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民;吴春燕;唐萍;褚红梅
目的 探讨出院健康教育卡及电话随访对留置双J管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泌尿外科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留置双J管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两组患者均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前进行出院指导,建立双J管拔除登记表;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发放出院健康教育卡,出院后由专人按规定时间进行电话随访,记录出现双J管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按时返院拔管的依从性,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双J管期间健康教育知晓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肉眼血尿、膀胱刺激症、腰腹部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按时返院拔管的依从性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留置双J管期间健康教育知晓率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院健康教育卡与定时电话随访有助于提高出院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可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玮斌;苏晓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从患者和家属的角度总结眼科病房重要的护理评价指标,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提高眼科病房的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选取2015~2016年该院眼科收治的2484例患者中12例具有代表性的患者和家属作为研究对象,与其进行直接沟通,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患者和家属对眼科病房护理工作的建议和思考.结果 患者和家属认为,眼科病房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可以大致从3个方面开展:一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良好的关系,二是护理人员服务的专业度,三是病房环境的舒适度.结论 从患者和家属的角度分析眼科病房护理质量的构成指标,有助于打破护理服务的局限性,能够对眼科病房护理做出更全面、科学的评价,从而提高眼科病房的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张丽娟;马玉红;刘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不同温灸法对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镇痛效果.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将该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悬灸法)和观察组(温针灸法)各50例,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结果 不同温灸法实施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NRS评分、简易McGill疼痛评分、炎性细胞因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后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数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作为中医护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悬灸法和温针灸法均能够在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中收获理想的镇痛效果,但温针灸法优势更为明显,可作为优选方案推广使用.
作者:范宪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84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宣教,对所得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后跌倒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意外跌倒的发生率,帮助其尽快康复,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南鹤;黄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管理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该院行维持血液透析的12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血压管理,观察组应用分层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疾病知识知晓率及血液透析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高血压发生率、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透析期间体重增长率(IDW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透析充分率性(Kt/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血压分层管理将有助于稳定患者血压水平,降低患者透析期间体重增长率及心脑血管事件,有利于患者血压透析充分性.
作者:孙晓媚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产后尿潴留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产科2016年7月~2017年4月住院的产妇尿潴留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前瞻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其膀胱功能、产后24 h出血量与护理满意度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前瞻性护理干预后首次排尿时间、残余尿量、产后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容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前瞻性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瞻性护理干预产后尿潴留具有显著作用,能够缩短首次排尿时间,减少残余尿量,增加膀胱容量,降低产后24 h出血量,缓解患者排尿痛苦,促进膀胱功能康复,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董银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阶段性心理干预对脑血管堵塞开通后患者应激反应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行脑血管堵塞开通术的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间给予脑血管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阶段性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应激反应、负性情绪、血压控制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堵塞成功开通率高于对照组,而高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阶段性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脑血管堵塞患者开通手术期间应激反应及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同时能有效控制术后血压,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陈爱民;吴春燕;唐萍;褚红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一次性双腔除菌吸氧装置和传统吸氧装置不同时间湿化液内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4~2017年入住该院心内科病房需长期吸氧的患者2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9例.观察组给予一次性双腔除菌吸氧装置吸氧,对照组给予传统吸氧装置吸氧.两组患者均在吸氧后3、6、9d对湿化液细菌培养阳性率进行统计.结果 吸氧后3、6、9 d,观察组湿化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3、6、9 d湿化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率3d与6d、6d与9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一次性双腔除菌吸氧装置比传统吸氧装置细菌感染的风险明显减少,一次性双腔除菌吸氧装置的细菌感染风险随吸氧时间增加无增大,而传统吸氧装置细菌感染风险随吸氧时间增加则增大.
