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切痂植皮的护理方法 、手术成功率及预后评价

郭莹;张华;冀春莲;王清华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休克期, 切痂植皮, 护理, 手术成功率, 预后
摘要:目的 评价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切痂植皮的护理方法 、手术成功率及预后.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基础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手术时间、愈合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综合护理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85.00%显著高于基础护理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12.50%、2.50%均显著低于基础护理组52.5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基础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切痂植皮的综合护理较基础护理更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婚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理、运动及交往等护理干预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婚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护理干预组(实验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抗精神病治疗和心理治疗,实验者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包括自理能力训练,交友训练和增加体育活动时间.每7 d为1疗程,4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婚姻质量评估及社会功能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4个疗程治疗后,在婚姻质量评分(Olson评分)和社会功能评分(SSPI)方面都较接受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且实验组患者在婚姻满意度、夫妻交流、与亲友关系、日常生活能力、动性和交往情况及社会性生活技能等多项因子评分较对照组患者高,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和心理治疗基础之上,对偏执性精神分裂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提高婚姻质量和社会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武丽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不同吸痰压力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吸痰压力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吸痰效果,并确定佳吸痰压力.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该院ICU进行经口气管插管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不同组患者实施不同负压吸痰:ABC组吸痰压力分别为10 kPa、33.3 kPa、40 kPa.以痰液吸净用时、吸痰时间间隔、吸痰前2 min、吸痰后5 min、10 min的血氧饱和度(SpO2)值为评价指标.结果 C组痰液吸净用时短,B组次之,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吸痰时间间隔短,B组次之,C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发生气道黏膜损伤率高,AB组均未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吸痰前后SpO2值无明显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吸痰后5 min与10 min均较吸痰前SpO2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吸痰后5 min较吸痰前SpO2值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10 min恢复到吸痰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佳吸痰压力为33.3 kPa,具有吸痰用时短、吸痰间隔时间长、气道黏膜损伤率低、SpO2恢复时间快等特点.

    作者:张晓曼;夏彩芬;鱼莉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水肿的护理

    目的 探讨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水肿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8例.术后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对比分析患者上肢水肿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上肢发生率为5.6%,参照组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参照组为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整体护理干预,可预防上肢水肿,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秀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医护联合干预在门诊胃食管反流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医护联合干预对门诊胃食管反流患者自我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门诊胃食管反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接诊单双号分组,单号为干预组,双号为对照组,干预组针对性实施医护联合干预,由专职护士建立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管理档案,通过医护联合门诊、微信、健康讲堂等多种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症状、药物、生活方式、社会状况的自我管理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药物治疗、饮食、生活方式指导,分别于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症状积分、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实施医护联合干预后,干预组的症状改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医护联合干预构建了新型的医护患关系,且能有效地提高门诊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顾巧华;王缘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ICU护士疼痛护理认知现状调查及分析

    目的 探讨ICU护士对疼痛护理的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某三甲医院ICU病房的50名护士为调查对象,发放自拟疼痛护理认知调查问卷,共包括疼痛护理认知和附加问题两部分,疼痛护理认知部分包括疼痛知识、疼痛评估、疼痛药物、疼痛干预4个维度,分值越高说明认知越好,调查影响疼痛护理认知的因素,对调查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疼痛知识、疼痛评估、疼痛药物、疼痛干预平均分值分别为(10.4±2.5)分、(11.6±2.4)分、(9.3±1.9)分、(4.7±0.6)分,正确率分别为48.0%、54.0%、42.0%、22.0%;ICU疼痛知识获取途径前3位分别为临床工作(84.0)、继续教育(50.0%)和学校教育(46.0),28.0%的护士参加过疼痛学习班,参加过疼痛学习班或有疼痛处理经验的护士回答正确率显著高于其他护士(P<0.05);76.0%的护士使用过疼痛强度评估工具,应用多的为视觉模拟评分法,占100.0%,但无人使用过行为观察疼痛评估工具,ICU护士认为能代表患者疼痛的行为前3位分别为疼痛表情(66.0%)、握拳(48.0%)、皱眉(46.0%);ICU护士认为影响疼痛护理认知的主要因素前3位分别为缺乏系统的教育计划(88.0%)、疼痛评估工具不够普及(82.0%)、ICU护理工作量大(80.0%).结论 目前,ICU护士的疼痛护理认知普遍较低,缺乏系统的培训管理策略、疼痛评估工具不够普及、ICU护理工作量大是造成认知障碍的主要因素,应针对这些问题调整管理策略,提高疼痛护理质量.

