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旺
目的:探讨妇科癌症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症状困扰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04例妇科癌症化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100.75±12.46)分,其中90.38%的患者为中、高水平。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肿瘤分期、症状困扰和社会支持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结论:大部分妇科癌症化疗患者存在中、高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护理人员应根据其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给予相应的干预。
作者:钟碧珍;冯彤玉;陈翠荣;许映冰;陈丽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鼻腔冲洗联合鼻腔雾化治疗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4年8月本院确诊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鼻内镜术治疗,术后给予鼻腔冲洗联合鼻腔雾化治疗,依据冲洗液浓度分为高度组(2.5%盐水冲洗液)和低度组(0.9%盐水冲洗液),各42例,应用糖精法检测患者术后鼻黏液纤毛传输速率,应用SNOT-20量表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鼻黏膜纤毛运输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高度组和低度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80.8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鼻黏液纤毛传输速率均明显高于低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低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鼻腔冲洗联合鼻腔雾化治疗可有效提高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的疗效,促进术腔黏膜上皮化进程,从而加快鼻黏膜纤毛运输功能恢复,缩短疗程,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朱秀娥;杨小红;伍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NT值超声测定在孕11~13+6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12月来本院接受孕期检查的3822例孕11~13+6周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测量3822例孕妇胎儿的NT(颈项透明层)值,进行胎儿畸形诊断。结果:3822例孕妇共3869例胎儿,经筛查发现109例为畸形胎儿。109例畸形胎儿中,NT值≥2.5 mm的胎儿共84例,所占比例为77.1%,明显高于NT值<2.5 mm的胎儿(χ2=63.872;P<0.05)。结论:孕11~13+6周时测定胎儿NT值可作为筛查胎儿畸形的重要方法, NT值≥2.5 mm为筛查胎儿畸形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马育局;李颖;王青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气垫床充气程度不同与体质指数不同对卧床患者局部受压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及自身对照的方法,选择临床病例60例,在平卧气垫床充气1/3满、充气2/3满、充气足三种状态下逐渐延长间隔时间,对其平卧时两侧肩胛部、骶尾部的压力进行测量。结果:超重体质指数、正常体质指数、低体质指数患者卧气垫床不同充气程度时主要受压部位左肩胛部、右肩胛部、骶尾部局部组织皮肤体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超重体质指数在气垫床充气1/3满时骶尾部平均体压值大。结论:不同体质指数患者使用气垫床的翻身时间间隔具有差异性,超重体质指数可延长至每3小时翻身一次,而正常体质指数和低体质指数可延长至每4小时翻身一次,这样既能减轻频繁翻身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作者:姚艳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MP)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联合检测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400例年龄为3个月~3岁的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按有无喘息分为喘息组和无喘息组,每组200例。所有患儿入组后均联合检测MP和RSV,比较两组MP和RSV阳性率、检测满意度、特应性体质及家族病史情况。结果:喘息组MP和RSV阳性率、特应性体质及家族病史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测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患儿存在下呼吸道感染时,通过联合检测体内血清MP和RSV抗体滴度,快速鉴别诊断出喘息性疾病,可明显减少检查费用及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林坤培;黄丽君;许志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分析三个不同时间段消化性溃疡患者电子纤维胃十二指肠镜镜下特征。方法:2000年1月-2015年11月,本院胃镜室进行了9807例电子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共检出消化性溃疡1952例,检出率19.90%。将195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电子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结果按接受检查的年份分为三个时间段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为2000-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5年11月。结果:2000-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5年11月消化性溃疡患者电子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出率分别为25.12%、22.73%、13.70%(P<0.01)。胃癌患者的比例(电子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出率)分别为2.10%、2.93%、4.25%(P>0.05)。胃溃疡好发部位为胃窦、胃角,十二指肠溃疡好发部位为球部。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电子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出率有下降趋势,胃癌患者电子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出率有升高趋势。
作者:刘玉金;蔡美花;黎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目前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卫生领域的关注。利用2014-2015年医疗保险改革公开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美国医疗救助扩展计划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截至2015年6月,美国已有30个州实施了医疗救助拓展计划,对于享受医保补助者,27个州执行联邦收入限制。2015年,美国全境保费援助月均额272美元,但全国医疗保险覆盖缺口人数高达370.8万人,美国医疗救助计划扩张尚未完全实现。
