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宏文;王海明
目的:探索建设以临床指标为导向的眼科临床医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方法:在参照美国医保管理中心基于资源的相对价值系数(Resourse Based Relative Value Scale,RBRVS),在初步建立本土化的眼科手术RBRVS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开发绩效考核信息系统,探索建设以临床指标为导向的眼科临床医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结果:建立了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科室综合管理、科研教学等指标挂钩,与医疗收入、处方、检查单等指标脱钩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并制定了岗位管理制度和岗位薪酬管理制度.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RBRVS的眼科临床医师绩效考核信息系统,为建立科学、高效、便捷的人员管理和绩效评价系统提供参考.
作者:柯山;莫劲松;杨冰芝;秦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实施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作者:谭慧敏;郑兴荣;詹桦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患者应用纳米炭对淋巴结清扫与甲状旁腺的保护效果及预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取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癌11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临床是否应用纳米炭分成两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未应用纳米炭,观察组应用纳米炭,对两组淋巴结清扫及甲状旁腺的保护效果及预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颈侧区与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所占比例分别为25.00%与28.57%均较对照组的8.93%和10.71%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72 h血清Ca2+(2.01±0.10)mmol/L与甲状旁腺素水平(20.20±3.50)pg/mL改善效果均比手术前的(2.10±0.32)mmol/L和(25.30±4.60)pg/mL、对照组的(2.30±0.28)mmol/L和(33.47±5.08)pg/mL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预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9%和3.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于术中应用纳米炭有利于清扫淋巴结,保护患者甲状旁腺,且预后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万德培;郭日昌;饶晓英;吴桂芳;陈旭生;罗俊生;宁琴荣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MRI)扫描下在鉴别诊断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本院确诊治疗的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30例(48个颞颌关节病变),同期选取体检中心20例健康人员(40个颞颌关节),所有患者均给予1.5T的MRI扫描和X线扫描检查,以手术检查或病理学检查或关节造影和内镜检查等结果为对照,统计分析所有研究对象MRI、X线检查颞颌关节情况.结果:X线扫描检查可显示关节间隙和骨质改变,但对关节盘显像不清晰,其鉴别诊断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3.33%、94.23%、89.00%,MRI扫描检查可清晰显示关节间隙和骨质改变及关节盘及其相关组织的结构状态,其鉴别诊断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83%、100%、98.00%,前者的敏感度、准确度明显低于后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者特异度基本相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5T的MRI扫描在鉴别诊断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中具有更为良好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且具有无创、图像清晰、操作简单、无辐射等特点,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韦人瑞;黄卫明;孔云清;李静;刘芦笙;谭培枝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的角度探讨C-反应蛋白(CRP)损伤内皮细胞(E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培养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第4代用于实验,25μg/mL CRP刺激HCAEC 24 h,2D DIGE结合MALDI-ToF-ToF质谱鉴定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差异表达蛋白斑点11个,鉴定出其中4个,包括Heat shock cognate 71 kDa protein、Elongation factor 1-beta和Proteasome activator complex subunit 1等.结论: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筛选了CRP损伤EC的差异表达蛋白,为深入理解EC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有益的线索.
