.3%,101.4%,102.5%,94.6%.变异系数分别为4.21%、4.22%、3.99%、3.91%、2.98%(n=5).

    作者:孔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超早期钻孔抽吸置管引流并尿激酶注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手术时机,旨在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和致残率.方法 对76例高血压脑出血行超早期钻孔抽吸置管引流并尿激酶注射治疗,观察其术后疗效.结果 76例通过此法治疗死亡5例,三月随访生活自理39例,部分自理需人帮助18例,卧床意识清楚8例,2例植物生存.结论 此法简单、安全、易操作,无绝对禁忌,无需全麻,不用输血,省费用,手术时间短,和开颅清除血肿比,患者及家属易接受.

    作者:姜海涛;赵健;陈伟;谢万福;廉民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白介素-Ⅱ辅助治疗空洞型肺结核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随着近年肺结核发病的病例增多,耐药情况的普遍出现,尤其空洞型肺结核,临床治疗较难,易迁延不愈.为提高疗效,寻找更好的防治对策.方法 采用IL-2联用SRHP方案1个月治疗空洞型肺结核25例,并以同期单用SRHP方案常规治疗作为参照(对照组).用药后每半个月检查1次血常规、肝功能、血肌酐、胸片及痰菌检查并记录.观察空洞病灶愈合的程度和痰菌阴转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空洞病灶各有不同程度的愈合,痰找抗酸杆菌呈阴性,而对照组则空洞病灶无明显改变,痰菌阴转率较低.结论 白细胞介素-2是一种效果显著的辅助性治疗空洞型肺结核的药物且安全可靠.

    作者:周志坚;岑丽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在农村防盲的应用

    目的 探讨非超声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在农村白内障复明的应用.方法 集中时间对经筛选农村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采用角巩缘隧道切口,弦长6mm,利用带平针头5ml注射器进行水分离和水分层,用平针头尖端顶住晶体赤道部,利用水冲力及针头拔动力娩出晶体核,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矫正视力≥0.05 352眼(占97.75%);≥0.3 338眼(占93.88%);≥0.6 305眼(占84.72%);脱盲(视力≥0.05)率97.75%,脱残(视力≥0.3)率93.88%.结论 在农村白内障复明手术中应用非超声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无需特殊设备和器械,安全、简单、术后效果好.

    作者:戴森;王齐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探讨

    目的 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病人下床时间进行探讨.方法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行胃穿孔修补术1天内下床活动,行胃大部分切除术2天内下床活动.结果 早下床活动的病人比迟下床活动的病人,并发症少,住院天数缩短,胃穿孔修补术病人缩短1.7天,胃大部分切除术病人缩短2.2天.结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病人术后宜早下床活动,对加快病情的恢复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陈沛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产科休克的早期诊断及抢救处理154例

    目的 探讨产科休克早期诊断及抢救处理,降低孕产妇死亡.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2006年6月154例产科休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产科休克以失血性休克为主,其中妊娠期失血性休克68例占44.15%,分娩期及产后失血性休克80例占51.94%,产科非失血性休克6例占3.89%.结论 产科休克早期诊断为临床表现结合生命体征监测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明确休克产生的主要原因,抢救治疗补容是基本,病因止血治疗是关键,及时纠酸,注意维护器官功能.总之,医务人员对产科休克的早期诊断及抢救处理水平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龙新枝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DR影像设备的应用管理

    1992年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DR)系统开发研制成功,使影像诊断水平更上了一个新台阶[1],DR系统操作简单、数字影像清晰度高,后处理功能强大,与传统屏胶X线照片相比,其成像质量、宽容度、信息量都具有明显优势,而且所得信息可按诊断要求进行存储处理、传输,为X线影像长期保存和检索提供了可能性[2].

    作者:牛克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