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生素E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仝瑞兵;徐勇;董乐乐

关键词:维生素E, 皮瓣, 缺血再灌注损伤
摘要:目的:观察维生素E对大鼠腹壁浅血管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雌性Wistar大鼠制作腹壁浅血管为蒂的缺血再灌注皮瓣模型并进行试验,将3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维生素E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不做缺血再灌注处理,维生素E组术前1h腹腔注射维生素E 100 mg/kg,生理盐水组术前1h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和维生素E组于皮瓣缺血2h再灌注1h后、假手术组于术后3h,均取皮瓣中段边缘全层皮瓣组织1cm×1cm,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光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变化.结果:生理盐水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维生素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SOD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维生素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未见明显组织创伤改变,生理盐水组皮瓣组织损伤较明显,而维生素E组明显好于生理盐水组.结论:维生素E具有抗氧自由基,减轻自由基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对缓解大鼠皮瓣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葡萄糖酸锌结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葡萄糖酸锌结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作用效果,并讨论其应用推广的价值,为疾病的治疗康复提出指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儿科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共3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患者采用葡萄糖酸锌结合山莨菪碱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病毒转阴率、平均病程时间及治疗安全性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病毒转阴率6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1%,平均病程时间(3.48±0.72)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24±0.93)d,不良反应率为6.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临床常规的治疗方法,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采用葡萄糖酸锌结合山莨菪碱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应当引起广大医学卫生工作者的关注.

    作者:袁燕;赵应宏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人文关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依从性的影响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依从性的影响,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更好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3月本院保健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68例进行研究,同时选择同期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253例进行对照,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其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模式干预,分别采用《健康行为量表》、《服药遵从行为量表》及《疾病自我报告简易评估量表》共3个量表和监测血压值变化,观察并比较两组相关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结束时,观察组失访25例,对照组失访46例,共450例受试者完成本次随访.干预后,观察组健康行为评分为(3.26±0.45)分,高于干预前的(1.08±0.79)分和对照组干预后的(1.09±0.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服药遵从行为评分为(4.11±0.53)分,高于干预前的(2.13±0.79)分和对照组干预后的(2.37±0.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疾病自我报告均分有明显提升,自身前后及与对照组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及干预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服药遵从行为,有助于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健康行为,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余红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实习护生对医院关怀氛围感知的质性研究

    目的:深入了解护生在实习期对医院内人文关怀氛围感知程度,提出加强人文关怀的建议.方法:运用质性研究法,对某三甲医院实习护生进行个别深入访谈.结果:护生实习期感知到的关怀主要涉及生活、学习、心理方面,不关怀行为主要为心理、情感方面.结论:医院整体人文关怀氛围建立与发展,医护人员人文素养的提高,对护生临床实习期间人文关怀感知程度至关重要.

    作者:周巧群;李变娥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和放疗计划的影响

    目的:比较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依据CT和PET/CT制定的放疗计划,以及PET/CT对分期的影响,同时观察不同放疗医师勾画靶区的差异.方法:20例行调强适行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进行PET/CT检查,并分别在CT和PET/CT融合图像下行TNM分期和设计放疗计划.比较两个计划GTV的大小和危及器官受到的剂量.同时组织三位放疗医师分别在CT和PET/CT图像上勾画靶区,比较勾画靶区的差异.结果:40.0% (8/20)的患者TNM分期发生改变,45.0%(9/20)患者GTV发生了改变,CT下勾画靶区GTV明显高于PET/CT下勾画靶区GTV(P<0.05),CT下肺、心脏、食管、脊髓的受量均高于PET/CT(P<0.05).不同放疗医师勾画的GTVCT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勾画的GTVPET/CT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PET/CT可改变临床分期,降低肿瘤靶区体积,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并能明显减少不同放疗科医师勾画靶区的差异.

    作者:蒋亚齐;陈丽;汪步海;戴尔珣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227例于本院门诊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价值;分析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22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4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平均动脉压为(116.4± 14.3) mm Hg,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78.3±13.5) mm Hg比较,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收缩压为(167.2±16.3) mm Hg,显著高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123.1±17.5)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舒张压为(93.6±12.3) mm Hg,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76.2±8.5) mm 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胱抑素C为(1.4±0.2) mg/L,同型半胱氨酸为(22.8±5.2)μmol/L,均高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0.8±0.1) mg/L、(13.2±4.9)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28).血清胱抑素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2(0.850~0.954).当血清胱抑素C临界值为0.95 mg/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3%和90.8%.同型半胱氨酸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72(0.842~0.917).当同型半胱氨酸临界值为16.9 mmol/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1%和76.3%.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与收缩压均呈正相关(r=0.762、0.715,P<0.05).为提高联合试验的敏感性,采用平行试验.当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分别取临界值为0.95 mg/L和16.9 mmol/L时,联合敏感性为98.5%,联合特异性为69.3%.结论:血清胱抑素C与同型半胱氨酸可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当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分别取临界值为0.95 mg/L和16.9 mmol/L时,联合敏感性为98.5%,联合特异性为69.3%.