    作者:董玲玲;韩淑亭;张新双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两种吸氧装置细菌感染风险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一次性双腔除菌吸氧装置和传统吸氧装置不同时间湿化液内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4~2017年入住该院心内科病房需长期吸氧的患者2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9例.观察组给予一次性双腔除菌吸氧装置吸氧,对照组给予传统吸氧装置吸氧.两组患者均在吸氧后3、6、9d对湿化液细菌培养阳性率进行统计.结果 吸氧后3、6、9 d,观察组湿化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3、6、9 d湿化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率3d与6d、6d与9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一次性双腔除菌吸氧装置比传统吸氧装置细菌感染的风险明显减少,一次性双腔除菌吸氧装置的细菌感染风险随吸氧时间增加无增大,而传统吸氧装置细菌感染风险随吸氧时间增加则增大.

    作者:曹惠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重度烧伤患者镇静交流与ICU记忆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重度烧伤患者镇静交流与ICU记忆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ICU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4例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估重度烧伤患者中镇静交流状态和ICU记忆.结果 重度烧伤患者镇静不足镇静交流-(0.9±0.2)分、镇静过度镇静交流(1.4±0.6)分,ICU记忆得分为事实记忆(22.5±4.7)分、情感记忆(16.8±3.5)分和妄想性记忆(11.4±1.8)分,镇静不足和镇静过度重度烧伤患者中镇静交流与事实记忆、情感记忆均呈正相关性(P<0.05),镇静过度患者镇静交流与妄想性记忆呈正相关(P<0.05),而镇静不足患者镇静交流与妄想性记忆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重度烧伤患者镇静交流评分越低,其事实记忆、情感记忆越轻,但镇静过度可提升患者妄想性记忆,因此镇静适度可能是寻求消除ICU记忆的佳平衡点.

    作者:黎艳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气球吹摆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症状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气球吹摆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与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9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接受缩唇腹式呼吸锻炼,观察组接受气球吹摆法锻炼,对两组患者锻炼前后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进行观察.结果 训练前,两组患者1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FEV1%预计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训练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前,两种患者呼吸困难评分与咳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与咳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前,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6 MWD)与圣乔治生活质量评估问卷(SGR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后,观察组6MWD与SGR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气球吹摆法可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及咳嗽等症状,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6MWD,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燕;吴晔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一题多维创优护理模式在妊娠剧吐孕妇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一题多维创优护理模式在妊娠剧吐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一题多维创优护理模式实施前(2015年1~12月)收治于该院的妊娠剧吐孕妇40例设为对照组,将实施后(2016年1~12月)收治的同类孕妇40例设为试验组,对两组孕妇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孕妇妊娠剧吐干预后输液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日均输液时间、输液疼痛评分、静脉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结论 采用一题多维创优护理对妊娠剧吐孕妇施加干预,可显著提高该类孕妇输液治疗依从性,缩短日均输液时间,降低孕妇疼痛不适感受和静脉炎发生率.

    作者:陆玲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51例为观察组,给予加速康复护理.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49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后的排气时间、卧床时间、进食时间、静脉输液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尿潴留、感染、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加速康复护理措施能够加快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符合微创治疗的理念,值得推广.

    作者:郑红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输血安全管理在普外科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输血安全管理在普外科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该科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施行输血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输血量、血压、心率、体温、凝血功能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术中输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血后的血压、心率、体温均较输血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输血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输血后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较输血前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输血后,观察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00%、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普外科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施行输血安全管理,可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使生命体征维持在稳定水平,改善凝血功能指标,有利于确保输血安全.

