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

徐强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曲美他嗪, 冠心病, 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自2012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曲美他嗪治疗方法,观察组实施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方法,对比并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0%;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良好,适合临床推广与实践。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多层螺旋CT对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十二指肠憩室(D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28个憩室)经上消化道钡餐、胃十二指肠镜或ERCP检查证实的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行轴位、冠状及矢状位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同时结合局部薄层图像进行观察。结果:憩室位于十二指肠降段22个,水平段4个,升部2个;直径1.0~5.0 cm者24个,大于5.0 cm者2个,小于1.0 cm者2个;CT表现为十二指肠壁外的圆形、椭圆形囊袋状影,囊内为气-液平或气液-食物混杂密度影25个,囊内仅为气体或液体密度影3个;单纯合并胆囊结石3例,胆总管结石1例,急性胆囊炎3例,胰腺炎2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十二指肠憩室及相关的胆胰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克平;刘文军;张宗权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鼻内窥镜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12月行鼻内窥镜手术的2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至出院期间是否出现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n=24)和对照组(n=192)。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16例患者中有24例(11.1%)患者发生并发症。(1)并发症组男性患者比例、患者年龄、病程、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疾病部位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中出血量(OR=1.11,95% CI:1.08-1.35,P=0.01)和手术时间(OR=1.10,95% CI:1.07-1.34,P=0.02)是鼻内镜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可以增加鼻内镜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在临床上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以降低鼻内窥镜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作者:陈滟;廖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小儿术后镇痛中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应用的效果

    目的:对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从而找出更适合小儿术后镇痛的药物。方法:以2012年9月-2013年9月的120例手术患儿为对象。将他们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是S组和F组。以舒芬太尼作为S组术后小儿镇痛的药物,F组小儿术后镇痛药物为芬太尼。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术后48 h内各个时点的数据,并对其HR及MAP情况、镇痛效果、镇静效果、并发症情况、家长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在术后小儿镇痛中的镇痛及镇静效果较好,小儿父母的满意程度高且并发症较少。结论:舒芬太尼的镇痛、镇静效果好,并发症情况发生较少。临床上应将舒芬太尼作为小儿术后镇痛的首选药物。

    作者:周明;祝小娟;田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纳洛酮治疗自由基下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纳洛酮治疗自由基下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2例符合急性酒精中毒诊断标准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进行治疗,纳洛酮剂量为:中度酒精中毒为0.4~0.8 mg,重度酒精中毒为0.8 mg或0.4~0.8 mg重复应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各临床症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38%,且意识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57±0.35)h、(53.81±7.69)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浑身发冷、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及昏迷的发生率分别为20.79%、15.84%、11.88%及7.9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43%、32.67%、26.73%及16.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急性自由基下酒精中毒的疗效较好,意识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延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一校多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为满足社会医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避免学生所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不能致用”的现象,本文研究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如何与医院、药厂进行校企合作,构建“一校多企”人才培养模式。方法:以本校2010级和2011级专科药学专业学生为实验班(校企合作班,51人),以2008级和2009级专科药学专业学生人为对照班班(传统模式班,60人)。采用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两种方式进行对比,评价“一校多企”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质量。结果:“一校多企”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训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及与本校合作的医院,药厂等企业的认可度和满意度。结论:“一校多企”的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节约学校的办学成本,为企业培养出了合格的员工,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校就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作者:李春英;姜海霞;褚晓杰;张晓丹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心理护理对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影响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心理护理对四肢骨折患者手术后的疼痛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84例四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疼痛情况、术后患者护理满意率等差异。结果:两组护理前的疼痛感平均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疼痛感平均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消除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5%(4/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13%(13/92),且患者护理满意率81.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有良好的效果,能较大程度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小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医疗服务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秀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83例难免压疮管理分析

    目的:探讨如何才能更好提高基层医院压疮管理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确立难免压疮的申报标准,实行院内压疮风险评估及三级报告管理制度,管理小组综合评估,共同制订护理措施并指导实施,跟踪处理。结果:难免压疮病例重点预防,可减少压疮发生。但是存在难免压疮确认率较低,有漏报和过度预防,健康教育及预防力度不够,影响压疮管理的有效性。基层医院离卫生部的要求仍有差距。结论:建立符合基层医院临床实际的压疮风险评估标准,科学规范鉴定难免压疮的依据,使护理人员做出正确的判断,成立医护压疮协作处理小组,医护共管,才能更好提高压疮管理的有效性。

