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妇产科临床治疗中应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的探究

丁峰

关键词:生物性可吸收缝线, 妇产科治疗, 临床应用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妇产科生产的9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应用生物性可吸收缝合线进行术后的连续缝合,对照组应用普通缝合方式进行术后的连续缝合,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状况、术后情况、住院天数、术后恶露持续时间及疼痛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缝合线能够有效降解,观察组孕妇在出院前切口愈合率91.7%(44/48)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的77.1%(3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有拆线疼痛的孕妇,且均为轻度切口疼痛,对照组孕妇大多出现中到重度程度拆线疼痛,中度程度切口疼痛,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后恶露持续时间等方面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切口开裂率、切口感染率及脂肪液化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性可吸收缝合线能够在体外得到有效降解,在妇产临床治疗中效果良好,值得在妇产科临床手术中应用与推广。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84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刮宫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孕激素安宫黄体酮,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减小,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宫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较佳,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子宫内膜的厚度,但临床疗效不如米非司酮显著。

    作者:李杨;朱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17例胃体癌手术切除方式分析

    目的:研究胃体癌选择不同切除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17例诊断为胃体癌且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全胃切除术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17例胃体癌患者中,行全胃切除术者85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者32例。全胃切除术组的5年生存率为48.2%,低于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组的68.8%,但两组中同一临床分期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体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是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胃切除方式并不是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切除方式不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胃体癌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是可行的。

    作者:周凯凯;张建文;黄仁峰;赵玉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术式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术式治疗鼻中隔偏曲(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4月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42例D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鼻中隔矫正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粘骨完整性、术后疼痛及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3.904,P=0.001)。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粘骨完整性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术野清晰,对病灶创伤小、疗效肯定,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陈永禄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382例,双盲法随机分为小剂量组(辛伐他汀20 mg/d)和大剂量组(辛伐他汀40 mg/d),每组各191例。连用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疗效,监测不良反应。结果:大剂量组的TC、LDL-C、HDL-C、TG水平较小剂量组均改善明显(P<0.05);大剂量组总有效率为89.53%,优于小剂量组的78.01%(P<0.05);两组均表现出良好耐受性,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作者:杨晓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心理护理在异位妊娠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异位妊娠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本院2012年8月-2013年4月收治的86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心理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患者在术后的生活信心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给予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前的不良心理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生活质量的信心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Hp感染者根除Hp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伴焦虑者根除Hp治疗,研究根除Hp治疗的必要性。方法:选择85例FD伴焦虑症状Hp感染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的基础上进行根除Hp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6个月、12个月的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4%,对照组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9%,对照组为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D伴焦虑症状的Hp感染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除Hp治疗,对改善FD伴焦虑症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Hp感染存在诱发或加重焦虑症状的倾向,应进行根除Hp治疗。

    作者:谢昆华;唐尚伟;杨志寨;颜钟生;陈钦源;邓达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5例原发性皮肤CD30阳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究皮肤CD30阳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09年8月本院收治的5例皮肤CD30阳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患者,包括2例淋巴瘤样丘疹病和3例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收集其临床治疗及随访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比较各型CD30阳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病理及临床特点。结果:2例淋巴瘤样丘疹病的发病年龄分别是28岁和62岁,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的结节性皮肤样丘疹,随访生存率为100%;3例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发病年龄分别为7岁、54岁、70岁,临床特点为结节肿块伴有溃疡形成,随访生存率81.0%。结论:CD30阳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不同疾病及分型的病理表现、临床治疗、预后均不同,在临床确诊时需做好鉴别诊断,明确疾病分型,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冯晓洁;杨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以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以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0年2月-2012年12月治疗的58例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检出病原菌19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86.73%,革兰阳性菌占13.27%,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占23.47%,鲍氏不动杆菌占16.84%,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4.29%;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结论:革兰阴性菌是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治疗时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钊;郑玉美;李勇逵;杨琴;江彩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药熏蒸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中药熏蒸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远期疗效,探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11年11月本院门诊确诊的106例患有盆腔炎性疾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或静滴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均采用中药熏蒸下腹部同步治疗,两组治疗时间相同。观察和比较两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方法在治疗后半年和1年的回访显示,治疗组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案治疗盆腔炎都有一定的疗效,但配合中药熏蒸疗法较单纯西医治疗更能有效长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郭淑红;饶胜国;刘丽;郑淑红;万兰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研究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本院进行治疗情况,分析其临床症状,记录并统计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点,以便更深入地进行研究。方法:对本院2010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本院制定的统计表格作为检测方式,如实统计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和相关项目等情况并予以对比、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占总人数的33.33%,冠心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占总人数的31.67%,冠心病占17.50%,风湿性心脏病占总数的10.00%,肺源性心脏病占7.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文化程度:中专以上占58.33%,中专以下占41.67%。结论: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加强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主要目标是降低冠心病、高血压和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病率和并发症,通过针对性的治疗,能够有效稳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保证其安度晚年。

