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关节超声表现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蔡小青;张前茜;卢苇;黄蓉

关键词: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关节, 超声
摘要:目的:分析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关节超声表现进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接受治疗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按照血尿酸水平分为观察1组(420~479μmol/L)和观察2组(480~540μmol/L),每组30例;另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三组均经由超声检查两侧下肢膝关节、踝关节以及第一跖趾关节,分析检查结果.结果:三组受检者的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双边征、肌腱钙化灶以外,观察1组其他指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的双边征、痛风石、晶体沉积、肌腱钙化灶、滑膜炎症以及关节腔积液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的双边征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指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观察2组的双边征、肌腱钙化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病变早期存在关节病变发生风险,可选择超声作为常规影像学检查手段.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档案为医院持续发展提供正能量

    医院档案承载着医院文化软实力,蕴含着推动医院持续发展的正能量,不仅是国家档案和社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重要的文化财富和信息资源,医院管理者和档案工作者有责任做好利用发掘档案各项工作,不断为医院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作者:阮美丽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儿科检验中CRP和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CRP检验联合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检验在儿科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儿科感染性疾病患儿64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携带病原体的不同将其分为病毒感染组33例和细菌感染组31例,另外选取同一时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液样本的采集,然后由本院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CRP和白细胞计数检测,统计分析各组CRP水平、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水平,统计记录各组患病阳性率及阴性率.结果:三组的CRP水平、白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的CRP水平、白细胞计数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的CRP水平、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菌感染组中,单纯采用CRP检测的阳性率为64.52%,单纯采取白细胞计数检测的阳性率为51.51%,但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90.32%,三种检测方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检测方式.结论:CRP和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临床儿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能为临床上医生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金梅;李赵群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曼月乐与子宫楔切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子宫腺肌症患者分别应用子宫楔切术和曼月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腺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曼月乐治疗,研究组应用子宫楔切术治疗,对比两组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子宫体积缩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痛经缓解率和月经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痛经复发率和月经增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子宫体积缩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曼月乐和子宫楔切术均可被应用于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治疗中,近期临床治疗效果均相似,均能够有效缩小患者的子宫体积,达到预期临床治疗效果,但行曼月乐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长远效果更好,在有效缩小患者子宫体积的同时可有效控制病症复发情况,有一定的安全性,在临床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奇艳;杜莲芳;谢翠琦;陈贤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外周血p73基因联合CEA检测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外周血p73基因甲基化联合CEA检测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7年3月本院住院患者142例,将其分为结直肠癌组64例和结直肠瘤组78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42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对所有受检者行血浆p73基因甲基化检测,并测定血清CEA.比较单独与联合检测联合血浆p73基因甲基化及血清CEA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准确性、阴性预测值、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浆p73基因甲基化、血清CEA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结直肠瘤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结直肠瘤组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血浆p73基因甲基化测定和血清CEA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敏感性优于单独检测(x2=9.581、16.762,P<0.01);阴性预测值高于单独检测,特异性低于单独检测,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血浆p73基因甲基化测定及血清CEA对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龙海华;贾安平;尹琦;庞丽萍;刘振鹏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COPD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22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急性肺炎链球菌感染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IL-22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急性肺炎链球菌感染的COPD患者(COPD组)和15例急性肺炎链球菌感染性支气管炎(SP)患者(SP组)BALF上清中IL-22的含量,并对10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后跟踪检测,另选取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HC组).结果:COPD组、SP组患者BALF中IL-22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且SP组患者BALF中IL-22的含量明显高于COPD组(P<0.01).治疗后,COPD组患者BALF中IL-22的含量明显下降,吸烟患者IL-22的含量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P<0.01).COPD患者IL-22的含量与中性粒细胞在BALF中的比例呈正相关关系(P<0.01).COPD患者IL-22的含量与FEV1%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COPD患者BALF中IL-22的含量增加与COPD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许锡荣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无痛病房建立对减轻骨科手外伤患者疼痛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在骨科建立无痛病房对减轻手外伤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建立无痛病房前手外伤围手术期患者15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建立无痛病房后150例手外伤围手术期患者为观察组,两组入院时均进行首次疼痛评分,观察组在骨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手术,当天及术后3 d通过三阶梯镇痛方案,采取多模式、超前、按时+按需给药以及缓节律呼吸法等无痛治疗管理;对照组按骨科常规治疗护理即在患者疼痛剧烈时按需给药.记录两组在术后3 h~3 d的疼痛评分,发放镇痛效果满意调查表,并对两组断指再植及皮瓣移植成活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施无痛管理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断指再植及皮瓣移植存活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无痛病房的建立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手术成功率,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住院满意度.