作者:曹惠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气球吹摆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与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9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接受缩唇腹式呼吸锻炼,观察组接受气球吹摆法锻炼,对两组患者锻炼前后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进行观察.结果 训练前,两组患者1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FEV1%预计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训练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前,两种患者呼吸困难评分与咳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与咳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前,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6 MWD)与圣乔治生活质量评估问卷(SGR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后,观察组6MWD与SGR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气球吹摆法可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及咳嗽等症状,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6MWD,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燕;吴晔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医护联合干预对门诊胃食管反流患者自我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门诊胃食管反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接诊单双号分组,单号为干预组,双号为对照组,干预组针对性实施医护联合干预,由专职护士建立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管理档案,通过医护联合门诊、微信、健康讲堂等多种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症状、药物、生活方式、社会状况的自我管理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药物治疗、饮食、生活方式指导,分别于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症状积分、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实施医护联合干预后,干预组的症状改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医护联合干预构建了新型的医护患关系,且能有效地提高门诊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顾巧华;王缘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自理、运动及交往等护理干预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婚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护理干预组(实验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抗精神病治疗和心理治疗,实验者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包括自理能力训练,交友训练和增加体育活动时间.每7 d为1疗程,4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婚姻质量评估及社会功能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4个疗程治疗后,在婚姻质量评分(Olson评分)和社会功能评分(SSPI)方面都较接受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且实验组患者在婚姻满意度、夫妻交流、与亲友关系、日常生活能力、动性和交往情况及社会性生活技能等多项因子评分较对照组患者高,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和心理治疗基础之上,对偏执性精神分裂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提高婚姻质量和社会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武丽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2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健康行为、生活质量(SF-36)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护理效果满意度.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身体活动、营养、药物治疗方案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GSES、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可强化其健康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与其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对保证手术效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崔海波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对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就医行为进行前瞻性调查.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00例,其中难治性IBS患者50例作为A组,非难治性IBS患者50例作为B组,采用前瞻性调查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常见症状发生率、症状程度等临床特征及就医行为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或饮酒、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及IBS分型上差异均不明显;两组患者在腹痛、腹泻、便秘、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排便窘迫、黏液便等临床症状发生率上差异也不具有明显性,但腹胀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IBS-SSS总评分、中重度症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复诊次数、肠镜检查次数、年度直接医疗费用等就医行为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大多数均表现严重,并直接对其就医行为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临床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情况做到对症治疗.
作者:瞿龙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切痂植皮的护理方法 、手术成功率及预后.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基础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手术时间、愈合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综合护理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85.00%显著高于基础护理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12.50%、2.50%均显著低于基础护理组52.5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基础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切痂植皮的综合护理较基础护理更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郭莹;张华;冀春莲;王清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不同吸痰压力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吸痰效果,并确定佳吸痰压力.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该院ICU进行经口气管插管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不同组患者实施不同负压吸痰:ABC组吸痰压力分别为10 kPa、33.3 kPa、40 kPa.以痰液吸净用时、吸痰时间间隔、吸痰前2 min、吸痰后5 min、10 min的血氧饱和度(SpO2)值为评价指标.结果 C组痰液吸净用时短,B组次之,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吸痰时间间隔短,B组次之,C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发生气道黏膜损伤率高,AB组均未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吸痰前后SpO2值无明显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吸痰后5 min与10 min均较吸痰前SpO2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吸痰后5 min较吸痰前SpO2值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10 min恢复到吸痰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佳吸痰压力为33.3 kPa,具有吸痰用时短、吸痰间隔时间长、气道黏膜损伤率低、SpO2恢复时间快等特点.
作者:张晓曼;夏彩芬;鱼莉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对呼吸机集束化干预的认知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该地区3所三级甲等医院120名ICU护士进行集束化干预认知调查,分析影响ICU护士集束化干预认知的相关因素.结果 120名ICU护士集束化护理知晓评分为(25.2±3.2)分,其中护士对胸肺部物理治疗、机械通气抬高床头(30°~45°)方面的评分较高,均在3.5分以上;而对声门下分泌物引流、预防深静脉血栓等方面的评分较低,在2分以下.ICU护士集束化干预认知知晓率与ICU护士学历、ICU护士能级、是否参加过集束化护理培训等因素有关.结论 ICU护士对机械通气集束化干预措施部分认知尚可,而对于需医护合作的操作认知仍有欠缺.工作经验、护士能级、是否参与培训等因素与ICU护士对机械通气集束化干预措施认知有密切关系,有必要对低学历、低能级及未参与过培训的ICU护士强化机械通气集束化护理知识,以提高ICU护士机械通气管理效果.
作者:张燕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早期角膜碱烧伤患者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早期角膜碱烧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自我效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及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自我效能干预有助于减轻早期角膜碱烧伤患者负性情绪,有利于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增强其自我效能及治疗信心,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黄一涛;颜波;郭萍;刘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研究,选取该院预见性护理实施前(2014年9月~2015年9月)常规护理的142例中心静脉置管(CVC)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预见性护理实施后(2016年1~12月)161例CVC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CRB-SI发生率为0.97例/1000置管日,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14例/1000置管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CRB-SI发生率分别为1.27%、0.00%、1.92%,对照组分别为5.48%、3.85%、13.95%,观察组股静脉CRB-SI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减少护理中的被动性和盲目性,更多的护理措施具有预防性和主动性,预防CRB-SI发生的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燕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改善食管癌患者疲劳综合征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个体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疲劳评分和心境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疲劳评分和心境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疲劳评分和心境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心电监护时间、自主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和胃肠减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3%,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4,P<0.05).结论 个体化心理干预可以改善食管癌患者预后,预防疲劳综合征,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陆敏敏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纳入实验组,平均分为实验A组和实验B组,分别实施康复体位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干预、康复体位干预.另外抽取40例同期治疗的相同病情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三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1个月后三组患者的平衡功能Fugl-Meyer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个月后,实验A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非瘫痪侧上臂肱三头肌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康复体位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贾红艳 刊期: 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