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度烧伤患者镇静交流与ICU记忆相关性分析

黎艳超

关键词:重度烧伤, 镇静交流, ICU记忆, 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重度烧伤患者镇静交流与ICU记忆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ICU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4例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估重度烧伤患者中镇静交流状态和ICU记忆.结果 重度烧伤患者镇静不足镇静交流-(0.9±0.2)分、镇静过度镇静交流(1.4±0.6)分,ICU记忆得分为事实记忆(22.5±4.7)分、情感记忆(16.8±3.5)分和妄想性记忆(11.4±1.8)分,镇静不足和镇静过度重度烧伤患者中镇静交流与事实记忆、情感记忆均呈正相关性(P<0.05),镇静过度患者镇静交流与妄想性记忆呈正相关(P<0.05),而镇静不足患者镇静交流与妄想性记忆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重度烧伤患者镇静交流评分越低,其事实记忆、情感记忆越轻,但镇静过度可提升患者妄想性记忆,因此镇静适度可能是寻求消除ICU记忆的佳平衡点.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综合评估护理干预对高龄住院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护理干预对高龄住院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该院干部病房住院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GA干预组,各40例.研究前所有入选患者入院2 d内均完成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量表,两组均检查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等血液营养指标.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CGA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CGA干预,针对CGA发现的问题,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3个月后复查血液营养指标及营养风险评估.结果 CGA干预组各项血液营养指标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NRS2002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CGA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老年患者全身营养状况,提高专科护理质量.

    作者:钱仲华;黄玉兰;钱唯韵;严淑;汪良芝;华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人文关怀联合亲情护理在疝气患儿围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联合亲情护理在疝气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4年3月~2016年12月接受疝气外科手术的患儿200例,以2015年8月为节点,将之前收治的10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之后10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人文关怀联合亲情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配合度、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运用Prince-Hence评分表评价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配合度为88.00%,手术成功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与78.00%;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疝气外科手术围术期患儿行人文关怀联合亲情护理,可显著提高患儿的配合度和手术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缓解患儿疼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保证手术效果和预后恢复有重大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秋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一题多维创优护理模式在妊娠剧吐孕妇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一题多维创优护理模式在妊娠剧吐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一题多维创优护理模式实施前(2015年1~12月)收治于该院的妊娠剧吐孕妇40例设为对照组,将实施后(2016年1~12月)收治的同类孕妇40例设为试验组,对两组孕妇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孕妇妊娠剧吐干预后输液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日均输液时间、输液疼痛评分、静脉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结论 采用一题多维创优护理对妊娠剧吐孕妇施加干预,可显著提高该类孕妇输液治疗依从性,缩短日均输液时间,降低孕妇疼痛不适感受和静脉炎发生率.

    作者:陆玲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呼吸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呼吸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呼吸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多重耐药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性进行调查.结果 该院呼吸监护病房在2年内共调查540例危重患者,检测到多重耐药菌株数110株,病死率2.04%.呼吸监护病房患者因其疾病特性,多重耐药菌感染大部分为呼吸道感染,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菌主要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溶血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呋喃妥因100%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复方新诺明100%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100%耐药,溶血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和苯唑西林100%耐药.结论 该院呼吸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居首位,均严重耐药,严格管理抗菌药物、加强手卫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无菌技术保障为主要防控措施.

    作者:孙慧娟;程洁;王婷;季秋樑;孙秋红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2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健康行为、生活质量(SF-36)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护理效果满意度.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身体活动、营养、药物治疗方案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GSES、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可强化其健康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与其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对保证手术效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崔海波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四维牵引配合强筋健脊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四维牵引配合强筋健脊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该院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四维牵引配合强筋健脊功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法,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汉化ODI量表评分、腰椎弓形面积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愈显率62.5%,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愈显率57.5%,总有效率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ODI评分中两组分值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腰椎弓形面积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四维牵引结合功能锻炼与手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改善腰椎曲度上,前者更优.