    作者:廖锡群;吴小肖;陈荣珠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基于奥马哈系统理论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护理干预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奥马哈系统理论的持续性护理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疗效.方法 选取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奥马哈系统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出院后疼痛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的情况.结果 在奥马哈系统理论指导下,观察组患者在疼痛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在随访期内疼痛、神经-肌肉-骨骼问题上认知和状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奥马哈系统理论下的持续性护理干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更具有针对性,患者能取得良好的护理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陆巍;姚若愚;吴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针对目前国内医学领域中医护人员信息沟通的低效性、延迟性、混乱性等问题,阐述SBAR沟通模式背景层面,并通过该模式在临床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实例阐明了该模式对于医护人员间信息沟通的重要性,进而探讨其在国内外临床护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姑息照护质量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调查孝感市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姑息照护质量现状和影响因素,为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姑息照护质量、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月在孝感市4家三级综合医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人口资料、中文版姑息照护结局量表(POS)完成对研究对象的量性调查.分析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姑息照护质量的因素,对调查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POS问卷调查,124例患者的POS总分为(16.56±6.49)分,其中心理与生活质量维度得分为(13.10±5.49)分,照顾质量维度得分为(3.51±1.84)分;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姑息照护质量受到患者自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经济)、姑息照护提供者(文化程度、专业水平、与患者关系)和环境(沟通)的影响.结论 孝感市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姑息照护质量处于中低水平,提升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姑息照护质量势在必行.护理人员应该加大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姑息照护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姑息照顾提供者的专业指导和培训,与医院相关部门沟通,共同制定健康照护计划和可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照顾者的行为,以改善患者的姑息照顾质量.

    作者:谢世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人工气道内痰液与声门下滞留物黏稠度的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人工气道内痰液和声门下滞留物黏稠度,为选择声门下吸引压力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该院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取患者痰液标本和声门下滞留物标本.其中:痰液标本黏稠度分为Ⅰ度、Ⅱ度、Ⅲ度,滞留物标本黏稠度分为水样、黏稠样和凝胶样.比较痰液标本和滞留物标本的Ca2+含量、pH值和分泌物流变学的实验结果 .结果 Ⅰ度、Ⅱ度、Ⅲ度痰液标本Ca2+含量、pH值、流变学实验结果均与相应等级(水样、黏稠样、凝胶样)声门下滞留物标本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黏稠度增加,无论是痰液标本还是声门下滞留物标本的Ca2+、pH值以及流变学实验结果均发生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声门下滞留物标本黏稠度低于痰液标本黏稠度.不同黏稠度标本的Ca2+、pH值以及流变学实验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宜根据黏稠度选择更合适的吸引负压.

    作者:倪娟;王丽华;蒋雅琼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授权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授权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2月于该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授权教育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授权教育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授权教育.统计患者干预前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自我效能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授权教育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无明显差异,干预后授权教育组患者自我效能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无明显差异,干预后授权教育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授权教育能有效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高翠;王淑丽;曾剑慧;陈晓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使用结肠灌洗袋配合体位疗法用于结肠镜肠道准备效果的观察

    目的 探讨使用一种新型专利结肠灌洗袋配合体位疗法用于结肠镜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 使用专利号为CN 205832274 U的一款特制专用灌洗袋并配合患者不同体位对结肠进行灌洗,并与传统灌肠方法及洗肠机进行对比,比较三种方法进行肠道准备的肠道清洁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使用专利灌肠袋配合体位疗法用于结肠镜前肠道准备时,Ⅰ级40.63%,Ⅱ级53.13%,均高于传统灌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同洗肠机组比较,Ⅰ级和Ⅱ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腹痛、腹胀及恶心的发生率时,专利组分别为6.25%、9.37%和3.13%均低于洗肠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同传统灌肠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新型专利灌肠袋配合体位疗法可有效进行结肠镜肠道清洁准备,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洗肠机.

    作者:黄燕林;樊雨青;高翠荣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跌倒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84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宣教,对所得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后跌倒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意外跌倒的发生率,帮助其尽快康复,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南鹤;黄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白内障日间手术流程化的管理

    目的 探讨建立白内障日间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制定日间手术预约诊疗管理流程、手术室标准化手术配合、器械刷洗流程等流程化管理方法.选取2015年3~10月在该院眼科诊断为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需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检验,采用t检验方法进行比较.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日间手术实验组患者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日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过对白内障单病种开展日间手术流程化管理的制定和临床实施,有效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蔡莹;蒋莉;陈铁军;郝家含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社会心理干预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心理状态、自尊感及复饮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会心理干预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MD)患者心理状态、自尊感及复饮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酒精所致MD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予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社会心理干预,时间为8周.评定干预前后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焦虑自评量表(SA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抑郁自评量表(SDS)、护士用住院精神病人观察量表(NOSIE-30)、自尊量表(S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等指标的差异;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的戒酒效果及复饮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BPRS、SSPI、NOSIE-30、SAS、SDS、SES、PS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患者BPRS、SAS、SDS总分减少,SSPI、NOSIE-30、SES、PSSS总分增加,且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年戒酒效果好于对照组,复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社会心理干预能提高酒精所致MD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戒酒效果,提升自尊感,降低复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宗琴;王红 刊期: 2018年第17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