    作者:凌聪;薛亮;李小悦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分析展望

    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及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ly,PKP)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以来,以其创伤小、起效快、能短时间下地活动的特点,深受医患欢迎,目前在我国广泛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ody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但PVP及PKP本身对骨质疏松并无治疗作用,且填充物刚度明显强于骨质,引起再次骨折及椎体高度再丢失的报道并不少见.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治疗骨质疏松的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不少学者对中药治疗OVCFs的机理进行了探索.本文对PVP及PKP联合中药治疗OVCFs的现状进行分析及展望.

    作者:张旭桥;王晓晖;姜升平;蒲云青;黄光明;仇湘中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洛阳地区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洛阳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2014年于本院确诊并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择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100例女性作为对照组,采集并分析乳腺癌的相关危险因素资料,进行Loostic回归性分析总结.结果:观察组精神压抑、乳腺良性疾病活检史、流产次数过多、乳腺癌家族史、口服避孕药方面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阳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为精神压抑、乳腺良性疾病活检史、流产次数过多、乳腺癌家族史、口服避孕药,需采取综合措施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作者:李振宇;冯云;张振;曹效忠;贺亮;邱正伦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异常与CD8+CD28+/CD8+CD28-T细胞平衡的关系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症内分泌异常与CD8+CD28+/CD8+CD28-T细胞平衡的关系.方法:将在本院就诊的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分为胰岛素抵抗组和非胰岛素抵抗组,并选取3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分别检测T细胞及其细胞内因子、性激素及胰岛素水平并做出比较.结果:三组患者CD8+CD28+T细胞与IFN-γ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CD8+CD28-T细胞及IL-4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LH、Insulin和HOMA-I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免疫平衡表现为对CD8+CD28-T细胞的过度抑制,因此该细胞数量的升高与内分泌紊乱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作者:胡艳红;徐忠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品管圈在提高注射室患者身份识别规范执行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注射室患者身份识别规范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设定主题、制定活动计划书、现状把握、设定目标、解析、对策拟订等,对注射室患者身份识别规范执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错误进行分析、干预和改进,分别抽取品管圈活动前后1200例患者实施身份识别执行情况进行对比,了解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身份识别规范执行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前,患者身份识别执行率为74.20%;品管圈活动后,患者身份识别执行率为95.83%,品管圈活动后患者身份识别执行率较品管圈活动前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活动目标达成率为137.90%,进步率为29.20%.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注射室患者身份识别规范执行中能够提高患者身份识别执行率,有利于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和减少医疗纠纷,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房春花;陈玲;叶少南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双人独立全面检索在中国人群中开展的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关系的文献,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值计算95%置信区间,绘制森林图并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共纳入12篇符合要求文献,研究发现与携带ε3/ε3野生基因型的个体相比,携带ε4基因型的个体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风险显著增加(OR=3.06,95%CI:1.66,5.64),并未发现携带ε 2基因型会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风险(OR=1.20,95%CI:0.89,1.64).结论:携带ApoEε4基因型的个体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高危人群.

    作者:谢爱玲;张玉荣;刘小庆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外周血中IL-1、IL-6和TNF-α的影响

    目的:观察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探讨羟氯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建立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将10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羟氯喹组、甲氨蝶呤组及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组(联合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外周血IL-1、IL-6和TNF-α的水平,并观察大鼠关节肿胀程度.结果:模型组、羟氯喹组、甲氨蝶呤组及联合组大鼠外周血IL-1、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组,治疗后羟氯喹组、甲氨蝶呤组及联合组大鼠的IL-1、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模型组,联合组IL-1、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羟氯喹组及甲氨蝶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氯喹组及甲氨蝶呤组大鼠IL-1、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羟氯喹组、甲氨蝶呤组及联合组大鼠的足趾肿胀程度均明显减轻,联合组足趾肿胀程度更低于羟氯喹组及甲氨蝶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氯喹组和甲氨蝶呤组大鼠足趾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氯喹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能够有效抑制和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外周血中IL-1、IL-6和TNF-α水平,且羟氯喹与甲氨蝶呤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更佳.

    作者:王丽华;曾文泓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禽流感研究进展及预防措施

    禽流感是人、禽和其他哺乳动物共患的一种传染病,近年禽间疫情波及范围越来越大,禽流感疫情的发生,引起全球的高度关注.禽流感病毒有可能变异成一种既有高致病性又有人流感病毒高传播性特点的新型流感病毒,构成越来越严峻的大流行威胁.本文着重就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防控策略和措施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玉霞;李红叶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糖皮质激素联合CsA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环孢素A (CsA)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共36例,并按不同临床类型、病理类型及总胆固醇值将患儿分别分组进行比较.患儿服用CsA初始剂量为4~8 mg/(kg·d),空腹口服,2次/d.7d后监测体内的血药浓度,低血药浓度需要维持在100~150 μg/L.诱导期给予患儿用药6个月,然后每2~4周减少25%的药量,当药量减至1.0~2.5 mg/(kg·d)时维持治疗6~24个月.同时给予泼尼松治疗.用药期间定期监测患儿血尿、肝功、肾功等相关生化指标,并观察药物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激素联合CsA治疗后,患儿完全缓解(CR) 20例(55.56%),部分缓解(PR) 10例(27.78%),无效6例(16.67%).不同临床类型患儿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达到完全缓解所需时间上,激素耐药组较激素依赖组及频繁复发组长(P<0.05).不同病理类型患儿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血胆固醇对患儿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P>0.05).联合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肝、肾功能异常、多毛、高血压、齿龈增生等,经对症治疗、减少药量后均明显改善.结论:CsA联合激素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安全、有效.