    作者:陈伟梅;韦以宗;郑晓斌;林远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疼痛护理管理在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管理在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选取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术后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术后接受疼痛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FLACC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睡眠质量及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后24 h、48 h、72 h FLACC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舒适度评分及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护理管理能有效减轻患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疼痛感,提高其术后舒适度,改善患儿睡眠质量,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作者:石代红;袁彩凤;冯佳乐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针对目前国内医学领域中医护人员信息沟通的低效性、延迟性、混乱性等问题,阐述SBAR沟通模式背景层面,并通过该模式在临床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实例阐明了该模式对于医护人员间信息沟通的重要性,进而探讨其在国内外临床护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水肿的护理

    目的 探讨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水肿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8例.术后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对比分析患者上肢水肿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上肢发生率为5.6%,参照组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参照组为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整体护理干预,可预防上肢水肿,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秀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就医行为的前瞻性调查

    目的 对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就医行为进行前瞻性调查.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00例,其中难治性IBS患者50例作为A组,非难治性IBS患者50例作为B组,采用前瞻性调查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常见症状发生率、症状程度等临床特征及就医行为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或饮酒、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及IBS分型上差异均不明显;两组患者在腹痛、腹泻、便秘、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排便窘迫、黏液便等临床症状发生率上差异也不具有明显性,但腹胀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IBS-SSS总评分、中重度症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复诊次数、肠镜检查次数、年度直接医疗费用等就医行为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大多数均表现严重,并直接对其就医行为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临床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情况做到对症治疗.

    作者:瞿龙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ICU护士疼痛护理认知现状调查及分析

    目的 探讨ICU护士对疼痛护理的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某三甲医院ICU病房的50名护士为调查对象,发放自拟疼痛护理认知调查问卷,共包括疼痛护理认知和附加问题两部分,疼痛护理认知部分包括疼痛知识、疼痛评估、疼痛药物、疼痛干预4个维度,分值越高说明认知越好,调查影响疼痛护理认知的因素,对调查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疼痛知识、疼痛评估、疼痛药物、疼痛干预平均分值分别为(10.4±2.5)分、(11.6±2.4)分、(9.3±1.9)分、(4.7±0.6)分,正确率分别为48.0%、54.0%、42.0%、22.0%;ICU疼痛知识获取途径前3位分别为临床工作(84.0)、继续教育(50.0%)和学校教育(46.0),28.0%的护士参加过疼痛学习班,参加过疼痛学习班或有疼痛处理经验的护士回答正确率显著高于其他护士(P<0.05);76.0%的护士使用过疼痛强度评估工具,应用多的为视觉模拟评分法,占100.0%,但无人使用过行为观察疼痛评估工具,ICU护士认为能代表患者疼痛的行为前3位分别为疼痛表情(66.0%)、握拳(48.0%)、皱眉(46.0%);ICU护士认为影响疼痛护理认知的主要因素前3位分别为缺乏系统的教育计划(88.0%)、疼痛评估工具不够普及(82.0%)、ICU护理工作量大(80.0%).结论 目前,ICU护士的疼痛护理认知普遍较低,缺乏系统的培训管理策略、疼痛评估工具不够普及、ICU护理工作量大是造成认知障碍的主要因素,应针对这些问题调整管理策略,提高疼痛护理质量.

    作者:董玲玲;韩淑亭;张新双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护士复苏团队在ICU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ICU护士复苏团队在心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该科住院出现心脏骤停的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复苏团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团队组中护士3名,医生2名,选取50例患者行心肺复苏,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分析两组复苏方式开始心肺复苏、除颤、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路时间、胸外按压中断时间,以及对心脏骤停患者6 h、24 h、72 h和康复出院的预后影响.结果 团队组开始心肺复苏、除颤、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路时间和胸外按压中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心肺复苏后6 h和24 h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2 h和康复出院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ICU建立护士复苏团队有利于提高心脏骤停患者抢救的时效性,提高了心脏骤停患者的短期预后,同时为复苏后高级生命支持治疗争取了时间.

