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水平的影响

郑红军

关键词:护理干预, 加速康复, 腹腔镜结直肠癌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51例为观察组,给予加速康复护理.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49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后的排气时间、卧床时间、进食时间、静脉输液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尿潴留、感染、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加速康复护理措施能够加快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符合微创治疗的理念,值得推广.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个体化心理护理在改善食管癌患者疲劳综合征和预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改善食管癌患者疲劳综合征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个体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疲劳评分和心境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疲劳评分和心境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疲劳评分和心境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心电监护时间、自主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和胃肠减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3%,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4,P<0.05).结论 个体化心理干预可以改善食管癌患者预后,预防疲劳综合征,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陆敏敏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老年综合评估护理干预对高龄住院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护理干预对高龄住院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该院干部病房住院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GA干预组,各40例.研究前所有入选患者入院2 d内均完成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量表,两组均检查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等血液营养指标.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CGA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CGA干预,针对CGA发现的问题,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3个月后复查血液营养指标及营养风险评估.结果 CGA干预组各项血液营养指标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NRS2002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CGA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老年患者全身营养状况,提高专科护理质量.

    作者:钱仲华;黄玉兰;钱唯韵;严淑;汪良芝;华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婚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理、运动及交往等护理干预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婚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护理干预组(实验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抗精神病治疗和心理治疗,实验者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包括自理能力训练,交友训练和增加体育活动时间.每7 d为1疗程,4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婚姻质量评估及社会功能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4个疗程治疗后,在婚姻质量评分(Olson评分)和社会功能评分(SSPI)方面都较接受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且实验组患者在婚姻满意度、夫妻交流、与亲友关系、日常生活能力、动性和交往情况及社会性生活技能等多项因子评分较对照组患者高,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和心理治疗基础之上,对偏执性精神分裂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提高婚姻质量和社会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武丽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阶段性心理干预对脑血管堵塞开通后血压控制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阶段性心理干预对脑血管堵塞开通后患者应激反应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行脑血管堵塞开通术的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间给予脑血管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阶段性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应激反应、负性情绪、血压控制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堵塞成功开通率高于对照组,而高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阶段性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脑血管堵塞患者开通手术期间应激反应及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同时能有效控制术后血压,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陈爱民;吴春燕;唐萍;褚红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2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健康行为、生活质量(SF-36)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护理效果满意度.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身体活动、营养、药物治疗方案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GSES、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可强化其健康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与其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对保证手术效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崔海波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基于奥马哈系统理论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护理干预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奥马哈系统理论的持续性护理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疗效.方法 选取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奥马哈系统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出院后疼痛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的情况.结果 在奥马哈系统理论指导下,观察组患者在疼痛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在随访期内疼痛、神经-肌肉-骨骼问题上认知和状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奥马哈系统理论下的持续性护理干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更具有针对性,患者能取得良好的护理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陆巍;姚若愚;吴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跌倒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84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宣教,对所得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后跌倒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意外跌倒的发生率,帮助其尽快康复,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南鹤;黄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人文关怀联合亲情护理在疝气患儿围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联合亲情护理在疝气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4年3月~2016年12月接受疝气外科手术的患儿200例,以2015年8月为节点,将之前收治的10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之后10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人文关怀联合亲情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配合度、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运用Prince-Hence评分表评价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配合度为88.00%,手术成功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与78.00%;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疝气外科手术围术期患儿行人文关怀联合亲情护理,可显著提高患儿的配合度和手术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缓解患儿疼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保证手术效果和预后恢复有重大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秋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呼吸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呼吸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呼吸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多重耐药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性进行调查.结果 该院呼吸监护病房在2年内共调查540例危重患者,检测到多重耐药菌株数110株,病死率2.04%.呼吸监护病房患者因其疾病特性,多重耐药菌感染大部分为呼吸道感染,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菌主要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溶血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呋喃妥因100%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复方新诺明100%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100%耐药,溶血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和苯唑西林100%耐药.结论 该院呼吸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居首位,均严重耐药,严格管理抗菌药物、加强手卫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无菌技术保障为主要防控措施.

    作者:孙慧娟;程洁;王婷;季秋樑;孙秋红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使用结肠灌洗袋配合体位疗法用于结肠镜肠道准备效果的观察

    目的 探讨使用一种新型专利结肠灌洗袋配合体位疗法用于结肠镜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 使用专利号为CN 205832274 U的一款特制专用灌洗袋并配合患者不同体位对结肠进行灌洗,并与传统灌肠方法及洗肠机进行对比,比较三种方法进行肠道准备的肠道清洁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使用专利灌肠袋配合体位疗法用于结肠镜前肠道准备时,Ⅰ级40.63%,Ⅱ级53.13%,均高于传统灌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同洗肠机组比较,Ⅰ级和Ⅱ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腹痛、腹胀及恶心的发生率时,专利组分别为6.25%、9.37%和3.13%均低于洗肠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同传统灌肠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新型专利灌肠袋配合体位疗法可有效进行结肠镜肠道清洁准备,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洗肠机.

