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智标;黎子辉;麦贤昌
目的:分析多胎妊娠自然减胎对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于本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后双胎妊娠自然减胎共193例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自然减胎对助孕结局的影响。结果:1104例双胎妊娠中发生自然减胎183例,自然减胎率为16.58%(183/1104);其中119例双胎自然减胎发生在妊娠前8周,占65.03%(119/183)。减胎后保留单胎的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与同期单胎妊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同期双胎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胎妊娠自然减胎后可延长妊娠时间,增加保留胎儿的出生体重;妊娠8周后实施选择性多胎妊娠减胎术可减少手术干预率及并发症。
作者:吴重聪;蔡桂丰;杨桂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对微创Nuss手术在胸壁畸形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收集整理本院2010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采用微创Nuss手术治疗的小儿胸壁畸形患者共19例进行研究分析,其中漏斗胸10例,鸡胸9例。结果:本研究的19例患儿均顺利完成了Nuss手术,其胸壁畸形的情况得到满意矫正,手术时间为40~70 min,手术后住院时间5~9 d。术后1例出现气胸(小于患儿总数的10%,未予特殊处理),该患儿的气胸状况在术后3 d消失,另外1例患儿出现轻度皮下气肿。术后随访1个月~3年,其中1例患儿在初次手术的3个月后由于钢板移位进行了二次手术,另外1例患儿在出院后的第2周出现了右侧胸腔积液,经抗感染及右侧胸腔穿刺后积液消失,情况得到控制。剩余患儿在手术中以及住院期间和术后随访时均未出现不适症状,其中2例患儿在术后3年取出钢板,畸形矫治结果满意。结论:微创Nuss手术在治疗小儿胸壁畸形的应用过程中,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患者及其家属对畸形矫治满意,该方法安全可行,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加以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吴家宝;钟金慧;邓江波;王楚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宜宾地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正常值上限(ULN)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选择97例宜宾地区ALT<2×ULN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穿刺活检,并对不同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患者的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肝功能和HBV-DNA定量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97例患者中,40.2%患者炎症分级≥G2,10.3%患者纤维化分期≥S2,G≥2组患者的ALT水平高于G<2组;S≥2组患者的构成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血清HBV-DNA水平和HBeAg状态与肝脏的组织学改变无关。结论:对ALT<2×ULN慢性HBV感染患者应考虑进行肝穿刺活检,特别是那些年龄≥40岁且ALT≥50 U/L者。
作者:姚玲;毛海鹰;康涛;陈琴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鼻腔冲洗联合鼻腔雾化治疗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4年8月本院确诊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鼻内镜术治疗,术后给予鼻腔冲洗联合鼻腔雾化治疗,依据冲洗液浓度分为高度组(2.5%盐水冲洗液)和低度组(0.9%盐水冲洗液),各42例,应用糖精法检测患者术后鼻黏液纤毛传输速率,应用SNOT-20量表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鼻黏膜纤毛运输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高度组和低度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80.8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鼻黏液纤毛传输速率均明显高于低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低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鼻腔冲洗联合鼻腔雾化治疗可有效提高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的疗效,促进术腔黏膜上皮化进程,从而加快鼻黏膜纤毛运输功能恢复,缩短疗程,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朱秀娥;杨小红;伍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正常成年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Cajal-like interstitial cells)是否有自发周期性钙震荡(calcium oscillation),以期为膀胱兴奋性起搏细胞为Cajal样间质细胞这一学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胶原酶V消化法,获得原代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进行培养,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技术,Fluo-4AM负载后的Cajal样间质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的变化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技术进行记录,荧光强度的改变代表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培养后的Cajal样间质细胞保持其固有特征,可见胞体为梭形且胞体两极有两个细长突起;培养的Cajal样间质细胞有两类不同的钙震荡:一类震幅小而频率不规则,另一类震幅大而频率慢。第二类钙震荡与膀胱逼尿肌细胞的钙震荡显著不同。结论:与消化道起搏细胞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自发性钙震荡类似,成年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亦存在自发钙震荡,提示膀胱收缩活动的起搏细胞可能为其中一种类型的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
作者:朱国栋;王勤章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血清中25-OH-D、FGF23因子对骨质疏松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8月-2015年6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骨质疏松患者120例,疗程为半年,治疗前均采用骨密度检测仪检测其骨密度,骨密度T值范围均在-1.0~-2.5 s,根据其用药后骨密度进行分组,A组(T值在+2.5~-1.0 s),B组(T值在-1.0~-2.5 s)和C组(T值<-2.5 s),对比不同组间用药前后血清中25-OH-D、FGF23因子水平的差异,应用ROC曲线分析评估两种因子对患者治疗后疗效的准确性。结果:A、B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25-OH-D、FGF23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25-OH-D、FGF23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中25-OH-D、FGF23因子水平方面,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5-OH-D评估骨质疏松治疗后疗效的特异度为71.34%、灵敏度为83.45%、准确度为86.71%,FGF23评估骨质疏松治疗后疗效的特异度为79.64%、灵敏度为88.57%、准确度为91.22%。结论:血清中25-OH-D、FGF23因子与骨质疏松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在早期诊断评估治疗后疗效方面具有更为良好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潘英;陈东;李娜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及急性支气管肺炎儿童的排痰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1月于本院儿科住院的186例毛细支气管炎和238例急性支气管肺炎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各病种按雾化溶液分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再按氯化钠浓度分组,分别给予0.9%、3%、5%、7%、9%氯化钠液经压缩泵空气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灭菌注射用水按同样方法雾化吸入,比较各组的排痰效果。结果:3%、5%、7%、9%氯化钠组间、0.9%氯化钠组和对照组雾化对毛细支气管炎和急性支气管肺炎儿童排痰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氯化钠组与0.9%氯化钠组、对照组排痰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等浓度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对两种疾病儿童排痰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5%、7%、9%四种浓度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或急性支气管肺炎病例都有较理想的排痰效果,效果相当,0.9%氯化钠溶液的效果不理想,0.9%、3%、5%、7%、9%五种浓度氯化钠溶液各自对两种病例的排痰效果相当,选择浓度不过高而又效果理想的3%氯化钠溶液更合适。
