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和病理分析

陈晓风;李晶;谷小丽;王攀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减退, 临床特点, 病理类型
摘要:目的:对8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类型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本院住院的8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均进行肾脏病理穿刺、检测甲状腺功能(TT3、TT4、FT3、FT4及TSH)、血浆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等,并对其病理类型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肾脏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MGN)43例,微小病变型(MCD)29例,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4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2例,膜增生性肾炎(MPGN)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白蛋白与血清TT3、FT3、TT4、FT4呈正相关,与血清TSH呈负相关;24 h尿蛋白定量与血清TT3、FT3、TT4、FT4呈负相关,与血清TSH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和微小病变型多见,甲状腺素水平与白蛋白下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检测甲状腺素水平对判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病变程度、预后及病理类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维格列汀联合其他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采取维格列汀联合其他降糖药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情况。方法:通过对万方、知网、维普、CBM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将2型糖尿病、维格列汀、联合、降糖药物、疗效、安全性等作为关键词,利用Meta分析纳入的文献,总结维格列汀联合其他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通过筛选后终纳入本研究的文献研究有9个,经Meta分析显示维格列汀联合治疗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方面优于α糖苷酶抑制剂(P<0.05);安全性来看,联合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双胍、磺脲类、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等,而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Meta分析显示维格列汀联合其他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疗效可靠,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缪东军;邓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研究与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隐匿性脑血管畸形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和栓塞组,每组64例。手术组于显微镜下切除畸形的血管并清理血肿,栓塞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生活功能。结果:栓塞组完全栓塞率低于手术组,大部分栓塞率高于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小部分栓塞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生活功能为一级的患者比例高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的治疗效果与手术治疗类似,但安全性较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不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还能够保证患者治疗后的生活功能和防止手术后遗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胡少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及对胸腔积液IL-6、IL-8和hs-CRP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及对胸腔积液IL-6、IL-8和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和胸腔穿刺抽液,对照组患者给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胸腔内注入地塞米松。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检测治疗前和治疗3、7 d后胸腔积液中IL-6、IL-8和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胸膜粘连发生率为9.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7 d后的胸腔积液IL-6、IL-8和hs-CRP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可以显著改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还能降低患者胸腔积液中IL-6、IL-8和hs-CRP的水平,减轻胸膜炎症反应,疗效确切,值得应用于临床。

    作者:钟红剑;刘腊香;陈文胜;杨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血细胞分析仪分析结果异常时与血涂片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将血细胞分析仪所检测出现异常的标本涂片染色,在显微镜下对其血细胞数量、形态、分类与血细胞分析仪检查结果实施对比,以此检验血细胞分析仪分析的结果是否可靠与准确。方法:将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接收的通过血细胞分析仪出现血细胞分析结果异常的患者标本2000例进行研究分析,将其与血涂片镜检测的结果实施分析对比。结果:血小板数量比正常标本涂片较高,与血细胞分析仪分析的结果相同,但部分血小板数量比正常低的部分不符合,因其部分血小板的聚集导致出现假性血小板减少,必须给予血涂片镜检测;血涂片镜检测和血细胞仪分析的红细胞体积结果相同;对分类或不分类异常的白细胞标本须给予血涂片镜检。结论: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所检测的结果出现异常、不完全的可靠,只有将涂片染色镜检测结果对比,才可将血细胞分析仪不可正确识别异常细胞成分的缺点进行修正,后得到准确而又科学的结果,降低患者的漏误诊率。

    作者:余文惠;刘凤玲;夏俊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康复临床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康复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产后尿失禁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其中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肌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力明显提高、疲劳度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盆底肌力改善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尿失禁治疗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为79.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康复有较好临床效果。

    作者:张静;肖琳;罗小婉;何一雄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脑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低血糖脑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基层医院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脑损伤提出应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0例糖尿病发生低血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降糖药使用情况、饮食是否规律、低血糖持续时间、血糖水平、高血压病程、低血糖发作频率、对低血糖危害知晓情况及开始干预时间等多个与脑损伤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00例低血糖患者中,发生脑损伤者48例,发生率为16.0%;对11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病程、磺脲类或胰岛素使用量、低血糖持续时间、血糖水平、高血压病程、低血糖发作频率、对低血糖危害知晓情况及开始干预时间与低血糖脑损伤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65岁及以上、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过量使用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低血糖持续≥6 h、血糖水平<2.2 mmol/L、高血压病程5年以上及低血糖每天发生2次以上均为低血糖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对低血糖危害知晓及开始干预时间≤30 min为低血糖脑损伤的保护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脑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基层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低血糖的认知水平,对低血糖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以减少低血糖脑损伤的发生。