    作者:韦贵珠;黄娟娟;龙艳珍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经膝关节后侧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经膝关节后侧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胫骨平台后内侧或后外成入路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膝关节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治疗中,经膝关节后侧改良倒L形入路方式能够更好地暴露骨折端,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其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柯志勇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经颅磁刺激结合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对脑性瘫痪智力发育的影响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治疗结合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对脑性瘫痪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本科室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颅磁刺激结合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并配合常规康复治疗.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社会适应性能力发育商DQ评定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智力发育情况,采用脑彩超检测大脑血流动力学,并评价其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社会适应性能力发育商DQ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两组大脑中动脉、后动脉组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末期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血管阻力指数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结合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能够有效改善脑性瘫痪患儿智力发育,提高患儿整体健康水平.

    作者:吴桂华;黄裕斌;邵银进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小儿消化道重建吻合口瘘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道重建吻合口瘘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2月-2016年2月于本院行消化道重建术的90例患儿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4).对照组予以术后禁食的常规疗法,观察组予以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法,同时进行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等.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完全经口进食时间和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重建吻合口瘘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有利于患儿肠功能的恢复,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燕群;伍俐亭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轻中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对比分析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及框架眼镜对近视的控制的临床效果,探讨夜戴角膜塑形镜片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利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的92例(184眼)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分为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眼镜组,各46例(92眼).角膜塑形镜组配戴夜型戴角膜塑形镜,框架眼镜组配戴普通框架型眼镜.观察使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组的戴镜时间为8 h左右,测得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1周内以及1、2、6、12个月患者的角膜曲率、视力、眼轴增长量、裸眼视力的结果,同时记录框架眼镜组46例青少年中度近视患者相应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配戴1周内以及1、2、6、12个月后,角膜塑形镜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显著高于框架眼镜组(P<0.05).配戴12个月后,角膜塑形组的眼轴增长量明显小于框架眼镜组(P<0.05).配戴12个月后,角膜塑形镜组的水平曲率、垂直曲率均显著低于配戴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低于框架眼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塑形镜组的角膜上皮点染发生率为27.17%(25/92),高于框架眼镜的4.35%(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控制轻中度近视有着良好的效果,但是同时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指导患者及家属,及时到门诊复查,尽量避免验配过程中的风险,通过严谨的验配技术能够确保戴镜安全.

    作者:蒋伟;钱晓文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非高密度脂蛋白联合碱性磷酸酶在老年体检人群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评估的价值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non-HDL-C)联合碱性磷酸酶(ALP)在老年体检人群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将本院体检中心2016年6月-2017年5月接收的老年体检人群3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日本Colin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动脉僵硬度自动测定仪测定baPWV,以任一侧肢体baPWV≥1737.50 cm/s定义为动脉粥样硬化,取空腹外周静脉血测定相关脂质水平、non-HDL-C及ALP水平.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组的男性、糖尿病、高血压比例以及BMI、TC、TG、LDL-C、non-HDL-C、baPWV、AL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non-HDL-C≥4 mmol/L与<2 mmol/L比较,模型1(未校正任何因素)、模型2(校正年龄、性别、BMI因素后)、模型3(校正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BMI、TC、TG、HDL-C、LDL-C因素,评价non-HDL-C与动脉粥样硬化则剔除ALP,评价ALP则剔除non-HDL-C,OR分别为2.286(1.308,3.128)、1.893(1.302,2.817)、1.682(1.249,2.685);ALP≥90 U/L与<60 U/L比较,在模型1、模型2、模型3下OR分别为2.985(2.182,4.620)、2.618(1.486,4.428)及1.796(1.281,4.022).结论:血清non-HDL-C及ALP是老年体检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

    作者:张丽芬;余冰冰;钟毓瑜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循环内皮细胞在恩度联合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恩度联合NP方案化疗前后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s)以及活性循环内皮细胞(aCECs)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2013年5月-2015年10月本院20例健康人(对照组)及68例肺癌患者(治疗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ECs及aCECs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外周血CECs及aCECs的数量均低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恩度联合NP治疗后CECs及aCECs数目出现分层变化,其中临床获益(CR+PR)患者CECs及aCECs数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临床进展(PD)患者CECs及aCECs数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稳定(SD)患者CECs及aCECs数目变化分层、CECs数目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ECs数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通过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负性调节,提高了抗肿瘤效果并抑制肿瘤生长速度,CECs及aCECs的联合检测可能是恩度联合NP方案治疗肺癌的较好疗效预测指标.