作者:黄元寿;马艳芳;马海燕;潘惠妮;叶梅;万昕;黄碧林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分析三个不同时间段消化性溃疡患者电子纤维胃十二指肠镜镜下特征。方法:2000年1月-2015年11月,本院胃镜室进行了9807例电子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共检出消化性溃疡1952例,检出率19.90%。将195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电子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结果按接受检查的年份分为三个时间段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为2000-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5年11月。结果:2000-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5年11月消化性溃疡患者电子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出率分别为25.12%、22.73%、13.70%(P<0.01)。胃癌患者的比例(电子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出率)分别为2.10%、2.93%、4.25%(P>0.05)。胃溃疡好发部位为胃窦、胃角,十二指肠溃疡好发部位为球部。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电子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出率有下降趋势,胃癌患者电子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出率有升高趋势。
作者:刘玉金;蔡美花;黎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及对胸腔积液IL-6、IL-8和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和胸腔穿刺抽液,对照组患者给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胸腔内注入地塞米松。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检测治疗前和治疗3、7 d后胸腔积液中IL-6、IL-8和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胸膜粘连发生率为9.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7 d后的胸腔积液IL-6、IL-8和hs-CRP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可以显著改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还能降低患者胸腔积液中IL-6、IL-8和hs-CRP的水平,减轻胸膜炎症反应,疗效确切,值得应用于临床。
作者:钟红剑;刘腊香;陈文胜;杨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球囊扩张肺动脉瓣在预防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肺动脉瓣反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实施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36例患儿,根据右室流出道的修补方法将患者分为跨环补片组(n=19)和球囊扩张组(n=17)。分别在术后出院时和1年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肺动脉瓣环及Z值和肺动脉瓣反流程度。结果:跨环补片组中89.5%的患者出现术后中度及以上的明显肺动脉瓣反流(PR),重度反流患者比例达42.1%,而球囊扩张组中23.5%的患者有中度反流,无一例患者出现重度反流,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1年随访时,跨环补片组患者出现中度及以上明显PR的比例增加至94.4%,重度关闭不全的比例增加至61.1%,而球囊扩张组患者中度反流的比例虽然增加至35.3%,仍没有出现重度反流,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球囊扩张组患者术后出院和1年随访时肺动脉瓣环直径和Z值均有显著增加(P<0.001),逐渐达到正常水平(Z值>-2),说明球囊扩张术后肺动脉瓣环随时间迁移有明显生长。结论:对肺动脉瓣轻中度发育不良的法洛四联症患者,采用球囊扩张的方法原位保留肺动脉瓣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肺动脉瓣反流。
作者:周家旺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对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中应用水囊填塞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实施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本院实施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水囊填塞宫腔压迫止血法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止血,应用纱布填塞宫腔压迫止血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止血,对两组的止血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应用不同止血方法进行止血后,观察组患者止血后出血量、手术时间、填塞物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应用水囊填塞能够实现理想的止血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曹伍兰;陈宏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总结过去3年对老年人上睑松弛和睑袋整形的手术经验,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3月于本科室接受上睑松弛和睑袋整形手术的30例老年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受术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手术,术后1年对受术者进行随访,观察手术结果。结果:30例受术者均对手术满意,通过整形手术消除了因眼睑松弛而对视野造成的遮挡困扰,并改善了容貌,大大提高其生活质量。结论:给予老年性人群进行上睑松弛和睑袋整形手术可以达到治疗目的并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侯春;王肃生;梁刚;张志华;冀航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低血糖脑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基层医院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脑损伤提出应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0例糖尿病发生低血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降糖药使用情况、饮食是否规律、低血糖持续时间、血糖水平、高血压病程、低血糖发作频率、对低血糖危害知晓情况及开始干预时间等多个与脑损伤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00例低血糖患者中,发生脑损伤者48例,发生率为16.0%;对11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病程、磺脲类或胰岛素使用量、低血糖持续时间、血糖水平、高血压病程、低血糖发作频率、对低血糖危害知晓情况及开始干预时间与低血糖脑损伤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65岁及以上、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过量使用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低血糖持续≥6 h、血糖水平<2.2 mmol/L、高血压病程5年以上及低血糖每天发生2次以上均为低血糖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对低血糖危害知晓及开始干预时间≤30 min为低血糖脑损伤的保护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脑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基层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低血糖的认知水平,对低血糖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以减少低血糖脑损伤的发生。