    作者:冯燕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自2012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曲美他嗪治疗方法,观察组实施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方法,对比并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0%;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良好,适合临床推广与实践。

    作者:徐强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治疗联合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套扎、硬化剂及组织胶注射术)联合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共3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先行内镜检查及上腹部增强CT门脉重建。根据食管胃底曲张静脉严重程度采取内镜下套扎、硬化剂及组织胶注射术联合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结果:本组38例患者急诊止血10例,择期治疗28例。随访3~52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复发出血5例(13.1%)。结论:内镜治疗联合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消化道大出血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降低再次出血发生。

    作者:余绪锋;黎振林;陈广林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右美托咪定对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浆S-100β蛋白、NSE和脑氧合的影响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浆S-100β蛋白、NSE和脑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40例,ASA 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组(右美托咪定组)和C组(对照组),每组各20例。采用异丙酚静脉复合全麻,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10 min内泵注完成,继以0.4μg/(kg·h)泵注维持至手术结束。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后手术前(T1)、CPB 30 min(T2)、CPB后30 min(T3)、手术结束时(T4)、术后6 h(T5)和术后24 h(T6)6个时间点采集桡动脉和颈静脉球部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及脑氧摄取率;同时检测血浆S-100β蛋白和NSE浓度。结果:与T1时点比较,两组患者血浆S-100β蛋白和NSE浓度于T2~T5时点升高(P<0.05或P<0.01),两组T2~T5时点比较,D组较C组值低(P<0.05)。D组的SjvO2于T2、T3时点,C组的SjvO2于T2时点均较T1时升高(P<0.05),T2、T3时点两组比较,D组数值较C组高(P<0.05)。两组的Da-jvO2和CERO2于T2、T3时点均较T1时降低(P<0.05),T2、T3时点两组比较,D组的数值较C组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改善脑氧供需平衡,减轻脑损伤,发挥了一定的脑保护效应。

    作者:黄建华;高晓枫;卢泽安;邱荣宗;代成勇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中国科学家发现新型SARS样冠状病毒

    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的研究员涂长春领衔的联合课题组,在云南蝙蝠体内检测出了新型SARS样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抗原性分析表明该病毒具备感染人的能力,推断其很可能是SARS病毒的祖先或“亲属”,为理清SARS来源提供了重要数据。国际核心学术期刊《病毒学杂志》近日在线发表了这一新研究成果。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护理本科生心理资本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心理资本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心理资本问卷对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302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心理资本总均分为(86.47±14.09)分。不同年级、不同态度、有无家人从医的护理本科生心理资本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本科生的心理资本得分处于中点偏上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加强其心理资本的培养,激发其对护理事业的热情,稳定护理事业的基础。

    作者:赵美花;商临萍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感染后咳嗽气道神经源性炎症水平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气道感觉神经末梢(主要是C纤维末梢)释放的P物质(SP)在感染后咳嗽(CP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与地位,并阐述其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深圳市沙河医院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37例作为病例组,另外选取35例健康成人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两组0、28 d痰上清液中SP水平,测试相应时间点肺功能的情况。结果:病例组内28 d痰上清液中SP较0 d明显升高(P<0.05),且组内28 d对应时间点的FEV1及FEV1/FVC较0 d均明显下降(P<0.05)。病例组0、28 d痰上清液中SP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同样,病例组28 d对应时间点的FEV1及FEV1/FVC较正常对照组的28 d均明显下降(P<0.01)。由此可见,肺功能中FEV1及FEV1/FVC指标与SP呈反相关(P<0.05)。结论:气道敏感性增高并伴随以痰上清液中SP增高为特点的气道神经源性炎症是CPI的重要特征,可能在CPI咳嗽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何雪梅;卢育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牙周炎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和龈沟液IL-6含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牙周炎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和龈沟液IL-6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例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2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20例单纯牙周炎患者及16例健康者的血清和龈沟液(GCF)中IL-6含量,比较组间血清和龈沟液IL-6含量的差异性,分析组内血清和龈沟液IL-6含量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及单纯牙周炎组的IL-6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01),且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组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及单纯牙周炎组;血清和龈沟液IL-6含量在伴牙周炎糖尿病组(r=0.829,P<0.001)、单纯2型糖尿病组(r=0.766,P<0.001)及单纯牙周炎组(r=0.732, P<0.01)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牙周炎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和龈沟液IL-6的含量,IL-6可能在牙周炎与糖尿病之间的双向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妙妍;阮毅;陈广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医用几丁糖凝胶预防剖宫产术后盆腔粘连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医用几丁糖凝胶对剖宫产术后盆腔粘连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5例剖宫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其中对照组40例,治疗组45例,治疗组患者在术中腹膜缝合前将2 mL的几丁糖涂抹于患者子宫切口表面等部位,而对照组患者使用2 mL生理盐水涂抹于相同位置,其余手术操作均相同,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妇二次剖宫产术中粘连发生率为8.89%,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3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几丁糖凝胶对剖宫产术后盆腔粘连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新型生物材料。

