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胸腹手术不同保暖方式应用效果的回顾性分析

徐璐;苏迎春;刘彭;崔文芳

关键词:新生儿, 手术, 保暖方式, 体温
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胸腹手术中保暖方式的选择对患儿术后恢复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本院手术室行胸腹手术的新生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保暖方式的不同分为A、B、C和D组,每组各25例.观察四组患儿手术前后体温变化、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氧饱和度及心率、手术时间、麻醉恢复期间寒战发生情况并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1)A、B、C三组手术开始60 min与手术结束后的平均体温高于D组(P<0.05),而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患儿术中出血、手术前后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术后心率低于A、C组(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A组麻醉恢复期寒战发生率低于D组(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术中应用加温毯与薄膜保温加四肢包裹套两种保暖方式均对新生儿术后体温恢复、减少不适有理想的效果,其中加温毯且四肢使用包裹套效果为显著,但加温毯造价较高,可以根据患儿病情及经济条件加以选择.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液体复苏治疗小儿脓毒血症休克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脓毒血症休克的有效液体复苏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76例脓毒血症休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单纯晶体液复苏方案,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白蛋白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第1小时液体输注量、住院时间、循环稳定时间、肺水肿发生率以及血乳酸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第1小时液体输注量为(40.8±7.3) mL,循环稳定时间为(183.2±49.1) min,住院时间为(10.1±5.2)d,在液体复苏30 min后的乳酸水平为(3.4±2.2) mmol/L,乳酸清除率为(0.4±0.2)%;液体复苏6h后乳酸水平为(2.1±1.1) mrnol/L,乳酸清除率为(0.6±0.2)%,均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体复苏治疗小儿脓毒血症休克疗效确切,在液体复苏时联合应用白蛋白可缩短循环稳定时间与住院时间,迅速改善患儿血乳酸浓度,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

    作者:王全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比值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前白蛋白(PA)比值对急性胰腺炎(S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0月湖南省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收治的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重度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SAP组16例及非SAP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CRP、PA、CRP/PA比值水平,并利用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CRP、PA、CRP/PA比值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SAP组中的CRP、PA、CRP/PA比值分别为(159.11±39.45) mg/L、(172.61±35.59)mg/L、(0.99±0.43),非SAP组分别为(113.30±24.75) mg/L、(219.43±35.54) mg/L、(0.55±0.26),提示SAP组中的CRP及CRP/PA比值明显高于非SAP组,SAP组的PA水平明显低于非SAP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CRP、PA、CRP/PA预测SAP的AUC值分别为0.843、0.818、0.887,提示CRP、PA及CRP/PA均能很好地预测SAP(P<0.05).且CRP/PA的AUC大于CRP、PA的AUC.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高CRP、低PA、高CRP/PA均可提示SAP的发生,CRP/PA预测SAP具有更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封萍;廖谷清;贺承健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MDSC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其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肿瘤微环境由通过癌细胞和周围基质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免疫抑制性网络组成.这种环境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代表未成熟骨髓细胞的异质群体,在分化的不同阶段停滞,并响应各种肿瘤因子而扩增.此外,这些细胞获得抑制表型,表达抗炎细胞因子和活性氧和氮物质,并抑制T细胞免疫应答.MDSC在调节免疫效应细胞和恶性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其数量增加与肿瘤发生进展,不良预后和免疫治疗策略有效性降低相关.了解MDSC的免疫调节功能及机制有助于探求有效的免疫治疗策略.

