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云;李杰;姬亚君
目的 了解鼻咽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130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量.方法 提取35例鼻咽癌组织及20例鼻咽慢性炎症组织总RNA,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p130基因mRNA含量.结果 表明鼻咽癌组p130基因mRNA的量显著地低于对照组鼻咽慢性炎症组(秩和检验z统计量=2.33,近似x2统计量=5.47,P值<0.05).结论 p130基因mRNA含量的减少与鼻咽癌有着密切的联系,p130基因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蔡俊宏;符生苗;邓立群;陈鑫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身长、体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3月~2006年3月出生的小儿282例,42d来院儿科早期教育门诊体检,按喂养方式分成3组:母乳喂养组140例,混合喂养组102例,人工喂养组40例,进行身长、体重的测量.结果 3组婴儿出生时体重与身长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生后42d纯母乳喂养组的身长、体重增长数均明显高于混合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P<0.01);混合喂养组42d时身长的增长与人工喂养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体重的增长较人工喂养组增大(P<0.01).结论 婴儿纯母乳喂养比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有利于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张秀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当前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与社会公众所期待的需求仍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其核心是医疗卫生服务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之一是卫生资源分配上的不合理,一方面是面临着卫生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又存在卫生资源的浪费.
作者:徐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外周血红细胞(RBC)数及血红蛋白(Hb)含量变异分析比较.方法 分析200例肺心病患者(分死亡组与好转组)在接受住院治疗前测定之外周血RBC数和Hb含量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并与190例COPD患者及180例正常体检结果(对照组)比较.结果 外周血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在肺心病组显著高于COPD组(P<0.01),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心病死亡组显著低于好转组(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OPD组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肺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外周血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的趋势,但在死亡组接近正常,RBC及Hb变化不能作为病情严重程度指标;COPD组RBC数及Hb含量并不高于正常;营养不良及其他合并症所致贫血是重要影响因素.外周血RBC数及Hb含量在COPD和肺心病发生、发展及临床转归中的角色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丽;白雪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鞍山女性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合的颅面结构特征.方法 选择年龄从18岁~25岁的女性成年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合患者37例,通过对她们矫治前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得出6项线距和19项角度的均值与中国成年女性正常合的上述均值进行比较.结果: 鞍山女性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合的SNB角显著小于正常组(P<0.001),下颌支短(P<0.05-0.001),并且下颌平面角较大(P<0.05-0.001).结论 鞍山女性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合常常伴随高角畸形和较短的下颌支.
作者:谢江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能够掌握本病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护能力,延缓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从病人入院时的护理评估、健康教育目标的确立,计划的实施到出院前的健康指导采用了语言、文字、实践、宣传栏、健康教育处方等相结合的方法,对病人进行连续的、动态的知识宣教.结果 健康教育有效率≥90%.结论 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能调动患者参与护理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自我保健和护理能力,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晋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患者,32岁,因停经5月阵发性下腹痛一天以宫内孕5月先兆流产于2005年8月4日收治入院,孕3产1流1,曾于2004年8月孕6月+自然流产,并因胎盘不下而行人工剥离胎盘术,末次月经2005年3月4日,于2005年8月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隐痛呈阵发性,入院门诊B超示:宫内孕单活胎,羊水偏多.
作者:何秀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加强对肝硬化腹水病人的护理,达到缓解病人症状,减轻患者痛苦,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和医院护理质量的目的 .方法 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加强心理、饮食、皮肤、体位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19例患者症状缓解,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的保证.