    作者:曹东翔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T管拔除后胆瘘患者“三管”疗法的护理

    目的:总结T管拔除致胆瘘患者行“三管”保守疗法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7例T管拔除致胆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T管拔除前后,经留置T管的窦道插入硬麻导管、普通导尿管、气囊导尿管,行胆瘘“三管”保守治疗,对患者进行恰当的护理措施,观察其效果。结果:本组7例患者采用“三管”疗法,经恰当的护理措施,均未经开腹手术,保守治疗成功。结论:胆瘘及时发现、早期正确处理,辅以得当的护理措施,可避免再次手术给患者生理心理带来的重创,“三管”保守疗法切实减轻患者各项负担,效果确切。

    作者:李慧萍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早期综合干预对发育临界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究早期综合干预对发育临界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筛查出的总发育商为70~85分的0~6岁发育临界儿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以体检为主的保健的基础上的常规早期教育指导,干预组在常规早期教育指导基础上,还进行了早期综合干预,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对两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进行测查,比较两组发育临界儿干预效果。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发育商数、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行为的得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总有效率达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035,P<0.01)。结论:早期综合干预能提高发育临界儿的神经心理发育水平。

    作者:刘小英;杨梅凤;寇海燕;刘文龙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性生活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性生活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行子宫全切除术的102例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性生活频率、性生活满意情况以及性交疼痛、阴道干涩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性生活频率逐渐升高至接近术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3、6个月性生活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性生活满意度明显提高,性交疼痛、阴道干涩发生率均明显下降,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3、6个月性生活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性交疼痛、阴道干涩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提高性生活频率、满意度以及降低性交疼痛、阴道干涩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赖娟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1例IM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观察分析,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这组病例ER、PR、Her-2、EMA、E-Cadherin、CD31、p53、Ki-67的表达。结果:11例IMPC患者无特殊临床症状和体征。特征性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细胞呈微乳头状或腺样排列,细胞呈里面朝外(inside-out)的排列方式;肿瘤细胞团由纤细的纤维组织分隔,形成主间质分离。印片细胞特征性形态学表现为桑葚体样细胞球表面细胞质呈微绒毛样改变。11例中7例有血管淋巴管癌栓,淋巴结转移率63.64%。免疫组化EMA线状表达于微乳头和腺样结构的外侧缘;E-Cadherin肿瘤细胞间连接面的细胞膜强表达,而间质面的细胞膜表达减弱。Ki-67表达率平均30.3%。ER阳性率81.81%, PR阳性率72.73%。Her-2阳性率(+++)18.18%。结论:IMPC为一种具有特殊形态学表现的高增殖、高转移潜能的乳腺癌。特征性组织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E-Cadherin、EMA等检测有助于IMP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赵伟志;叶晓霞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措施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感染状况的监测,探讨相关因素及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分析NICU 2301例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监测患儿感染的疾病、感染部位以及监护室内空气、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医疗器械的消毒情况。结果:发生医院感染65例,79例次,感染率为2.82%,感染例次率为3.43%。胎龄小、体重低、住院时间长、抗生素的应用、医护人员的手卫生、NICU的环境和侵入性操作等均为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管理,针对感染高危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夏建新;胡娟娟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