    作者:李诗;杨志刚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TENS)及盆底康复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疗效研究

    目的:评价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TENS)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盆腔淤血综合征(PCS)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CPP) 30例,采用TENS和盆底康复治疗中的盆腔脏器脱垂治疗模式,观察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改善程度、体内致痛物质(P物质、内啡肽)含量的改变、盆腔静脉淤血缓解程度的大小,旨在指导TENS对PCS的康复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手术治疗率.结果:30例治疗结束时复查疼痛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体内内啡肽含量明显增加,物质P含量明显降低;彩超示左、右宫旁及宫壁可及多条迂曲管状无回声,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经皮式神经电刺激和盆底康复治疗对盆腔淤血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安全有效,并且易于被患者接受,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朱让丽;胡孟彩;吴惠琰;张志红;郑雪芹;黄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自信心团体训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自信心团体训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高校70名抑郁情绪的学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控制组,各35例.试验组进行自信心团体训练,控制组不进行处理.在干预前、干预后1周和干预后3个月对每组和控制组施测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结果:干预前两组SDS得分和SCSQ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周以及干预后3个月,试验组SDS得分均显著低于控制组(t=-6.246、-4.861,P<0.001),消极应对得分均显著低于控制组(t=-3.084、-2.707,P<0.05),积极应对得分均显著高于控制组(t=3.839、3.196,P<0.05).结论:自信心团体训练能够改善大学生抑郁情绪,减少消极应对,提高积极应对.

    作者:杨明明;李婷婷;葛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联合检测母血HbF、AFP值在预测胎母输血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母血胎儿有核红细胞(HbF)、甲胎蛋白(AFP)值在预测胎母输血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1月间本院门诊产检的孕产妇178例,采用KB法检测母血HbF水平,ELISA法检测母血AFP水平,依据分娩后检查结果为标准将所有孕产妇分为综合征组和非综合征组,统计分析所有孕产妇母血HbF、AFP水平及不同方法预测胎母输血综合征发生的情况.结果:本研究分娩结果显示,23例(12.92%)发生胎母输血综合征,综合征组母血HbF、AFP水平明显高于非综合征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单独检测母血HbF并以>3%为界限预测胎母输血综合征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3.91%、89.68%、87.64%,单独检测母血AFP并以>1000 ng/mL为界限,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3.91%、90.97%、88.76%,两者联合检测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96.77%、97.19%,两者联合检测高于两者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胎母输血综合征的发生与孕产妇产前母血HbF、AFP水平有关,检测上述因子水平在预测胎母输血综合征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且两者联合检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有利于指导防治该病.

    作者:刘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内,于月经期测量性激素六项,黄体期测量子宫内膜3DU-PDA参数和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分析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结果:HIFU治疗前后3个月,患者性激素六项、子宫内膜及内膜下动脉血流参数和3DU-PDA参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不大,手术是安全的,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远明;刘君;苏园园;林宇红;阳丽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序贯使用聚维酮碘乳膏与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喷雾型)治疗小面积Ⅱ度烧烫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序贯使用聚维酮碘乳膏与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喷雾型)治疗小面积Ⅱ度烧烫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杏坛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50例小面积Ⅱ度烧烫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序贯使用聚维酮碘乳膏与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聚维酮碘乳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瘢痕情况以及治疗后1、2周的创面愈合率,同时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性.结果:对照组瘢痕指数为(6.24±1.73),观察组瘢痕指数为(4.18±1.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6.56±2.31)d,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3.29-1.70)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1、2周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3.15±5.89)%、(82.58±7.49)%,均低于观察组的(45.28±4.65)%、(95.63±3.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小面积Ⅱ度烧烫伤患者序贯使用聚维酮碘乳膏与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喷雾型)治疗,能有效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减少瘢痕,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何日德;唐鸿祺;刘喆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甲状旁腺切除术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对伴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手术切除甲状旁腺,采用中文版简明健康测量量表(medical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甲状旁腺切除手术前及术后1年患者生存质量,并检测手术前及手术后1年血钙、磷及全段甲状旁腺(iPTH)水平.结果:术后1年患者血钙、血磷及iPTH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SF-36各维度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提高(P<0.05).结论:PTX有助于改善合并SHPT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姬玲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于本院进行诊疗的96例泌尿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变化,疼痛感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为(57.44±2.84),低于观察组患者的(72.33±3.02)分,血压水平高于观察组,疼痛感强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1.38%)高于对照组患者(70.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地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对泌尿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甘海鹰;蒋建武;李联辉;黄巧娥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Foley尿管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其引产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对足月妊娠孕妇放置Foley尿管在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性以及引产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0月在本院接受分娩的120例具有引产指征的足月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催产素滴入促进宫颈成熟,观察组应用Foley尿管促宫颈成熟,对比两组宫颈成熟程度以及引产效果.结果:观察组宫颈Bishop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Foley尿管放置应用于足月妊娠产妇,可有效促进宫颈成熟,提高自然分娩率,有效性好,安全性高,且价格低廉,操作简单.