作者:高善强;贺英;刘平;王珊珊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中山市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健康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中山市户籍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夫妇共1000对,参照《关于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教育待孕夫妇的调查问卷》调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健康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986份有效问卷调查表,回收率98.60%(986/1000)。孕前健康检查中健康教育对象主要以20~40岁,有职业,高中及以上学历为主,对优生健康教育现有的宣传推广方式(讲座、网络、电视与报纸)了解并接受,对优生健康教育服务项目自觉或被动咨询检查,对获得优生健康知识的期望值较高,对基层计生人员经验、专业与态度的评价较为满意。结论:通过健康知识讲座,个性化健康指导,视频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宣传栏,门诊健康咨询与随访教育有助于强化计划生育夫妇的优生优育观念,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
作者:吴瑞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脑膜病变患者行MR增强后FLAIR序列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102例脑膜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MR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MRI增强后再加扫FLAIR,对FLAIR序列进行观察分析。结果:MRI增强后FLAIR序列对脑膜病变显示较为敏感,且可将强化皮层静脉与静脉窦正确的区分,显示脑脊液强化,但对伴脑实质内的微小病灶显示具一定程度的局限性。结论:MR增强后FLAIR序列对目前广泛应用的增强T1WI具较强补充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使诊断准确性显著提高。
作者:徐谢生;王开福;黄钻明;邓桂珍;李华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对8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类型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本院住院的8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均进行肾脏病理穿刺、检测甲状腺功能(TT3、TT4、FT3、FT4及TSH)、血浆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等,并对其病理类型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肾脏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MGN)43例,微小病变型(MCD)29例,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4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2例,膜增生性肾炎(MPGN)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白蛋白与血清TT3、FT3、TT4、FT4呈正相关,与血清TSH呈负相关;24 h尿蛋白定量与血清TT3、FT3、TT4、FT4呈负相关,与血清TSH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和微小病变型多见,甲状腺素水平与白蛋白下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检测甲状腺素水平对判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病变程度、预后及病理类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晓风;李晶;谷小丽;王攀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对微创Nuss手术在胸壁畸形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收集整理本院2010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采用微创Nuss手术治疗的小儿胸壁畸形患者共19例进行研究分析,其中漏斗胸10例,鸡胸9例。结果:本研究的19例患儿均顺利完成了Nuss手术,其胸壁畸形的情况得到满意矫正,手术时间为40~70 min,手术后住院时间5~9 d。术后1例出现气胸(小于患儿总数的10%,未予特殊处理),该患儿的气胸状况在术后3 d消失,另外1例患儿出现轻度皮下气肿。术后随访1个月~3年,其中1例患儿在初次手术的3个月后由于钢板移位进行了二次手术,另外1例患儿在出院后的第2周出现了右侧胸腔积液,经抗感染及右侧胸腔穿刺后积液消失,情况得到控制。剩余患儿在手术中以及住院期间和术后随访时均未出现不适症状,其中2例患儿在术后3年取出钢板,畸形矫治结果满意。结论:微创Nuss手术在治疗小儿胸壁畸形的应用过程中,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患者及其家属对畸形矫治满意,该方法安全可行,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加以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吴家宝;钟金慧;邓江波;王楚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多胎妊娠自然减胎对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于本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后双胎妊娠自然减胎共193例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自然减胎对助孕结局的影响。结果:1104例双胎妊娠中发生自然减胎183例,自然减胎率为16.58%(183/1104);其中119例双胎自然减胎发生在妊娠前8周,占65.03%(119/183)。减胎后保留单胎的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与同期单胎妊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同期双胎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胎妊娠自然减胎后可延长妊娠时间,增加保留胎儿的出生体重;妊娠8周后实施选择性多胎妊娠减胎术可减少手术干预率及并发症。
作者:吴重聪;蔡桂丰;杨桂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低血糖脑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基层医院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脑损伤提出应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0例糖尿病发生低血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降糖药使用情况、饮食是否规律、低血糖持续时间、血糖水平、高血压病程、低血糖发作频率、对低血糖危害知晓情况及开始干预时间等多个与脑损伤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00例低血糖患者中,发生脑损伤者48例,发生率为16.0%;对11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病程、磺脲类或胰岛素使用量、低血糖持续时间、血糖水平、高血压病程、低血糖发作频率、对低血糖危害知晓情况及开始干预时间与低血糖脑损伤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65岁及以上、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过量使用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低血糖持续≥6 h、血糖水平<2.2 mmol/L、高血压病程5年以上及低血糖每天发生2次以上均为低血糖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对低血糖危害知晓及开始干预时间≤30 min为低血糖脑损伤的保护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脑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基层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低血糖的认知水平,对低血糖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以减少低血糖脑损伤的发生。
