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薇;李南;刘娟;潘悦健;陈敦金
目的:研究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本院接诊的13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对患儿进行麻醉,试验组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对患儿进行麻醉。分别在术前、术后对两组患儿的苏醒时间、胺碘酮用量、呼吸不畅、躁动及精神异常的发生率进行记录分析,并对两组患儿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患儿呼吸不畅、躁动及精神异常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两组患儿手术前后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试验组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进行辅助小儿区域麻醉临床效果良好,优于单独使用氯胺酮对患儿进行麻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玉宁;钟瑞生;夏凌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SCRP)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高血糖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68例,按SCRP水平分为两组:A组:SCRP正常范围者(0关键词:糖尿病2型胰高血糖素血清C反应蛋白
作者:武鑫;李明珍;孙丽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患者术后引发并发症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选本院耳鼻喉科手术治疗的385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术后出现并发症者5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对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OR=2.537,P=0.023)、住院时间(OR=5.208,P=0.003)、抗生素使用(OR=2.234,P=0.028)、术中出血量(OR=1.005, P=0.000)、合并高血压(OR=2.013,P=0.015)、感染并发部位(OR=2.711,P=0.013)是耳鼻喉科患者术后引发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掌握耳鼻喉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可指导医生在手术时良好地控制各项并发症诱发危险因素,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杨继志;冯先权;杨家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钩藤中有效成分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含量。方法:色谱柱Lichrospher C18(4.0×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含10 mmol/L的三乙胺,冰醋酸调节pH值为7.4~7.6)=55:45,检测波长为254 nm,加入1%盐酸10μL作为改性剂。温度为25℃,测定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线性关系方程。结果: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9.2×104-0.281×104,Y=7.6×104-0.375×104,线性范围分别为0.100~1.60μg/mL(r=0.9999),0.211~1.379μg/mL(r=0.9998),钩藤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9.154%,异钩藤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9.40%。结论:HPLC法测定中药钩藤中两种成分的含量,方法简单、快速,精密度及稳定性好,可以用于控制中药材钩藤的品质。
作者:刘肖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硬膜分娩镇痛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施行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镇痛组,随机抽取同期、条件相似的未实施分娩镇痛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镇痛效果、产程、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1)两组孕妇疼痛感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产程、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镇痛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不延长产程、不增加产后出血量、不影响新生儿评分,是安全有效的。同时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起到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淑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不稳定型手舟骨骨折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58例不稳定型手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钢板螺钉内固定,观察组给予可吸收螺钉固定,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在临床效果上,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8%;且在骨折愈合情况方面,观察组12~16周骨折愈合率40.00%(12/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6周以上的骨折愈合率0(0/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6/28);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不稳定型手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黄伟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肌钙蛋白Ⅰ(cTnⅠ)和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11月住院的心脏病患者共161例,入院后24 h内进行cTnⅠ和NT-ProBNP同步测定。根据cTnⅠ、NT-ProBNP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吗,A组:cTnⅠ、NT-ProBNP均低于临界点;B组:cTnⅠ、NT-ProBNP其中之一高于临界点;C组:cTnⅠ、NT-ProBNP均高于临界点。出院后随访1年,指标包括心功能恶化再住院或心力衰竭恶化死亡。结果:心衰越重患者NT-ProBNP升高越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nⅠ在心功能Ⅳ级组与心功能Ⅰ、Ⅱ、Ⅲ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B组与A组比较,再住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比较,再住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浆cTnⅠ和NT-ProBNP,更能准确预测心衰患者预后,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更高。
作者:石运生;张利民;董茂盛;贾关亮;李妍辰;张波;常美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四妙散以药少力专、疗效稳定、药性平稳而著称,是治疗湿热下注的代表方剂。现代药理研究,四妙散具有抗炎抑菌、解热镇静镇痛作用。笔者在临床中化裁此方,治疗妇科疾病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杨清;杨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与炎症反应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例行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血压正常)和观察组(高血压病患者),每组各50例。给予两组测量血压、体重等,收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患者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IRI等;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体重、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观察组的血压与IRI、超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病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治疗炎症反应在减轻患者血压方面有可能起到协同作用。
作者:潘力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测定31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并记录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经各周期化疗后CHO、LDL-C、HDL-C值均较化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值在第3、4、5个化疗周期后较化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在各化疗周期后与化疗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化疗周期较多(5~8次)患者化疗后血脂升高程度较高(P<0.05);肿瘤分期及化疗方案对血脂、BMI变化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可使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脂升高,并在化疗4~5个疗程后达到峰值并维持相对稳定。其中年龄≥60岁、化疗次数较多是引起血脂紊乱的不利因素。