    作者:李碧峰;侯宪云;钟红;王群;凌文珊;罗泳仪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联合检测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MP)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联合检测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400例年龄为3个月~3岁的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按有无喘息分为喘息组和无喘息组,每组200例。所有患儿入组后均联合检测MP和RSV,比较两组MP和RSV阳性率、检测满意度、特应性体质及家族病史情况。结果:喘息组MP和RSV阳性率、特应性体质及家族病史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测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患儿存在下呼吸道感染时,通过联合检测体内血清MP和RSV抗体滴度,快速鉴别诊断出喘息性疾病,可明显减少检查费用及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林坤培;黄丽君;许志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水囊填塞在54例剖宫产患者产后止血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对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中应用水囊填塞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实施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本院实施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水囊填塞宫腔压迫止血法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止血,应用纱布填塞宫腔压迫止血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止血,对两组的止血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应用不同止血方法进行止血后,观察组患者止血后出血量、手术时间、填塞物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应用水囊填塞能够实现理想的止血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曹伍兰;陈宏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美国医疗救助扩展计划实施评价

    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目前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卫生领域的关注。利用2014-2015年医疗保险改革公开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美国医疗救助扩展计划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截至2015年6月,美国已有30个州实施了医疗救助拓展计划,对于享受医保补助者,27个州执行联邦收入限制。2015年,美国全境保费援助月均额272美元,但全国医疗保险覆盖缺口人数高达370.8万人,美国医疗救助计划扩张尚未完全实现。

    作者:高善强;贺英;刘平;王珊珊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脑膜病变患者行MR增强后FLAIR序列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脑膜病变患者行MR增强后FLAIR序列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102例脑膜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MR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MRI增强后再加扫FLAIR,对FLAIR序列进行观察分析。结果:MRI增强后FLAIR序列对脑膜病变显示较为敏感,且可将强化皮层静脉与静脉窦正确的区分,显示脑脊液强化,但对伴脑实质内的微小病灶显示具一定程度的局限性。结论:MR增强后FLAIR序列对目前广泛应用的增强T1WI具较强补充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使诊断准确性显著提高。

    作者:徐谢生;王开福;黄钻明;邓桂珍;李华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NT值超声测定在孕11~13+6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NT值超声测定在孕11~13+6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12月来本院接受孕期检查的3822例孕11~13+6周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测量3822例孕妇胎儿的NT(颈项透明层)值,进行胎儿畸形诊断。结果:3822例孕妇共3869例胎儿,经筛查发现109例为畸形胎儿。109例畸形胎儿中,NT值≥2.5 mm的胎儿共84例,所占比例为77.1%,明显高于NT值<2.5 mm的胎儿(χ2=63.872;P<0.05)。结论:孕11~13+6周时测定胎儿NT值可作为筛查胎儿畸形的重要方法, NT值≥2.5 mm为筛查胎儿畸形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马育局;李颖;王青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男性不育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家具从业者男性不育相关因素,为男性家具从业者提供健康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男性家具行业不育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有正常生育史者的男性50例作为对照组,对精液质量进行临床分析,比较两组精子平均曲线运动速度(VCL)、平均直线运动速度(VSL)、平均路径运动速度(VAP)、精子运动直线性(LIN)、血清抑制素B(INHB)、精子顶体酶(AE)活性及睾酮(TEST)水平。结果:除TEST外,其余各项指标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具从业不育患者精子质量较正常生育组有统计学差异,显示家居从业者不育患者的睾丸支柱细胞有一定损伤现象,该环境中工作的不育男性生殖状况堪忧,职业教育及其健康防护显得十分迫切。

    作者:邓智标;黎子辉;麦贤昌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的临床护理对比

    目的:探讨分析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两种方式临床护理方法的特点。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280例进行胃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无痛胃镜检查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胃镜检查方法。观察术中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机调查,并使用抑郁态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比两组患者的SDS与SAS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SBP、SDP、HR、Sp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SDS、SAS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胃镜较普通胃镜具有安全、高效、减轻患者心理负担等特点,但同时也需要护理人员更好地配合检查,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张碧红;李琴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术前及术后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鼻声反射和鼻阻力(NR)检查结果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疗效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中重度慢性鼻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择期行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另择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于鼻黏膜收缩前和收缩后进行鼻声反射及NR检查,结合VAS疼痛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前,研究组患者鼻黏膜收缩前后双侧鼻腔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研究组术后鼻腔小横截面积(NMCA)和鼻腔容积(NCV)增大,NR减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小横截面积至前鼻孔的距离(DCAN)和鼻腔平均横截面积(MNC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中重度慢性鼻炎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鼻通气功能,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检查结果可准确反映临床疗效。