作者:张晋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顽固性高血压降压失败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02~2006年收治顽固性高血压患者42例降压失败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引导健康生活方式,停用使血压升高的药物,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合理治疗合并症,制定合理降压方案.结果 降压失败原因分析:①继发性高血压2例;②不健康生活方式16例;③同时服用使血压升高药物2例;④合并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2例;⑤治疗方案不当20例.结论 42例患者血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
作者:田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8例临床明确诊断的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早期甲状腺腺体回声减低、增粗,分布不均匀;10例患者腺体回声增强、增粗,内见条索状中强回声,腺体实质呈网格状,2例合并单发或多发低回声结节,一例疑诊桥本氏甲状腺炎,一例考虑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符合率88.9%(16/18).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效民;高树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善,肝、肾的解毒和排泄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均不健全,对许多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性差,使用不当轻则影响疗效,延误病情,重则引起药物中毒,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赵磊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在日趋激烈的医疗竞争环境中,医院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医院必须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医院各项医疗成本的构成和变化习性,运用成本核算和控制这一有效的经营管理手段和措施,抓住管理要点,实施有效管理,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
作者:汪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适当手术时机和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总结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190例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的意识状况、出血部位、出血量,参考全身状况而采用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血肿清除加骨瓣减压术或和侧脑室引流术进行治疗.结果 综合GOS和Barthel评分:优36例(18.9%),良72例(37.9%),中42例(22.1%),差5例(2.6%),死亡35例(18.5%).其中超早期手术88例,优良率70.4%,死亡率13.6%;非超早期手术102例,优良率45 1%,死亡率22.6%.结论 超早期手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术前正确评估高血压出血病人何时手术和采用何种手术方式是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
作者:李斌;钟晖东;关俊文;招康东;李其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作为姑息疗法,减轻临床症状,延长生长期,保全肢完整.方法 骨动脉穿刺插管,腹主动脉.髂动脉造影,与肿瘤供血动脉内,经导管注入抗肿瘤药物及少量栓塞剂,后造影复查.结果 左髂内动脉造影风臀上肢为肿瘤供血动脉,肿瘤呈多血管形型,血供丰富,有少量小分支供应臀部软组织,经导管注入抗肿瘤药物及栓塞剂,肿瘤供血血管明显减少.结论 骨肉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且术前多辅以放疗化疗,要至少超过一个关节进行截断或离断,多数患者难以接受,骨肉瘤的治疗并不多见,也答不到彻底治疗的目的,就姑息治疗而言,它满足了患者的要求.
作者:高庆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88例早产儿于生后3~7天内常规进行头颅CT检查.对不同胎龄、出生体重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严重程度及损伤程度与并发症的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 180例早产儿存在脑损伤,总的脑损伤发生率62.5%(180/288).其中,颅内出血发生率49.3%(143/288),其他依次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6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59例,脑实质出血(IPH)12例,小脑出血(ICEH)10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37例(12.8%).180例中有窒息史62例,其中,轻度52例,中重度10例.窒息程度与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脑损伤发生率越高.并发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肺出血,呼衰,呼吸暂停,低血糖,重症感染与脑损伤程度有关.结论 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多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脑损伤易漏诊,头颅CT筛查是必要的,并为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王冬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讨论输尿管终端疾病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文对92例输尿管终端疾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CT、X线、手术病理等终诊断进行对比及长期随访.结果 输尿管终端疾病的声像图,各有其相应特征,可作为诊断标准.结论 基于输尿管终端的解剖特点,有多种疾病好发于此,其声像图特征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很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红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提高女性乳腺疾病普查的准确率;方法 运用PDCA循环管理的程序,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一系列工作计划和活动措施(P阶段),并按照计划措施认真执行(D阶段),定期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C阶段),后根据结果进行总结,以指导今后的工作(A阶段).结果 乳腺疾病普查准确率由原来的35.1%提高至80%.结论 PDCA循环管理程序是科学解决问题方法,是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
作者:段咏梅;师宏词;孙小晶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对复方肿节风颗粒动物实验研究,探讨其止咳、祛痰、抗炎的作用.方法 设复方肿节风颗粒大(10.0g·kg-1)、小(5.0g·kg-1)剂量组,对照组(0.9%氯化钠针25 ml·kg-1)、阳性药物对照组[喷托维林组(0.1g·kg-1)氯化铵组(0.5g·kg-1)阿司匹林组(0.1g·kg-1)].①小鼠二氧化硫引咳模型上进行止咳实验.②小鼠酚红气管分泌实验.③小鼠和大鼠非特异性炎症模型上进行抗炎实验(小鼠二甲苯耳廓肿胀和大鼠卵蛋白后足肿胀抗炎实验).结果 ①止咳实验:复方肿节风颗粒大、小剂量组,喷托维林组能明显延长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差异极显著性(P<0.01),或差异显著性(P<0.05).②分泌实验:复方肿节风颗粒大、小剂量组,氯化铵组均明显增加酚红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③抗炎实验: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廊肿胀率和卵蛋白所致大鼠后足肿胀率,复方肿节风颗粒大、小剂量组,阿司匹林组有明显减少肿胀率,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差异极显著性(P<0.01).结论 复方肿节风颗粒具有止咳、祛痰、抗炎作用.
作者:王晓芝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在恶性阻塞性黄疸减黄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26例老年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行PTCD术.结果 所有病人病情均好转.结论 PTCD是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减黄术,尤其适用于老年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
作者:叶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感染中毒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病情复杂多变且进展迅速,致病菌不断变迁,耐药性也增多.为此,对我院2006年1月~2006年12月月经临床和血培养确诊的46例感染中毒症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孙光;石海燕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