    作者:聂水珍;陈小茹;焦瑞平;廖大隆;李燕姬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双翼舌侧扣在龈下残根正畸牵引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双翼舌侧扣在龈下残根正畸牵引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择龈下残根的两侧健康牙齿为支抗牙,弯制个性化弓丝,在残根合向的颊舌侧分别粘接双翼舌侧扣,采用橡皮链牵引,每2周复诊加力一次,调整加力的角度,使其与邻牙牙根保持平行,根据断根牵出距离、牙龈情况、牙周情况、患牙松动度评价疗效.结果:25颗残根修复后跟踪观察12个月,仅有2颗牙根术后有Ⅰ度松动,其他牙根稳固,无松动叩痛,无牙龈明显增生、炎症,牙周组织健康,桩冠固位稳定,根冠边缘密合;X线片检查根尖周围组织正常,无根尖周阴影,根尖周牙周膜连续,无骨质的吸收和增生,无牙槽骨吸收,牙根无复发回缩.结论:双翼舌侧扣配合个性化弓丝应用于龈下残根正畸牵引是一种较好的保留患者天然牙的方法.

    作者:刘玉凤;沈银环;干春凤;张颖;李玉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新生儿胸腹手术不同保暖方式应用效果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观察新生儿胸腹手术中保暖方式的选择对患儿术后恢复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本院手术室行胸腹手术的新生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保暖方式的不同分为A、B、C和D组,每组各25例.观察四组患儿手术前后体温变化、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氧饱和度及心率、手术时间、麻醉恢复期间寒战发生情况并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1)A、B、C三组手术开始60 min与手术结束后的平均体温高于D组(P<0.05),而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患儿术中出血、手术前后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术后心率低于A、C组(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A组麻醉恢复期寒战发生率低于D组(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术中应用加温毯与薄膜保温加四肢包裹套两种保暖方式均对新生儿术后体温恢复、减少不适有理想的效果,其中加温毯且四肢使用包裹套效果为显著,但加温毯造价较高,可以根据患儿病情及经济条件加以选择.

    作者:徐璐;苏迎春;刘彭;崔文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造影剂肾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为血管内应用造影剂后出现的一过性肾功能异常.虽然CIN为自限性疾病,但仍可能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尤其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的情况下.目前认为CIN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涉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氧化应激及细胞毒性.作为医源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未有特异性治疗措施,以预防为主.本文将重点讨论CIN合并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尤其讨论其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

    作者:李美君;黄裕立;胡允兆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应用醋酸环丙孕酮预防复发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后应用醋酸环丙孕酮预防复发的临床疗效,分析该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85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采用单纯的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治疗,而观察组43例患者在行TCRP术后再辅以口服醋酸环丙孕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月经周期、月经量情况,同时B超随访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月经周期正常率71.43%(30/42),而观察组的正常率高达95.35%(41/4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月经量为(156.3±45.6) mL,而观察组月经量则为(134.2±1.32) 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0个月的随访后,发现B超下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7.8±1.3)mm明显比对照组(9.9±1.7) mm要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率的研究中,观察组随访10个月复发率为6.98%(3/43),而对照组的复发率高达28.57%(12/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用TCRP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后,为了进一步的改善月经状况以及降低息肉复发率,可以通过口服醋酸环丙孕酮来达到目的,比不采用醋酸环丙孕酮口服巩固疗效患者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秋兰;姚慧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缺铁性贫血(IDA)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CHF合并ID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予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6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6 min步行试验、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等变化.结果:经过6周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改善(P<0.05)、NT-proBNP水平下降(P<0.05)、6 min步行距离增加(P<0.05)、LVEF升高(P<0.05),LVEDD缩小(P<0.05),治疗组更明显(P<0.01);治疗组Hcy下降(P<0.01).结论: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可改善CHF合并IDA患者的心功能,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Hcy.