    作者:黎锦昌;张文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教学查房在综合医院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查房虽是综合医院的常规性工作,但常被忽视。规范的教学查房不但是培养实习进修学生的重要途径,更主要的是提高本院临床医师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是医院文化的传承。通过教学查房培养合格的基层全科医生,实现医师的再培养,从而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适应医疗改革的需要,为建立三级卫生网络提供保障。

    作者:尹英杰;黄冬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GP73在PH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GP73在PHC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PHC可能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检测20例PHC癌组织(PHC组)和18例正常肝组织(正常对照组)中GP73蛋白以及GP7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PHC组GP7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1.37±0.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3±0.04)(P<0.05);PHC组GP73阳性表达率为80.0%(16/20),正常对照组为5.6%(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C组中GP73蛋白表达量与GP73 mRNA相对表达量存在明显正相关性(r=0.76,P<0.05)。结论:GP73在PHC癌组织中呈高表达,GP73能作为一种有临床意义的肝癌标志物,为PHC的诊断提供可靠的标记。

    作者:郑飞;陈学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或小剂量舒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本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使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记录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并观察其恶心、呕吐、术后宫缩痛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5 min的MAP、HR、SpO2等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试验组丙泊酚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术后宫缩痛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后,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玲;张传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手术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手术护理有效方法以及要点。方法:选取2012年本院收治的236例接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患者,分析236例患者治疗全程中护理具体方法,总结有效护理经验。结果:通过有效护理,经过一期取石术或者二期取石术,236例患者取石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石取净率达到92.3%;术后出现胸闷者4例,经过胸腔穿刺治疗后病症去除。术后出现继发性出血58例,对58例患者进行止血治疗,2例患者止血选择开放手术,2例治疗方法为肾动脉栓塞治疗,输血治疗6例。出现术后发热症状54例,经过患者管道畅通以及提高患者感染能力治疗后病症全部消失。结论:护理中健康知识教育、围术期护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顺利进行、良好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病发率的降低以及患者的康复效果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奥曲肽联合中药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中药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68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曲肽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奥曲肽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大黄50 g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临床治疗效果,记录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首次通便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0%,对照组为8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首次通便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曲肽联合中药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系统评价超声雾化吸入及护理对小儿肺炎的疗效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探讨超声雾化吸入及护理对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以“小儿、肺炎、超声雾化、护理”等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如下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纳入超声雾化吸入及护理对小儿肺炎疗效的对照研究,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并用Rev man 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共1885例肺炎患儿,其中对照组901例患儿,观察组984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和护理干预。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经治疗后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合并=3.25,P<0.01,95% CI=2.56~4.13);观察组患儿经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合并=-1.82,P<0.01,95%CI=-2.06~-1.58);观察组患儿经治疗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合并=-3.02, P<0.01,95%CI=-3.33~-2.71)。结论:针对小儿肺炎,超声雾化吸入及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减少其住院时间。

    作者:王金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影像诊断探析

    目的: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探讨。方法:对近年来在本院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20例BPD患儿的胸部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BPD患儿的胸片:两肺野纹理增多、紊乱、模糊、透亮度减低者5例,两肺磨玻璃样改变及支气管充气征者3例,两肺斑片影者6例,合并肺气肿者4例,双肺弥漫结节影者2例。结论:BPD患儿的X线检查结果虽无明显的特异性,但结合病史进行动态观察对患儿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陈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检测情况及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检测情况及效果研究。方法:收集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行PITC策略期间进行全部抽血检查人员资料,与自愿进行艾滋病咨询和检测的抽血检查人员的资料作比较,包括两组HIV检测率、阳性率的比较。结果:PITC策略期间的检查人员HIV检测率为82.06%(12776/15577),HIV检测阳性率为0.27%(34/12776),显著高于自愿咨询人员的20.86%(3249/15577)、0.06%(2/324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部抽血检查人员艾滋病检测策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值得推广。

    作者:杜秋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肾上腺少见占位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诊断

    目的:探讨肾上腺少见占位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MSCT)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4月-2013年7月期间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少见病变患者的CT资料。结果:16例病例中,皮质癌3例,髓质脂肪瘤3例(双侧1例),节细胞神经瘤3例,神经鞘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真性囊肿1例,淋巴管样囊肿1例,出血性假囊肿1例,髓质陈旧血肿1例。囊肿、血肿及髓样脂肪瘤易于诊断;皮质癌CT表现提示其为恶性;其他少见病变根据其特征性表现,亦不难定性诊断。结论:肾上腺少见占位性病变MSCT表现均有各自特点,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定性、定位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艳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直肠三维超声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经直肠三维超声(3D-TRS)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并与经腹超声(TAS)进行比较。方法:随机抽取123例妇科患者,对其行TAS检查,同时采用经阴道容积探头行3D-TRS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显像差异,并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3D-TRS在妇科疾病诊断符合率(95.93%)明显高于TAS(60.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直肠三维超声诊断妇科疾病的符合率明显优于TAS,二者联合使用对妇科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准确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义娇;冯庆艺;叶富永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