作者:刘少军;胡坤华;刘慰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床旁累加式出入量记录表格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9月需记录24 h出入量的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记录出入量方法,试验组采用床旁累加式出入量记录表格进行护理过程控制,比较两组的出入量记录准确率、护士每日为统计24 h出入量耗时和患者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出入量记录准确率、患者满意度和医生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每日为试验组统计24 h出入量耗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床旁累加式出入量记录表格进行护理过程控制,有利于提高出入量记录准确性,减少护士每日统计出入量的耗时,并及时准确提供动态医疗信息,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提高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
作者:楼娟;胡小红;何一群;石莹;胡大栋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四肢着床法(HELPERR)处理肩难产的临床效果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妇产科分娩中出现的43例肩难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4例采用HELPERR手法处理(HELPERR组),19例患者采用传统的牵拉胎头、屈大腿和耻骨加压法处理(传统组),对比两组的处理效果及分娩结局.结果:HELPERR组的胎头到胎肩娩出时间显著的低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产程、第二产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ELPERR组新生儿平均体重(3361.8±200.3)g与传统组(3334.2±197.5)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LPERR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2.50%显著低于传统组42.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LPERR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4.17%与传统组10.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LPERR组的产道裂伤发生率4.17%显著低于传统组26.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LPERR处理肩难产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方法,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作者:张璟嵋;赵云燕;曾美云;张荣英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远期生存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5月-2014年5月67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多种指标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远期生存率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IL-6、C反应蛋白、CD4+/CD8+比例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淋巴细胞数、CD8+比例均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APACHEⅡ、CK-MB、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例、CD8+比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95%CI(0.734,0.904)]、0.844[95%CI(0.764,0.924)]、0.896[95%CI(0.821,0.971)]、0.879[95%CI(0.802,0.956)]、0.940[95%CI(0.876,1.000)].当CD8+比例取临界值为15.5%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和85.7%.当淋巴细胞数取临界值为0.63×109/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和82.1%.CD8+比例和淋巴细胞数分别取15.5%和0.63×109/L为佳临界值时,平行试验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9.6%和70.4%,约登指数为0.74;序列试验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0%和97.4%,约登指数为0.84,序列试验的诊断效能优于平行试验.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为CK-MB(OR=1.215,P=0.01)、CD8+比例(OR=0.24,P<0.01).结论:CD8+比例和淋巴细胞数可用于预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远期生存率.当CD8+比例和淋巴细胞数分别取15.5%和0.63×109/L为佳临界值时,序列试验优于平行试验,CK-MB和CD8+比例是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范彦琦;何瑞玲;覃炳军;李盘石;曾晖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佳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出院时和6个月后对两组血压测量结果、高血压方面医学知识掌握情况、患者日常生活情况和治疗依从性四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血压测量结果、高血压方面医学知识掌握情况、患者日常生活情况和治疗依从性4方面较对照组更为理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作者:赵颖;侯春菊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Redon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例腹部手术切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Redon真空负压引流管引流,对照组采用橡胶引流管或皮片引流.比较两组切口感染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5例(5.00%),对照组切口感染17例(17.00%),观察组切口感染率、平均拆线时间、人均医疗费用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don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系统引流效果确切,能减少感染,消灭空腔,刺激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是预防切口感染有效的、简便的方法.
作者:丁宏文;王海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通过学生自主管理基础护理实验室提高整体学生的护理技能水平的方法和有效途径.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2015级438名护理专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基础护理学实验室管理中开展学生自主逐级管理基础护理实验室的方法,全面强化练习操作技能,结束后发放问卷调查教学效果,并将2015级护理专科生的基础护理学理论和操作成绩与2014级进行比较.结果:2015年护理专科生理论与操作成绩均优于2014级护理专科生(P<0.01);96.1%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己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88.8%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己操作的熟练程度,有98.2%的学生认同这种管理模式,96.1%的学生认为可以激发学习兴趣.结论:学生自主管理基础护理实验室,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作者:马星星;杨支兰;田朝霞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提高喉接触性肉芽肿疗效的新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5年10月诊治的13例喉接触性肉芽肿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在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手术切除肉芽肿后,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创面边缘黏膜封闭创面,同时所有患者均结合PPI抗反流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1个月复查,13例患者声带创面愈合良好,黏膜光滑.3个月和6个月后复查13例患者均无复发,治愈率100%.结论:喉接触性肉芽肿有强烈的复发倾向,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手术切除肉芽肿后,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创面边缘黏膜封闭创面结合PPI抗反流治疗,可闭塞创面,使肉芽肿无法生长,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龚辉成;于锋;焦粤龙;谭国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对比分析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PKRP与PVP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242例前列腺增生高龄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PKRP组和PVP组,各121例.PKRP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PVP组采用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3个月大尿流率、排尿后残余尿、生活质量、前列腺症状评分等指标.