    作者:黄岸坤;黄志刚;杜宝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项目管理模式运用于产后母婴康复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项目管理的整体化管理模式在产后母婴康复管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运用项目管理的整体模式,将阶段化、量化和优化管理的方法运用于产后母婴的康复管理中,回顾性分析实施前后产妇产后乳房胀痛、产后尿潴留、晚期产后出血及新生儿吐奶、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等的发生情况。结果:项目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母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项目管理的模式及流程,对提高产后母婴康复管理有显著效果,是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婉文;林燕芬;林丽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左西孟旦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16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两组患者均根据个体化给予洋地黄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CEI/ARB)、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等。对照组加用硝酸甘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3 d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前后平均尿量、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及胱抑素C(CysC)。结果:治疗前两组SV、CI及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V、CI及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SV和LVEF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尿量均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增加更明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T-proBNP和CysC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更明显。

    作者:冯庆芝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术的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术后1~5年的远期疗效结果。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2例,由同一医师按同种方法行髓核摘除术治疗,筛查患者年龄为20~45岁的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后1、5年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对手术疗效的满意度,疗效评价标准为JOA评分、VAS视觉评分,并对比患者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及脊柱稳定性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手术前患者JOA评分、VAS评分分别与术后5年、术后1年、术后立即检测相比,或术后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髓核摘除术的患者手术前满意度与术后、术后1年、术后5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两两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术,创口小,手术安全,后遗症少,患者恢复能力强,成本低,经1~5年随访,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茂祯;李智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钙震荡特性

    目的:探讨正常成年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Cajal-like interstitial cells)是否有自发周期性钙震荡(calcium oscillation),以期为膀胱兴奋性起搏细胞为Cajal样间质细胞这一学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胶原酶V消化法,获得原代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进行培养,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技术,Fluo-4AM负载后的Cajal样间质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的变化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技术进行记录,荧光强度的改变代表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培养后的Cajal样间质细胞保持其固有特征,可见胞体为梭形且胞体两极有两个细长突起;培养的Cajal样间质细胞有两类不同的钙震荡:一类震幅小而频率不规则,另一类震幅大而频率慢。第二类钙震荡与膀胱逼尿肌细胞的钙震荡显著不同。结论:与消化道起搏细胞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自发性钙震荡类似,成年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亦存在自发钙震荡,提示膀胱收缩活动的起搏细胞可能为其中一种类型的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

    作者:朱国栋;王勤章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宜宾地区ALT<2×ULN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宜宾地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正常值上限(ULN)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选择97例宜宾地区ALT<2×ULN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穿刺活检,并对不同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患者的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肝功能和HBV-DNA定量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97例患者中,40.2%患者炎症分级≥G2,10.3%患者纤维化分期≥S2,G≥2组患者的ALT水平高于G<2组;S≥2组患者的构成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血清HBV-DNA水平和HBeAg状态与肝脏的组织学改变无关。结论:对ALT<2×ULN慢性HBV感染患者应考虑进行肝穿刺活检,特别是那些年龄≥40岁且ALT≥50 U/L者。

    作者:姚玲;毛海鹰;康涛;陈琴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及急性支气管肺炎儿童排痰效果的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及急性支气管肺炎儿童的排痰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1月于本院儿科住院的186例毛细支气管炎和238例急性支气管肺炎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各病种按雾化溶液分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再按氯化钠浓度分组,分别给予0.9%、3%、5%、7%、9%氯化钠液经压缩泵空气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灭菌注射用水按同样方法雾化吸入,比较各组的排痰效果。结果:3%、5%、7%、9%氯化钠组间、0.9%氯化钠组和对照组雾化对毛细支气管炎和急性支气管肺炎儿童排痰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氯化钠组与0.9%氯化钠组、对照组排痰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等浓度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对两种疾病儿童排痰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5%、7%、9%四种浓度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或急性支气管肺炎病例都有较理想的排痰效果,效果相当,0.9%氯化钠溶液的效果不理想,0.9%、3%、5%、7%、9%五种浓度氯化钠溶液各自对两种病例的排痰效果相当,选择浓度不过高而又效果理想的3%氯化钠溶液更合适。

    作者:黄元寿;马艳芳;马海燕;潘惠妮;叶梅;万昕;黄碧林 刊期: 2016年第18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