    作者:唐海霞;赵春红;王鲜颖;李闯;丁亚楠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气球吹摆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症状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气球吹摆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与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9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接受缩唇腹式呼吸锻炼,观察组接受气球吹摆法锻炼,对两组患者锻炼前后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进行观察.结果 训练前,两组患者1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FEV1%预计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训练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前,两种患者呼吸困难评分与咳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与咳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前,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6 MWD)与圣乔治生活质量评估问卷(SGR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后,观察组6MWD与SGR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气球吹摆法可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及咳嗽等症状,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6MWD,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燕;吴晔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ICU护理对呼吸机集束化干预的认知情况及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对呼吸机集束化干预的认知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该地区3所三级甲等医院120名ICU护士进行集束化干预认知调查,分析影响ICU护士集束化干预认知的相关因素.结果 120名ICU护士集束化护理知晓评分为(25.2±3.2)分,其中护士对胸肺部物理治疗、机械通气抬高床头(30°~45°)方面的评分较高,均在3.5分以上;而对声门下分泌物引流、预防深静脉血栓等方面的评分较低,在2分以下.ICU护士集束化干预认知知晓率与ICU护士学历、ICU护士能级、是否参加过集束化护理培训等因素有关.结论 ICU护士对机械通气集束化干预措施部分认知尚可,而对于需医护合作的操作认知仍有欠缺.工作经验、护士能级、是否参与培训等因素与ICU护士对机械通气集束化干预措施认知有密切关系,有必要对低学历、低能级及未参与过培训的ICU护士强化机械通气集束化护理知识,以提高ICU护士机械通气管理效果.

    作者:张燕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自我效能干预对早期角膜碱烧伤患者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早期角膜碱烧伤患者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早期角膜碱烧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自我效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及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自我效能干预有助于减轻早期角膜碱烧伤患者负性情绪,有利于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增强其自我效能及治疗信心,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黄一涛;颜波;郭萍;刘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延续性护理对小儿川崎病患者并发症及家长疾病认知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小儿川崎病患者并发症及家长认知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小儿川崎病患者50例.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实施延续性护理前入院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3年2月~2016年1月入院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各25例.评价并发症发生情况,家长疾病认知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疾病认知度、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可明显降低小儿川崎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长疾病认知度与护理满意度.

    作者:高喜琴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切痂植皮的护理方法 、手术成功率及预后评价

    目的 评价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切痂植皮的护理方法 、手术成功率及预后.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基础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手术时间、愈合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综合护理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85.00%显著高于基础护理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12.50%、2.50%均显著低于基础护理组52.5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基础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切痂植皮的综合护理较基础护理更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郭莹;张华;冀春莲;王清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阶段性心理干预对脑血管堵塞开通后血压控制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阶段性心理干预对脑血管堵塞开通后患者应激反应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行脑血管堵塞开通术的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间给予脑血管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阶段性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应激反应、负性情绪、血压控制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堵塞成功开通率高于对照组,而高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阶段性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脑血管堵塞患者开通手术期间应激反应及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同时能有效控制术后血压,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陈爱民;吴春燕;唐萍;褚红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社会心理干预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心理状态、自尊感及复饮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会心理干预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MD)患者心理状态、自尊感及复饮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酒精所致MD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予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社会心理干预,时间为8周.评定干预前后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焦虑自评量表(SA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抑郁自评量表(SDS)、护士用住院精神病人观察量表(NOSIE-30)、自尊量表(S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等指标的差异;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的戒酒效果及复饮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BPRS、SSPI、NOSIE-30、SAS、SDS、SES、PS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患者BPRS、SAS、SDS总分减少,SSPI、NOSIE-30、SES、PSSS总分增加,且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年戒酒效果好于对照组,复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社会心理干预能提高酒精所致MD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戒酒效果,提升自尊感,降低复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宗琴;王红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输血安全管理在普外科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输血安全管理在普外科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该科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施行输血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输血量、血压、心率、体温、凝血功能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术中输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血后的血压、心率、体温均较输血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输血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输血后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较输血前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输血后,观察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00%、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普外科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施行输血安全管理,可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使生命体征维持在稳定水平,改善凝血功能指标,有利于确保输血安全.

    作者:廖锡群;吴小肖;陈荣珠 刊期: 2018年第17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