结果:PVP组手术时间长于PKRP组,术中出血量少于PKRP组,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PKRP组(P<0.05).术后3个月,PKRP组大尿流率、排尿后残余尿、生活质量、前列腺症状评分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PVP组(P<0.05).结论: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PKRP与PVP治疗效果有各自治疗特点,要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钟羽翔;徐战平;麦源;黄剑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切口妊娠后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确诊收治的36例应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切口妊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的综合护理,回顾性分析两组护理情况和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都取得了成功,经治疗护理后痊愈出院.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伤口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切口妊娠时加以优质的综合护理,有助于降低介入手术的风险,同时能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保莲;宋其琴;周娜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分析肩关节滑膜软骨瘤病应用肩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28例肩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根据双盲法将28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14例.其中实施传统切开术治疗为对照组,实施肩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肩关节评分(UCL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评分(UCLA)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85.71%,对照组优良率50.00%,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应用肩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肩关节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史宇霞;魏淑青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分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期组和Ⅱ期组,每组60例.Ⅰ期组实行急诊手术治疗,Ⅱ期组先予抗感染等保守治疗,待3个月后返院实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总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治疗总费用.结果:Ⅰ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Ⅱ期组,总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少于Ⅱ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期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较Ⅱ期费用更低廉,住院时间更短,同时并不增加手术治疗的风险性,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建东;郑清盛;王守铭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通过对血透患者制定针对性集束化护理措施,观察集束化护理对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各种常见的留置透析导管相关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集束化护理措施.将246例留置透析导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23例,其中试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透析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对8个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血糖水平等与并发症发生有一定的关系.试验组患者留置导管感染发生率为3.25%、脱管率为14.63%、导管阻塞发生率为4.07%;对照组分别为14.63%、30.89%、16.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分别为92.68%、87.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留置导管平均时间分别为(35.40±5.20)、(28.40±5.30)d,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留置透析导管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缪健丽;杨丽平;张秋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观察Wnt10a/Wnt10b及其Wnt/β-catenin通路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医院收治子宫内膜癌患者102例,均经过病理确诊,设为观察组,其中95例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7例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选取同期入院子宫内膜增生疾病诊断患者48例,设为对照组.入院后采集相关标本,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Wnt10a/Wnt10b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不同组织标本关键蛋白的表达含量.结果:观察组中Wnt10a及Wnt10b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Wnt10a阳性率,高于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P<0.05);观察组中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Wnt10b阳性率,低于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P<0.05);Wnt10a在观察组中呈阳性表达,组织排列无规律性,在对照组中呈阴性表达,组织排列相对整齐.Wnt10b在观察组中多呈阳性表达,组织排列缺乏规律性,对照组中呈阴性表达,组织排列相对整齐.Western-blot法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患者中,Wnt10b表达水平增加,并且β-catenin及c-myc表达均得到增加,APC表达下降.结论:Wnt10a/Wnt10b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机理与经典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激活有关.
作者:卢宇青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pro-BNP水平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组,同期体检的42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员的血清pro-BNP水平及血脂指标: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对血清pro-BNP水平与血脂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pro-BNP水平及血脂TC、T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血清pro-BNP与TG、LDL-C呈显著正相关(r=0.507,P=0.000;r=0.428,P=0.000),而与血清HDL-C呈显著负相关(r=-0.454,P=0.000),与血清TC无相关性(r=0.043,P=0.713).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pro-BNP的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血脂TG、LDL-C水平均与血清pro-BNP正相关,表明血脂水平与血清pro-BNP水平升高的VD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较大,对这类患者应密切监测血脂水平.
作者:袁招红;李宁;谢鹏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分析脑供血不足并冠心病老年患者行长春西汀治疗的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分析本院于2015年5月-2017年2月收治的脑供血不足并冠心病120例老年患者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时所用不同方案分成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方案,观察组行长春西汀,对两组疗效、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比对照组80.00%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白介素-6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两项指标水平(14.07±1.40)ng/mL、(6.24±0.18)mg/L均比治疗前和对照组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33%、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供血不足并冠心病老年患者行长春西汀治疗能改善其临床症状,优化炎性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具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陈刚;王阳;廖志良;刘笃秋 刊期: 201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