作者:张颖;谢娅;李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观察烧伤患者早期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变化,探讨其对早期合并心肌细胞及心功能损害的临床监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49例合并心肌细胞损害患者(损害组)和5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血清h-FABP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一步法,血清NT-proBNP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和h-FABP的水平变化及两者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烧伤患者治疗前血清h-FABP阳性率(80.3%)明显高于NT-proBNP (50.8%)(P<0.01)。损害组患者治疗前血清NT-proBNP和h-FAB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ECG)及心功能检测也无异常表现。血清NT-proBNP与h-FABP呈显著正相关(r=0.629,P<0.01),相关性良好。结论:联合检测血清NT-proBNP和h-FABP水平,可早期诊断烧伤患者合并心肌细胞及心功能损害,也可用于临床疗效的观察。
作者:安振国;李召芳;杨文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首饰厂工人肘管综合征的临床护理,以期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某首饰厂患工人肘管综合征的1000例工人,在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后按照电脑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0例,观察组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此次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为1.31:1,平均(39.12±1.21)岁,在工作中,每日保持双肘内侧肘管部位直接压迫于工作台上的姿势达8 h以上的占87.2%。两组护理干预前在生活质量评价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大限度地了解首饰厂工人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系统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莉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本院降血脂类药物的应用分析,为临床上合理应用降血脂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本院降血脂药物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构成比、日均用药费用(DDC)分析和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所用各类降血脂药物中他汀类药物的DDDs和DDC所占比重大,本院所用的全部降血脂药物的DUI均等于1。结论:本院降血脂药物应用合理,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疗效和经济两方面,他汀类降脂药物应用广泛,且市场前景广阔。
作者:卢熠;田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于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GOS等级及清醒率和清醒时间。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OS良好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清醒率和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促醒及改善预后的作用。
作者:向海波;雷厉;李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苦参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慢性乙肝(CHB)患者补体C3、CRP水平及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方法:164例CHB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均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观察组在疗程的前24周联用苦参素。在治疗前、24周和48周分别检测补体C3、CRP及HBV-DNA水平。结果:治疗后24周及48周察组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补体C3、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且观察组补体C3水平高于对照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CHB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肝脏炎症活动和器官免疫功能。
作者:田慧;徐庆杰;和振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针刺穿线胆囊悬吊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例良性胆囊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针刺穿线胆囊悬吊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给予传统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情况及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CRP水平、疼痛指数及凝血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穿线胆囊悬吊经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朱鹏翔;李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重建技术在急性阑尾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临床拟诊急性阑尾炎病例,均行MSCT扫描,并在工作站进行MPR、CPR图像重建后综合分析CT表现,然后与临床病史及术后结果对照。结果:57例病例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9例,穿孔性阑尾炎7例,阑尾周围脓肿4例;回盲部肿瘤2例,阑尾黏液囊肿1例,大网膜囊肿1例,右侧输尿管结石1例,血管或肠管误认为阑尾1例。结论:MSCT扫描并结合MPR、CPR重建技术可明确显示阑尾及周围组织、器官的相关情况,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孙振平;刘振元;朱亚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口腔正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10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行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行非种植体支抗治疗,疗程9个月,比较两组头颅定位侧位片情况并总结其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SNA和U1-SN较治疗前明显缩小,且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NB较治疗前明显缩小,SNB和L1-MP明显增加,且ANB明显小于对照组,SNB和L1-MP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正畸疗效好,面型佳,长期稳定性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吴光宇;杨素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老年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60例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盆低肌功能锻炼,观察组给予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排尿日记的大排尿量(MVV)、总排尿次数(TOV)、总漏尿事件次数(LT)和ICI-Q-SF评分、大逼尿肌不随意收缩压(MDUCP)、逼尿肌不随意收缩持续时间(DUCD)、Valsalva漏尿点压(PVLP)、大尿道闭合压(MCP)和功能性尿道长度(SFL)。3个月后随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MVV、TOV、LT、ICI-Q-SF评分、MDUCP、DUCD、PVLP、MCP、SF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VV、TOV、LT、ICI-Q-SF评分、MDUCP、DUCD、PVLP、MCP、SF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翦薇;李南;刘娟;潘悦健;陈敦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比较运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6例锁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克氏针组及钢板组,分别接受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固定效果。结果:19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两组术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方法是治疗锁骨骨折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各有优缺点,克氏针内固定具有切口小、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内固定物易松动致骨折畸形愈合;钢板内固定稳定可靠,但切口大、损伤大、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比例高。
作者:刘海亮;叶颂霖;罗顺宁;庞贵春;邹而标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