    作者:陈凡;刘凯;王丽君;赵莉;王齐;张丽丽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目的: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指标,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2型糖尿病(T2DM)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未合并NAFLD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共100例.采集病史(包括吸烟史、饮酒史、病程时间等),记录两组患者的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等一般资料,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测定IMT及血生化指标HbA1c、C反应蛋白(CRP),并行糖耐量试验,测定血糖及各时段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1)观察组HbA1c、空腹血糖(FPG)、服糖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 hINS)及胰岛素抵抗的稳态模型评价(HOMA-IR)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BMI、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的左、右侧IMT、脂联素(ICAM-1)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的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更显著,该类患者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梅歆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应用Delphi法构建护理部主任领导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目的:建立护理部主任领导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部主任领导力的提升和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和深度访谈法初步拟定护理部主任领导力评价指标条目,通过Delphi专家咨询法对25位专家进行函询,确定指标体系结构和内容,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形成含有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的护理部主任领导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所形成的护理部主任领导力评价指标体系专家认可程度和一致性均较高,可以用来客观科学的测评护理部主任的领导力水平,为护理部主任领导力的提升和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高超;杨辉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维生素E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维生素E对大鼠腹壁浅血管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雌性Wistar大鼠制作腹壁浅血管为蒂的缺血再灌注皮瓣模型并进行试验,将3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维生素E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不做缺血再灌注处理,维生素E组术前1h腹腔注射维生素E 100 mg/kg,生理盐水组术前1h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和维生素E组于皮瓣缺血2h再灌注1h后、假手术组于术后3h,均取皮瓣中段边缘全层皮瓣组织1cm×1cm,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光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变化.结果:生理盐水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维生素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SOD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维生素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未见明显组织创伤改变,生理盐水组皮瓣组织损伤较明显,而维生素E组明显好于生理盐水组.结论:维生素E具有抗氧自由基,减轻自由基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对缓解大鼠皮瓣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仝瑞兵;徐勇;董乐乐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白细胞介素-23R Arg381Gln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3R Arg381Gln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配合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 with 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PCR-SSP)技术对125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研究组:UC组78例,CD组47例)与1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IL-23R基因非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IL-23R Arg381Gln)进行分析,计算等位基因的表现频率,评估IL-23R Arg381Gln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相关性.结果:UC组、CD组、对照组A等位基因的表现频率分别为5.13%、2.13%、5.83%,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组A等位基因的表现频率稍低于UC组与对照组.UC组、CD组、对照组G等位基因的表现频率分别为6.41%、6.38%、5.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23R Arg381Gln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无显著的关系,个体遗传差异性可能决定炎症性肠病的易感性.

    作者:徐旭;张恒斌;钟丽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巨乳缩小技术在T2乳腺癌保乳术残腔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运用巨乳缩小技术修复T2乳腺癌保乳术中残腔的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T2乳腺癌患者39例,应用巨乳缩小技术修复缩小保乳术残腔,并与对照组20例传统保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对术后美容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治疗组总体美容效果优于对照组,其中较小肿瘤(2.1~3.9 cm)亚组术后美容效果与对照组相同,较大肿瘤(4.0~5.0 cm)亚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巨乳缩小技术修复T2乳腺癌保乳术残腔,美容效果良好,或能扩大保乳术适用范围,使更多较大肿瘤患者受益.

    作者:郭祯;熊秋云;雷秋模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及Fascin蛋白的表达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细胞骨架蛋白(Fascin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SP法检测80例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中HIF-1α及Fasci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食管鳞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 α及Fascin蛋白的总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与Fascin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2,P=0.024);HIF-1α及Fascin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但均与年龄、性别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高表达HIF-1 α及Fascin蛋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高表达的HIF-1α蛋白与Fascin蛋白存在相关性.

    作者:石锋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肿瘤学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

    目的:探讨培养肿瘤学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方法.方法:本团队通过5个方面对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进行了系统的培养,包括:加强不同阶段间肿瘤学教学的连续性;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临床技能的锻炼;重视团队合作以及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结果:通过长期的努力,使研究生在毕业时具备了良好的临床实践能力.结论:通过上述5个方面的培养可以显著提高肿瘤学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相关的经验可以为其他的肿瘤学临床教学团队提供借鉴.

    作者:王珂;任予;何建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