    作者:罗翊芝;梁转合;陶卫国;宋飞月;朱可云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影像学及细针穿刺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现状

    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ar,TN)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因良恶性的不同在临床决策乃至手术方式上差异显著.通过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并不能准确鉴别TN的良恶性.正因如此,临床医生更偏爱和信任影像学检查和依赖病理学的细针穿刺检查,然而不同的鉴别方法有着不同的优势和不足.另外,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影像组学(Radiomics)作为近些年兴起的新领域,其在肿瘤的诊断及临床决策中已有了一定的研究及应用,但在甲状腺领域研究报道尚少,现针对影像学及甲状腺细针穿刺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临床应用现状作以下综述.

    作者:杨思嘉;崔敏;吴剑超;詹立升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实时四维彩超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实时四维彩超成像技术在产前诊断胎儿是否存在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行四维超声产检的1207例孕妇,同时行二维及四维超声检查,对比二维彩超和四维彩超的检查结果,对产妇进行产后调查,统计超声检查结果是否与产后结果相符.结果:1207例产妇产后统计有62例胎儿体表68处畸形,其中仅有一处畸形56例,两处畸形6例.畸形主要集中在头面部、四肢,而躯干胸腹部畸形较少,本次研究中无论是二维超声还是四维超声,均只出现了漏诊并未出现误诊的情况,具体畸形分布如下:头面部畸形34处(50.00%),胸部畸形2处(2.94%),腹部畸形3处(4.41%),脊柱畸形7处(10.29%),四肢畸形22处(32.35%).分布在头面部的胎儿畸形共34处,二维超声正确诊断出27处,诊断正确率为79.41%;四维超声正确诊断出34处,诊断正确率为100%,两者的诊断正确率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03,P=0.005).分布在胸部,腹部和脊柱的胎儿畸形共12处,二维超声正确诊断出7处,诊断正确率为58.33%;四维超声正确诊断出12处,诊断正确率为100%,两者的诊断正确率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16,P=0.012),分布在四肢的胎儿畸形共22处,其中二维超声正确诊断出7处,诊断正确率为31.81%;四维超声正确诊断出15处,诊断正确率为68.18%,两者的诊断正确率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18,P=0.016).结论:四维彩超在对前来产前检查的孕妇而言能够更好地显示胎儿实时图像,从四维立体的模式可以帮助超声医师更好地观察胎儿,从而做出精准的诊断.

    作者:李颖清;陈建文;张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桡骨头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及生物力学分析

    目的:构建起肘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借助三维有限元法对桡骨头在各种损伤程度下、各种位置上及肘关节各种屈曲程度下生物力学改变的情况进行分析,为研究桡骨头病理形态及生理功能变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名身体健康的成人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不考虑肘部的所患有的疾病,前薄层扫描CT图像扫描右肘及前臂,在软件中导入Mimics、ANASY、LS.DYNA97数据以构建起肘关节三维模型,开展装配、分配网格、将属性赋予材料以及有限元计算等工作.结果:所构建起来的肘关节三维有限元无限接近实体解剖标本,对桡骨头实际解剖状态与生物力学行为进行了全面真实的体现,同时与CT切片图相对比以验证了其精确性.结论:借助三维有限元模型将生物力学模型可以为桡骨头正常力学行为以其病变、损伤的临床诊疗提供病理形态及生理功能变化基础,为临床诊疗奠定更坚实基础.

    作者:张子清;郭淑女;古汉南;万花平;唐雷;许思亮;胡伟;刘铭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及效果评估

    目的: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及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2016年7月到本院治疗的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除施予常规治疗外,还予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研究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中各指标和对照组相比较均优,治疗总有效率也显著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呼吸损耗以及负荷,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陈志铭;卓春苗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