作者:李碧峰;侯宪云;钟红;王群;凌文珊;罗泳仪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及急性支气管肺炎儿童的排痰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1月于本院儿科住院的186例毛细支气管炎和238例急性支气管肺炎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各病种按雾化溶液分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再按氯化钠浓度分组,分别给予0.9%、3%、5%、7%、9%氯化钠液经压缩泵空气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灭菌注射用水按同样方法雾化吸入,比较各组的排痰效果。结果:3%、5%、7%、9%氯化钠组间、0.9%氯化钠组和对照组雾化对毛细支气管炎和急性支气管肺炎儿童排痰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氯化钠组与0.9%氯化钠组、对照组排痰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等浓度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对两种疾病儿童排痰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5%、7%、9%四种浓度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或急性支气管肺炎病例都有较理想的排痰效果,效果相当,0.9%氯化钠溶液的效果不理想,0.9%、3%、5%、7%、9%五种浓度氯化钠溶液各自对两种病例的排痰效果相当,选择浓度不过高而又效果理想的3%氯化钠溶液更合适。
作者:黄元寿;马艳芳;马海燕;潘惠妮;叶梅;万昕;黄碧林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康复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产后尿失禁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其中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肌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力明显提高、疲劳度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盆底肌力改善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尿失禁治疗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为79.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康复有较好临床效果。
作者:张静;肖琳;罗小婉;何一雄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及对胸腔积液IL-6、IL-8和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和胸腔穿刺抽液,对照组患者给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胸腔内注入地塞米松。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检测治疗前和治疗3、7 d后胸腔积液中IL-6、IL-8和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胸膜粘连发生率为9.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7 d后的胸腔积液IL-6、IL-8和hs-CRP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可以显著改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还能降低患者胸腔积液中IL-6、IL-8和hs-CRP的水平,减轻胸膜炎症反应,疗效确切,值得应用于临床。
作者:钟红剑;刘腊香;陈文胜;杨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正常成年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Cajal-like interstitial cells)是否有自发周期性钙震荡(calcium oscillation),以期为膀胱兴奋性起搏细胞为Cajal样间质细胞这一学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胶原酶V消化法,获得原代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进行培养,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技术,Fluo-4AM负载后的Cajal样间质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的变化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技术进行记录,荧光强度的改变代表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培养后的Cajal样间质细胞保持其固有特征,可见胞体为梭形且胞体两极有两个细长突起;培养的Cajal样间质细胞有两类不同的钙震荡:一类震幅小而频率不规则,另一类震幅大而频率慢。第二类钙震荡与膀胱逼尿肌细胞的钙震荡显著不同。结论:与消化道起搏细胞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自发性钙震荡类似,成年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亦存在自发钙震荡,提示膀胱收缩活动的起搏细胞可能为其中一种类型的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
作者:朱国栋;王勤章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将血细胞分析仪所检测出现异常的标本涂片染色,在显微镜下对其血细胞数量、形态、分类与血细胞分析仪检查结果实施对比,以此检验血细胞分析仪分析的结果是否可靠与准确。方法:将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接收的通过血细胞分析仪出现血细胞分析结果异常的患者标本2000例进行研究分析,将其与血涂片镜检测的结果实施分析对比。结果:血小板数量比正常标本涂片较高,与血细胞分析仪分析的结果相同,但部分血小板数量比正常低的部分不符合,因其部分血小板的聚集导致出现假性血小板减少,必须给予血涂片镜检测;血涂片镜检测和血细胞仪分析的红细胞体积结果相同;对分类或不分类异常的白细胞标本须给予血涂片镜检。结论: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所检测的结果出现异常、不完全的可靠,只有将涂片染色镜检测结果对比,才可将血细胞分析仪不可正确识别异常细胞成分的缺点进行修正,后得到准确而又科学的结果,降低患者的漏误诊率。
作者:余文惠;刘凤玲;夏俊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脂肪移植技术修复乳腺癌保乳手术后造成的乳房局部缺损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于本科接受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又接受脂肪移植修复局部凹陷畸形的4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只接受保乳手术未行修复手术的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通过自体脂肪游离移植的方法,从患者腹部抽出脂肪组织经过处理后注射至患侧乳房的凹陷部位以达到填充的效果,试验组脂肪移植术后患者随访3个月~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率。结果:试验组通过第一次游离脂肪移植后对乳房外形满意者22例,占48.89%,第二次行游离脂肪移植后对乳房外形满意者17例,占37.78%,总体满意率86.67%;对照组对乳房外形满意者13例,总体满意率为23.63%,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脂肪移植技术效果可靠,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可用于修复乳腺癌术后乳房的局部凹陷缺损。
作者:韩铮;谢惠华;黄超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家具从业者男性不育相关因素,为男性家具从业者提供健康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男性家具行业不育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有正常生育史者的男性50例作为对照组,对精液质量进行临床分析,比较两组精子平均曲线运动速度(VCL)、平均直线运动速度(VSL)、平均路径运动速度(VAP)、精子运动直线性(LIN)、血清抑制素B(INHB)、精子顶体酶(AE)活性及睾酮(TEST)水平。结果:除TEST外,其余各项指标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具从业不育患者精子质量较正常生育组有统计学差异,显示家居从业者不育患者的睾丸支柱细胞有一定损伤现象,该环境中工作的不育男性生殖状况堪忧,职业教育及其健康防护显得十分迫切。
作者:邓智标;黎子辉;麦贤昌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