作者:李碧峰;侯宪云;钟红;王群;凌文珊;罗泳仪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术后1~5年的远期疗效结果。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2例,由同一医师按同种方法行髓核摘除术治疗,筛查患者年龄为20~45岁的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后1、5年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对手术疗效的满意度,疗效评价标准为JOA评分、VAS视觉评分,并对比患者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及脊柱稳定性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手术前患者JOA评分、VAS评分分别与术后5年、术后1年、术后立即检测相比,或术后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髓核摘除术的患者手术前满意度与术后、术后1年、术后5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两两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术,创口小,手术安全,后遗症少,患者恢复能力强,成本低,经1~5年随访,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茂祯;李智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中山市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健康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中山市户籍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夫妇共1000对,参照《关于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教育待孕夫妇的调查问卷》调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健康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986份有效问卷调查表,回收率98.60%(986/1000)。孕前健康检查中健康教育对象主要以20~40岁,有职业,高中及以上学历为主,对优生健康教育现有的宣传推广方式(讲座、网络、电视与报纸)了解并接受,对优生健康教育服务项目自觉或被动咨询检查,对获得优生健康知识的期望值较高,对基层计生人员经验、专业与态度的评价较为满意。结论:通过健康知识讲座,个性化健康指导,视频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宣传栏,门诊健康咨询与随访教育有助于强化计划生育夫妇的优生优育观念,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
作者:吴瑞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脑膜病变患者行MR增强后FLAIR序列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102例脑膜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MR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MRI增强后再加扫FLAIR,对FLAIR序列进行观察分析。结果:MRI增强后FLAIR序列对脑膜病变显示较为敏感,且可将强化皮层静脉与静脉窦正确的区分,显示脑脊液强化,但对伴脑实质内的微小病灶显示具一定程度的局限性。结论:MR增强后FLAIR序列对目前广泛应用的增强T1WI具较强补充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使诊断准确性显著提高。
作者:徐谢生;王开福;黄钻明;邓桂珍;李华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妇科癌症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症状困扰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04例妇科癌症化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100.75±12.46)分,其中90.38%的患者为中、高水平。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肿瘤分期、症状困扰和社会支持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结论:大部分妇科癌症化疗患者存在中、高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护理人员应根据其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给予相应的干预。
作者:钟碧珍;冯彤玉;陈翠荣;许映冰;陈丽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和保守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9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基本相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均基本相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椎体后缘高度基本相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obb角基本相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显著,预后效果良好,安全可靠,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马志锋;凌云;王延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和评估阿托伐他汀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高龄骨质疏松的疗效及其对OPG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高龄骨质疏松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0.5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同部位的骨密度、骨保护素(OPG)、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BAP、N-端骨钙素N-MID、骨钙素OC)水平、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OPG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OP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AP、N-MID、O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治疗后BAP、N-MID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治疗后O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高龄骨质疏松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OPG水平,改善骨代谢,增加骨密度,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作者:邓训训;林伟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采取维格列汀联合其他降糖药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情况。方法:通过对万方、知网、维普、CBM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将2型糖尿病、维格列汀、联合、降糖药物、疗效、安全性等作为关键词,利用Meta分析纳入的文献,总结维格列汀联合其他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通过筛选后终纳入本研究的文献研究有9个,经Meta分析显示维格列汀联合治疗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方面优于α糖苷酶抑制剂(P<0.05);安全性来看,联合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双胍、磺脲类、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等,而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Meta分析显示维格列汀联合其他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疗效可靠,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缪东军;邓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