    作者:黄燕林;樊雨青;高翠荣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水肿的护理

    目的 探讨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水肿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8例.术后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对比分析患者上肢水肿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上肢发生率为5.6%,参照组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参照组为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整体护理干预,可预防上肢水肿,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秀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不同吸痰压力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吸痰压力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吸痰效果,并确定佳吸痰压力.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该院ICU进行经口气管插管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不同组患者实施不同负压吸痰:ABC组吸痰压力分别为10 kPa、33.3 kPa、40 kPa.以痰液吸净用时、吸痰时间间隔、吸痰前2 min、吸痰后5 min、10 min的血氧饱和度(SpO2)值为评价指标.结果 C组痰液吸净用时短,B组次之,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吸痰时间间隔短,B组次之,C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发生气道黏膜损伤率高,AB组均未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吸痰前后SpO2值无明显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吸痰后5 min与10 min均较吸痰前SpO2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吸痰后5 min较吸痰前SpO2值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10 min恢复到吸痰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佳吸痰压力为33.3 kPa,具有吸痰用时短、吸痰间隔时间长、气道黏膜损伤率低、SpO2恢复时间快等特点.

    作者:张晓曼;夏彩芬;鱼莉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气球吹摆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症状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气球吹摆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与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9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接受缩唇腹式呼吸锻炼,观察组接受气球吹摆法锻炼,对两组患者锻炼前后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进行观察.结果 训练前,两组患者1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FEV1%预计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训练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前,两种患者呼吸困难评分与咳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与咳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前,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6 MWD)与圣乔治生活质量评估问卷(SGR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后,观察组6MWD与SGR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气球吹摆法可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及咳嗽等症状,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6MWD,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燕;吴晔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一题多维创优护理模式在妊娠剧吐孕妇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一题多维创优护理模式在妊娠剧吐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一题多维创优护理模式实施前(2015年1~12月)收治于该院的妊娠剧吐孕妇40例设为对照组,将实施后(2016年1~12月)收治的同类孕妇40例设为试验组,对两组孕妇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孕妇妊娠剧吐干预后输液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日均输液时间、输液疼痛评分、静脉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结论 采用一题多维创优护理对妊娠剧吐孕妇施加干预,可显著提高该类孕妇输液治疗依从性,缩短日均输液时间,降低孕妇疼痛不适感受和静脉炎发生率.

    作者:陆玲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出院健康教育卡及电话随访对留置双J管出院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出院健康教育卡及电话随访对留置双J管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泌尿外科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留置双J管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两组患者均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前进行出院指导,建立双J管拔除登记表;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发放出院健康教育卡,出院后由专人按规定时间进行电话随访,记录出现双J管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按时返院拔管的依从性,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双J管期间健康教育知晓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肉眼血尿、膀胱刺激症、腰腹部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按时返院拔管的依从性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留置双J管期间健康教育知晓率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院健康教育卡与定时电话随访有助于提高出院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可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玮斌;苏晓萍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患者及家属评价眼科病房护理质量的指标构建质性分析

    目的 从患者和家属的角度总结眼科病房重要的护理评价指标,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提高眼科病房的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选取2015~2016年该院眼科收治的2484例患者中12例具有代表性的患者和家属作为研究对象,与其进行直接沟通,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患者和家属对眼科病房护理工作的建议和思考.结果 患者和家属认为,眼科病房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可以大致从3个方面开展:一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良好的关系,二是护理人员服务的专业度,三是病房环境的舒适度.结论 从患者和家属的角度分析眼科病房护理质量的构成指标,有助于打破护理服务的局限性,能够对眼科病房护理做出更全面、科学的评价,从而提高眼科病房的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张丽娟;马玉红;刘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不同温灸法对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镇痛效果

    目的 分析不同温灸法对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镇痛效果.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将该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悬灸法)和观察组(温针灸法)各50例,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结果 不同温灸法实施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NRS评分、简易McGill疼痛评分、炎性细胞因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后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数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作为中医护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悬灸法和温针灸法均能够在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中收获理想的镇痛效果,但温针灸法优势更为明显,可作为优选方案推广使用.

    作者:范宪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预见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作用观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研究,选取该院预见性护理实施前(2014年9月~2015年9月)常规护理的142例中心静脉置管(CVC)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预见性护理实施后(2016年1~12月)161例CVC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CRB-SI发生率为0.97例/1000置管日,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14例/1000置管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CRB-SI发生率分别为1.27%、0.00%、1.92%,对照组分别为5.48%、3.85%、13.95%,观察组股静脉CRB-SI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减少护理中的被动性和盲目性,更多的护理措施具有预防性和主动性,预防CRB-SI发生的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燕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输血安全管理在普外科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输血安全管理在普外科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该科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施行输血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输血量、血压、心率、体温、凝血功能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术中输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血后的血压、心率、体温均较输血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输血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输血后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较输血前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输血后,观察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00%、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普外科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施行输血安全管理,可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使生命体征维持在稳定水平,改善凝血功能指标,有利于确保输血安全.

    作者:廖锡群;吴小肖;陈荣珠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ICU护理对呼吸机集束化干预的认知情况及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对呼吸机集束化干预的认知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该地区3所三级甲等医院120名ICU护士进行集束化干预认知调查,分析影响ICU护士集束化干预认知的相关因素.结果 120名ICU护士集束化护理知晓评分为(25.2±3.2)分,其中护士对胸肺部物理治疗、机械通气抬高床头(30°~45°)方面的评分较高,均在3.5分以上;而对声门下分泌物引流、预防深静脉血栓等方面的评分较低,在2分以下.ICU护士集束化干预认知知晓率与ICU护士学历、ICU护士能级、是否参加过集束化护理培训等因素有关.结论 ICU护士对机械通气集束化干预措施部分认知尚可,而对于需医护合作的操作认知仍有欠缺.工作经验、护士能级、是否参与培训等因素与ICU护士对机械通气集束化干预措施认知有密切关系,有必要对低学历、低能级及未参与过培训的ICU护士强化机械通气集束化护理知识,以提高ICU护士机械通气管理效果.

    作者:张燕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