    作者:杨宏;韩震;何敏;张翠英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广东佛山地区不同年龄层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不同年龄层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的803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年龄层AP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分型、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和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年龄层MAP及SA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层的胰腺炎病因构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层MAP患者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不同年龄层SAP患者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与年龄有一定关系,老年患者的经济负荷较重,预后较差.

    作者:欧阳勇文;崔西玉;李兆滔;李匡一;陆宝钿;黄辉文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并行传统急救模式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71例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14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接收并行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71例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救治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急诊室滞留时间、平均检查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抢救成功率、平均住院天数、ADL评分、GC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过程中的作用显著,可推广.

    作者:施志国;陈仪;徐建安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经会阴盆底超声评估排针针刺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的价值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评估排针针刺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3月本院接收的女性SUI患者35例,患者均按照中医辨证疗法实施排针针刺治疗,在针刺治疗完成后,比较治疗前后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的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状态下的超声检查相关参数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在静息状态下尿道漏斗形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Valsalva动作下尿道漏斗形成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针针刺治疗女性SUI临床效果显著,而经会阴盆底超声在女性SUI治疗效果评估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永金;李绍康;廖伟东;任志宏;谭娜;汪义平;汪德安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解放军第264医院165例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研究医院多重耐药菌的临床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将2016年度检验科微生物室出具的多重耐药药敏结果,按照病原菌种类、标本来源、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2016年共检出165例多重耐药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6.36%,革兰阳性菌占43.64%.居前5位的依次是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产ESBLs阴性菌株除对碳青霉烯类敏感之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结论:规范抗生素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根据药敏结果谨慎选择抗菌药物,从源头上减少多重耐药的发生.

    作者:曹瑞丽;闫潇琦;张德智;王丽英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PTK7在不同级别结肠腺瘤组织及瘤旁非肿瘤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意义

    目的:研究蛋白酪氨酸激酶-7(Protein tyrosine kinase-7,PTK7)在不同级别结肠腺瘤组织及瘤旁非肿瘤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收集31例结肠腺瘤组织标本,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TK7蛋白的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肿瘤黏膜组织中PTK7检出率为29.6%(8/27),腺瘤组织中为77.4%(24/31).瘤旁非肿瘤黏膜组织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1,P>0.05).非肿瘤黏膜组织与腺瘤组织PTK7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组织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PTK7表达与性别(P=0.198)或年龄(P=0.198)之间有相关性.结论:PTK7参与结肠腺瘤的发生发展,其阳性表达对结肠肿瘤的早期干预有提示意义,PTK7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的发生候选生物标志物.

    作者:张东海;祁晓莉;张轶华;商晓青;刘洪波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金天格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金天格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本院治疗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钙尔奇D3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金天格胶囊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骨密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x2=4.711,P=0.030);观察组腰背疼痛、腰膝酸软、下肢痿弱、步履艰难等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8.84,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对照组为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21,P=0.516).结论:金天格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骨密度有效增加,安全性较高,可推广作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

    作者:叶尔江·再那勒;汪川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复方玄驹胶囊治疗耐药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玄驹胶囊对耐药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诊治的耐药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138例,首先给予抗耐药性治疗,4周后18例仍耐药,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分步治疗,第一步:给予复方玄驹胶囊改善患者耐药性,3粒/次,3次/d,辅以特拉唑嗪片2 mg/次,1次/d,用药周期视实际情况而定;第二步: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胶囊0.2 g/次,2次/d,辅以特拉唑嗪片2 mg/次,1次/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使用复方玄驹胶囊,3粒/次,3次/d,连续服用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症状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玄驹胶囊治疗耐药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既可明显改善患者耐药性,又可改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梁棉胜;习海波;李明;尹穰华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穴位按摩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在本院分娩并出现尿潴留并发症的96例产妇,按照入院病床单双号法将产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排尿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观察组采用穴位按摩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开始排尿的时间、第一次排尿量以及需要导尿的人数,对比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开始排尿时间早于对照组,其第一次排尿量多于对照组,观察组需要导尿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出现尿潴留并发症的产妇采用穴位按摩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伟颜 刊期: 2017年第27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